转变思路、创新方法,打造对外文旅交流新模式
2022-06-22 18:59  点击:99386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近两年多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的频次、机制和方式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各省区市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持续推动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取得成效。本端聚焦江西、黑龙江、内蒙古开展的对外文旅交流活动,关注其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


江西景德镇:

以瓷为媒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王竹青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作出了“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为景德镇发展标定了历史方位、擘画了美好蓝图。3年来,江西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高标准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高水平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推动景德镇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参与“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及创建工作,不断推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亚洲区域协同合作,让世界通过景德镇这个窗口更加真实、立体、全面地了解江西、了解中国,更好地讲述江西故事和中国故事。

1

走出去 

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2021年元宵佳节,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联合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在线上推出“元宵节,我们一起‘遇见江西’”特别节目,令欧洲观众足不出户“遇见”江西,加深对美丽江西的了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中,瓷乐演奏《景德镇等你》尤其受到喜爱;同年7月20日起,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推出《非遗江西》系列纪录片,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到景德镇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与创新发展……景德镇瓷器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如何做好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这篇大文章,彰显景德镇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景德镇乃至江西一直在思考的时代课题。

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靠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为景德镇留下了丰富的陶瓷物质遗存,以及手工制瓷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特殊而宝贵的财富,也是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底气。”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共有160处瓷业遗址、108条窑砖里弄、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工业遗产和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11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000多名各级各类陶瓷工艺或技能大师和非遗传承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景德镇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战略行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放大陶瓷文化优势,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全面提升陶瓷文化国际影响力和人才吸引力,使其成为开展文化交流、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名片。目前,景德镇作为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正在积极筹备创建。

2

请进来

以守正创新的姿态让世界感知中国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从古至今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她的守正与创新、开放与包容,造就了无与伦比的辉煌历史。早在600多年前,日本陶艺家五良大甫远渡重洋到景德镇学习制瓷技艺,学成归国后在肥前伊万里筑窑,开创日本青花瓷制作先河,成为东亚历史文明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时光的齿轮拨到现在,来景德镇追逐陶瓷梦想的“景漂”络绎不绝,其中“洋景漂”就有5000多名。2013年,日本陶艺家高柳绫绪和丈夫一道来到景德镇,在三宝瓷谷创立了“无边窑”陶艺工作室。9年来,她扎根于此,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与这座城市完全相融;来自韩国的陶艺家梁宽植,2014年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攻读研究生,系统学习中国陶瓷文化,毕业后继续留在景德镇发展自己的事业……大批国外陶瓷爱好者、艺术家多元思想和文化的注入与交融,带动了更多国际合作,也让景德镇陶瓷制瓷技艺与产业创新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进步。

去年12月14日,2021中日韩陶瓷文化艺术与旅游周在景德镇市拉开帷幕。同日下午,“形色·器象”——2021中日韩文化艺术展特展开幕式在三宝国际文创中心举行……诸如此类的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景德镇的“朋友圈”。中日韩陶瓷文化艺术与旅游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日韩三国隔海相望,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文化相通,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共同孕育了东亚文明。景德镇作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完整的陶瓷生产工艺与工业,是东亚陶瓷文化交流地的不二之选。景德镇以“陶瓷圣殿 国际瓷都”为主题,精心谋划、举办的百余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以瓷为媒,与日韩友人“以心相交,成其久远”。

历史上的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是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起点城市和重要货源地。如今的景德镇,千年窑火越烧越旺,围绕国家试验区“两地一中心”战略定位,大力实施陶瓷优先发展战略,树立“陶瓷+”“+陶瓷”理念,加快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全要素、多业态、高质量的“陶瓷经济”生态链,让千年瓷都焕发新时代璀璨夺目的光彩,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名片、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


“软实力”推动“硬增长”

——中俄文化大集品牌效应持续扩大

张建友

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俄罗斯文化部、俄罗斯阿穆尔州政府主办,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黑河市人民政府、俄罗斯阿穆尔州文化与民族政策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行政公署承办的第12届中俄文化大集,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于今年8月举办开幕式,并推出文艺交流直播间、“互联网+”中俄贸易展、全民艺术节、中俄沿边文旅宣介等几十项文化活动。

成功举办了11届的中俄文化大集,现已成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重要品牌。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哲说,作为国家级文化交流项目,中俄文化大集是中俄边境地区全方位合作的典范、中俄毗邻城市人民的欢乐节日,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由此引发了极大的文化效应、投资效应和旅游效应。

1

国际化

探索中俄区域合作新模式


2010年8月18日至22日,由原黑龙江省文化厅和黑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文化贸易、文化交流,友好合作、繁荣发展”为主题的中俄文化大集首次亮相就收获喜人,中俄文化产品销售、中俄书画摄影作品展销、中俄书画家手工艺人厨师才艺展示、中俄文艺演出、中俄文化客商和学者座谈研讨五大板块38项活动全部达到预期目的,获得多方面肯定。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张亚巍说,在中俄区域之间开展文化贸易,特别是在中俄边境地区举办文化大集这类活动,之前没有现成的做法和经验可循。首届中俄文化大集的成功举办,为推动中俄区域间文化贸易与交流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参考。

集展销、拍卖、项目推介、演出、休闲、餐饮、购物等多项活动于一体的第二届中俄文化大集于2011年8月22日至26日在黑河市举办,活动内容及规模等相比上届都有较大拓展,仅群众文化展演展示一项就有上万人次参与,还评选出文艺创作、戏曲曲艺、声乐器乐等7个类别的奖项,极大促进了地方群众文化发展。

两届文化大集的成功举办,是黑龙江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尝试。2013年,中俄文化大集首次由原中国文化部、黑龙江省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阿穆尔州政府联合主办,正式上升到双方国家层面。

经过12年来的不懈努力,中俄文化大集日臻成熟,进一步拓宽了两国文化贸易与交流的渠道,培育和打造了中俄区域性、规模性、综合性的文化市场和交流平台,促进了两国经济互补、情感共融、民心相通。

2

多元化

打造中俄文化交流新品牌


黑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潘丽波说,中俄文化大集荟萃了中俄两国文化精品,聚合了众多文化元素、项目和活动,在两国毗邻城市同期举办,向世界集中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绚丽多姿。

据了解,中俄文化大集一直注重文化元素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令中俄两国优秀的文化作品、先进的艺术理念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传播,俄罗斯的舞蹈、音乐、油画、手工艺品、宝玉石与中国的书法、国画、版画、冰雪画、京剧、玛瑙等相得益彰,全面展示了两国多元的文化面貌,反映了两国的文化自信和繁荣。

黑河市群艺馆馆长甘秋敏说,中俄文化大集已成黑河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不仅我们的广大群众载歌载舞,俄罗斯的众多艺术家及民众也来到黑河积极参与,双方结下了深厚友谊。

12年来,中俄文化大集着眼于发挥对俄交流合作的地缘优势,其平台功能得到充分扩展和提升,过境参加对方活动的两国民众越来越多,活动辐射范围从最初以黑河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为主,延伸到云南、海南、新疆等部分国内省区市,以及俄罗斯的哈巴、堪察加、萨哈林等州区。如今,中俄文化大集已成为两国人民的“欢乐节”“连心桥”。

中俄文化大集还坚持以拓展中俄地方合作为主轴,深入挖掘双方合作潜力,加强合作项目规划和对接,内容涵盖音乐、歌舞、油画、书法、武术、模特、美食、婚庆、篮球、摄影等多个领域。如2017年举办的第8届中俄文化大集,推出中俄书画家展及手工艺传承人才艺展示、中俄文艺演出、中俄文化客商和学者交流等30多项文化活动,迎来了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秘鲁等国家的近千名客商,推动文化贸易和交流向纵深发展。

据初步统计,往届大集期间,共实现直接商品销售额超亿元,实现网络商品销售额超千万元,实现文化旅游收入近百亿元。这一知名的文旅品牌盛会,得到了中俄客商和民众的充分肯定。

3

产业化

搭建文化贸易互动新平台


第9届中俄文化大集的举行恰逢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众多文化客商参与展览展销。特别是首次增设的“网络大集”板块成为创新性亮点,电商销售额达500多万元,收益大大超过预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个国内城市开展了“学俄语、品美食、看风景”网红选秀活动,选拔出20名体验大使,于大集期间到黑河市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现场参与活动。

中俄文化大集始终把文化贸易列为重要内容,通过“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教育”等形式,推出了中俄文化旅游推介会、海外客商黑河市产业项目招商对接会、中俄进出口商品展销订货会等活动,中俄文化大集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据统计,中俄文化大集期间,黑河共接待旅游者19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5亿元。

经过12年的发展,中俄文化大集在文化贸易、文化产业合作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效,包括建成了中俄影视基地、中俄画家村、中俄艺术陈列馆,组建了中俄宝石协会,成立了黑龙江省首家国有文化产业公司,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投资发展文化产业。来自俄罗斯的一位客商表示,中俄文化大集不但让他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还让他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市场和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何大为说,随着中俄文化大集吸引力进一步彰显、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凝聚力进一步夯实,下一步,将充分发挥黑河对俄区位、通道和政策优势,抢抓新发展格局带来的重塑性机遇,积极对接俄远东开发战略,深化中俄人文交流合作,打造黑龙江省向北开发开放新的增长极,为推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内蒙古

对外文旅交流展现迷人风采

阿勒得尔图

让马头琴拉出时代强音,让民族舞跳出时代风采……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之称的内蒙古,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工作发挥优势,不断寻求创新突破、推出特色精品、打造活动品牌。

2021年,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克服疫情影响,圆满完成与希腊大使馆联合举办的线上“欢乐春节”活动、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联合开展的线上“内蒙古旅游文化周”活动等。今年,内蒙古继续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巩固机制、创新方法、丰富内容,开展多方位、深层次务实合作,力争在新形势下做好对外文旅交流工作。

1

发挥“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作用


始于中国福建武夷山产茶区、跨越蒙古国、终于俄罗斯恰克图、绵延1.3万多公里的“万里茶道”,是继古丝绸之路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7月,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在内蒙古成立。

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作为“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秘书处单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与俄罗斯和蒙古国之间的工作联络,并以“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为抓手,加强对俄蒙交流合作,专项开展“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的建设和传播工作,包括推动《“万里茶道”跨境旅游实施路线图》的编制事宜,推动《“万里茶道”茶路驿站建设、服务与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立项,在“感知中国”平台下开展对蒙专项宣传等。

内蒙古积极致力于打造“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线路。在已有20家成员单位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发展4家“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成员单位,持续推动“万里茶道”品牌打造、产品建设和宣传推广工作。

2

“内蒙古旅游文化周”走进俄罗斯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部署要求,2021年,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展部省合作,在线上推出“内蒙古旅游文化周”,向俄罗斯观众推送了舞蹈《吉祥颂》《奶茶飘香》《安代舞》《舞动的琴弦》、歌曲《小草》《乌云珊丹》《哈特利亚》、无伴奏合唱《八骏赞》、口弦琴与呼麦《原野的回响》、交响与马头琴《万马奔腾》、杂技《五人飞碗》《鸿雁》以及文旅宣传片《内蒙古草原》《内蒙古沙漠》《天赋河套》等。

其中,安代舞、马头琴、呼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杂技剧《鸿雁》以杂技、魔术、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讲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存,倡导爱护生态、珍惜和平;文旅宣传片展示了内蒙古草原、沙漠以及河套地区的自然风光,受到莫斯科民众和当地华人、华侨的欢迎和喜爱,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据统计,“内蒙古旅游文化周”期间,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社交媒体账号等发布的视频,总播放量达178786次,生动、立体地展现了内蒙古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了莫斯科和内蒙古两地文化深度交流。

3

“欢乐春节”活动获得热烈反响


“欢乐春节”是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相关部委、各地文化团体和驻外机构在海外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2021年恰逢中希文化和旅游年,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主动与中国驻希腊大使馆联系沟通,在“欢乐春节”活动框架下,合作推出“草原之春”云端春节联欢会。

2021年大年初一,中国驻希腊大使馆“草原之春”云端春节联欢会在希腊国家电视台和萨洛尼卡电视台同步播出,系列活动和相关新闻报道也在中国驻希腊大使馆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相关社交媒体等平台呈现,累计受众达20万人次。鉴于此次“欢乐春节”活动在希腊观众和华人华侨中产生的热烈反响,中国驻希腊大使馆致信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表达感谢。

2022年2月4日,时值中国传统节气立春,又逢冬奥会开幕,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在社交媒体账号上推出内蒙古宣传视频。本次推广内容以新春和冬奥为主题,包括《欢乐春节 雪舞冬奥》、冰上杂技《呼伦贝尔之恋》、舞蹈《浪漫草原》《曲盅人》、“爱上内蒙古”系列之《内蒙古草原》《内蒙古沙漠》《天赋河套》、民族管弦乐《丝路草原》等。通过在海外传播平台上的宣传展示,内蒙古在罗马尼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为双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2022年,内蒙古将继续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开展深入合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交流体系和传播格局。与此同时,继续积极打造面向我国港澳地区的窗口,将在香港设立内蒙古文化旅游营销展示中心并辐射澳门,在展示内蒙古非遗、文创产品和四季旅游风光的同时,开展文化体验、青少年交流等活动,推动内蒙古文化深入港澳社区、深入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