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汉学家:我的中秋也有“乡愁”
2020-10-01 16:00  点击:255068
文章来源:文旅中客户端  作者: 程佳 陈曦
<div class="assistant"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35px; margin-left: 4px;">

   月到中秋分外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日益“圈粉”,其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国庆、中秋佳节即将来临,“文旅中国”客户端特邀请5位青年汉学家讲述他们的中秋情缘,并送上真挚祝福,表达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合作的美好愿望。 

<div class="assistant"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45px; margin-top: -45px;">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444.458px; height: 1px; background: rgb(199, 53, 58); margin-top: 3px; overflow: hidden;">


<div class="assistant"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45px; margin-left: 4px;">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5px; width: 444.458px; background: rgb(255, 215, 156); margin-top: -18px; overflow: hidden;">
 尼泊尔汉学家高亮:我欢度了不少中国节日
<div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30px; align-self: flex-end;">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389.583px; height: 2px; background: rgb(153, 102, 0); margin-top: 5px; overflow: hidden;">

高亮(前)在拉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我在中国的时候从来没有特别想家,也不觉得孤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亚洲人的文化比较相似;第二是我对中国比较了解,也有不少中国朋友,他们会在不同的节日邀请我一起过节。作为一个尼泊尔人,我过节的时候喜欢热闹,喜欢和亲朋好友相聚,在中国我同样能感受到过节的气氛。

我在中国学习、生活了5年,欢度了不少中国的节日,几乎每个节日都过得非常特别。记得刚到中国学汉语时是2006年9月,开学后不到一个星期就迎来了教师节。尼泊尔也有教师节,我们两国过教师节的感觉差不多。之后不久是中国的国庆节,置身国庆的氛围中,我能感受到中国百姓的愉快和充实。

老师告诉我们国庆节会放假,于是我决定假期去上海玩。刚到中国主要忙着学校的各种事情,没有顾得上去什么地方玩。放假后,我去火车站买票,看到人山人海,那好像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人。人太多没买上火车票,最后我只能选择坐大巴去上海。尽管遇到点小波折,但那次愉快的旅行还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前就听说上海是一个灯火辉煌的大都市,我看到节日期间的上海更加光鲜亮丽了——用“风景这边独好”形容很贴切。

记得2006年的国庆假期还没结束,中秋节又来了。我们尼泊尔的节日也特别多,经常是一个节日接着另外一个节日。当我了解到中秋节相关的一些故事后,对这个节日更感兴趣了。我出生时占星师说我跟月亮很有缘分,所以我从小就崇拜月亮。中国人有祭月、吃月饼、赏花灯、饮桂花酒、亲朋好友相聚等中秋习俗,其实尼泊尔也有类似节日和相应习俗,这让我倍感亲切。

在中国,我不仅学到了语言,也学到了包括节庆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通过参与节日活动,我更进一步地融入了中国。

在中国的每个中秋节我都是和中国朋友一起度过的,他们怕我一个人孤单,总是想方设法陪着我。回到尼泊尔之后,我的工作和中国有关,也一直跟中国朋友有接触,所以依然会参加一些中国的节庆活动。

我看了日历,今年中国的国庆节、中秋节在同一天,这很特别。因为疫情的缘故,我和我的中国朋友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日。近年来,尼中文化和旅游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虽然疫情给两国交流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携手战胜困难,迎来更好的发展。

尼泊尔人常说“滴水也能装满缸”,中国人也讲“众人拾柴火焰高”。正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的,只要两国继承和发扬友好传统,持之以恒扩大交流合作,就一定能把两国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

高亮(第一排中)在昆明参加旅游交流活动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0px; width: 444.458px; background: rgb(255, 215, 156); overflow: hidden;">


<div class="assistant"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45px; margin-left: 4px;">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5px; width: 444.458px; background: rgb(255, 215, 156); margin-top: -18px; overflow: hidden;">
 泰国汉学家朱正珍:双节,兄弟姐妹线上约起
<div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30px; align-self: flex-end;">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389.583px; height: 2px; background: rgb(153, 102, 0); margin-top: 5px; overflow: hidden;">

朱正珍(右二)参加2018年“文化中国行”活动留影

有些泰国人不知道中秋节,但称呼“拜月节”就心领神会了。泰国有夏、雨、旱3个季节,中秋节正处于旱季初期。中秋节时月饼购买量会大大增加,我们的月饼口味也是蛮丰富的,价格比较高的是榴莲口味。

虽然我没有长期在中国居住过,但每到中秋节,我都有一种类似“乡愁”“乡思”的感受。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家有一个与中秋节颇有渊源的故事。我的祖父母曾住在杭州,1930年,身怀六甲、即将生下大女儿的祖母,腹部已疼了几天,在中秋节的夜晚,她看到窗外的月亮皎洁美丽,心态一放松,我的大姑妈就降生了,并因而得到了一个应景且祝福满满的名字——“朱月琪”。

2019年,借去杭州参加汉学家研修活动的契机,我顺道回了趟老家。那天正赶上大姑妈的生日,全家人团聚的情景令我记忆犹新。我在研修活动的书法课上学写了一幅《天涯共此时》,以纪念父辈在杭州出生。今年,我仍写下同一幅字,虽然身在曼谷,愿以这份真情祝福自己的亲人和那些曾在中国遇到的朋友。

我还记得在中国国庆节时观看气势磅礴的大阅兵,当看到海陆空三军仪仗队威武雄壮、步调一致地走在长安街上,听着齐刷刷的歩伐声,我感到无比震撼。今天的中国发展迅速,国力不断增强,拥有突出的国际影响力,不会容忍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受到任何损害。随着中国的繁荣富强、蒸蒸日上,海外华人的地位也大大提高。

今年疫情暴发之前,我参加了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春节期间在一家大商场举办的韩美林生肖艺术展。展览现场其乐融融,十二生肖妙趣横生,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充满期待。

泰国一直是中国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疫情发生后,泰国人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友谊,第一时间表达了对中国抗疫的支持。同样,当泰国疫情蔓延时,中国也很快通过空运援助泰国短缺的医疗物资。这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泰中一家亲”的内涵和生命力。

现如今,人们逐渐适应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网络的使用拉近了泰中朋友之间的距离,网络会议、网课、网购等为彼此的交往打开了方便之门。

我们朱家的兄弟姐妹分散在北美和亚洲的多个城市,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大家已约好在网上聚会,借此良辰互道珍重。当然,重头戏还是共同庆贺大姑妈的91岁大寿。

祝愿所有中国朋友在接下来的岁月中都能好运连连、福气满满,也祝愿泰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天长地久、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万古长青!

朱正珍(中)在“文化中国行”活动上参与文化体验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0px; width: 444.458px; background: rgb(255, 215, 156); overflow: hidden;">


埃及汉学家伊曼:把“节日的甜饼”带给中国朋友

伊曼(前)和中国朋友在杭州西湖过中秋

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许许多多的节日。作为一名汉学家,我对中国的各种节日非常感兴趣。在我看来,要学好中文、了解中国文化,需要深刻感知中国的节庆文化和风俗习惯。我最喜欢的中国节日是春节和中秋节,一是因为两个节日都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二是因为它们都有团聚的内涵。

在我心中,中秋节意味着满月、收获、团圆,寄托着人们对顺达和成就的祈愿。提到庆祝中秋节,2017年和2019年的过节经历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2017年,我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工作。到这一年,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已落成15周年,成为在埃及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在中秋节当天举办了热闹的宴会,邀请埃及朋友和中国朋友一起在中心体验节日风俗。大家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美味的月饼,有人唱歌,有人弹古筝,有人拉二胡,有人玩游戏,现场气氛非常棒。

自从开始学习汉语,我每年都希望有机会在中国过一个中秋节,但这个愿望直到去年才实现。去年,我到浙江杭州参加青年汉学家研修,得以在这个十分浪漫的城市度过了中秋节。记得2019年9月3日抵达杭州后,我每天晚上在酒店房间观测月亮的变化,与月亮“对话”。我说:“亲爱的月亮,我今年一定要在西湖看到你最美的时刻。”

中秋节那天,浙江工商大学阿拉伯语系的两位同学带我和另一位埃及朋友一起去西湖游玩。“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在西湖边上,我微笑着念叨这句中秋节俗语。天上是明亮的满月,水中是美丽的莲花,扑鼻而来的还有茉莉花的芬芳,我感到心满意足。回到酒店,我又吃了那两位同学送给我的月饼,真的是好吃极了!

其实,埃及也有像月饼一样的甜点,翻译成中文叫“节日的甜饼”,一般在庆祝穆斯林开斋节的时候吃,有的带馅儿,里边有椰枣、核桃、开心果等;有的不带馅儿,仅在饼上放白糖,味道也很好。我想把“节日的甜饼”带给我的中国朋友品尝,感谢他们对我的照顾和帮助。

阿拉伯谚语说:“困难时出现的朋友才是真朋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埃中两国政府和人民守望相助。在中国抗疫的艰难时刻,埃及政府和人民积极声援,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为了帮助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抗疫,中方援助了大量物资,并为有序复工复产提供帮助。可以说,疫情进一步检验了埃中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

中秋佳节要来了,而且今年是跟中国的国庆节在同一天。祝福中国和中国人民,祝福埃中两国国泰民安、友谊地久天长!

2017年,伊曼(右一)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过中秋。


<div class="assistant"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45px; margin-left: 4px;">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5px; width: 444.458px; background: rgb(255, 215, 156); margin-top: -18px; overflow: hidden;">
肯尼亚汉学家茹丝:假期“云旅行”安排上了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389.583px; height: 2px; background: rgb(153, 102, 0); margin-top: 5px; overflow: hidden;">

茹丝(右)在海南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我与中国的缘分已经有14年,通过学习汉语和互动交流,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断深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节日,中秋节是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我曾经多次和中国朋友一起庆祝中秋节,豆沙馅儿和枣泥馅儿的月饼是我的最爱。我很喜欢嫦娥和玉兔在月宫里的民间故事,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称得上是人生一大快事。

我现在在天津师范大学读博士。国庆、中秋双节即将来临,天津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浓。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很好的防控,很多中国人选择出去旅游。考虑到假期的拥堵状况,我准备在家好好休息一下。我有两个女儿,一个4岁、一个2岁,平时太忙,这个假期正好多陪陪她们,给她们讲讲中国中秋节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我还准备从网上观看做月饼的视频,尝试给孩子们做月饼,培养她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虽然假期不打算出去旅游了,但是我准备给自己安排个“云旅行”。我去过很多中国北方的城市,但是很少有机会去中国的南方,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广西桂林山水等我都想去看看。假期里,我要通过网络平台多欣赏下这些美景。

现在中国的疫情防控成绩单非常优秀,在这里生活学习很安心、舒心。肯尼亚疫情控制得也越来越好,感染病例数越来越少,各行各业逐渐复工复产,大家都盼着早日上班、早日开学。希望疫情快些过去,全世界人民都能恢复安宁、健康的生活。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传承至今,非常令人敬佩。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中国,因为我们家用的是中国制造的餐具,价格实惠而且耐用。后来,我们看中国功夫电影,模仿电影中的动作,许多肯尼亚年轻人用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中国功夫明星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绰号。随着越来越了解世界和中国文化,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些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令人赞叹。除了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幸福,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注意到,许多去国外旅行的中国人能够帮助消除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解。与此同时,许多有机会访问中国并能够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的外国人,也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了更真实的了解,中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取得的巨大发展让他们赞叹。

通过各种平台来深入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从而增进人们的交流,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有利于建造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这应该就是交流互鉴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作为一个年轻的肯尼亚人,我感到身上有重大的责任,希望我能成为肯尼亚和中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

茹丝(右)和朋友在天津过年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0px; width: 444.458px; background: rgb(255, 215, 156); overflow: hidden;">


<div class="assistant"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45px; margin-left: 4px;">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5px; width: 444.458px; background: rgb(255, 215, 156); margin-top: -18px; overflow: hidden;">
伊朗汉学家好麦特:去年我在中国过中秋
<div class="assistant" data-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389.583px; height: 2px; background: rgb(153, 102, 0); margin-top: 5px; overflow: hidden;">

好麦特在德黑兰国际书展陪中国作家麦家参加《解密》波斯语版首发活动

我最近一次在中国过中秋节是参加2019“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时。当时我们来到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美丽的西安,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朋友一起吃月饼、喝绿茶。那时候我们还不需要戴口罩,不需要因为防疫保持社交距离,大家放松地坐在一起聊天,体验中国书法艺术、茶道文化等,真的是前所未有的有趣经历。事实上,此前我在德黑兰大学中文系学习时也会和我的同学们一起过中秋节,大家聚会、赏月、吟诗,感受中秋节的团圆氛围。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中秋节和以前有些不一样。比较今年与去年的情况,我认识到生活教给我们的一些重要道理:人们应该珍惜此时此刻,应注重生活品质,过得开心快乐,要善待自己和他人。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中秋节的聚会、赏月、吟诗等习俗不重要了,但在我这个伊朗人看来,这些风俗习惯非常重要。中秋节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伊朗拥有几千年的波斯文明历史,类似习俗可以成为文明对话的基础。伊朗和中国要实现更广范围的对话,首先就得好好了解对方的文化与习俗。中国的很多节日蕴含历史传说和故事,这在我看来也正是节庆文化的魅力所在。

今年中秋节与中国的国庆节是同一天,可喜可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面对疫情扩散这么大的挑战,全球人民无疑要团结一心、共担风雨、共克时艰、共抗疫情,避免歧视行为和过度反应。我认为,东方文明中一些共通的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实现这样的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努力非常必要。

在波斯文明与中华文明中,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团结”都是宝贵精神财富,伊中两国互相学习、深入对话,一定可以在交流互鉴的基础上团结战胜疫情。

好麦特在北京大学2017年奖教金、奖学金颁奖典礼上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