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好老师!来看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李凤兰的故事
2023-06-24 08:09  点击:78350

      致敬,好老师!

  为深入挖掘和生动展现我省教师扎根龙江、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感人故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即日起省教育厅官微推出——“致敬,好老师!”专栏,带你走近身边的好老师,倾听他们的故事……

  教师简介

  李凤兰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学教研室主任。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守教学一线16载,潜心育人;专注龙江农业生产需求,攻坚克难,获授权国家专利40余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成果及技术转化金额超过1000万元;带领团队开发的“寒地玉米秸秆露天大规模制肥技术”于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被认定为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成功解决了寒地农业废弃物冬季不能发酵腐熟的“卡脖子”难题。

  

  精研善攻,十五载研发革命性菌株,让秸秆变金条

  保护好黑土地,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然而,东北黑土区还存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不能有效利用和污染环境等问题。秸秆腐熟制肥是解决秸秆利用和黑土地保护的有效措施,但东北地区冬季过低的环境温度限制了秸秆腐熟技术推广和应用,低温成为东北地区秸秆肥料化利用的“痛点”。如何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是李凤兰长期以来的工作重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李凤兰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放在了生物技术上,一投入就是十五载。十五年来,她扎根在实验室,投身在田地间,一遍遍寻找适合北方的土著菌种,攻克耐低温菌株筛选的技术难题。如今,作为黑龙江省生物技术领域知名专家的她,凭借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和高效可行的科学技术手段,研制了超低温秸秆腐熟专用菌剂,带领团队开发寒地农业废弃物腐熟制肥技术体系,在寒冷地区,室外温度在-45℃以上条件下,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尿、蔬菜尾菜、木耳蘑菇渣(菌糠)、生活垃圾、有机废弃物、农产品加工废料(果渣、蘑菇渣、酒糟等)等农业废弃物,在田间地头进行露天大规模生物发酵腐熟制肥,80-100天即可达到抛撒还田的标准,成功解决了寒地农业废弃物冬季不能发酵腐熟的“卡脖子”问题。

  

  团队研发的 “寒地玉米秸秆露天大规模制肥技术” 在2022和2023年连续两年被认定为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低温黑木耳废弃菌糠腐熟菌剂及制肥技术”和“寒地秸秆腐熟制肥及加工水稻育苗基质技术”被认定为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主推技术成果。“秸秆生物酵解法提取纸浆零污染高效利用技术”被评为2021年高等院校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单项技术转化金额560万元。

  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已经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地通过技术合作及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进行推广和转化,技术转化金额超过1000万元。现已累计处理秸秆8000余万吨,蘑菇及木耳种植废弃菌包1500万吨,动物粪便排泄物7000万吨以上,带来巨大的社会、生态、环保效益。

  

  潜心育人,植爱农情怀行耕读教育,从知农变爱农

  李凤兰教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全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她将科研成果、学识、技术整合到专业的培养体系、课程、实训建设中,带领植物学团队师生躬身实践,提升专业素养与动手能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更多学生从知农走向爱农,从课堂走向服务乡村振兴的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一提到李凤兰,学生们亲切感油然而生。“亲切、有趣、学识深”“专业知识雄厚,课堂教学风趣幽默”“既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素质的养成,又能兼顾相关科技前沿的发展动态。”是学生对她公认的评价。学生每年在评教中给她打分都是优秀,李凤兰教授用真心相授换来了金牌口碑,她作为主讲教师之一的《植物学》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一流课程,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近3000同学通过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完成《植物学》的学习。

  生命科学学院王佳琪同学被她的植物学情怀深深吸引:“李老师虽然不教我植物学,但我会特意去聆听她的课程,跟随她走进神奇的植物世界。”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一株植物,她并不是直接向学生们讲解,而是先让学生猜一猜,从植物的茎的特征,叶子的形态,雄蕊和雌蕊的结构,果实的类型等引导大家,带领学生们寻找正确答案。植物学知识讲解过后,还会和同学们分享植物分布特点以及有趣的典故。

  李凤兰说:“植物学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它更是一个蕴含浪漫主义色彩的领域,我和学生们在这其中可以真切感受到自然的哲学。”

  

  李凤兰教授时刻铭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她说,农业院校的老师要培养出知农爱农、学农用农的新时代学子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李凤兰教授重视耕读教育,紧扣生物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将“三农”情怀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培养过程中。

  立足东北农业大学“梦想小镇”本科生实验室平台,她倡导设立了寒地绿色优质种植相关技术研究及开发的创新和创业实验室,培养本科生100余名,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及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0余项,其中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二等奖1项。202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挑战杯”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情系“三农”,走田间聊地头进农家,以技术助振兴

  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李凤兰教授深知只有进田间地头、聊农家故事才能真正融入农民、了解农村,根据农民所需,精准科技助农才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多年来,无论寒风酷暑,她都要到各地的田间地头看一看庄稼长势,同农民聊一聊种植经验,同时免费提供她的科研菌剂,帮助农民丰产丰收。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示范指导等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和辅导300余次,指导专业技术人员、合作社负责人和新时代农民累计2万人次以上,结合每个村子的实际情况,李凤兰教授还开展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定期到现场指导,培训现代农民1000人次以上。

  多年来,李凤兰教授利用她的技术为乡镇及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肇东市黎明镇绿之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8年开始使用李凤兰教授的低温秸秆腐熟制肥技术,利用秸秆和动物废物生产有机肥及水稻育苗土,每年创收3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劳动就业20余人。在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青龙山农场、二道河农场、前进农场先后建立了秸秆腐熟基地,2022年签订秸秆处理协议20万吨。

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