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东海:用传统戏曲诠释时代风尚
2022-11-10 15:41  点击:110194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徐继宏

倪东海从事艺术工作50多年,曾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党支部书记、副团长,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他是国家一级导演,先后导演了40多部舞台剧和30多部戏曲电视剧及其他电视剧作品,用优秀作品引领文艺繁荣,用传统戏曲诠释时代风尚。在倪东海看来,一个好的导演应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优秀文艺作品的塑造者、群众美好生活的传播者。


▲ 倪东海(受访者供图)


坚守初心,功夫不负有志人

学生时代的倪东海是个“戏痴”,哪里有演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天赋使然,倪东海就读宁波八中时就成为学校文宣队的骨干。1971年9月,他被选进宁波市京剧队,先后在京剧《平原游击队》《盘石湾》《小刀会》中扮演主角。后来,他去演了一年话剧,又转到宁波越剧团。1980年,倪东海转行导演,到浙江省艺术学校和江苏省戏剧学校的导演班进修,陆续执导了越剧《朱元璋审娘娘》《双金印》等作品。1984年,他执导的《康王告状》在第二届浙江省戏剧节上崭露头角,获得导演三等奖。后来,他与俞克平合作执导的《桃花梦》又获浙江省戏剧节导演一等奖,从此更加热情地投入导演事业中。


“一个称职的导演,不仅要有导演技巧,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化积淀。没有历史、哲学、文学、美学方面的人文素养,很难驾驭剧本。”虽然一直在文艺战线摸爬滚打,但倪东海依然感觉自己知识储备不足。1990年,上海戏剧学院导演大专班招生,倪东海积极报名,并参加了学习辅导班,住在上戏附近的一个地下室里,没日没夜地复习了20多天,终于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因为是在职学习,学校要求一年时间把大专3年的课程全部学完,所以除了周日,白天、晚上都要上课,但倪东海并不觉苦累,他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习期间,倪东海师从上戏导演系教授薛沐,同时向全国一流的戏剧名家和大学教授虚心学习。经过不断学习、剖析大师们的作品,倪东海进一步领悟到舞台艺术的真谛,尤其深受黄佐临、胡伟民主张并实践的“写意戏剧”影响,即通过表演,特别是通过虚拟动作及高技术灯光、音响的运用,来表现戏剧舞台无限的空间。毕业后,他学以致用,导演的越剧作品《琥珀泪》轰动一时,获得了10多个省级奖项。



牢记担当,与时代同频共振

倪东海注重理论思考及其实践运用,不断探索如何推陈出新,让剧目与时代同频、与观众共情。


姚剧《墙头记》是倪东海一次倾向小剧场模式的探索。这部戏重表现、求互动、强意蕴,融合多样的戏曲表现手段,构筑了荒诞诙谐的轻喜剧风格。剧中的二儿子张少奎、二儿媳妇赵小兰以“达令”“么么哒”秀恩爱,时不时蹦几句“OK”“Bye”,别有意趣。


倪东海坚持戏曲导演要参与一度创作。2016年,他重新改编了《康王告状》和《琥珀泪》。这是时隔二三十年后的再度操刀,意味着要完全颠覆自己。对此,参与其中的青年编剧马敏记忆犹新:“倪东海导演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康王告状》前后改了11稿,排演时,仅‘状王’的出场,他就和主演杨魏文切磋了3个晚上,又用了3个下午来排练。这样才有了演出中高潮不断、堪比看大片的体验。”


作为纯商业演出,倪东海导演的甬剧《药行街》,讲述了山里小伙阿东独闯百年老街药行街,历经拜师、学医、寻父等磨难后,终于明白“医者仁心、德行天下”的故事。该剧首场演出上座率就超过90%。与传统甬剧通常突出一个人物形象不同,这部戏是散点结构、多人多事,但形散而神不散,剧情牢牢抓住主人公的曲折经历,反映了诚实守信的宁波精神。倪东海认为,接地气、可看、可亲、可触,是这部剧真正的卖点和看点。


2021年4月,越剧《明州女子尽封王》被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亲点参加在杭州蝴蝶剧院举办的“风华再现——百越文创首届越剧优秀剧目邀请展”,具有浓郁宁波地域特色的演出获得杭州观众热捧。在倪东海看来,这部戏具有极强的民间性、民俗性,歌舞演故事的方式也为观众喜闻乐见,更为重要的是,故事诠释的时代意义、当代价值与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价值理念相一致,达到了同频共振的效应。



化古开今,守正出奇续新篇

元代戏剧家高则诚的《琵琶记》被称为“南戏之祖”,是中国戏剧的里程碑之作,数百年来屡屡被各地、各剧种改编演出。2022年,浙江温州瑞安市越剧团开始重新编排《琵琶记》,倪东海担纲导演。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带领创作团队顶着酷暑日夜排练、精益求精,于今年7月为观众呈献了一台震撼人心的佳作。8月,该剧亮相在绍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得到业内外人士的高度称赞。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倪东海认为,传统戏曲故事要达到“好听、好看、共情、思考”的演出效果,应在尊重原著的同时,兼顾现代的审美和思想表达。瑞越版《琵琶记》以守正创新为原则,采取“戏中戏”的形式,加入原著作者高则诚的戏份,植入南戏表演特点,并融入瑞安鼓词、高腔、道情等本地传统文化元素,较好地呈现了瑞安对南戏文化的活态传承。


杭州举办的2022年“西湖之春”艺术节新剧目汇演上,由杭州黄龙演艺中心创演、倪东海导演的新编杭剧《结发缘》,以全新演绎展现宋韵民俗、打造新西湖爱情故事,获得编、导、演、音、美等类别的13个奖项。


倪东海注重以戏曲化、再现化演绎现代故事,强调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剧种特性,营造凝重、恢宏、壮丽的演剧风格。这几年,他导演的话剧《为民书记》《茵梦山庄》、绍剧廉政剧《杨时与湘湖》、姚剧现代戏《童小姐的战场》、甬剧现代戏《红杜鹃》、浙音原创歌剧《国之歌》、湖剧现代戏《国之守锷》等相继推出,获得广大观众和业内专家的好评。其中,《童小姐的战场》《国之歌》双双获评“2021浙江十佳红色经典剧目”。


由湖州湖剧传习中心创演的湖剧现代戏《国之守锷》,以湖州籍“两弹一星”功勋屠守锷为原型,再现了中国第一代航空人“揣梦、筑梦、圆梦”的传奇人生。2019年6月,《国之守锷》在湖州大剧院成功首演,这是首届湖剧委培班学员学艺3年的毕业汇报演出,也是自2001年湖剧团撤销、湖剧大戏沉寂近20年后的首场演出。倪东海介绍,《国之守锷》还希望通过校园版改编,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和传承湖州本土传统戏曲。《国之守锷》(校园版)走进湖州各大中小学巡演,为提升学生戏曲素养、传承地方文脉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