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为世界上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是通过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西方经济学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而不同的看法丰富了经济学体系。国内外学者把不同看法所带来的经济学理论转折或改进称为理论革命,有的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八次革命。以前的理论革命都是西方的经济学家为经济理论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在目前世界上经济学发展难以突破的格局下,中国学者罗来军创立的实效经济学在经济学基础理论上提出了创见,对以往的经济理论又前进了一步,并能够对西方经济学进行一定的修正和改进,足够称得上经济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又一次革命,即世界上经济学第九次革命。
接下来先概括介绍一下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八次革命,主要引用国内学者董建新的分析内容。
经济学第一次革命——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始于威廉·配第,止于大卫·李嘉图,包括亚当·斯密、西尼尔、约翰·穆勒、马尔萨斯、萨伊等人。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认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开山之作。斯密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共同赞扬。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理论创新之处:初步创立了客观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包括国内与国外经济的比较系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人理论奠定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前提;看不见的手理论奠定了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基本理论;政府“守夜人”理论奠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理论;分工与市场相互促进论;以个人为本位的研究方法;经济学是富民强国的功能定位,并第一次使经济学成为一门比较系统化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第二次革命——边际主义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门格尔、杰尔斯、瓦尔拉斯几乎同时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开始了“边际革命”。阿·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具有首创意义的均衡价值论,使他成为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真正的集大成者。理论创新之处: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所包含的客观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这是一种与古典经济学家截然对立的主观价值论;边际主义强调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定价与资源的稀缺性相关,稀缺性与主观评价成正比,从而决定产品和要素的价值;将高等数学引入经济分析,开创了经济研究方法的革命;将生产与流通、国内与国外的各种经济综合为一个整体,古典经济学之前偏重流通,古典经济学偏重生产;均衡分析是经济研究的基本思路。新古典经济学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但是以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论述自由放任思想,将资源配置作为经济研究的中心,使经济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经济学第三次革命——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新古典经济学濒临崩溃,出现了经济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正是当时经济理论危机的产物,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和主张,被称为“凯恩斯革命”。《通论》当时受到经济学家的极大重视,到60年代中期,以萨缪尔森、托宾、希克斯等为代表综合边际学派的微观理论,结合凯恩斯的宏观理论,发展为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is),该派一直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占统治地位。从这个意义上,人们也把从边际效用经济学到新古典综合派都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在理论上,凯恩斯反对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不足必然导致大规模失业,产生过剩的经济危机。在方法论上,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的宏观经济问题,开创了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还将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密切结合于一体,从而克服了传统经济学“二分法”的不一致性。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自由放任,凯恩斯反危机政策: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是前提,财政政策是重心(财政政策最重要,货币政策也重要),举债支出是手段。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最早在1933年使用“宏观经济学”一词,但自从凯恩斯(1936)开始,才有了体系较为完整的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第四次革命——新自由主义学派。60年代后期起,西方世界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涨,动摇了占据统治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反凯恩斯的各种新自由主义学派得到了发展的机会,该学派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有:以哈耶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奥地利学派),以欧根、罗勃凯和艾哈德等为代表的德国弗莱堡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以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等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拉弗、万尼斯基等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布坎南、塔洛克等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科斯、诺思、张五常和威廉姆森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关于他们的主张,比如货币主义将通货膨胀问题摆在理论的核心地位,为制止通胀,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比如供给学派,相信市场作用,反对国家干预,强调通过降低税率,刺激人们多储蓄、多投资、多生产。供给学派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70年代末期为阻止滞胀恶化而提出政策建议,立即被里根经济学采纳,掀起了一场“供给革命”。但里根政府推行供给经济学的效果并不好。供给学派蒙代尔199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第五次革命——斯拉法理论。1960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引起极大的震动。反对边际效用价值论,主张用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的方法来计算每一种投入商品的劳动量,最后求得最终商品的价值,并用各种联立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有人认为斯拉法并没有特别的理论建树。
经济学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学派。70年代中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代表卢卡斯从理论上提出“政策无效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格和工资可以适应市场供求而及时调整,可使资本主义经济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既无必要,也肯定是无效的。但是,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无效论在实践面前是最早陷入困境的理论。比如克林顿政府运用扩张财政政策带来很快的经济复苏,保持了近六年的经济增长,大大减少了财政赤字。虽然实践结果证明了政策无效论的理论局限,但是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提供了宏观经济的一种分析范式。卢卡斯199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第七次革命——公共选择理论。以布坎南、塔洛克等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把人类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把经济人假设引入对人们政治行为的分析中。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并不因为从经济市场转到政治市场就改变自己的自利性,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还认为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正确的对策是进行制度和法治改革。布坎南198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第八次革命——新制度主义。科斯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侧重于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进行制度分析。新制度经济学通过修改假定,使得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利用这一制度安排不是无偿的,而是需要付出费用,即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明晰与保护产权可以对人的经济活动、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激励效应。新制度经济学把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广泛地运用于研究各种制度问题,大大拓展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应用领域,使其获得了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新的解释力。先后有三位新制度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介绍了历史上的经济学八次革命之后,对罗来军约30年观察世界各国经济实践所创立的实效经济学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具体如下。通过下面的内容应该可以得出,实效经济学及其理论范式足够称得上“经济学第九次革命”。
(一)《经济学范式革命:从杨小凯到罗来军》一文提出“斯密|马歇尔—罗来军”框架。斯密提出的“分工和专业化”和马歇尔提出的“资源配置”的指向均是经济增长或者财富产出,罗来军提出的“受众效益”的指向是产出要最终被人所消费或使用才有实效、才有意义。在经济思想上,罗来军的实效经济学范式从斯密和马歇尔的范式往前又走了一步,也是往经济的本质又走了一步,即人类经济发展的目的和本质不是经济增长本身,而是人的实际效益。简言之,不仅仅看财富的产出,还要看产出的财富对人是否有效。一般情况下,一个产品或经济事项需要经历多个经济主体和环节,怎样才能判别最终对人是否有效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来军开拓了一种新的理论逻辑,即以“物”为轴线来研判经济产品、事项和活动,把跨越多个经济主体、多个时段空间的整个过程贯穿起来进行实效判断。即分析它们从产生到消亡的所有环节、整个过程,考察资源要素从开始投入到完全终止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效益与消耗、影响之间的差额情况,分析对特定受众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得与失。
对于实效经济学的受众效益以及相应的理论逻辑,被称为“以人为中心的经济学范式”。这一范式使经济学的研究指向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经济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最大化,而是以人为中心,人的消费使用和经济福利最优化。这一范式将使得很多经济理论和经济事项需要重新认知。比如这一范式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以往经济学家眼中的经济增长,实效经济学对经济增长进行了解构和细分,在传统增长的基础上区分出第二类增长(节约类增长)、第三类增长(实用类增长)、第四类增长(效率类增长)、第五类增长(无效类增长)、第六类增长(毁灭类增长)。
(二)实效经济学对经济实践和现实经济问题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比如其基本范式(实效=受众效益-投入消耗-所涉影响)中的各个变量都分正负值,既反映正向价值的经济维度,也反映具有负作用的负经济维度。实效经济学逻辑暗含了“全过程、所有方面”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基本范式全面地覆盖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相应因素,包括区分出好坏,世人把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称为“经济总公式”,与凯恩斯提出的“经济学总公式”(GDP=消费+投资+净出口)相对照。
也有学者认为实效经济学范式有条件成为经济社会理论的大统一理论(这应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经济社会理论的大统一理论”)。百年来全球的科学家们孜孜以求人类自然科学的大统一理论,多名科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经济社会领域是否也能够构建出大统一理论呢?目前没有人知道答案。所有的经济现象或者社会事项都可以用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这个公式的四个方面进行解释,并逃不出这四个方面。这至少激发了学者开始思索经济社会理论的大统一理论,不管实效经济学能否成为大统一理论。
(三)罗来军构建实效经济学开拓了一种富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即把自然界现象和自然科学规律转化应用到经济领域。对于研究方法和理论思维,罗来军认为自然界和人文社会同处一个宇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相通之处,自然科学的一些逻辑能够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罗来军采取上述方法转化和构建了多个经济理论内容,比如,受“空泡效应”物理现象的启发,提出“空泡经济”;根据交通领域的跨线做法提出“跨线激励”;根据科学家对负物质、负质量、负能量、反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提出负经济、反经济、暗经济、经济黑洞、经济天坑、经济撕裂、经济坍缩、经济变量方向性等方面的理论;与人讨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弊端提出“第三参照论”,并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罗来军的这种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喜好,国内学者把相应理论称为物理经济学创新的一个方向(从定量研究发展到逻辑转化),国外学者把相应理论称为“宇宙转化经济学”(Cosmos-Converted Economics)和“宇宙原型经济学”(Cosmic Archetype Economics)。
罗来军的上述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所构建的经济理论对现实经济问题展现出了强大的解释力和解决力。比如“第三参照论”,有评价指出:第三参照论有可能超越了相对论,至此,人类的物理逻辑有三个:绝对论、相对论、第三参照论(又称“相对绝对论”)。第三参照论助力人类探索和认知物理世界更加科学和准确,而把第三参照论引入经济学范式的最大意义是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实践中争议不决的问题和容易误判的问题给出一个客观科学研判的理论范式和方式方法。
对于经济学理论发展,实效经济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论范式,而且,运用这些新方法和新范式能够对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一定的修正、改写和提升。在经济思想的渊源上,实效经济学是对经济自由主义流派和政府干预主义流派的综合,并引入自然科学规律的转化应用,以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实效。也正是如此,实效经济学的新方法和新范式能够且方便对相应的经济理论进行修正。自然科学理论也有随着人类的认知进步而进行修正和改写的情况,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按照相对论的逻辑能够对牛顿等以往相关理论进行改写。再比如,罗来军等人讨论爱因斯坦相对论弊端时提出相对绝对论(第三参照论),相对绝对论的逻辑在相对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按照相对绝对论的逻辑也能够对相关的自然科学理论进行改写。
罗来军一方面构建实效经济学,另一方面经常讲以实效经济学的一些逻辑修正改写以往理论的思路和方法。以实效经济学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范式为例来简单说明。以往重视增长的做法要转变为只要产出能够最优地满足人们(包括政府)消费和使用需要即可,超过这一需要的产出不必要。经济增长的目标要修正和改写为最优满足需要,不认可额外生产积累财富的做法(不包括防范风险和不确定性所必要的财富储备),否则,人类的欲望无止境,会对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危害(实效经济学的“所涉影响”)。在最优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反推就业的境况,如果生产效率高,则可以缩短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来匹配最优的经济规模,并实现合理的就业率;那么人们就可以增加休闲时间以及用于创新和自身爱好的时间,这一变化正好符合人类美好发展的意愿和趋势。以往经济理论追求经济增长的相关内容需要改进,例如采取低效率甚至负实效而提高经济增长的做法需要修正。这种修正也将为政府治理经济带来更为合理的目标设定。对以往相关经济理论进行修正和改写,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有可能在全球掀起一股经济学理论创新发展的热潮,也很有可能在中国成长起来一个以中国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依托、基于以人为中心理论范式的经济学流派。
在经济学革命中,已有“边际革命”“凯恩斯革命”“供给革命”等,而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很多不实效的问题,那么把实效经济学及其影响称之为“实效革命”,恰逢其时。提出“实效革命”以便向世界各国各地提醒和强调经济建设要注重经济实效,规避浪费、损耗、负作用等经济问题。实际上,“实效革命”已经不再停留在实效经济学及其理论范式上,而是已经有非常成功的实践应用,这也反映了实效经济学的强大实践应用性。而且实效经济学诞生不久就有成功的实践应用,这样的经济理论十分罕见。正是由于实效经济学是针对性地研究经济实践中的问题而直接构建的理论,容易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比如实效经济学分析了飞机上乘客用餐工具同时提供刀、叉、勺造成浪费和污染压力,中国的南航公司首先做出了改进,把叉(Fork)和勺(Spoon,即匙)合在了一起,命名为“叉匙一体(Spork)”,也可叫做“勺叉(Spork)”。即在勺的末端做出叉的形状,既可以作为勺,又可以作为叉,进而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用后污染。勺叉(Spork)已经快速地被很多航空公司采用。
在当今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低迷之际,希望实效经济学在理论范式上和在经济实践上推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实效革命”,助力人类的经济发展更加美好。 (王宏 南京审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