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经济学范式革命:从杨小凯到罗来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25  浏览次数:65742
核心提示:阅读《杨小凯和他的三次范式革命》,让我想起了罗来军的范式革命。我非常赞同“范式革命”的提法。范式发生革命,至少要使经济学基本思维方式或者重要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否则,还叫范式革命吗?杨小凯最著名的范式革

阅读《杨小凯和他的三次范式革命》,让我想起了罗来军的范式革命。我非常赞同“范式革命”的提法。范式发生革命,至少要使经济学基本思维方式或者重要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否则,还叫范式革命吗?杨小凯最著名的范式革命是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新兴古典经济学派,成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经济学家。接下来摘取杨小凯范式革命一文的部分内容,先看看杨小凯最著名的范式革命。

“范式”一词,是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今天泛指某一学科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一不是“范式革命”的产物:牛顿力学彻底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帷幕;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颠覆了重商主义,让人类历史迈入资本主义;哈耶克的“自发秩序”,颠覆了乌托邦主义的幻梦,让人类迈向繁荣。

在中国,也有这样的范式革命者,一位颠覆了200多年来主流经济学的范式。他就是杨小凯——一位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经济学家。他重塑经济学大厦的新范式:新兴古典经济学。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重新解释了财富创造的奥秘:

◎分工:1个10人的工厂,要比单人作坊的效率高出4800倍,分工越发达,专业化水平越高;

◎市场:人们出于自利的行为,反而达到了利他的效果,造就了经济的繁荣。

斯密进而认为,经济学的使命是如何增加国民财富,核心问题是分工和专业化。这一范式被称为“古典经济学”。

1890年,阿尔佛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资源都是稀缺的,经济学应该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这一范式颠覆了斯密的“古典经济学”,被后世称为“新古典经济学”。此后,经济学界的四大门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芝加哥学派、奥地利学派,围绕“政府和市场,应该如何有效配置资源”这一问题,展开了大辩论。然而,无论答案是什么,在现实经济中,“看得见的手”总有抑制不住干预经济的冲动,更何况“看得见的手”干预经济的短期效果非常明显,这更强化了人们对它的依赖。相反,不承认市场失灵,反对干预的奥地利学派,反倒曲高和寡,批评者委婉的说“太理想化”。

在“如何配置资源”这一范式中,主流经济学看似百家争鸣,结果却距离解决问题越来越远——全球经济频频爆发周期性的危机,而且危机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破坏性越来越大。直到杨小凯新的经济学范式——“新兴古典经济学”,即“斯密—科斯—杨小凯”框架的诞生。所谓“新兴古典经济学”,就是运用最先进的数学分析工具,将“古典经济学”的灵魂在一个现代躯体中复活。它比斯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更古老,但躯体却更年轻,基本要点是:

◎回归亚当·斯密的基本议题:杨小凯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由“资源配置”拉回到“分工和专业化”以及对应的议题——国民财富的增长。

◎注入“交易费用”的新鲜血液:杨小凯将诺奖得主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引入自己的新范式,将“成本”拓宽到产权和制度层面。

◎用超边际分析的数学工具,重建经济学大厦:马歇尔开创的新古典经济学,之所以放弃“分工协作”而陷入“资源配置”,一个现实的原因是当时还没有诞生可以进行超边际分析的数学工具。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其雄心是可以分析所有经济学中的两难选择。

因此,有评论者指出,杨小凯是直接可以和斯密对话的学者,他回归斯密,又超越了斯密。我们知道,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解决两难问题的学科,自诞生200多年来,基本的趋势是不断地衍生分化,而每一种新的分科(枝),都只分析某一具体领域的两难问题,这种“分”的趋势,让经济学越来越工具化、技术化、模型化。杨小凯的新范式,紧紧锚定分工协作这一经济学的根本问题,用超边际分析的工具分析所有的两难问题。这正是杨小凯的雄心——让经济学回归源头,让经济学“分久必合”,不再有宏观与微观之分。感兴趣的朋友,可阅读《杨小凯学术文库》,这里只简单介绍对分工与交易费用的分析。

斯密时代,分工相对简单,交易费用问题并不明显。然而今天,一台智能手机,从研发、零部件生产到组装,动辄跨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上千个零部件。越是专业化的分工,对每个环节的成本也就越敏感,而各环节的成本,都和该经济体的制度、文化休戚相关。因此,“交易费用”主要来自制度环境,比如产权保护、法治、税收、城市化、国际贸易......按照扬小凯的新范式,经济活动的主角是企业和企业家,政府对发展经济的主要贡献在于如何降低交易费用,即保护产权、减低税收、推进城市化和对外开放...... 2002年,诺奖得主布坎南两次不吝溢美之词地向诺奖评选委员会推荐杨小凯:“杨小凯的经济分析框架,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这一新范式挑战的是西方两百年来的主流经济学界。所不幸的是,2004年杨小凯患癌症去世,他获经济学诺奖的大门就此关闭了。


杨小凯的范式革命使我想起了罗来军约30年观察世界各国经济实践创立的实效经济学。参阅公众评价和讨论,可以得出实效经济学开启或强调了三个经济学范式:一是以人为中心的经济学范式二是引入负经济的经济学范式三是第三参照研判的经济学范式


范式革命之一:以人为中心的经济学范式

有评论指出:虽然实效经济学的“经济总公式”挺吓人,但是,实效经济学的最大理论创新、最大实践贡献还真不是“经济总公式”,而是受众效益的提出和界定,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和拔高。受众效益即人们消费环节、使用环节的实际效益,也即是说,一个产品或事项要看其是否被消费或者使用,以及消费和使用的情况如何,才能判别其作用。而后再考虑产品和事项所有的投入消耗以及所有的影响,才能得出具体的实效情况。这个理论逻辑是以人为中心来判别经济。

模仿“斯密—科斯—杨小凯”框架,我认为应该提出“斯密—马歇尔—罗来军”框架(或者“斯密|马歇尔—罗来军”框架)。从经济学的长历史周期来看,斯密提出了“分工和专业化”,马歇尔提出了“资源配置”,罗来军提出了“实效及受众效益”。不像马歇尔的“资源配置”范式改变了斯密的“分工和专业化”范式,罗来军的“实效及受众效益”范式并不是改变了斯密和马歇尔的范式,而是从斯密和马歇尔的范式往前又走了一步,或者说往经济的本质又走了一步,即人类经济发展的目的和本质不是财富增长,而是人的实际效益,要以人的实际效益为最高标准来研判经济增长,而不要止步于财富的产出。简言之就是,不仅仅看财富的产出,还要看产出的财富对人是否有效。斯密的“分工和专业化”和马歇尔的“资源配置”直接反映的都是财富或产出的增长。传统的经济理论看产出,实效经济学把传统经济理论往前推进了一步,即还要看产出对人是否有效。

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也明显地以人为核心对象进行分析。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根据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制定经济政策方案。实效经济学借鉴了福利经济学,罗来军多个场合如是说。在以人为中心的经济学思维范式上,实效经济学比福利经济学更进一步,更为直接,针对性更强。实效经济学强调每一个产品、活动、事项,也包括政策本身以及经济治理,给其相应的受众所带来的实际效益,包括好的、坏的以及不好不坏的(零)。除此之外,还要考察所有相关的投入消耗和所有可能的影响。在经济学范式上,实效经济学直接地以人为中心,无论是微观的具体事项还是宏观的大范围对象,都便于以人为中心展开分析。像杨小凯的分析范式那样,无需区分宏观与微观。

其它的很多经济学不是以人为中心吗?可以说,所有的经济理论都与人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经济理论都以人为中心。在此列举几个例子。比如,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一个人花100万盖一栋房子,另一个人花100万造炸弹,然后用炸弹把房子炸了,结果是,社会财富损失了200万,但统计上,我们的GDP反倒增加200万。再比如,实效经济学根据“空泡效应”物理现象提出的“空泡经济”,会产生大量的没有实际价值的投机性需求,带来大量的投机性交易,经济表面上极度繁荣。还比如,通过补贴形成的农村汽车需求,汽车购买后很少用得上,大量闲置。这些例子都有相应的与市场或者政府相关的经济理论,这些理论以人为中心了吗?更像是以产出数量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的经济学范式是人类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一个前进方向。比如目前为止最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CPTPP对使用童工、环境污染提出禁止。对此如何进行理论分析?对于生产商而言,使用童工、可以污染环境能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对于进口商而言,可以降低价格。也就是说,使用童工和可以污染环境对于供给、需求双方而言都有好处,为什么先进的国际经贸规则还要禁止呢?这是因为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中的所涉影响严重为负,即使用童工和污染环境虽然对供给、需求双方有利,但是造成的所涉影响危害甚大,直接危害了童工的权益,环境污染也必将危害到更多的人们。

实效经济学提出实效及受众效益,以人们(消费者和民众)的实际获得为经济发展的最终标准。这一理论内涵为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中国提出高质量发展、全面节约等国家战略,战略实施需要追求受众效益最大化、投入消耗最小化、所涉影响最小化,进而实效最大化,为此,实效经济学能够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全面节约等国家战略提供直接的理论支撑。实效经济学的最大精髓与核心要义是效率机制,并不是“经济总公式”的静态加减法。如何保障和增强效率机制呢?显然需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此,实效经济学能为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供理论基础。


范式革命之二:引入负经济的经济学范式

你听说过负经济吗?是不是觉得负经济这个词不可思议?所谓负经济,简言之就是对民众和社会造成负作用的经济。很多事项既有正作用又有负作用,有的总作用为正,有的为负,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人们的潜意思里,经济发展总是好的,怎么还有负经济呢?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实际确实如此,而且负经济现象随处可见。正是因为人们没有清醒认识到负经济现象,引入负经济的经济学范式才更加弥足珍贵。

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实效=受众效益-投入消耗-所涉影响。在引入方向之后,受众效益最大化分类为正向受众效益最大化、负向受众效益最大化(即负向受众效益绝对值最小化,绝对值最小值为0,其经济含义为消除负向受众效益),以及零受众效益转向正向受众效益最大化;投入消耗最小化则分类为正向投入消耗最小化、负向投入消耗最小化(即负向投入消耗绝对值最大化,其经济含义为负向的投入消耗越多越好);所涉影响最小化则分类为负向所涉影响最小化、正向所涉影响最小化(即正向所涉影响绝对值最大化,其经济含义为正向的所涉影响越大越好)。当受众效益、投入消耗、所涉影响有了正负之后,实效自然也就分正负了,追求和实现实效最大化(正实效最大化、负实效最大化(即负实效绝对值最小化,绝对值最小值为0,其经济含义为消除负实效),以及零实效转向正实效最大化),这正好客观、准确、分类地反映了经济实际。如果一个经济事项对民众和社会是负作用,就属于负经济的范畴。

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全面地覆盖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相应因素,包括区分出好坏,为此世人把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称为“经济总公式”,与凯恩斯提出的“经济学总公式”(GDP=消费+投资+净出口)相对照。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公式配得上“经济总公式”的“总”字!比如,投入消耗包括了所有的“成本”因素,也包括科斯和杨小凯的产权和制度成本,而且公式还覆盖了所有的影响,包括好的和坏的。“经济总公式”中坏的方面就是负经济的体现。

也有学者认为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完全配得上“经济总公式”,这还远远不够,进行终极展望,实效经济学范式有条件成为经济社会理论的大统一理论(应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经济社会理论的大统一理论”)。大统一理论(grand unification theories),又称万物之理,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理论上宇宙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作用力来解释,研究、寻找和构建能统一说明四种作用力即能统一说明宇宙所有现象的理论或模型称为大统一理论。百年来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大统一理论在人类的自然科学探索中具有独一无二的至上重要性,被称为科学终极理论。从事相关研究的格拉肖、温柏格、萨拉姆、杨振宁等科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实效=受众效益-投入消耗-所涉影响”,所有的经济现象和问题都可以用这个公式的四个方面进行解释,并逃不出这四个方面,难道不是吗?甚至所有的社会现象和问题都可以用这个公式的四个方面进行解释,并逃不出这四个方面,难道不是吗?比如社会事项,也要考察给受众带来的益处和坏处,投入的代价是多少,有没有其它影响,综合后衡量相应的实际效果。

从实效经济学创立的资料可以看出,罗来军提出负经济,既是对经济社会实践的观察,也是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罗来军创立实效经济学,为了增强理论创新的实践应用性,对各国实践做了长期的深入观察,比如观察稻盛和夫的经营与管理。稻盛和夫在京瓷形成的经营哲学有一条 “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里的“思维方式”主要指经营与工作方面,分值不是0~100,而是负100~正100。如果取负值,工作的结果就是负数,即带来危害。负值的情况就是负经济的具体体现。

罗来军多次讲过:学界的前辈曾教导他一些自然界现象和自然科学规律能够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负经济也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罗来军深入研读了科学家关于负物质、负质量、负能量、反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深受启发,并运用到负经济、反经济、暗经济、经济黑洞、经济天坑、经济撕裂、经济坍缩、经济变量方向性等方面的理论构建。比如反经济,是指妨碍经济健康发展的不合理行为和现象。在人类经济发展历史中反经济普遍存在,比如韦伯探讨了重视穷人的意识潮流和重视富人的意识潮流。在前者占主导的地方,贫穷被认为是正当的,而拥有财富却感觉自己有罪,这样的地方很难发展经济。这种情况就是反经济的现象。正是由于罗来军从宇宙万象大观转化推导经济理论,国内学者把这部分理论称为物理经济学创新的一个方向(从定量研究发展到逻辑转化),国外学者把这部分理论称为“宇宙转化经济学”(Cosmos-Converted Economics)和“宇宙原型经济学”(Cosmic Archetype Economics)

罗来军的经济理论思维并没有停留在负经济等理论逻辑的构建,而是由此引发他对人类经济理论发展的思考。他指出,人类的既有经济理论对科学发展的理论和最优化的理论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工作,但是,对于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和理论构建远远不够。为此,尝试向各国理论界提出倡议:人类经济理论从现在开始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和理论构建。有人指出,这会成为人类未来经济理论发展最为重要的新领域和新方向。负经济集中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入负经济的经济学范式如同一道闪电,在人类经济理论难以突破的阶段,提醒或指引人类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式转向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


范式革命之三:第三参照研判的经济学范式

罗来军创建实效经济学,参悟了许多自然界现象和自然科学规律,并运用转化为社会科学规律认知。其中把第三参照论运用于经济理论和经济研判的思维范式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罗来军等人讨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弊端提出“第三参照论”。有评价指出:第三参照论有可能超越了相对论,至此,人类的物理逻辑有三个:绝对论、相对论、第三参照论(又称“相对绝对论”)。第三参照论的第三参照(第三参照物、第三参照系、第三参照运动)、相对绝对、实质状态既有绝对论又有相对论的逻辑,但又超越了绝对论和相对论,对人类探索和认知物理世界更加科学、更加准确,在客观世界中的应用性更强。比如,地球上一个孩子跑步、一个孩子坐着。按照绝对论,跑步的孩子是(绝对的)运动、坐着的孩子是(绝对的)静止,但这两个孩子相对于太阳都在运动。按照相对论,选取的相对参照不同,可得出孩子的状态不同,如果以跑步的孩子为参照,则坐着的孩子在运动、跑步的孩子静止,如果以太阳为参照,他俩都在运动,到底他俩是什么状态,说不清楚。按照第三参照论,需找一个适宜的参照,以便确定孩子的相对绝对的实质状态,可把地球作为第三参照,得出跑步的孩子相对于地球是(绝对的)运动,坐着的孩子相对于地球是(绝对的)静止。

确定相对绝对的实质状态是有实际意义的,不同的实质状态有不同的效应,这是需要识别事物实质状态的原因之所在。比如跑步的孩子会累、会增进健康,而坐着的孩子不消耗能量。如果对两个孩子相对绝对的实质状态不予确定,两个孩子的不同效应就无法确定。比如,两个孩子相对于太阳都在高速运动,怎么确定其中的一个孩子会累而另外一个孩子不消耗能量呢?

第三参照论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真的必要和重要吗?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自身情况是建立了每天上下班打卡、上班期间不能彼此聊天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其它企业相比,该企业的利润去年增长了18%,而周边企业的利润去年增长率最高的为12%。到此为止,您能确定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好还是坏吗?一般情况下,很多人认为该企业管理严格且利润增长比周边企业高,是一家经营管理优良的企业。如果运用第三参照论,这个答案可能是错的。确定一个合理的第三参照:同类企业的古今内外所有的成功及失败实践以及科学的经营管理理论。在这个第三参照中,所处的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最大盈利空间。而后再把该企业与第三参照进行对照,很容易得出客观的判断。考虑一种情况,该企业是高科技研发公司,与第三参照进行对照可以得出:企业自身视角下的严格管理制度并不适合,严重伤害了创新活力,因为高科技研发公司需要灵活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均如此;相对于其它企业的视角,(市场环境等)类似的过去和现在的同类企业,好的企业利润增长率高达600%,而该企业为18%,所以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不好。通过上述的第三参照论的分析过程,能够准确地确定该企业的实质状态,以及与其它企业的实际相对关系。

上面的这个例子反映出,第三参照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研判经济事项的认知逻辑和思维范式。第三参照研判经济学范式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实践中争议不决的问题和容易误判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客观科学研判的理论范式和方式方法。

罗来军把第三参照论的思维范式运用于研究好中国式现代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需从三个角度都推进,第一个是事物本身的状态,这个视角要求从中国本身去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是相对于其它事物的情况,即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逻辑。世界上现代化发展较好的其它国家主要是西方发达经济体,这就需要从相对于西方的参照视角去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第三个是需要确定合适的第三个参照,来确定事物的相对绝对的实质状态。第三参照应是全人类的发展,也即是世界各国的发展,在此视域下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上面三个角度就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三种范式:中国范式、西方范式、世界范式。根据第三参照论,这三种范式都开展研究,才能更全面、立体、客观、真实地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上面三种范式,在二十大报告中都有体现,这表明第三参照论能够论证二十大报告的科学性。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那么,我们就务必深刻地基于中国的具体情况去研究,即中国范式。二十大报告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这就需要从各国现代化主要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相对参照视角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即西方范式。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需要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视域下去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即世界范式。三种范式相结合可以论证,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探索最适合中国发展以及人类发展的现代化。


实效经济学不仅有理论范式的革新,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性。任何一个小事,都方便运用实效经济学,从这个角度讲,实效经济学是人民群众生活的经济学;任何重大事项,也都方便运用实效经济学,从这个角度讲,实效经济学是领导决策的经济学

讲到此,我想对本文开头的第二段再添加几个人。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一不是“范式革命”的产物:

牛顿力学彻底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帷幕;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颠覆了重商主义,让人类历史迈入资本主义;

马歇尔的“资源配置”,使人类经济更有效率;

哈耶克的“自发秩序”,颠覆了乌托邦主义的幻梦,让人类迈向繁荣;

科斯和杨小凯的“交易费用和成本”,警示人类经济实践高费用和成本限制经济繁荣;

罗来军的“实效及受众效益”,提醒人类经济活动规避浪费、损耗和负作用等问题。

经济理论的上述演进反映了人类经济理论构建的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人类如何建设经济体系。从斯密到哈耶克,人类至今对分工、专业化、有效配置资源、政府调节、市场机制等在理论上已经没有大的分歧。然而,世界经济以及各国经济依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和挑战,于是经济理论构建也就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深入研究经济实践中的经济问题和挑战。科斯和杨小凯的费用研究、罗来军的实效研究正是第二个历史阶段的早期理论研究。巧合的是,第二个历史阶段正是罗来军向各国理论界提出的倡议:人类经济理论从现在开始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和理论构建。

也许就是因为实效经济学为世界上200多年的经济学发展又注入了新鲜血液,实效经济学在世界上传播的速度超乎想象。(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郑茹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