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头条讯: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海南省委政研室前副主任罗来军20多年观察世界各国经济实践,建构创立了实效经济学。目前,实效经济学已经在国内、国际产生巨大影响,实效经济学的很多理论进展、活动和事项翻译为英文,传递报送到世界上2000个组织单位和人员,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IMF等国际组织,也包括各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企业家和政策人员,有力、有理、有据地向世界讲好、讲活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推广了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展现了中国形象。
截止目前,实效经济学已形成了主要的理论框架和基本的理论体系,同时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工作要做。据罗来军教授介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实效经济学进一步的理论建构、提升和完善;二是实效经济学的数理化表达,形成相应的数理推演、数理模型、数理公式,进一步开发规范的经济学分析范式、理论工具;三是实效经济学在现实中的各种运用以及检验,包括理论检验、实践解释、实践指导。罗来军教授也不断地撰写和推出实效经济学的进一步理论构建成果。
关于实效经济学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应用,以及向世界讲中国故事,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如果采取内含中国的世界语言、世界逻辑、世界风格与国际社会、世界各国进行对话和交流,采取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习惯的方式方法,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就更容易理解、认同、接受我们的故事、理论、思想。
一、构建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讲中国故事,而不是直接的观点和结论
实效经济学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学理支撑,通过实效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以严密的理论逻辑和鲜活的实践示例向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讲中国故事,做到讲好、讲活中国故事。
实效经济学提出基本范式,并以此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基本范式“实效=受众效益-投入消耗-所涉影响”,并进一步对实效、受众效益、投入消耗、所涉影响依据人类经济实践的性质区分为正向、负向,即好与坏两个方面,经济追求实效最大化,就要追求各种因素好的方面最大化、坏的方面最小化。有评论员把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称为“经济总公式”,因其全面覆盖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相应因素,与凯恩斯提出的“经济学总公式”(GDP=消费+投资+净出口)相对照。虽然凯恩斯理论存在明显弊端,但凯恩斯的“经济学总公式”仍影响了世界各个国家100年,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经济总公式”从正、负两个方面系统准确地概括人类经济实践,全面直观地提醒人们:做有用功,增强各种正向效应、防止各种负向效应。这样的公式有条件成为影响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公式。如果罗来军的“经济总公式”经推广影响世界各个国家,中国学者的理论和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就自然而然地影响了世界了吗?
中国提出高质量发展、全面节约等国家战略,战略实施需要追求受众效益最大化、投入消耗最小化、所涉影响最小化,进而实效最大化,为此,实效经济学能够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全面节约等国家战略提供直接的理论支撑。有评论指出:虽然“经济总公式”挺吓人,但是,实效经济学的最大理论创新、最大实践贡献还真不是“经济总公式”,而是受众效益的提出和界定,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和拔高。受众效益即消费环节、使用环节的实际效益,也即是以人民(消费者和民众)的获得为经济发展的最终标准。这一理论内涵为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理论基础。实效经济学的最大精髓与核心要义是效率机制,并不是“经济总公式”的静态加减法。实效经济学考察受众效益、投入消耗、所涉影响三个环节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效率机制。如何保障和增强效率机制呢?显然需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此,实效经济学能为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供理论基础。
二、通过全球的经济实践讲中国故事,而不是中国经济建设的独舞独唱
罗来军教授创立实效经济学基于20多年观察世界各国经济实践,实效经济学是从全球的经济实践中归纳提炼出来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建构。那么,在全球的经济实践中展现中国经济实践的科学行为和先进典型,这种方式能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好,增强中国故事的对比度和感染力。
比如,实效经济学在界定和解析节约类增长时,探讨了全球食物浪费的现象:2022年9月29日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International Day of Awareness of Food Loss and Waste)有关信息显示:粮食的损失和浪费涉及粮食生产、销售、消费全流程,对最弱势人群获取粮食、温室气体排放、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都有负面影响。全球粮食总产量约14%损失在收获与零售环节之间,还有17%遭到浪费。据粮农组织《2019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为每年13亿吨。根据《经济学家》资料处和巴里拉食品与营养中心两大世界权威统计机构发布的2019年十大浪费粮食国家,摘取和分析了前五名的粮食浪费情况。全球食物浪费以及其它严重浪费国家的情况,映衬出中国在粮食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上的节约政策和节约实践,这样栩栩如生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些场景。
再举一个小的经济例子,有消费者在一家shop看到产自非洲的pickled vegetables(腌菜),外观包装以及里面的菜品看起来都非常nice,购买后食用时,发现内含大量杂质,以至于让人难以下咽,就扔掉了。据分析,该腌菜是假的,冒充非洲腌菜,属于假冒伪劣商品。虽然是假冒伪劣商品,也需要有一系列环节,包括原材料、制作过程、包装、运输、仓储、展销等,消耗了相应的物力、财力、人力,而最终的结果是扔掉了。所扔掉的腌菜形成的增长为第二种毁灭类增长。这虽是国际上一个小的经济行为,但是也可以结合这种行为反衬中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科学政策导向和鲜活建设实践。
三、运用社会科学规律和自然科学规律讲中国故事,而不是自我自洽的逻辑推演
学界的前辈曾教导罗来军教授一些自然界现象和自然科学规律能够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罗来军教授创建实效经济学,参悟了许多自然界现象和自然科学规律,并运用转化为社会科学规律认知。举个具体例子:罗来军教授把第三参照论运用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罗来军教授等人讨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弊端时提出“第三参照论”。有评价指出:第三参照论有可能超越了相对论,至此,人类的物理逻辑有三个:绝对论、相对论、第三参照论(又称“相对绝对论”)。第三参照论的第三参照(第三参照物、第三参照系、第三参照运动)、相对绝对、实质状态既有绝对论又有相对论的逻辑,但又超越了绝对论和相对论,对人类探索和认知物理世界更加科学、更加准确,在客观世界中的应用性更强。比如,地球上一个孩子跑步、一个孩子坐着。按照绝对论,跑步的孩子是(绝对的)运动、坐着的孩子是(绝对的)静止,但这两个孩子相对于太阳都在运动。按照相对论,选取的相对参照不同,可得出孩子的状态不同,如果以跑步的孩子为参照,则坐着的孩子在运动、跑步的孩子静止,如果以太阳为参照,他俩都在运动,到底他俩是什么状态,说不清楚。按照第三参照论,需找一个适宜的参照,以便确定孩子的相对绝对的实质状态,可把地球作为第三参照,得出跑步的孩子相对于地球是(绝对的)运动,坐着的孩子相对于地球是(绝对的)静止。
罗来军教授指出:根据第三参照论,研究好中国式现代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需从三个角度都推进。第一个是事物本身的状态,这个逻辑视角要求从中国本身去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是相对于其它事物的状态,即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逻辑,从和其它事物的相对关系来看待一个事物。世界上现代化发展较好的其它国家主要是西方发达经济体,这就需要从相对于西方的参照视角去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第三个是需要确定合适的第三个参照,来确定事物的相对绝对的实质状态。第三参照应是全人类的发展,也即是世界各国的发展,在此视域下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上面三个角度就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三种范式:中国范式、西方范式、世界范式。根据第三参照论,这三种范式都开展研究,才能更全面、立体、客观、真实地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上面三种范式,在二十大报告中都有体现,这表明第三参照论能够论证二十大报告的科学性。三种范式相结合可以论证出,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探索最适合中国发展以及人类发展的现代化。【实效经济学团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