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民族戏剧学再出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6-27  浏览次数:92421
核心提示:民族戏剧学再出发—— 成功举办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与秦岭演艺文化高层论坛黎明羌笛 明朝著名诗人边贡于端午节时写的一首古诗《午日观竞渡》诗云: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民族戏剧学再出发

—— 成功举办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与秦岭演艺文化高层论坛 

黎明羌笛

明朝著名诗人边贡于端午节时写的一首古诗《午日观竞渡》诗云: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诗中形象、生动地书写着端午节来源、形式、内容与端午节龙舟竞渡、祭祀龙祖的传统风俗。

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代表着中华多民族演艺文化理论与实践精华的“民族戏剧学”,也正在乘风破浪、蓄势待发,又一次从关中、中原、江南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丝绸之路长河,向着世界、向着未来,再一次展示其厚实的积蓄、宏大的气场与远大的目标。

        

时逢兔年端午节,在秦岭深处翠华山麓的太乙宫镇,在中国知名民办高校——西安翻译学院的美丽校园中,全国各地十余所的著名专家、学者、作家、诗人、文化企业家济济一堂,前来参加渴望已久、规模盛隆的“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与秦岭演艺文化高层论坛”, 这是继承2021牛年端午节前夕,在河南郑州市召开的“一带一路乐舞戏剧与演艺文化高层论坛”的又一次我国社会人文学科的标志性重要学术会议。

为了繁荣陕西本土演艺文化的大力发展,以及促进业已成熟的民族戏剧学研究步入历史新阶段。由西安翻译学院主办,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河南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西安翻译学院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协办的这次学术高端会议于2023年6月24日在西安翻译学院科技楼隆重召开。

民族戏剧学起源于1962年,诞生于2003年,成熟于2009年,发展于2023年,时逢国家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十周年的庆典之日,每年一度的“端午节”节庆之时。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绚丽多姿的传统文化,催生了集民族优秀民间文学、艺术之大成的民族戏剧学研究与实践。从最初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到中外民族戏剧,再到丝绸之路民族戏剧,铸造了人类与中华民族戏剧巨大文化工程建构的必然历程。

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与秦岭演艺文化高层论坛的召开,赢得校内外、市内外、省内外文化、文学、艺术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前来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北京、新疆、福建、西藏、河南、山西等省区,以及西安、咸阳、陕西各地高校、科研、文博系统16家的专家、学者、作家、诗人、新闻记者等45人,交付此会的学术论文、讲演报告32篇,在会发言者28人,可谓济济一堂、津津乐道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盛宴。

在此次孕育已久、弥足常新的民族戏剧、演艺文化的重要会议上,我校副校长王利晓教授到场致开幕辞,她热情洋溢地指出:“2021年我校与河南文博单位在郑州成功举办全国‘一带一路乐舞戏剧与演艺文化高层论坛’。相信此次高层论坛的举办,对于我校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以及戏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本研讨会的主办单位,西安翻译学院非常珍惜这个与各位专家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

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自2021年成立以来,在李强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先后出版《中国传统文化与戏曲文学研究》《东亚乐舞戏剧关系研究》《东方乐舞戏剧史论》《醉梨园—中国传统戏曲之美》多部专著,获批《陕西秦岭演艺文化历史与现实发展研究》《丝绸之路之法显西行》《中华戏剧通史·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等多项省部级项目;相信此次高层论坛的举办,对于我校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以及戏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为本次研讨会做好服务工作,我们也愿意与大家一起共商共讨,为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与秦岭演艺文化研究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充分沟通,将民族戏剧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卫云腾致辞:“我代表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庞龙院长及艺术研究院各位领导,与大家共同分享关于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的精彩演讲。民族戏剧是中国悠久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祖先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真实写照。中华各民族戏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人物性格、情感、思想和文化精髓,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无与伦比的魅力。

作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民族戏曲艺术,传承民族戏曲文化的精髓。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民族戏曲表演、推广民族戏曲文化知识、支持民族戏曲艺术家等方式,来推动民族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多学习和了解民族戏剧文化,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戏曲艺术的陶冶,感受戏曲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民族戏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永恒的财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此种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河南省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李宝宗致辞,认为此次会议室“一次发凡起例的学术会议,一项筚路蓝缕的编纂工程”,并高度赞誉:“‘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与秦岭演艺文化高层论坛’这是‘一项筚路蓝缕的编纂工程’,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那个高校发起和主持过‘丝绸之路民族戏剧文化博览’丛书编纂工程!其发凡起例,筚路蓝缕,对学术研究事业来说,有着‘启山林、立鼻祖’的重要意义,其前景是难以估量的!

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走过一百年的今天,学界对以文物为主体的出土文献,对于丰富学术资源,开阔学术视野,深化学术研究意义的认识,也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我们坚信,博物馆参与高校学术研究,参与‘丝绸之路民族戏剧文化博览’丛书的编纂,自它一开始,便有了与众不同的意义!”

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亢西民教授致辞:“ 西安翻译学院是一座创立三十余年的中国西部民办高校,文学与传媒学院从建院起,就非常重视中西文化关系、中华多民族艺术的学术探索。不仅从丝绸之路国别之语言文字方面,亦从西北地区族别之文学艺术交流方面进行长期的教学与研究,在此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关于丝绸之路民族戏剧与演艺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我校、我院对此重大课题一直很重视。相信通过此次以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演艺文化三大命题组合讨论、研究与探索,还有辅助集全国专家、学者之力编写《丝绸之路民族戏剧文化博览》丛书的工程启动,将有助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有利于中华多民族戏剧艺术新的发展。”

西安翻译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何玉人在《关于“中外、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研究”》中指出:“民族戏剧学尽管有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学、语言学、哲学、社会学的属性,但是,说到底,它应该属于艺术学的范畴。

‘丝绸之路民族戏剧’研究是以哲学、美学的研究成果为指导,与音乐学、美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邻近学科为伴,以秦岭文化为背景的‘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与秦岭演艺文化’。它既符合戏剧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符合‘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创新理念。”

福建省福州市创作与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智联忠在《关于民族戏剧学建设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民族戏剧学是一个开阔的学术概念,也是一个内涵丰富、充满挑战性和开拓性的崭新学科,对于民族戏剧艺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从宏观上看,民族戏剧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我国的汉族、少数民族在内各地区、各民族的戏剧艺术,当然还可以扩展到全世界的戏剧。就现阶段而言,可以先集中于本国的戏剧艺术,以此不断扩充、完善。戏剧史、戏剧理论、戏剧美学、戏剧创作、戏剧表演、戏剧生态等都是民族戏剧学的重要内容。

民族戏剧学的建立和学术开展势在必行。只有对本民族的传统美学精神、艺术精神、戏剧精神充满信心,‘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我们自己的理论和思想,才能建立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戏剧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建设好民族戏剧学。这是新时代民族戏剧学和戏剧学者的历史使命与崇高担当。”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郭英杰在《关于新时代丝路民族戏剧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中指出:“‘丝路民族戏剧学与秦岭演艺文化高层论坛’,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论坛,因为论坛的宗旨旨在繁荣与发展丝绸之路区域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戏剧艺术。选择在丝绸之路十年庆典这样一个时刻召开,亦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一带一路’理念的民族戏剧学研究等,它是新时代语境下的新话题。

开展丝路民族戏剧学研究,要有开放的思想和国际视野,要有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身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性地屹立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上,具有名垂千古、气象万千的丝路文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丝路民族戏剧学研究在研究站位、研究策略、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特色、研究风格等诸多方面。应该有别于国内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丝路民族戏剧学研究。 ”

            

关于民族戏剧学研究是此次学术会议上的中心话题,有许多专家、学者参与研讨,诸如: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赵海霞的《丝绸之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和载体》,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后高明的《民族戏剧与美术概说》,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教授、博士郝成文的《清代宫廷演剧与民族共同体的书写》,昌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王晓玲的《图说民族戏剧美术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刘建树的《关于民族戏剧学研究的理论思考》,晋中学院、中南大学博士后赵琦的《当代民族戏剧音乐创作的历时记忆及嬗变》等。

 另外还有丝绸之路、秦岭演艺文化方面的学术讲演,诸如: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宗涛的《<法显西行记>及<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博览(丛书)>的价值和意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高益荣的《丝绸之路与秦腔的传播》,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大新的《宋金元杂剧成熟兴盛与汴京戏剧中心地位的确立》.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赵颖的《“娱神”到“娱人”——清末新加坡华文报刊所载华人戏剧研究》,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博士高字民的《青春舞台中的丝路叙事与戏剧美育一一以西北大学为例》,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刘雨欣的《从“娱神”到“娱己”:马来西亚现代戏剧对传统民族戏剧的传承与变迁——以纪传财《剑鱼•妾》为例》,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李贵森的《丝绸之路表演艺术探析 ——《复活军团的》民族自信与文艺精神》,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博士曾金寿的《歌舞戏的艺术特征与历史价值》,西安工程大学教授兰宇的《中国秦腔戏曲舞台美术民族化艺术特征的形成和表现》,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李宝宗的《隋唐五代少数民族艺伎研究要义》,西安工程大学教授王衡的《老腔探源兼论戏剧起源问题研究》,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张继超的《关中道情考略》,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李跃忠的《苗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李宜的《探析藏戏中戏师的核心地位》,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碧的《爱的三重名义——论吉狄马加诗歌情感意向的演进》,西安工程大学副教授、博士巴微的《仓央嘉措诗歌的戏剧化抒情文体》,西安翻译学院特聘教授黎羌的《纵观横察秦岭演艺文化历史与现实》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另有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书画研究院院长王腾、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助理杨橙、咸阳秦都古陶李帖霖馆长、西安音乐学院讲师翟秦华等前来致辞或讲话, 如何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与完成民族戏剧学宏大叙事文体的书写,将成为中国学人神圣的历史使命,长远的学术任务。为“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与秦岭演艺文化”的学术探讨与《丝绸之路民族戏剧文化博览》丛书的撰写给予强大的动力。

民族戏剧学知识的普及与付诸理论与实践,体现在此次会议倡导与实施的《丝绸之路民族戏剧文化博览》丛书,经代表的充分讨论,拟在原本的民族戏剧文脉、文运、文物、文献、文学、艺术基础上,深入细化至“民族戏剧史略”、“民族戏剧概观”、“民族戏剧文献” 、“民族戏剧文物”、“民族戏剧文学”、 “民族戏剧表演”、 “民族戏剧乐舞”、“民族戏剧舞美” 、“民族戏剧影视”、  “民族戏剧教育”等十部书,即可成为文图并茂的通俗读物,由可成为民族学、艺术学、戏剧融会贯通的学术专著。

秦岭山脉是中华民族的祖脉,是中国自然地理的分水岭,又是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载体。秦岭演艺文化,系指自青海,甘肃,经陕西一直延伸到四川、河南、湖北区域的文旅演艺形式,它代表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各民族戏剧文化艺术。 可谓古今丝绸之路演艺文化的象征。陕西秦岭演艺文化沿秦岭南北方为界的南北山麓而形成。诸如如《仿唐乐舞》《梦回大唐》《长恨歌》《驼铃传奇》的情景剧,不仅是方兴未艾的文旅表演艺术的重要典范,也同时是日益兴隆的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的文艺精品,需要文化、文学、艺术、学术界集体参与打磨、推介、研究与探索。

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有着极为丰富多样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策源地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集散地,然而国内外学界多以三秦、关中、陕西等名义研究秦岭文化,不曾以自然历史地理形态作专题探索,更鲜见以秦岭文旅演艺形式研析。在全国文旅融合大趋势下,陕西文旅演艺已成为各大景区的“标配”,也成为了各城市打造文旅品牌的“首选”。

秦岭演艺文化系古老、悠久、鲜活的学术课题,有利于促进并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里曾孕育了原始蓝田猿人,产生半坡、姜寨文明,建立了周秦汉唐等十三代封建王朝,产生无以计数的名人贤达、伶优艺人,以及美不胜收的诗歌、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幻术等文艺精品。时至当代, 在此基础上又涌现出诸多绚丽多姿的歌舞、说唱、话剧、影视等艺术作品,或高雅,或世俗,载誉朝野,广播人间。改革开放以来,在此基础上形成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演艺产业,对日益兴旺的旅游文化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及民族戏剧学的源头,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曲六乙先生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一书,形象、生动地介绍与记录了此种优秀的中华民族表演艺术的形成、成熟与发展。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曲六乙。他在国内最早捷足先登调查与研究被学术界长期忽略的极为丰富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文化,他所写作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一书,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本专门系统介绍少数民族戏剧的著作,此书内容包含少数民族戏剧的基本概念、范畴、分布、分类、发展以及藏、白、壮、傣、侗、彝、苗、维吾尔等十五个民族的主要剧种和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戏剧交流的文化概况,另外在此书还颇有价值地附录《少数民族主要剧种、代表剧目》与《汉族戏剧中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主要剧目》两个简表,此书出版之后,逐渐促使人们发现与重视起汉民族之外众多少数民族戏剧的丰富文化遗产。

时隔40度春秋,于21世纪初,代表着中华民族戏剧文化是包括汉族与55个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多民族的即其传统文学、艺术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文艺表演形式。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与形成的民族戏剧学,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上的社会科学物化形态。

人类学、文化学、艺术学基础性的学术专著《民族戏剧学》横空出世,惊艳四方,于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此书。有前言:民族戏剧研究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第一章:中华民族及其民族戏剧学,第二章:民族戏剧学研究方法与实证,第三章: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中的民族戏剧,第四章:文化人类学中民族戏剧的认证,第五章:人类宗教巫术与神话中的戏剧仪式,第六章:人类原始民族戏剧与祭祀文化,第七章:人类语言文字树与民族戏剧艺术,第八章:民族礼乐仪式与原始傩戏形态,第九章:民族戏剧艺术中的巫傩文化,第十章:民族戏剧文化中的乐舞诗进化,第十一章:民族美术造型与戏剧艺术遗存,第十二章:东西方民族戏剧文化的相互交流,第十三章:蒙元时期华夏民族戏剧的西渐,第十四章:古希腊罗马戏剧文化的传播,第十五章:胡文化的发生与印度梵剧的东渐,第十六章:人类历史文化圈与西域戏剧的成因,第十七章:北方古代少数民族乐舞戏的演进,第十八章:南方古代少数民族乐舞戏的嬗变,第十九章:胡汉民族史诗与叙事诗的戏剧转型,第二十章:华夏与胡夷民族乐舞戏之整合,结语:关于民族戏剧学的思考。

李强与柯琳教授合著的《民族戏剧学》出版之后,曾获2004年第5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2届学术书作奖2等奖。此书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和艺术学的专业视角,对中华各民族戏剧的发生、发展及流变进行了系统阐述,从语言文字学和文化比较学上对汉族戏剧、少数民族戏剧以及周边国家戏剧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对各民族戏剧之间的影响、传播、嬗变进行了专门探究,代表着我国民族戏剧传统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民族戏剧学》将“民族戏剧”的概念扩大至中外各民族戏剧文化:“中国少数民族与世界各国土著民族所共同拥戴的民族戏剧,集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之大成,成为当今世界最令人神往与倾慕的文化典型。”并认为“民族戏剧学”既是“戏剧学中的一个门类,又是民族学中的一个分支。”换言之是“民族学和戏剧学的复合体。”这是对“民族戏剧学”狭义的理解。就其广义和本质来说实际上“泛指一切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戏剧。”在中国首先要包容汉族传统的富有代表性的古典戏曲,在国外亦首当其中,应包括该国主体民族的主要戏剧种类在内。

 

作者摈弃了不甚科学的戏剧戏曲学概念,步入一个偌大的学术时空。在此书中“结语”“关于民族戏剧学的思考”中论证:此门学科“应该以较为科学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文化人类学方法与民族自身实践的实证,即理论联系实际的田野调查法,将此两种行之有效的科研方法相结合,才能有望把此门学科推向相应的学术理论高度。”简而言之,民族戏剧学,“即以国内外民族乐舞戏剧的丰富资料来佐证民族戏剧艺术在文化人类学中具有的学术位置与价值。

曲六乙先生为此书作序,并在《中国文化报》发表《忽如春风一夜来》一文,积极评价《民族戏剧学》及相关学科的创立:“少数民族戏剧在中华民族戏剧史的历史地位与学术价值,需要得到全民的尊重与确认,以恢复她应有的独具艺术特征的历史风貌。历史呼唤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史、民族戏剧学、民族戏剧美学和全面、系统概括中华各民族戏剧的中国戏剧史与论著的陆续出现”。

他还说“作者以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填补了一个学术领域的空白,力图建立一门新学科,所做出崭新的贡献,值得大力肯定与支持。书中存有一些缺陷,有待日后补正,这对于两位中年学者在独闯一条新路的艰巨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现象。而我看重的是,他俩站在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立场上,以勇敢创新的精神,为建立一门新的民族戏剧学学科已做出令人钦羡的成就”。

他高屋建瓴倡导:“《民族戏剧学》的突出成就,主要在于作者摒弃了历史的偏见和传统的正统观念,以及单纯就戏剧论戏剧的陈旧研究模式,别开生面地运用了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具体地说,从中华民族‘大文化’的角度,以边疆历史、地理人文、生态环境为背景,对其宗教、民俗、考古、语言、音乐、舞蹈、美术、史诗、说唱文学,以及各类仪式戏剧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文化人类学和比较文化学的考察。这首先要求对上述各领域原生形态的形成、发展、衍化过程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对其内涵进行宗教的与世俗的深入的人生思考。”

《民族戏剧学》至所以为学界所高度关注,是因为作者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创建“民族戏剧学”此门既传统、又新兴的“民族学”与“戏剧学”相结合的分支学科,以及相关的学术方法论,它可有效地补充与完善新公布的“戏剧与影视学”在学科理论建设,并有力地推动我国传统戏剧文化理论研究发展。

 

 四

在21世纪初,继《民族戏剧学》之后,民族传统文化与戏剧戏曲学界又陆续推出了李悦著《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戏曲》,王文章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曲六乙编著《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李强编著《民族戏剧学研究与田野考察》等书,即将问世的叶长海主编的《中华戏剧通史》等,将方兴未艾、众望所归的中华民族戏剧学学科构建提到议事日程,并将此新兴学科推向世界戏剧文化研究与探索的前沿。

另有山西三晋出版社2010年版的《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有导论:建立独特审美品格的民族戏剧学,第一章:杨家将戏曲与民族英雄主题的产生,第二章:汉匈民族文化交融与昭君戏研究,第三章:唐英戏曲研究与汉满民族文化融合,第四章: 中印文化交融下的西游戏剧论,第五章:瓯骆族群文化与广西民族戏剧探析,第六章: 中国佛教文化与日本大和民族戏剧论,后记:前途远大的民族戏剧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年出版的《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一书,全面系统总结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各朝各代的戏剧历史;特别是以大量的史料与雄辩的事实来充分证实昔日被忽略、简化、肢解的中华多民族戏剧艺术在上下五千年的演变历史文化。纠正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与文人对宗教、世俗戏剧的各种偏见与错讹;恢复与确认除汉族之外的中国各民族的戏剧文化的学术价值,梳理发生在中国版图中各个民族的戏剧历史以及演变发展的脉络。

此书创建与完善包括戏曲在内的诸如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皮影戏、木偶戏,以及傩戏、目连戏、地戏、仪式剧、民间小戏、宗教戏等真正的中华民族传统戏剧体系。全面记载中国传统戏剧在周边 、地区、民族,以及港澳台、世界华人戏剧的真实历史,在世界戏剧文化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真正树立中华民族戏剧文化的重要社会地位。

 

民族戏剧学,亦可称之戏剧文化人类学,即可理解为从戏剧文化角度“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的过程,探索人类文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地区、各群体、各社区文化的异同,探索各种文化现象的结构、功能和象征,研究个人与文化或社会的关系”。“民族戏剧学”是“民族学”与“戏剧学”相结合的新兴的前瞻性人文学科。 此部新兴学科将古往今来戏剧与戏曲,汉族与少数民族戏剧,中国与外国戏剧比较,戏剧文化与戏剧艺术,戏剧理论与戏剧实践,戏剧社会与戏剧美学等学科理论完美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人们看到华夏乃至人类传统表演艺术美好的文化远景。

有关民族戏剧学学科队伍的组建于2009年,陝西师范大学率先成立了“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此后陆续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实证与民族戏剧研究》《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民族文学与戏剧文化研究》、《长安文化与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戏剧学研究与田野考察》等学术成果,在社会上获得广泛的好评。

2021年西安翻译学院应势利导,成立了校级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翌年,又成立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民族戏剧文化中心,在此期间曾组织全国专家、学者和师生搜集、整理中外民族戏剧文献资料,拟逐步编汇相关学科研究学术专著于相关丛书。中心主要任务为,加强文学与传媒学院与校内外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的交往,侧重中华各民族,尤其是中国少数民族、东西方国家与民族的戏剧文化的学术研究。为了加强我校在中外民族戏剧学方面的实力,力争在中外文化、文学、艺术研究领域形成科研特色,大力构建中国与周边民族戏剧学研究的学术平台,为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

西安翻译学院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强在《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与秦岭演艺文化高晨论坛》闭幕式上总结发言:

“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在历史上经历了百戏,乐舞戏,杂剧,传奇等形式,汉族之“国剧”即京剧,从地方声腔的梆子戏起家,有机地融合了昆,乱,高腔等,形成了化表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表演艺术形式,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代表性剧种,如藏戏,蒙古戏,满剧,朝鲜唱剧,回族花儿戏,维吾尔剧等,均产生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地带,是中外、中西跨界民族文学艺术的结晶。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随着全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强势发展,长安区内外、西安市内外、陕西省内外的以秦岭文学、艺术为代表的演艺文化日益兴盛,成为与民族戏剧艺术相辅相成的靓丽的风景线。愿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砥砺前行,不断促进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理论研究进入新层次、新阶段。”

 

从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到如今的民族戏剧学,经历了70余年的风雨兼程,于当下刚刚召开的“丝绸之路民族戏剧学与秦岭演艺文化高层论坛”,会议代表响亮地提出“民族戏剧学再出发的口号。这让人们想起著名歌手任贤齐唱起的一首名曲《再出发》:

风大雨大太阳大,

让我们信心更大。

跨过前方困难的河,

再出发,再出发吧!

踏着坚定的步伐,

不管风雨有多大,

只要有信心就不怕。

擦亮胜利的火花。

带着幸福的微笑,

笑着流泪再出发。

这些年来无论是学术界、文化界、教育界、文学界、艺术界,高举“再出发”旗帜的人和团体越来越多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让我们致敬这个伟大的时代!圆梦这个光辉的时代!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再出发,历史悠久、前途远大、博大精深的民族戏剧学,背负着祖国的嘱托,人民的希望,是该又一次踏上丝绸之路的新征程,打起背包再一次出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