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头条讯: 在医改进程中,地市级医院有着“夹心层”的困扰,发展不易。然而,也有一批地市级医院,他们朝乾夕惕,激流勇进,书写着自己的高质华章。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便是其中之一。
5月19日,第十七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在湖南长沙举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原司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等出席会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欧阳夏丹主持会议。
当天,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荣获得“2023年度第九届优秀医院管理团队奖——众星成城奖”,同时获“医院品牌文化”、“医疗质量与安全”和“医保支付改革应对”三项“五星管理奖”,成为全国19家荣获2023年度第九届优秀医院管理团队奖的医疗机构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医院。会上还授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22年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优秀组织奖。
67年间,从最初仅寥寥7人的门诊部,发展到拥有4个专科医院、两大中心、两家分院、两个社区服务站的医疗管理集团,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华丽蜕变,这背后,是什么样的力量呢?
文化铸魂
2018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成立医疗管理集团,随着医院体量的增大,管理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潘华看来,医疗集团上下要坚持系统观念,做到有整体性、有协同性、有前瞻性,同时还需要强筋骨、练技能、抓质量、求突破。
而要做好这一切,医院需要有一个灵魂,那便是文化。潘华十分认同这句话:“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发自内心的善良。”他就是要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打造这样的文化氛围。
围绕这一目标,医院积极探索实施了“党建+”工作模式。其中,“党建+文化”,增强了职工凝聚力和幸福感,形成医院与职工共同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潘华提出“家文化”,“家”是责任、“家”在一线、“家”在日常、“家”是港湾。他解读道,“家文化”是“LOVE文化”。爱自己的医院、爱自己的团队、爱自己的患者是“家文化”的外在表现;Learning(学习态度)、Operate(执行能力)、Valued(价值创造)、Effective(效能评估)是“家文化”的内核所在。与此同时,医院用心打造文化氛围,打造了两廊一馆一室;创建了“清廉医院”、全国楹联文化医院,“做到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走进医院,无论是门诊、急诊,还是各科室,都可以看到一副立意高远、主题贴切的楹联,这便是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的一大特色文化。
就在2022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与三门峡市楹联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楹联大奖赛。三门峡市楹联学会特邀中国楹联会长、中国书协会员李培隽、常务副会长,中国书协会员肖良平,副会长、中国书协理事倪进祥等30余位著名书法家倾情书写获奖作品和评委作品。同时,医院还联合市楹联学会出版了大赛作品集《医心铸梦》。
“楹联不仅为医院增添了浓厚的书香气,还架起了医患沟通的“桥梁。”潘华说,“我们就要是通过文化的打造,呈现医院的根在哪里,魂在哪里,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除了“党建+文化”,医院还推出了“党建+管理”、“党建+公益”、“党建+服务”、“党建+学科”等一系列举措。也正是“党建+”工作模式,点燃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开启了医院跃变升级的“加速度”。
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级排名中,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由2019年的B级上升到2020年的B+级,再到2021年B++级,排名提升284名,进入全国1355家三级公立医院前29%。
在2022届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中,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位列地级城市医院500强165位。
在全省101家三级医院九大类指标排名中,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排名第六,日间手术排名第九,综合质量排名第十。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成功创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康复医学科成功创建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眼科、重症医学科、专科护理学、骨科、神经内科5个学科成功创建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实现省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填补三门峡医疗空白。
近年来,医院先后成立三门峡市康养中心、三门峡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早教托育中心和母婴照护中心,形成了独具三门峡特色的“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体系;2023年3月10日至12日,全国首批孤独症防治规范化建设项目单位现场会暨学术交流会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举办,来自30个省、市的300多位妇幼专家前来观摩交流“孤独症防治的三门峡模式”。
质量立本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深知,医疗质量是医院各项工作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区域大型三甲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路上,更需要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实现质管进阶。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院长张君平思考得很清楚:一是医疗质量管理不是仅靠院领导,靠质量部门就能管好,更重要的是把临床一线员工都调动起来参与管理工作。二是,要用好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实现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三是,医疗质量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鞭策医院始终在前行的路上。
在这样理念的支撑下,医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在质量与安全上,医院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建立起全员参与由医院各相关委员会、职能科室、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组成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和四级医疗质控网络。同时,医院加强质量安全文化建设,在全院形成了“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共识;建立健全医疗规章制度,制定操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形成了质控的良性循环;抓重点环节把握关键节点,加强薄弱环节质量管理,及时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质量管理工具运用上,像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环、品管圈、失效模式分析、根因分析法等工具和方法,已成为提高全员质量改进能力的“得力助手”。
让张君平欣慰的是,现在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得到了唤醒和强化,已经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实现了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
识变应变
当下,医改支付改革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话题。面对医改变革,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充分展现了准确识变、从容应变的管理智慧。
张君平分析,医改支付改革是必然。以往,按项目付费模式下产生的大检查、大处方等过度医疗行为,必然会引发医改支付改革。当下,按病种付费,要求医院主动转变运营管理模式,控制不合理的药品和耗材等成本性医疗费用。
读懂医改支付改革背后的逻辑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便开始了从容应变之旅。
期间,医院首先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了DIP工作领导小组,下设DIP工作专班,专班之下设七个工作组,并建立DIP专家库。具体来说,一是分层次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内涵的理解,确保全员掌握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内涵和意义。二是强调“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的标准化定位,积极开展“降低成本+优化结构”的医疗精细化管理。三是加强病案质量控制,提升病历内涵。四是推动“智能医保”信息化建设,保障医保数据信息准确、及时、完整上传,并保证信息安全。五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缩短病人就诊时间、缩短待手术时长,降低重复入院率。
在张君平看来,医保支付改革推行的过程中,一是考验医院决策层的综合能力,二是医疗及经济管理水平面临的巨大挑战,三是对医院内部管理带来挑战;四是对信息化带来挑战。
然而,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并不畏惧,“党建+”夯实振兴底色,文化铸魂激涌澎湃之力;避免“蘑菇定律”,杜绝“螃蟹效益”;激发全院职工干劲,朝乾夕惕,功不唐捐自我革新一路奋进书写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汤剑燕 牛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