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街区内绿化已经完成。
戏台。
入口处景观。
游人在街区游玩留影。
依河而建的仿古街区。
来源:焦作日报
(本组照片均由本报记者翟鹏程摄)
本报记者 王玮萱
说起山阳区新城街道恩村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商周时已有此村,名为“恩州驿”。能在历史上以“驿”命名的,多半是官道上重要的驿站。相传,苏妲己曾雨夜在此住宿,后被狐妖所害。也正因为其节点作用,这里曾被誉为“中原名镇”,出现过“九门十八庙”的盛景。
然而,历史在前进,恩村虽历久弥新,但是,关于它的许多故事还是成了“曾经”。
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对待像恩村这样的千年古村,使其在新发展中实现记忆的重构呢?
现在,恩村老街有了一个新名字: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历史文化街区。这是由中建七局建设并运营的、焦作城区唯一的仿古街区。
4月24日,雨雾笼罩街区。
街区的东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恩村祖师庙,在湿漉漉的空气中犹显韵味。距其不远的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圣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全国唯一一处纪念“和圣”柳下惠的宗祠。从和圣祠出发再往西走几步,就到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范氏宗祠,其对面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建立的焦作市政府首任市长张璋故居。
街区的西端是清乾隆年间两广盐运使赵三元故居。这处建筑很有特色,是一处两座并排的五间两层砖木结构建筑,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规模大气,是焦作地区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
整个街区全长850米,总建筑面积7330平方米,包含多座明清古建及12座仿古建筑。新景与旧景在这里交相辉映,新发展与老传统在这里各美其美。
让旧景留住乡愁,让新景展现活力。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又将呈现怎样的面貌?
近年我市提出,推动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更多文旅消费新热点。
以传统文化为基,塑造老街新形象,是应有之义。
中建七局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启路介绍,目前,南水北调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完毕,已进入招商阶段。中建七局将与焦作市文广旅局、山阳区文广旅局紧密结合,持续整合资源,以文化为魂,以历史为根,以非遗为骨,打造集非遗、文创、演艺、餐饮等特色内容的沉浸式文化街区,使其成为焦作城市新名片、文旅融合新地标,助力焦作高能级文旅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运营方的初步设想中,将从“封神演义”这一认知度最高的IP着手,通过沉浸式演艺,打造独特文化基底;和圣祠将成为“和”文化的示范传播基地;赵三元故居将被打造成恩村村史馆,展现恩村的时代变迁;围绕张璋的革命故事,张璋故居将被打造成红色文化研学基地;范家祠堂将作为良好家风、家训的试验点呈现在游客面前。
4月13日,山阳区文广旅局、中建七局又特邀专家团实地考察、现场把脉。
专家团成员宋宝塘建议,拉长旅游线路,在游览线路上增加一面镂空艺术墙,在街区内打造一条植物长廊,增加看点。
专家团成员冯文昌建议,在街区内设置非遗展示区,通过非遗产品的制作、展示、销售,让历史文化街区热起来。
专家团成员马敏学、薛骏猷、杨贵金也纷纷建议,在街区增加演艺项目,演出内容既要有文化性和故事性,还要有体验性和互动性,这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观众,还能激发街区的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从而实现街区文化的多维度价值输出。
一定会越来越好!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街角,思索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记忆重构之路,会发现“新”与“旧”可融合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更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