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探访河南信阳的古申国都城 古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07  浏览次数:70194
核心提示:  (日报头条讯:林娜 卢新生)为抢救性地挖掘信阳的历史文化旧址遗迹。农历小雪节气刚过,河南省信阳市的文史爱好者朱德顺、余道金、李永和、李建设、蒋苏宁、张冬梅、王宇梁、孙明军、丁元清等一行,前往平桥区平

  (日报头条讯:林娜  卢新生)为抢救性地挖掘信阳的历史文化旧址遗迹。农历小雪节气刚过,河南省信阳市的文史爱好者朱德顺、余道金、李永和、李建设、蒋苏宁、张冬梅、王宇梁、孙明军、丁元清等一行,前往平桥区平昌关镇探访信阳的申国都城古城。

(平昌关镇党委副书记苏林(左二)对来古城考察的同志们致欢迎辞)

     平昌关镇位于河南省信阳市西北部,淮河北岸,距信阳市40公里。全镇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其中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61300人,总耕地面积700O0亩。1956年建平昌关乡,1958年改名为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乡政府,1998年改乡建制镇政府。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平昌关镇的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西周至春秋时期,信阳境内分封有申、息、弦、黄、江、蒋、蓼等侯国。申国(姜姓),都城在今南阳市北,其疆域后来扩展至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一带,另筑谢城(遗址在今平桥区平昌关镇古城村)。西汉时期在信阳境内曾设五县,其中安昌县即在平昌关境内。境内古城村“古谢城遗址”和胡寨村“台子湾汉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国时魏国设义阳郡(治所在今平桥区平昌关),旋省去。西晋时又重设该郡,治所设于仁顺城(在今浉河区境内)。至于平昌关镇名字由来:本地相传昌平王府即在镇上,原来地名不详,后来更名为平昌关,这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完颜宗弼(?一1148年11月19日)金兀术,在统金伐宋公元1126年(天会四年)八月,宗弼再次随右副元帅宗望南下,来到昌平王。把昌平王(地名)改为平昌关,这时的昌平王是一个关口,就是相当于军事要塞,在平昌关找到一个高点的地方往四周望去像是在群山包围中,这是这个“关”字最好的体现。当文史探访队员们走进平昌关镇政府,受到了该镇的热烈欢迎。镇党委副书记苏林、宣传统战委员张峰、文化站长陈新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带队的朱德顺代表同志们向平昌关镇的领导说明了这次的来意。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张峰向同志们介绍了平昌关镇的基本概况。文化站长陈新和工作人员陈利讲述了古城的历史情况。座谈结束后,陈新站长及工作人员陈利带领大家驱车前往古城村考察探究。古城距离平昌关镇十余里,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含有周庄、高庄、高北、高南、营庄、陈老庄、唐庄村民组,在古城东发现有汉代墓葬区,在古城北发现有大量汉代的建筑构件,面积约65880平方米,应是古城的住宅区。在南约王畈村发现古城的官道。其官道通往信阳、湖北随州的小林等。古城分内城、外城,内城约19万平方米,外城约18万平方米,内外城共37万平方米左右。

  (文史队员们在查看出土的古石门的情景)

      镇文化站长陈新等领着大家先后实地考察了古城的古墓群遗址、出土的石柱、石头门、石门坎、石门框,古城的北门、西门、南门、护城河、城墙、古井等。其实,对于考察时所看到的出土石头建筑构件经后来查阅古城历史,方知它就是申伯侯墓出土物。据《重修信阳县志》载:“古谢城北二里许,有申伯墓,传说公元770年,申伯侯驻守古谢城抗楚时阵亡埋于此处。申伯墓紧靠古谢城北门,离古谢城北门二华里远”。1939年,国民党军挖战壕时,掘出铜剑1把,申伯碑1块。1957年被群众挖开,只挖墓道一截便又埋上。出土的墓道,石柱、石门、石门坎、石头门、石门框,至今一直被弃置于当地的水井、和塘埂上。1957年,农民掘井时发现石门1幅,石条33根,铜剑2把,铜镜1面,青铜匜1个及陶器等。1989年墓地所在地双堆村被划定归查山乡政府管辖。看到古城,这座古老的都城,使笔者联想起了全国著名的史学家对申国故城的探讨:申国的地望在哪里也是文博界一直在不断地争论探讨。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为我们了解申国提供了新的材料。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顾铁符先生《信阳一号楚墓的地望与人物》一文中,首先提出在西周、春秋时期同时存在有两个申国,一个在信阳,称“东申”,另一个在南阳,称“西申”。“两申说”的提出,打破了千百年来认为只有一个申国的传统说法,顾先生还提出了申国在周初始封于信阳,宣王时又改封南阳的看法。  

     南阳市两批申国铜器出土后,为申国之谜的探讨提供了宝贵材料。

      “申国”的地望,信阳之“东申”和南阳的“南申”,加之陕西、山西之间“西申”。有关申国的最早记载是《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口口舋舋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之南邦,世执其功。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这是周宣王时将有王舅之亲的申伯改封到谢这个地方重新立国记载。谢在何处?据《国语•郑语》韦昭注:“谢,宣王之舅申伯之国,今在南阳”。《读史方舆纪要》:“在故湖阳城北,相传周申伯徙封于此”。湖阳即今河南省唐河县之湖阳镇,在南阳附近。《水经注•淯水条》(淯水)“又经宛城东,其地故申伯之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宛即南阳,《释名》:“宛如偃器也”,因南阳盆地的形状而得名。《史记•楚世家》正义引《括地志》:“故申城在南阳县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宛本申伯国,在南阳宛县”。这些史料都比较明确地肯定宣王时所封的申国就在今南阳市附近。1975年,在南阳市西关煤厂发现一座春秋时期的古墓,出土一件“申公彭宇簠”;1981年2月,在南阳市北郊再次发现一批申国铜器,这几件“南申伯大宰中爯父”的申国铜器的发现,对于探讨申国之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铭文中在“申伯大宰中爯父”之前又冠以“南”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当时只有一个申国的话,就没有必要称“南申伯”,可见当时不止一个申国。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李学勤认为:“申国在周朝南土,铭文之所以在‘申伯‘前冠以‘南字‘,可能是为了与‘西申‘相区别”。既然“南申”改封之前不在“西申”,就还应该有一个申国才对。

      郑玄在释《诗•王风•扬之水》“彼其子不与我戌申”之句时说:“平王母家在陈郑之南,迫于疆楚”。陈即河南淮阳,又名宛丘,郑即河南新郑。在此两地之南又在楚国之北,可推断在今信阳一带。《读史方舆纪要》:“禹贡荆州境,春秋时申国地,后属楚”。《太平寰宇记》:“信阳军,本申周也。春秋时属楚,即古申国之地也。周宣王封舅之国”。《元和郡县图志》:“申州,禹贡荆州之域,又古申国也。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在周为侯伯,后为楚所灭”。在《左传》中,“南申”常以申、吕并称,而信阳之申则是申、息并称,说明此申与息国相邻,有唇齿关系。《左传•哀公十一七年:“彭公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实县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息国的地望在今河南信阳地区的息县境内,与信阳为邻,所以能同时“实县申、息”。楚文王“实县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其势力由淮水流域向汝水流域发展,也说明此申在信阳。因信阳在南阳之东,故应以“东申”相称,前所论及周宣王在改封“南申”之前的申国并非“西申”,那么改封之前的申国即周初所封的申国应是“东申”。

  (文史队员们在认真查看分析古墓出土的文物年代)

      周初分封时,齐被封到山东,许被封到河南许昌,申、吕被分别封到河南的信阳和南阳。信阳和南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信阳“介荆豫之间,茫茫四境,长淮绕于后,严关峙于前”。占据信阳可南扼江淮,北控中原,信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商代晚期,商的势力就已控制了这个地区。武丁时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之其旅,占据了信阳一带”。信阳罗山县蟒张商代墓地所出土器物皆属商代晚期,是商代晚期其势力已控制这个地区的实证。由于信阳如此重要的位置,周初才把与太公望吕尚有同族关系的申、吕封到这里。据《大明一统志》记载:“申伯墓在信阳州西北六十里古谢城内。即申伯封邑”。《重修信阳县志》载:“谢城,在县西北60里,淮河北,浉河西北。《方舆览胜》云申伯所封之地。即今平昌关北之古城”。《诗•崧高》云:“宣王之舅申伯出封于谢”。即指此古谢城地。然而《诗•崧高》朱熹注:“现邓州南阳县”。这里为什么说在今信阳县平昌关之古城呢?据考:因申伯佐宣王有功,宣王增封申伯以新谢,即今平昌关之古城。《崧高》之因谢人乃指故谢,即南阳的谢。这首歌是歌颂申伯因受宣王之封辞别旧谢去受封的新谢临行时尹吉甫所作诗,诗所谓“尹吉甫作诗以送之”即是。诗《扬之水•黍苗》篇皆注曰:“谢邑名,在今邓州信阳军”。一是举新旧申国之面积;二是括其新旧申国东西长。通过这些大量的详实史料充分说明了申国都城平昌关古城的历史文化厚重。同时,也为平昌关申国都城古城今后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晰的路子。直到夜幕降临,这群文史爱好者还围绕着古城的西城墙、护城河、西门查看,向当地的群众了解古城的历史变迁。一群朴实憨厚的群众却总想把他们所知道的古城历史、旧址遗迹和传说告知给这群想了解古城的人。而他们的希望就是盼望自己的故乡古城明天更加美好。

      回到平昌关镇政府,在座谈会上同志们紧紧围绕古城的历史、古城的现状,以及如何开发和利用古城的旅游资源来发展和带动平昌镇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设性合理化意见。镇宣传统战委员张峰表示:感谢您们来平昌关镇考察古城的历史文化,并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您们常来平昌关镇,为平昌关镇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多多建言献策。(文图/李建设 蒋苏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