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工业遗产:科学保护 创新利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25  浏览次数:112525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张莹莹、苏锐近日,在河南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建设方舱医院(医学观察点)一事,引发舆论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又一次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在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特别是已成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张莹莹、苏锐


近日,在河南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建设方舱医院(医学观察点)一事,引发舆论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又一次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在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特别是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遗产,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历史价值?城市转型空置出来的工业遗产如何成为惠及百姓生活的公共文化场所和城市设施?本期选取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山东济南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中国一拖东方红工业游景区,对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状况进行盘点。


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

文化创意让工业遗产

焕新彩

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 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


近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简称“二砂”)建设方舱医院(医学观察点)被叫停一事,将工业遗产二砂推上了热搜。11月9日,在河南郑州,二砂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中原区作为郑州市中心城区之一,是老工业区,拥有较多的工业遗产,成为中原区乃至郑州市独有的产业发展资源。作为郑州辉煌工业的代表,位于中原区的二砂建于1956年,占地800亩,曾是全国最大、亚洲第一的砂轮厂,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之一,也是新中国工业历史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

2003年开始,随着产业转型,二砂厂区逐渐闲置。近年来,郑州市出台《郑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用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加强规范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用地,要求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充分考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将中心城区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土地,统筹用于发展创意产业,加快推进郑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面增强郑州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

2018年,二砂文化创意园作为郑州市“四大历史文化片区”建设项目之一完成规划,同年5月18日正式开工。2019年10月,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二砂最为独特的就是具有先锋风格包豪斯特征的厂房建筑结构体系,当年是在德国生产、中国组装,体现着“超豪华”的建设规格,也承载着中德友谊以及新中国的工业梦想,具有高度的稀缺性和历史文化意义。特别是其中27号陶瓷砂轮制造车间为单层厂房,占地7.42万平方米,是当时全国单体建筑最大的厂房。

二砂文创园是郑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2个核心片区中,涉及中原区的三个核心片区之一,也是郑州市文创项目的“重头戏”。2020年10月,郑州二砂文创园对二砂旧址进行再利用。在再利用的过程中,对留存下来的重要工业遗产进行了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修复,包括二砂旧址北办公楼、二砂旧址砂轮车间等,同时,工业制造机具及烟囱、景观绿化带等工业遗存意象也被保留下来。此外,园内还有2000棵古树被完好保存,包括雪松、桂树、法桐等。被挺拔的古树遮蔽的中央大道,宽阔幽静,让人仿佛回到旧时光。在保护的过程中,二砂文化创意产业园还在相关文物部门批准下,对原有工业遗产设施进行了再利用,实现了保和用的良性协调发展,比如主楼的西侧修建了一个砂轮乐园,压力罐改造成的滑梯、吊机轨道上悬挂的彩色编织爬网、老钢管改造的园区休息座椅,体现的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让旧材料“延年益寿”。

进入二砂文创园大门,广场上空高悬的“记忆之环”最为亮眼,被老郑州称为西区地标。这个直径达40.2米、高10米、总重6.4吨,由四根不锈钢方柱支撑、68根吊索牵引,象征着二砂最为骄傲的工业结晶——砂轮造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记忆之环”下方的“钻石广场”,占地9000平方米,广场之所以命名为“钻石”,是因为新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就诞生在二砂。钻石广场的石材地面上,镶嵌着10多条铜板,镌刻着从1953年二砂立项到2018年二砂文创园开园60多年的沧桑大事,分别用中文、德文、英文记载。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二砂文创园除了保留文物建筑、景观绿带、古树、工业制造机具、烟囱等工业遗存来强化记忆传承,还合理引入新业态重塑产业动能、活化城市生活。

在园区一角,店铺“造物记”汇集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制品和文创产品,从陶艺、雕塑、木艺、皮艺到石版印刷、木版印刷,能为顾客提供丰富的手工体验。店主葛爱峰从2020年底开始,便转向了原创的文创产品、文创设计,目前,他的团队围绕山海经、河南文化元素等打造了几个系列的文创产品,备受顾客欢迎。

文创小店杨丽萍生活艺术馆则展示着各种民族风浓厚的服装,吸引了不少热爱民族服饰的女士前去试穿、欣赏。艺术馆负责人敬舒茗介绍,店里的刺绣全部是彝绣,他们就想把民族的作品推广出去。

此外,园区还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聚集人气。今年8月17日,“逐梦黄河 创领未来”郑州市2022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暨文化创意周在二砂文化创意园举办,在这里工业遗产和文化创意进行了一场美丽的邂逅。

按照规划,二砂文化创意园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引领,将创意、科技、时尚、艺术、生活,乃至城市记忆在这一片区内集约式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和工艺美术等几大产业,致力于将二砂文化创意园打造成为以生产型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基地。

据了解,二砂文创园总占地面积约845亩,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120亿元。项目计划分4期建设,核心区历史遗存3年建成。建成后的二砂文创园将会成为郑州工业历史遗存文化地标、中原科技文创新经济产业高地、国际化城市文化消费新领地。


山东济南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

老城区呼吸新鲜“文旅空气”

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 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进行儿童文旅体验活动


自近代工业在山东省济南市出现以来,尤其在1904年自开商埠以后,济南就成为一座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工业城市,各种官办、民营、外资和民族产业投资的工业企业不断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济南的工业继续发展,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等大中型工业企业,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也使得济南工业城市的地位更加巩固。

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是如今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始建于1930年,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1960年,该厂生产制造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八吨载货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今天,位于济南市区建新路的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原址便是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的一部分厂区,也是济南市人民政府2019年公布的第二批历史建筑之一。

陈旧斑驳的齿轮、红砖青瓦的老厂房……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了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将遗存的工业符号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

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园区负责人宋婷婷介绍,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属于老厂房保护项目。从2015年开始,他们就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老厂房,引进了国内知名文化艺术类品牌,实现了从传统行业向文化产业的转换,成为山东省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平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标杆型园区。

11月18日,记者走进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发现通过艺术设计和改造,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建筑物的轮廓和布局的基础上,对建筑立面和内部装修进行改造。红砖、金属丝网、玻璃窗和木质条形装饰板等装饰元素的使用,使改造后的老厂房充满时尚艺术气息。

近期,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策划举办了“梵高秘境大型沉浸式艺术互动展”。展览负责人张萧攀说,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位于市区,地理位置优越,由于是老厂房改建而来,空间很大,这样一来,给入驻的公司改造设计的发挥空间也很大。“观众大多是年轻人或孩子,喜欢有创意的东西,也比较青睐大的活动空间。”张萧攀说。

住在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附近小区的耿怀东老人,今年70岁了。他曾经见证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老厂区的繁荣,也曾经看到老厂区搬离后的落寞。不过如今,他更多的是欣慰与高兴。

“现在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里都是创业的年轻人和公司,非常有活力,而且是文化艺术活动为主,对周边社区影响很大。”耿怀东说,他上小学的孙子,现在经常在周末跑到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玩。看剧、看展、看书,这才是工业老厂区应该有的“转型模样”。

“截至目前,园区共入驻文化类企业100余家,规模性企业33家,带动就业人数2000余人,园区年客流量达到80万人次,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及带动就业、创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宋婷婷介绍,近年来,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先后获得了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济南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济南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济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园区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发展重要阵地,消费新创意、新场景层出不穷。

今年9月,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济南举办。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作为本届博览会21个分会场之一,在博览会举办期间,开展了文化市集、旗袍制作等系列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让更多人在家门口感受到泉城文化和旅游魅力。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些年随着济南部分老工业区逐步迁出中心城区,具有历史意义和再利用价值的工业遗产面临着挑战,关于对其原址上的特色厂房、设备等构筑物进行保护利用的呼声不断升温、备受关注。

过去几年,济南文旅、规划、发改等部门提炼工业遗产价值特色,结合城市风貌格局,划定工业遗产的工业历史风貌区、工业遗产廊道,明确城市格局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要求。同时,将工业遗产首次纳入法定保护体系,推荐3个保护等级的名单,动态纳入历史建筑和名城保护体系。

上述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当地将妥善处理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关系,因地制宜,采取完全保存、局部保存等不同方式,对开发项目中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妥善利用,明确用地和建设控制要求,确定合理的规划技术指标,推动一批工业遗产保护项目实施落地。


中国一拖东方红工业游景区:

打造“研学+工业+红色”文旅新模式

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 中国第一拖拉机厂区正门


河南洛阳除了文化底蕴深厚之外,“重工业城市”是它的另一张名片。作为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洛阳工业资源丰富,在市区建设路沿线上,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简称“中国一拖”)、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轴承厂、洛阳铜加工厂,工业建筑别具特色。

在中国一拖东方红工业游景区(简称“东方红工业游景区”),有拿着咖啡的上班族,有到此感受历史气息的的游客……工业遗产的价值被深度挖掘,洛阳也焕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和吸引力。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示的53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之一,东方红工业游景区以中国一拖为主体,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为主要展示窗口,是集展示、会务、住宿、办公、娱乐休闲、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旅游基地。景区旅游资源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科教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一拖1955年10月1日建厂奠基,1959年11月1日建成投产,是中国机械工业、农机工业的长子,至今仍保留了大量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工业装备,包括大量前苏联、东欧以及西方国家的机器设备,以及蒸汽火车头、坦克车、大炮等工业装备。除大型机械外,冲压、工具、装配、发动机4个车间厂房与厂大门区域及厂区中央大道是有机相连、互相呼应的一个整体,是重要的苏式风格工业建筑群。

2007年,以中国一拖厂区为核心的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被定为洛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围绕中国一拖沿线的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3年,以中国一拖为核心的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4月,中国一拖开始筹建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农耕为主题的博物馆。2011年4月,投资2000万元的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建成。2012年4月,以“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和一拖主要生产线为核心的东方红工业游开始商业化运营,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华夏农耕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进程。

提起东方红工业游景区绕不开其总经理张迎。近年来,她带领了一批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团队实现了涧西区工业旅游收入的不断突破、文化产业化的不断创新,打造了“研学+工业+红色”的文化旅游新模式。

他们开发了以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中国一拖生产线“亚洲最先进的拖拉机生产线”等为品牌的精品工业游线路,组织研学实践活动,通过文化讲解、实地参观等形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探索新知、在感悟中完成教育,充分激发他们对涧西优秀工业文化、红色革命精神的热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目前,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此外,东方红工业游景区获得“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等称号,成为共青团洛阳市委、洛阳市青联“青春寻访”4条线“1949—197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色打卡路线地。

据介绍,通过开展东方红工业游,中国一拖已经累计接待参观游客100万人次。以“涧西区工业文化遗产街”及中国一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平台,东方红工业游有效发挥革命文物宣传教育功能,已经成为洛阳特色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 中国一拖东方红工业游景区内的咖啡厅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工业旅游这个载体,“东方红”这一拥有60余年历史的农机品牌,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东方文创园里极具时代特色的红砖墙搭配充满时尚感的工业文化涂鸦,每天都能吸引年轻人在此拍照打卡。坦克、齿轮、履带车等工业元素点缀在园区中,曾经的车间、厂房被改造为影院、餐厅、健身房、剧本杀场馆,集中了年轻人喜欢的各种新业态全。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洛阳已出台《洛阳市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对洛阳市工业遗产进行了调查核实、规划设计,并计划建设工业遗产博物馆,展示工业遗产魅力。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