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点赞主旋律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10  浏览次数:99050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 侯为标建党百年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代机遇。每一次历史性跨越,无不为主旋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 侯为标

建党百年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代机遇。每一次历史性跨越,无不为主旋律作品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鼓舞人民努力奋斗,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之魂。

01

秉承文脉基因

主旋律作品的社会属性


顾名思义,主旋律是指一部音乐作品或乐章的旋律主题,也泛指文艺作品的主要精神或基调。主旋律作品能给受众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和辨识度。

文艺作品是用语言等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人们不断探寻文艺的性质、地位、方向和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一些人主张艺术脱离政治、艺术高于政治,作家可以不要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认为这些会妨碍创作。因此,一些作品要么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么就是所谓“暴露”文艺。1942年5月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创造的新文艺格局,在中华民族最需要精神炬火的时刻,实现了中国文艺的涅槃重生,开辟了中国文艺的新纪元,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针对文艺界的现状和争论,毛泽东同志结合“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明确解决了文艺工作的方向问题、道路问题,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我们的文艺必须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并制定了完整的革命文艺路线、方针、政策,解决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源与流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以及文艺批评的标准、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了文艺事业发展应遵循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作家们纷纷深入生活一线,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相继推出。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柳青的《铜墙铁壁》、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和欧阳山在深入边区生活后,分别创作了报告文学《田保霖》和《活在新社会里》。这些讴歌社会主义革命、体现人民群众蓬勃向上、坚韧不拔精神风貌的作品,成为当时社会主旋律的代表之作,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

电影作品也纷纷以主旋律的叙事形式反映生活,如《地道战》《地雷战》《白毛女》《小兵张嘎》《董存瑞》《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等。很多观众披星戴月走三五里地前去观看影片,甚至人挤人站着也要守到“全剧终”,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些家喻户晓的经典电影作品,融合了家国叙事和革命精神,成功塑造了英雄形象,彰显出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为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鼓舞和激励着几代观众,以百倍热情投入到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为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这些红色经典成为历久弥新的集体记忆。

02

与时俱进

主旋律作品的时代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党领导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之中,对文化事业进行系统擘画,赋予文艺更广阔的天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

文艺工作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担负起赓续红色文化、呼应时代召唤、引领价值规范、涵养时代风尚、培固民族根基、弘扬民族精神的伟大使命;坚持与人民同向同行,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文艺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主题倾情投入,创作推出了大量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主旋律作品,在文艺的百花园里,影视艺术生机盎然、绽放异彩,电影《百团大战》《战狼》《1921》、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海棠依旧》《太行山上》《北平无战事》《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大江大河》《中国医生》《穿过寒冬拥抱你》《山海情》《经山历海》……题材涵盖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的壮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生动记录,举国家之力保护域外中国公民人身安全的紧急救援,改革开放从起步到辉煌的创业故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蜕变的沧海桑田,舍小家为大家无数“逆行者”等,赢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口碑,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些用真情演绎的主旋律作品,以情感串联起代表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的中国故事,表达了深刻、高远的思想立意。作品挖掘社会现实与时代精神内涵,诠释和展现了正义、崇善、向美的正能量,是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让民众感受到民族脊梁的精神力量,呈现出艺术作品深层的意蕴和内涵。

03

引领价值

主旋律作品的审美属性


主旋律题材的作品是我国文艺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时代巨变和历史进程、展现中华美学风范的作品不断涌现,绽放出艺术美感与质感。从时代的宏大叙事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从展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到新时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平凡人物努力拼搏改变命运,到亿万中国人民踔厉奋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这些都是文艺作品要去挖掘的题材,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源头活水。

在新媒介日益活跃的当下,随着人们艺术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文艺工作者如何创作出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的作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主旋律作品将“真善美”生动细腻地展示出来,激发观众对更高道德或精神的追求,但主旋律作品绝非照本宣科的刻板灌输,也不是“高大全”的主观说教,而是将宏大叙事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对百姓生活与情感的细腻描摹,使重大主题作品接地气、引共情。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也是具有亲和力、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其最大公约数满足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群体的文化消费需要。如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一经播出便成为“爆款”,引发民众的情感激荡和共鸣,力压言情剧、网剧、神剧,在收视上取得不俗战绩。许多观众反映,《人世间》使人仿佛又回到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人世间》不是演员在荧屏上表演,而是人们熟悉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一种年代的珍贵记录和回忆,是一个时代火热生活的缩影。它没有数码时代大投入、“烧钱”博眼球的强烈视觉冲击,而是通过真情实感的流露、真挚朴实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反映了文艺作品与时代、与人的精神内核间紧密的内在关联。

主旋律作品获得成功,现实主义题材是公众视野里认同和喜爱的主流方向。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勇于潜入生活的深处,把握好文学艺术与时代、与人民、与生活的关系,紧扣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在笔耕中提升境界,在泥土中汲取养分,才能创作出契合时代、契合大众审美的精品力作。

主旋律作品是时代的号角,文艺工作者肩负着书写伟大时代的光荣使命。艺术家将思想性和艺术性融入真实的描摹和叙事之中,将真情实感传导到文艺作品的脉络之间,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从真实火热的生活实践中获取不竭的能量,就会创作出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作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