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坡村位于河南修武、太行山区,是一个典型的中原村落,也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隐居地。在经过上世纪70年代因煤炭开采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大南坡村随着资源枯竭而快速没落,成为省级贫困村。近3年来,大南坡以其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美学振兴、多元合作的儿童美育实践,被央视《焦点访谈》等百余家媒体报道,并于2021年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其变身转型、成功落地的秘密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又是如何构建、不断延伸的?
▲ 乡村美育与孩子“艺同生长”
1:
2016年,修武县委、县政府探索“县域美学”发展路径,邀请乡村建设者、策展人左靖的团队策划开发了“大南坡计划”——以可持续发展、多元民间合作为亮点,向乡村导入城市资源、向城市输出乡村价值。
相继打造的大南坡艺术中心、南坡秋兴乡村文化盛会、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碧山工销社(焦作店)、菜青虫和大南坡字母儿童互动景观装置、本地食馆、小竹林乡村民宿、庇护所,都是高美誉度、屡获殊荣的新型公共文化发展平台。解散多年的当地的怀梆剧社也被重启,其与摩登天空合作的唱片《南坡怀梆2021》,更是非遗与当代文化融合的绝佳范例。
由空间、历史与当下的思想流动碰撞产生的特色设计,赋予了大南坡独有的灵气、诗意、情感。“大南坡计划”的多元化实践者来自不同的行业系统,包括艺术机构、基金会、人文书店、建筑事务所、国际品牌、商业公司,有作家、艺术家、音乐人、儿童美育教师等。以“让更多人平等自由地分享艺术文化”为宗旨,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还发动组织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致朴公益基金会、隋建国艺术基金会等,从学术支持、公益捐赠、慈善信托、公益专项基金、出版合作的角度,全方位支持当地乡村儿童美育等工作。
2:
“大南坡计划”的总顾问、总策划左靖是国内第一批融合当代设计、艺术文化、乡村振兴的工作者。2011年之后,左靖以安徽、贵州、云南、浙江、河南、湖北等地的城乡为基地,工作重点转向在地的乡村建设。“进行完整的乡村策划,一是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设计。”左靖说,在乡村工作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服务社区、地域印记和联结城乡”,在乡村社会设计中要覆盖空间生产、文化生产、产品生产和关系生产4个领域。
空间生产就是要修缮和改造村里闲置的公共建筑,让这些空间重新焕发活力;文化生产是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等跨学科人士围绕当地民风民情而创造的各类作品或者研究,再以展览和出版等方式呈现成果;产品生产是指利用本地物质条件和文化资源设计生产出可供销售的产品,为当地产生经济效益,反哺文化工作;关系生产是指要协调好在乡建过程中的多方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村民真正的诉求。良好关系的存续是社区的黏合剂,从地方到外界关系的建立,都为社区面貌的转变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自2020年起,每年深秋举办的“南坡秋兴”主题活动生机盎然,成为新一代创作人热忱参与的乡村文化盛会,并持续推动当地文化创意旅行的发展。今年11月,第三届“南坡秋兴”将以“诗山河”为主题,回到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诗经》,点活中原世界的生活与精神。
3:
乡村的重生不仅是设施的更新,更是人的更新、生活的更新、教育的更新。美育不仅是艺术教育,更是一种生命教育。
大南坡小学目前有50余位学生、12位教师。2020年之前,这所学校一直没有美术教师和相关课程。左靖工作室、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刘庆元工作室联合发起了“艺同生长|大南坡美育”系列活动,包括四季美术课、儿童街舞、电影创作、自然美学、诗歌创作、设计思维、音乐互动、艺术家驻村创作、家乡美学绘本出版、线上艺术夏令营等,获得当地学校、家长的热情支持。
2021年春,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刘亚兰、曾宇航来到大南坡村,在导师刘庆元的指导下定期驻村开展“四季美术课”,以“大南坡的日常”为线索,带领孩子们用认识自己、观察生活的方式展开课程与创作。通过5次因地制宜的课程——“影子你好”“给春天拍照”“搭房子”“门帘的故事”“讲故事的一天”,让孩子们在大南坡村的自然条件下,学会利用视觉图像作为表达方式,利用身体运动语言、劳动以及对日常生活敏锐细微的观察实现自我表达。
青年导演黄骥则通过开展5天的“儿童影像训练营”,从团队分工、选题策划、现场拍摄、录音剪辑、逐格动画、手绘电影票、公众宣发到电影节组织,指导孩子参与完成每一个环节,锻炼了孩子的创意制作、宣传推广、团队协作能力。这些孩子一共完成了8部家乡短片——《为什么来大南坡》《毛毛虫游乐园》《牛爷爷的民宿》等,并在2021年“南坡秋兴”活动中举办了“孩子们自己的电影节”首映式。受邀前来的观众和家长观影后数度落泪,他们不仅被电影情节所触动,更为这些小小电影人的创造力感到欣喜。
大南坡小学校长刘晓江说:“乡村是一个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地方,从来就不缺少美。这里的孩子对家乡很熟悉,却也容易忽视日常所见。其实他们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和自然沟通、怎么去表达他们所看见的美。美育课程带给他们多种别样的表达方式。在驻地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或描摹形状,或涂抹色彩,或通过连续的画面来表达他们眼中的世界,表达对世界的理解与看法。这些课程培养孩子具备了许多极为重要的能力。”
为了持续发现乡村艺术教育人才,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等机构今年联合发起“乡村美育青年艺术家招募计划”,在全国选拔在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设计、建筑、雕塑等领域从事创作的青年艺术家,推动美育实践在乡村学校落地。
“艺同生长”美育系列活动与孩子们一同充满自信地参与生命探索,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家乡的美、真我的美、生活的美、艺术的美,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关于未来信念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