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访 » 正文

莫运明:与广西自然博物馆一起成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20  浏览次数:78934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宾阳、 莫曲 ▲ 莫运明(左一)带领团队完成20多个自然保护区综合资源考察,联合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专著10多部。 受访者供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公园郁郁葱葱的树林中,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宾阳、 莫曲

rApntmNQCaeAXILbAAH5SjBOzOA776.jpg

▲ 莫运明(左一)带领团队完成20多个自然保护区综合资源考察,联合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专著10多部。   受访者供图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公园郁郁葱葱的树林中,两座红色的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广西自然博物馆。广西自然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现有藏品标本6万余件,包括丰富的古植物化石、鱼化石、恐龙化石、古人类化石和珍贵矿物等,这些标本中有80%以上都由现任馆长莫运明经手收集。

今年7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表彰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其中,莫运明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莫运明的办公桌上,一本厚重的《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已经被他翻得起了毛边。“这是广西琴蛙,因为它的叫声酷似拨动琴弦发出的声音。这是十万大山浮蛙……”说起他近年发现的新物种,莫运明滔滔不绝。

1989年,中学时代就立志从事博物馆研究工作的莫运明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此时刚成立仅一年的广西自然博物馆正是用人之际,于是莫运明决定来这里工作。20岁出头的他一开始主要从事收集标本的工作,到荒凉的大山收集两栖爬行动物的数据,去海边收集各型海洋鱼类标本……这些都是莫运明与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家常便饭。33年来,莫运明与广西自然博物馆一起成长,见证了馆藏从不到4000件到如今的6万多件,展览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河岸、灌木丛、草甸……这些几乎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了莫运明的临时办公室。“一年365天,我几乎有一半时间在野外,最长的一次连续在野外呆了20多天。以前交通不发达,进山只能靠两条腿,有时每天都要走二三十公里。”莫运明告诉记者,山里蚂蟥特别多,一不小心身上就爬好几条。

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的十万大山被原始状态的亚热带雨林所覆盖,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是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最佳地区之一。然而,这些区域大多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开展科研工作十分不易,而大部分两栖动物都是在夜间活动,这也增加了野外考察的难度。

“野外工作的自然条件差,也存在很多风险。”有多年野外科考经验的莫运明对毒蛇阻路、山洪滑坡早已司空见惯。2006年,莫运明和同事为了寻找一种名叫“高山掌突蟾”的物种来到十万大山森林深处,此时台风刚刚过境,莫运明在爬上一个小瀑布时,不慎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从高处摔落,当场昏迷。等他醒来后,发现躺在当地的乡镇医院里,但由于乡镇医院条件简陋,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莫运明硬生生被缝了26针。至今,莫运明的脸上仍留下疤痕。

虽然在野外考察非常艰辛,但也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在一次进行多国联合科考项目时,恰逢中国的中秋节,此时莫运明和几位来自国外的小伙子已经在山里呆了好几天,看着大家都很辛苦,于是他决定在中秋节当天带他们到附近的村里过个中国的中秋节。“虽然没在村里找到月饼,但是我们吃了一顿当地的地道美味,把他们都乐坏了。”现在回想起来,莫运明还记得当时的欢乐气氛。

多年来,莫运明投身于广西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在《PLoS ONE》,《PeerJ》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SCI论文13篇),发表15个广西蛙类新种和近30个中国或广西两栖爬行动物新纪录物种,不仅丰富了我国南方山地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内容,还填补了全球树蛙科刘树蛙属形态特征的空白。同时,他还主持完成广西十万大山等20多个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资源考察,联合科研机构,对分布在东南亚山区的蝾螈属的物种多样化进行调查与研究,在世界蝾螈属物种起源与进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路远不忘初心。我趁着还有体力,要带着年轻人一起继续干,多做一些贡献。”如今已经56岁的莫运明仍然坚持在科考一线,同时将大量的科研成果、采集的标本与图片资料转化为各类研学专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边远山区活动,为广西自然科普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在莫运明的推动下,广西自然博物馆持续推出“小小博物学家”暑期系列科普课程、“六景泥盆系研学”等特色活动品牌。以春节、元宵节、壮族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小型展览、绘画比赛、有奖问答、手工互动等活动,丰富民众节假日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节日,开展大量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文博事业,关注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今年上半年,广西自然博物馆先后前往天桃小学、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南晓中心学校、广西实验幼儿园、南宁市明天学校等多家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其间推出的《美丽蝴蝶——大自然的精灵》《扎染——中国传统染色》《闪闪发光的矿物》等系列课程,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科普受众2万余人次。

多年的野外科考生涯让莫运明明白,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她很大,但不是无边无涯;她很美,但不是青春永在;她很富饶,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加深公众对大自然的了解,树立全民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