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高平台扬运河文化 云视角展群众风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11  浏览次数:89896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作者:聂成艳 徐馨儿大运河贯通南北、连缀古今,承载着千年家国梦,滋养了拳拳中华情。大运河所代表的运河文化与运河精神,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标志。10月5日,第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聂成艳 徐馨儿

大运河贯通南北、连缀古今,承载着千年家国梦,滋养了拳拳中华情。大运河所代表的运河文化与运河精神,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标志。

10月5日,第二届“运河情·江南韵”——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落幕。为期6天的活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运河沿线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成果,对发扬运河精神、鼓励群众文艺创作、讲好中国故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01

从一地到一带

深挖沿线文化价值,

打造运河文化品牌

第二届“运河情·江南韵”——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群众文化学会、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办,大运河沿线8省市文化馆(站)、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等联合举办,是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展示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最新成果所打造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群众参与的大运河活动品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本届展示周活动是荟萃大运河沿线民族音乐文化优质资源的一场艺术盛会。开幕演出《映像大运河》、民族管弦音乐会《大运河》、线上展演《多彩的运河》《运河情·江南韵》以及闭幕演出《民星荟萃》5台节目,汇聚了民乐、歌舞、评弹、清唱、戏曲、杂技、武术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精彩呈现大运河文化带融合的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多元地域文化的特色。此外,活动期间还展开了“新时代大运河民族民间文化的高质量发展”研讨,共同绘制大运河文化传承和新时代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在运河两岸,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奏响了无数时代华章。展示周的意义在于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运河这条文脉凝聚人心、展示时代风采。”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表示,通过展示周,将在增强运河沿线融合发展共识、挖掘践行大运河文化价值、创新繁荣民族文化事业等方面续写新的篇章。


02

从生活到舞台

尽展群创艺术风采,

云享文化惠民成果

本届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的所有节目均来自大运河沿线8省市。由27个艺术团体带来的38个精心编排的艺术节目,展示了京、津、冀、鲁、豫、皖、浙、苏群众文艺创作精华。展演作品由沿线各省市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充分讲述了百姓身边故事、反映了运河沿岸风貌、讴歌了新时代精神,具有真实的人情味和鲜活的时代性。令人惊喜的是,展演作品中有一大批紧密结合“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全国群众文化活动的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入围作品,集中展示了当下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为充分展示沿线群众文化艺术风采,本届展示周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首页、哔哩哔哩、喜马拉雅、脸书、视频号、国家公共文化云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专区、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数字音乐厅、大运河沿线8省市公共文化云专区等海内外平台,对展演节目进行了全方位转播。据统计,超过60万人次在“云”上与展示周相聚,与文艺精品共度国庆长假,感受由群众自己创造的艺术的魅力。通过线上展播,展示周让沿线各地文化走出故纸堆和局部区域,走入全民共享空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深度惠民。

在群众文艺创作快速发展的当下,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作为重要载体,以线带面,围绕大运河的发展变迁,为运河沿线的人民群众、基层团队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开拓视野、享受文化、交融互动的机会,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为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对于激发群众创造活力、坚定文化自信均有重要意义。


03

从窗口到平台

做优江南最美窗口,

搭建全国展示平台

本次展示周吸引了包括央视、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新华日报等在内的近30家中央、省级、市级媒体宣传报道,发布相关稿件近百篇。其中,“苏州主办”“大运河精彩苏州段”也成了讨论关键词。

据悉,这是苏州及高新区连续两届承办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活动。苏州是大运河文化版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苏州及高新区根据自身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特点和资源优势,以枫桥夜泊、虎丘塔等运河遗产文化为内容,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大运河精神为支撑,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的一段”为契机,高质量书写新时代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过程中,如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等专业的团队也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去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定制开发“国家公共文化云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专区”,联袂打造中国江南音乐文化艺术数字化品牌。

目前,央地合作成果初显:在线上,该专区已发展为“国家公共文化云”内容更新频率最快、流量最高的专区,吸引了数百万群众在线观看民族音乐演出、跟踪艺术发展动态、汲取文化艺术知识,也成为展示大运河文化与江南文化特色的最美窗口;在线下,乐团已连续两年承办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推出一系列以大运河、江南文化为主题的重磅民族管弦乐作品,并举办了第四届运博会开幕演出《大运河》等系列活动。央地合作的全新实践,在将高雅艺术引入基层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极大满足了更广泛的全民文化需求,为公共文化的社会化普及与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支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