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第九届博博会:全景式展现文博行业的新面貌、新成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10  浏览次数:89818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连晓芳从2012年至今,我国博物馆事业走过了跨越式发展的10年,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日益成为服务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民需求、增进国际交流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连晓芳

从2012年至今,我国博物馆事业走过了跨越式发展的10年,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日益成为服务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民需求、增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力量。日前,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圆满落幕。

本届博博会以“新时代的博物馆:创新·发展·传承”为主题,全景式地集中展现了中国博物馆建设、保护、研究、展示、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面貌、新项目、新成就,以及博物馆藏品保护、展示方面的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制作等。


参展规模空前

展现新时代文博行业风采

▲ 红色博物馆展区吸引游客驻足

本届博博会参展规模为历届之最,展览总面积6万平方米,共有645家博物馆及企业参展。展览设有“主题展示区”“博物馆展区”“文博相关企业展区”“文博公益事业展区”四大展区。

2022年是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40周年,本届博博会将“与文博事业同行——中国博物馆协会四十年”主题展览设置为主展区。“主展区通过全面回顾中国博物馆协会40年发展道路,展现了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上,中国博物馆协会拥抱博物馆事业发展未来的新姿态。”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表示。

“博物馆展区”则以博物馆形象展示、博物馆事业发展、博物馆科技研发应用、博物馆教育成果、博物馆文创设计开发为主要展览内容,参展博物馆包含47家红色、革命主题博物馆和纪念馆,较之往年增加了2.4倍。“文博相关企业展区”分为文博企业综合展示和全国文保基地及文保装备展览展示两大板块,展示了208家参展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我国文博企业近年来取得的新发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

为凸显博物馆的公益属性,本届博博会还设立了“文博公益事业展区”,集中展示了两批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成果以及“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成果。

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李金光介绍,创办于2004年的博博会已成功举办了8届,是我国文博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在服务我国文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相关行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科技手段助力

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文物魅力


▲ 孩子们在展会现场体验AR 

喝一杯“觉醒年代”的咖啡,买一本《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字帖,再去二七纪念馆展区盖几枚印章……本届博博会上,红色博物馆展区成为热门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参观打卡。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区内,基于歼20、运20等明星战机开发的变形机器人前,许多孩子驻足观看、爱不释手,让军博文创成为热销款。中共一大纪念馆围绕本届博博会主题,带来专业性与高人气并重的活动。该馆副馆长阮竣介绍,树德里1921·AR矿泉水、全新立体创意童书《开天·“一大”本》都很受欢迎,尤其是特别打造的“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巡回展车,实现了移动纪念馆空间内的3D沉浸式游览互动功能。

在博博会现场,传统技艺相关的互动环节也是别具一格。湖南博物院带来了根据马王堆汉墓制作的文教用品;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展示古代民族服饰的同时,由工作人员亲自为观者演示传统纺织过程;苏州博物馆带来了以文徵明紫藤为灵感制作的手工皂、口罩等;故宫博物院现场展柜中的众多文创饰品令观众驻足;安徽博物院展示着根据徽派绘画、文房四宝而设计的文创产品。

本届博博会富有科技感。各大展馆充分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设备和高科技手段,全力打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讲述新时代背景下的数字发展进程,呈现出更多不一样的精彩。智慧安防系统、环境监测系统、3D数据采集、多功能考古发掘集成平台……展区内层出不穷的创新技术手段令观众大为赞叹,虚拟主播、AI手语翻译官等若干种虚拟数字人技术产品也为博博会增添一抹亮色,通过面部实时动态捕捉等技术,达到人工无感介入,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贴近更真实的历史。

▲ 观众在展会现场排队盖章打卡

回应热点问题

展现文博行业新风貌



本届博博会不仅是博物馆及相关产品、技术的展示,还有丰富多彩的博物馆专业论坛和研讨会,积极回应博物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博物馆协会共有17个专业委员会于博博会期间召开学术会议。各专业委员会成员、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与会嘉宾就我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并针对当下我国博物馆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提供了专业化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博博会期间,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带来了《探源工程二十载实证文明五千年》;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从国内外博物馆起源发展的历史和河南博物馆的实践出发,为大家讲述《博物馆的文化与传播》;南京博物院理事会理事长、名誉院长龚良聚焦《博物馆创新力与影响力》;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分享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多学科应用与展望》;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朋朋哥哥”以《这样奇妙的博物馆——从曹冲称象的故事讲起》与孩子们分享博物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以及怎样在博物馆学习。公众文化系列讲座不仅分享了专家学者的精彩讲述,也使广大观众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掘、博物馆发展、博物馆文化传播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

如今,博博会已成长为业内极具影响力的文博品牌,在展示博物馆领域发展成果、促进文博科技融合发展、推动国内外博物馆务实合作、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届博博会是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后举办的首个文博领域行业盛会,既是对全国博物馆发展水平的系统检阅,也为今后一段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凝聚智慧、扬帆鼓劲。

青年声音


第九届博博会期间举行了第二届国际博物馆青年论坛,围绕“当下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挑战与对策”这一主题展开,为博物馆行业探寻当前挑战下的应对之策。两位博物馆优秀青年工作者分享了他们在展览策划、文化传播、文创发展等方面的思考。




博物馆如何走出“巴别塔困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  王思渝

第九届博博会已落下帷幕,为期4天的活动吸引了437家博物馆、208家企业参展,创纪录地实现了1455次媒体报道和1亿人次网络点击量,以及4天展期内10万余人次的观众参观。

随着专业分工的深化、社会大众对博物馆兴趣的提升,博物馆相关企业、社会媒体、普通公众都已经以愈发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博物馆行业的整体发展当中。这样的发展态势对于博物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之一在于,越是多方参与,博物馆领域内的“巴别塔困境”也越发不可回避。

以博物馆展览为例,一场展览需要融入叙事、观众心理和行为、教育、空间和视觉设计等多学科知识。不同专业的学者、机构在对待同一事务时,各自的“语言”往往并不相同。多专业学科的融入,实际上也意味着在合作的过程中涉及多次“巴别塔”式的语言转换。

面对这样的“巴别塔困境”,博物馆行业内正在发生着积极的转变。从第九届博博会便能看出,博物馆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专业互通正在加强。以展陈、文创、教育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正在逐步学习博物馆式的“语言”,使其产品更贴合博物馆的定位;博物馆也日益积累了一套与这些关联企业相接触的经验与规则,在合规合理的前提下不再闭门造车。

从更长远来看,博物馆想要真正走出这样的“巴别塔困境”,恐怕还需要更多的努力。首要问题在于整个合作过程中,博物馆是否真正能成长为一个听得懂不同“语言”的主导者和协调者。博物馆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局限于发包、验收,不应期待其他专业团队在接受委托之后就能替博物馆“大包大揽”。相反,越是多方合作,博物馆自身越是需要拥有更为强大的多学科能力,能够协调、吸收不同专业团队的成果,将其最后转换为能为自身所用的、统一的“语言”。想要完成这一点,需要博物馆在项目管理的模式、时长、考核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人员配置上,完备各个分支专业,同时也强化各个分支专业的能力。

由此看出,高校层面的博物馆学的培养是具备意义的。博物馆学本身带有极强的交叉学科性质,它的学科正当性之一便在于融汇不同母学科的营养共同应用于博物馆及其相关领域,以探究其融汇之后所形成的特性。这其实正是一个多种“语言”相互融汇的过程。

总体来说,博物馆行业日趋繁盛是我们每个人所乐见的,而走出“巴别塔困境”的博物馆,此刻还在路上,未来可期。



博物馆文创发展呈多元化趋势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博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  晨

第九届博博会无论是博物馆文创产品,还是博物馆技术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从中可以感受到博物馆文创发展有如下几个趋势:

一是盲盒成为博物馆文创新宠。近几年,博物馆界也开始关注“盲盒热”。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都开始涉足“盲盒+文创”。

故宫是国内博物馆中做盲盒较早的博物馆,最开始是“故宫猫·祥瑞系列”,后来又变成了“宫廷宝贝·人物系列”,并且在一套盲盒中还区分出了普通款、隐藏款和超级隐藏款;河南博物院开发的考古盲盒“失传的宝物”,不是“开箱”而是“挖土”,将考古挖掘工作和盲盒结合起来;三星堆的“摇滚乐队”盲盒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小分队”盲盒也都非常有意思,把馆藏文物做成可爱的卡通造型,满足了年轻人的审美。

二是虚拟偶像代言人融入博物馆文创。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了自己的代言人。这里较典型的案例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依照唐代仕女俑设计出来的卡通版形象——“唐妞”。

根据唐妞的形象,陕西历史博物馆不仅做了公仔、抱枕、胶带等30多款有形的文创展品,还开发了表情包、公众号、原创动漫等无形的文创产品。甚至,“唐妞”还衍生出了品牌代言、品牌联合、商场美陈、城市美陈、主题体验店、快闪店、主题酒店、主题公园、特色小镇等项目。可见,打造博物馆IP是多么重要。

在第九届博博会现场,我们看到的宁夏博物馆的“妙娃”,便是根据馆藏“迦陵频伽”设计而成。此外,四川泸州博物馆的“小麒麟”、陕西兵马俑的“壹秦”等也是这种可爱的虚拟卡通形象。可见,虚拟偶像代言人将博物馆变得可亲可爱,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三是用教育产品带动文创产品。随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多且丰富多样,有时组织一场教育活动会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参与,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文创产品,叫做“课程包”。“课程包”实际上就是物料包,因为很多活动需要准备物料,如果将这些物料分配成套系,再辅以教材,那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会省力很多。

“课程包”可以单独售卖,也可以配合教育活动使用,一举两得。比如,中国科学技术馆就根据难易程度设计研发了各种科学实验包。河南博物院设计了一套“文物修复大师”的文创产品,包括瓷器修复、彩陶修复、字画修复等。此外,还有“雕刻的宝物”传拓盲盒和鎏金盲盒,将手工体验包与盲盒相结合。山西博物院围绕教育文创开发了一系列产品,有“泥条盘筑”手工包、“屋顶怪兽学”手工包、“虎虎生福”剪纸手工包、皮影手工包、衍纸手工包、“娄睿墓壁画”数字油画等。上述教育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新的文创发展趋势,也让博物馆里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具互动性和体验感。 

(文字由本端记者连晓芳采访整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