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安徽打造“流动风景线”和“旅游富民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09  浏览次数:114661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孔令晖 一条旅游风景道能抵达多少乡村?江淮风水岭风景道连接起35个乡镇119个行政村。一条旅游风景道能集聚多少文化瑰宝?皖浙一号线(歙县)沿线徽派建筑、徽商文化、徽派盆景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孔令晖

一条旅游风景道能抵达多少乡村?江淮风水岭风景道连接起35个乡镇119个行政村。

一条旅游风景道能集聚多少文化瑰宝?皖浙一号线(歙县)沿线徽派建筑、徽商文化、徽派盆景、新安医学、徽州民俗、文房四宝大放异彩。

一条旅游风景道能给村民带来多少创收?60岁的徐良玉出租14间老宅做民宿,一年房租20万元。

乡村、村民、文化、旅游……在安徽加快推动风景道建设背景下被重新组合,正在发生新的改变。近年来,安徽因地制宜、创新施策,用风景道串珠成链,打造“流动风景线”和“旅游富民线”,促进文旅大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首创旅游风景道认定工作

今年8月,8条首批“安徽省旅游风景道”公布,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皖浙一号线、皖南川藏线等位列其中。

获得推选的风景道,评定的依据来自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交通运输厅、林业局联合制定的《安徽省旅游风景道认定基础条件》。据了解,该项认定工作在全国尚属首次。

据悉,安徽省旅游风景道认定对象是指位于风景优美地段,有一定长度并沿着特定方向延伸,路域通畅,视域范围内景观优良,游域范围内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服务设施齐全,具有良好旅游体的复合型道路。旅游风景道应具备“看得清”“进得畅”“停得下”“玩得好”“留得住”等5项必备条件。

比如,“看得清”要求风景道视域范围可视性和观赏性强,空间配置优美合理。“进得畅”要做到风景道可进入性强,干线、支线、连接线以及交通接驳设施互联互通,有效串联、连接贯通各类旅游资源节点、服务设施等。“停得下”要设置与游客数量相匹配的停车场和停车港湾带,配套观景区、休憩点、服务驿站等服务设施。“玩得好”要使沿线旅游业态丰富、主题突出,沿线两侧5000米范围内拥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名村等旅游资源。“留得住”要求沿线建设多元、充足的旅游餐饮、休闲、住宿、土特产品销售等场所。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钊介绍,风景道起源于欧美,随着国内自驾游兴起,2016年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国家风景道”概念,目前还没有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体系,安徽在风景道建设和引导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必将进一步推动风景道高质量发展。

今年,安徽省制定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风景道建设规模目标,到2024年,全省将打造100条旅游风景道。


打通乡村旅游脉络

在首批8条安徽旅游风景道中,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在自然禀赋上略显“平淡”,但在政府主导下,开拓了围绕风景道做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特模式。“滁州市是旅游发展后发地区,又没有精品和龙头景点,即使离南京、合肥近,也发挥不出市场区位优势。”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钱朝阳道出了之前的旅游发展困局。

2018年以来,滁州通过专业规划,市县联动、全域打造旅游风景道,破解了这一局面。其中,风景道途经和跨联8个县(市、区),串起沿线各类旅游景区景点20多个,乡村休闲地117个。钱朝阳说,风景道起到藤蔓结瓜的作用,把弱、小、散的资源有机串联融合起来,从而实现系统性全域开发。

截至目前,滁州全市已谋划风景道沿线重点项目560个,其中文旅类105个、产业类135个、基础设施类269个,总投资达474.93亿元。

杨钊及其团队在调研中发现,相较于大型景点,有一定特色的小景点撑不起市场需求,有了风景道串联,就能打通乡村旅游脉络,由点变面,形成文旅资源规模性开发。

如世界遗产旅游风景道起于黄山区汤口镇,经汤口镇寨西、冈村,休宁县蓝田镇儒村,黟县宏村镇、碧阳镇、西递镇,终点至黟县渔亭镇,文化古镇一线串联。

而在歙县,风景道沿途厚重的徽文化底蕴令人沉醉。以古城、古村落、古民居、古街区、古城墙、古牌坊、古祠堂等为代表的历史街区、遗迹遗址、古建筑群以及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菜,极具古徽州地域文化特色。一条风景道将其串联,更好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加速的目标。

杨钊表示,旅游风景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沿线文旅资源的整合、运营、管理、推广有极大促进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道”“产业道”“振兴道”“富裕道”。


资本助力新业态  群众走上致富路

在皖南川藏线上的月亮湾景区,听溪民宿的主理人郭杰忙得不可开交。“假期市场爆火,天天客满,很多游客根本订不到房间。”郭杰算了一笔账,仅今年5月到8月,营业额已经达到200万元。

郭杰的民宿去年9月开张,总投资600万元。开张之前,他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景区漂流项目去年游客人数就达到20万!”郭杰下定决心,“我已经不担心疫情的影响,正在考虑上2期和3期项目。”

资本如游客一样,源源不断涌来。在整个皖南川藏线风景道,目前投资发展各类民宿、农家乐440余家。资本加持,盘活了乡村资源,升级了旅游产品,给村民带来高收入。

徐良玉作为本地人,前些年经营传统农家乐。“随着外地游客越来越多,需求多元,老的农家乐赶不上趟了。”徐良玉索性把14间老宅全部租给郭杰,租期20年。郭杰雇了9名当地村民,其中结束了在江浙15年的漂泊生活的民宿管家李晓莉,在旺季每月有2万元的收入。

而在歙县深山,古村落阳产村也在发生巨变。土楼群是阳产村最大的特色,无论是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是徽派建筑又一奇葩。黄山市歙县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剑回忆,由于山高闭塞,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几年前全村常驻村民只有90多人,人去楼空,破败不堪。如今随着整体规划,特别是风景道串联,将村子纳入了全域旅游开发体系中。“土楼夯土技艺已成为非遗,让差点失传的技艺重生,今年三季度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相比往年同期有不同倍数增长,村民人均收入由之前不到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2.5万元。”阳产土楼已成为风景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滁州,风景道周边35个镇、119个重点村,建设了滁菊景观带、农耕体验园、水果采摘园、渔业垂钓园、畜牧科普园等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体验产品。2022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176万人、旅游收入101亿元,增幅分别居全省前两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