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的见证,是绿色的国宝,是活着的文物。它们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绿水青山中最有资历的生态文明代言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同时为城市乡村绿化、旅游发展、文化艺术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命滋养。
如果有人问,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树有多少岁?答案是5000多岁,与中华文明同龄!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是云南,超过100万株,陕西、河南、河北超过50万株,浙江、山东、湖南、内蒙古、江西、贵州、广西、山西、福建超过10万株。全国散生古树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99年间,共有98.75万株;树龄在300-499年的有16.03万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6.82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
树龄多少能称古?《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因此,对于这5000多岁的“老寿星”,广大网友纷纷留言:“他们真是植物界的国宝,是稀世珍宝”“那可是地球宝藏”“务必保护好”……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记者从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一张图”,对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
与此同时,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9月15日召开视频会议,联合部署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切实维护古树名木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在9月25日启动的以“保护古树名木 共享绿水青山”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上,活动主办方针对保护古树名木的价值和意义,开展了广泛的科普宣传,以增强公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养护责任,及时实施抢救复壮,持续强化监管执法,营造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秦岭植被茂密,名山大川纵横,古迹文物众多,古树名木群分布广泛。根据此次公布的普查结果,5株5000年以上古树均在陕西省。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其中的三株,通过与当地老人、相关人士的对话,了解古树背后的故事,展示一棵棵“神树”在群众心中浓郁的文化情结……
坐标:
延安黄陵
轩辕庙中 黄帝手植柏
▲ 黄帝手植柏 延安市黄帝陵管理局供图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坐落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作为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称“华夏第一陵”。在黄帝陵轩辕庙正殿的左侧,有一棵柏树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栽植,故称“黄帝手植柏”,又叫“轩辕柏”“轩辕手植柏”。
<video class="video-id" controls="" src="https://api.ccmapp.cn/apis/file/dl/source/6336589f5e0576b679b1fb3a.mp4" poster="https://www.ccmapp.cn/static/images/default_video_image.jpg" id="video"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user-select: text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min-width: 100%; width: 422.781px; object-fit: fill;">
“世间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也没有长生不老的树。但是,黄帝和他的树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经济学教授、生态文化学者党双忍说。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一行在考察了27国的柏树后,来到轩辕庙看到此柏,赞誉其为“世界柏树之父”。这棵古柏,已成为黄帝陵景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关于此柏,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为7个人手拉手还合抱不拢树干,足见古柏的粗壮与古老。黄帝手植柏枝干苍劲挺拔,树叶青翠繁茂,主干略向南倾斜。树高19米,胸围8.58米,树冠面积190余平方米。斑驳纵横的树体上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苍翠欲滴的树叶是生命和朝气的寓言,讲述着顽强与不屈的梦想。
▲ 黄帝陵
司马迁在《史记》中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是5000年中华文明的符号之一,黄帝陵是全球华人的精神圣地。数千年来,祭祀黄帝从未中断。从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一开始人们将黄帝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后来更多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介绍,史料记载,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亲率18万大军在此祭祀黄帝。“每个中国人都将面对两个意义的祖先,一个是血脉意义的祖先,传承着基因密码;一个是文化意义的祖先,传承着文化密码。不敬鬼神敬祖先,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党双忍说。
黄帝手植柏沐浴了5000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至今依然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彰显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并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年数以百万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黄帝陵谒陵祭祖,而朝拜古树,瞻仰其风采,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苍翠的古柏群与黄帝陵园、轩辕庙院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使整个黄帝陵景区更显古朴雄伟、庄严肃穆。
李小军在黄帝陵从事绿化养护工作已20余年,他对这里的古树如数家珍。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有古柏8.3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3.46万余株,是我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为更好保护黄帝陵中的柏树,我们委托相关专业单位编制了《黄帝陵古柏群综合保护总体规划》,建设古柏消防系统,建成12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2座,安装地下消火栓233台。建成5000余米防火墙,将古柏群与周边村组、耕地有效隔离。安装防火视频监控、防火报警、自动喷淋等安全设施,建立了古柏群电子档案、古柏保护查询系统,实现了景区安全的数字化管理。”延安市黄帝陵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规划实施了古柏复壮工程、有害生物治理工程等。近年来,黄帝手植柏的生长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古柏根系活力明显增强。
2012年,陕西启动了黄帝手植柏克隆扩繁保护工程,培育出与“黄帝手植柏”遗传品质、基因完全相同的再生植株,在遗传学上与黄帝手植柏完全一样,保证黄帝手植柏遗传资源纯正。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秦岭植被茂密,名山大川纵横,古迹文物众多,古树名木群分布广泛。截至2020年底,陕西全省古树名木72.72万株,其中散生古树、名木1.13万株,群落271个共71.59万株。
近年来,陕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出台了《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印发了《陕西省古树名木养护技术标准》等,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迈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先后编制并实施了“陕西省古树名木扩繁保护”“黄帝手植柏、老子手植银杏保护复壮”等项目,推进保护工作;聘请专家对百余株健康状况较差的古树进行会诊,走技术保护的路子;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全国率先实施古树名木扩繁保护工程,成功获得黄帝手植柏等重点古树的克隆苗和二代苗。99克黄帝手植柏种子遨游太空返回后,部分种子入驻陕西省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库,用于保护、培育和科学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此外,向社会公众印发了《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单行本,出版了《陕西古树神韵》大型画册,在媒体上大力宣传陕西古树名木。
“近年来,通过古树名木保护,提高了城乡文明程度和山水园林化进程,提升了旅游景点品位,推进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步伐。”陕西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市长安区古观音禅寺因千年银杏而成为“网红”寺庙,黄帝手植柏激励中华儿女、世界华人团结奋进,陕西古树名木将继续为扮美三秦大地做出更大贡献。
坐标:
渭南白水
仓颉庙里 仓颉手植柏
▲ 仓颉手植柏 秦毅 摄
“在这些古柏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具有5000年树龄的仓颉手植柏。它的树干犹如飞流直下,卷起浪花无数,因此又称为瀑布柏。而这奔腾不息的瀑布,流淌着仓颉对全人类的滔滔不绝的贡献!”曾任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所长的研究员、历史学博士马德在《中华文字始祖与白水民间信仰——仓颉故里考察随记》一文中这样写道。
仓颉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之一。仓颉庙作为颂扬祭拜文字圣人的场所,成为华夏儿女寻根、铸魂、筑梦、聚心的精神圣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的仓颉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华汉字文明的精神标识和实物象征,仓颉手植柏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向心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成为民间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仓颉手植柏 仓颉庙景区供图
<video class="video-id" controls="" src="https://api.ccmapp.cn/apis/file/dl/source/633658866e6343858706d93e.mp4" poster="https://www.ccmapp.cn/static/images/default_video_image.jpg" id="video"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user-select: text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min-width: 100%; width: 422.781px; object-fit: fill;">
传说当年仓颉亲手种植了这棵柏树。古柏高16米,腰围7.8米,东西长12米,南北长16米,主干高度2米,是仓颉庙第八大奇观“手植柏头在云里插”,树龄距今有5000余年,其纹理如奔腾的河流一般,被学者称为“文化之源”。手植柏根围9.9米,被誉为“文明之根”。
“树裂如劈,枝柯如铁,翠叶如盖,足可同黄帝陵的轩辕手植柏媲美,令人驰想岁月的遥远,回味文明的历程。”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在《仓颉庙记》中写道。
仓颉手植柏是仓颉庙古柏群之首。目前仓颉庙内共有千年古柏48棵,与桥山的黄帝陵古柏群以及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古柏群。这些古柏是仓颉庙景区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见证。
关于人们对于古树的保护,还有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年,西北野战军在白水县武庄村召开党代会。开会期间,一名炊事员看到仓颉庙里多柏树,便将一些树枝锯下,拿回炊事班烧火。彭德怀得知此事,严厉批评战士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并提笔写下一道命令:仓颉庙是国家文物。凡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的全体指战员,均须切实保护文物古迹,严格禁止攀折树木,不得随意破坏。
“我到这里很多次了,景区环境很好,古柏成群,能缅怀先贤,也能从这些屹立千年的古树身上汲取力量。”从渭南开车过来的一位孙姓游客这样说。“行走在古柏之中,让人心旷神怡,5000年的文化气息能颐养心性,延年益寿。”几位老者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柏树发出的芳香气体具有清热解毒、舒解压力、净化心灵的作用。常常置身于柏树林中,能够调节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缓解抑郁,提高人体免疫力,而柏树发出的清香素有“空气维生素”之称。此外,作为文化景观,人们在观望与瞻拜中,感受顶天立地的高迈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开阔眼界,释怀恩怨,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近日,记者在仓颉庙内看到,仓颉手植柏下铺满了绿色的网,用来搜集古树种子。“我们接到上级要求,通过铺设绿网进行采集,应是古柏繁育研究所用。此次收集时间从9月到11月。”一位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仓颉手植柏,景区管委会以日常管护和科学管护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古柏保护工作。除常态化浇水、施肥、生物防虫害外,扩大树盘范围促进植物根系呼吸、设置木质防护围栏等,也是从外围跟进的有效保护措施。”仓颉庙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坐标:
商洛洛南
祖脉之上 页山大古柏
▲ 页山大古柏 洛南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供图
“现在开庭……”不久前,随着法槌敲响,洛南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公开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没有围墙,没有法庭之上的种种陈设,一面国徽之下是草地之上简洁摆放的三张桌子和若干个供村民列席的小马扎,而巡回法庭的旁边是一棵有着5000余年树龄的侧柏。
它就是身处秦岭、矗立山川之中、号称“中华1号柏”的秦岭古柏王,又名“页山大古柏”。它是当地群众心目中的“神树”,是当地无数人的“干爸”“干爹”,是村里的长者,是正义、公正、健康、长寿的象征。
此次巡回法庭来到秦岭古柏王所在的距离洛南县东南90里的古城页山镇南村庵岭,不仅是因为“神树”的象征意义,更因为古树本身就是此次纠纷的相关方,理应“列席”参与庭审。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生长于此的大古柏,吸取日月精华、汇聚天地灵气,成长壮大,用自己的阅历记录几千年流变。
页山大古柏树龄5000余年、树高23.16米、胸径2.46米、平均冠幅25.7米,是陕西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古侧柏。
大古柏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是生长在祖脉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古柏远远观之挺拔独立、高耸入云,郁郁葱葱尽显勃勃生机。稍稍走近,更被其雄壮的躯干、遒劲的枝丫所震撼。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树的主干分叉处,一东一西伸出两柄短枝,东枝似龙头,西枝像龙尾,如蛟龙穿行于云雾,活灵活现,枝上泛白的柏皮犹如龙鳞,煞是威武。此景象被列入洛南八大景观。
据洛南县文化馆馆长赵洛营介绍,该树在当地也被称为“仓颉手植柏”,传说是仓颉当年在洛南任职时种下的。柏树与当地众多纪念仓颉的人文遗迹相辉映,诠释着独特的生态及文化意义。2020年,洛南县非遗保护中心申报的“仓颉手植柏传说”被列入商洛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说在上古黄帝时期,仓颉任轩辕黄帝的左史官,在洛南造字之后,来到页山河。这里的山民在族长的带领下上山狩猎,他就跟着上了庵岭。当时百姓以树为巢、以穴为家,他就教山民砍树筑屋建房,半年就把这里的树砍光了。有一天,山洪暴发卷走了不少山民,这件事让仓颉十分悲痛。痛定思痛之后,仓颉又带领活下来的百姓一起植树并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山民们都学仓颉的样子纷纷从页山下来,到各地去栽树种草。
但几千年过去,留存下来的古树并不多。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这些树“不是用来建房、烧火,就是做了寿材……”赵洛营感慨道,这就是多数老树难以存活至今的原因。页山大古柏也曾有人想砍伐,但冥冥之中似有神助……
在赵洛营看来,自古以来,当地老百姓出于善良淳朴的本心,以及对神树的敬畏,一旦老树受伤,他们就用坚硬的材料把树箍起来,久而久之,这些诸如铁条之类的东西已深深地嵌入大树的身体中,使偷伐之人屡屡锯断锯条,无法得手,加之后世一些关于电闪雷鸣的传说,“古树之神”就这样一代代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当地人认为老树不仅有神力,更有菩萨一样的善心。一位年长者指着古树身上的一处断枝痕迹,讲了一个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此地历史上是宋代栖霞道观所在地。道观有一位品行高洁的道长,对大古柏终年悉心管护供养。遗憾的是,他一世修行,乐善好施,少有积蓄,临终时竟无力制备棺椁。其弥留之夜,忽风雨大作,听闻一声巨响,大古柏的一枝轰然断裂落地。人们就用这断枝为老道长打造了一副棺材,且用料刚刚好。此后,人们对大古柏更为崇信,敬若神明。
曾担任洛南县政协文史专员的吕三运表示:因为仓颉的带领,洛南的山山岭岭林草茂密,人们衣食无忧,过上了快乐的生活。大家都很感激仓颉,植树造林也成了洛南人民的一个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一直延续下来。后人为纪念仓颉造福山民、带头植树之功,便在页山仓颉手植柏旁修建了一座仓颉庵庙,内塑仓颉像。赵洛营表示,近年来古树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树外建起了栏杆,树上不能再悬挂各类祈福的物件了。
“目前,秦岭古柏王生长旺盛,枝繁叶茂,树干圆满完整,长势良好。”据当地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古柏有专人常年管护,其上悬挂古树标牌,不定期清除周围的杂草,根据情况施加养料,还设立了石围栏和文物保护碑,设置了排水沟,并做好日常防火、防病虫工作。
作为洛南的一景,再加上历史文化以及神秘美丽的传说,古树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兜售香蜡的小贩常年以此为生,而巡回法庭的事就与他们有关。
原来,去年有一天,家住古树附近的孟某某与任某某两家因香火生意发生争吵,导致孟、任不同程度受伤,后孟某某诉诸法院。法庭受理本案后,主审法官考虑到村子距法庭路途较远,同时在事发地处理纠纷更具普法教育意义。因此,在页山大古柏的见证下,案件最终得到解决,双方的矛盾也得以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