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第十九届群星奖上海入围决赛作品彰显群众文艺创作成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6  浏览次数:112646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群众文艺创作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中,上海成绩骄人,音乐、舞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群众文艺创作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中,上海成绩骄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大门类共8个作品入选,广场舞、群众合唱中,也有两个团队入围。这是自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以来,上海市报送群星奖作品入围决赛数量最多的一次,也是上海市近3年来群众文艺创作成果的集中绽放。

顶层设计重谋划,层层选拔育新人,示范引领强队伍,点面结合建平台,活动支撑拓根基。从上海市这些入围决赛的群星奖作品中,足以凸显上海群众文艺创作机制之成熟、特色之鲜明,上海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之实效、平台之强劲,上海品牌节庆活动之多元、影响之广泛。由此,上海群文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涌现了一批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需求、传递百姓心声的原创佳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上海群众文艺力作富有海派风韵,更见中国气派,堪为示范引领。

▲ 小品《我记得你,你就活着》


小品《我记得你,你就活着》

两个同为20岁的年轻人跨时空的相遇令人震撼,“穿越”的小战士发现自己将要牺牲,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战场,小战士的一句“你记得我,我就活着”,是烈士的远眺,也是今人的回望。

青年编导刘晓耕的小品《我记得你,你就活着》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先烈的追思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红色题材一直是刘晓耕想创作的。她认为,烈士用鲜血保卫家国,他们所有的奋斗和牺牲都是为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们离当下并不遥远,观众需要从情感上真切地感受,跟随人物经历事件,感同身受才能心意相合。于是,有了一位跨越时空的小战士和当今的年轻人在今天时空中的交会,用更直观的形式展现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一种反差,让大家反思现在人们习以为常、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另一种情境下就是一种幸福。两个戏剧情境直接碰撞,符合戏剧的艺术规律,具有冲击力,直观完成远眺和回望。说着方言的小战士稚拙可爱,这也能反映出艺术有着跨越地域的感染力。 


群舞《装台》

▲ 群舞《装台》

“16岁初登舞台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刚刚跳完开场舞,一换装就快速爬上高高的剧场顶楼,猫着腰转进闷热、布满灰尘的面光间,保持一个难受的姿态对着演员打着追光,还不能发出声响,脚下十几米的地方坐满了观众。追光下的演员光彩夺目地表演着,阵阵掌声不时传来,往往会有一种腾飞在空中的感觉。等演出中场休息时,团里会换另一个演员上来打追光,自己则火急火燎地下去,迅速擦去汗水、抢装补装,等着表演下一个节目……”群舞《装台》的编导之一顾风庆回想起初入群文领域时,在台前、台后角色的不停转换。台前的绚丽与台后的艰辛都在记忆里沉淀,酝酿已久,一朝迸发,化为舞蹈,顾风庆希望将这部作品献给至今仍活跃在群文战线并默默付出的“装台人”。

“装台人”是广大群文工作者的缩影,他们搬举扛抬、挥汗如雨,只为呈现完美的演出。群舞《装台》以独特视角反映出新时代普通人的精神追求,反映他们的艰辛与成长,诚挚感人。

作品纳入街舞元素,动感激情;以新颖的方式刻画人物,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巧妙地将台后与台前的人物相呼应;用质朴的舞蹈语言阐释“装台人”是成就台上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群舞《拔河赋》

“千人抃,万人咍,呀奔走,坌尘埃。超拔山兮力不竭,信大国之壮观哉!”唐代玄宗朝进士薛胜曾目睹了千人拔河的盛大场面,并写下了有名的《拔河赋》,中唐时封演称“其词甚美,时人竞传之”。编导裘思凡和上海嘉定群文人合作,将《拔河赋》作为切入点,把拔河这种惊心动魄的比赛通过男子群舞演绎出来,展现拔河这一中国传统运动项目的精髓和内涵。拔河是力量与意志的较量,更像是战场上的角逐,群舞《拔河赋》用男子的阳刚之气演绎坚韧不拔与团结合力,从而体现中华民族“超拔山兮力不竭”的民族精神和“信大国之壮观哉”的民族自信。

拔河是一项传统的特色体育项目,对于群众文艺创作而言,这是一个新颖独特的题材;对编导来说,这很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拔河运动本身的舞蹈转化性并不强,要用舞蹈体现运动员内在力量的运用,既需要真实性又需要艺术性。因而,主创团队用大量时间去观察、琢磨、打磨作品,才得以用舞蹈的方式立体地呈现拔河的壮观场面。


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

▲ 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

中国第一家口琴厂诞生在上海。口琴是许许多多上海人接触的第一件乐器,曾风靡一时。“口琴的声音与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特别匹配,是城市的记忆。”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作曲孙彬彬表示,他的老家虽在浙江温州,但他成家在上海,在上海生活了十几年,深爱这座城市,爱它的包容、文化和活力时尚。

机缘巧合之下,孙彬彬碰到魔幻之声口琴乐团,萌生了写口琴作品的想法。“能集齐这些‘斜杠青年’的口琴团队很不容易。他们都是小时候学了乐器,长大后在各行各业发展,但有小小的爱好陪伴的上海人的缩影。”孙彬彬说,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就是为自己、为他们、为千千万万的上海人而作。

作品中不断有若隐若现的《茉莉花》旋律主题在不同声部变化出现,这能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诗意,同时与爵士音乐的结合,选用口琴家族中的“半音阶口琴”“和弦口琴”“低音口琴”进行组合,尝试用新的表演形式来呈现新的感觉——江南风韵、城市动感、浪漫魅力,它们交织幻化出“爱上这座城”的情感和理由。因此,这个口琴作品被大家誉为“很民间、很上海”。


 器乐重奏《吴侬·素歌》

器乐重奏《吴侬·素歌》的作品特色是中西乐器结合的编制,创作中借鉴了丝竹音乐表现形式,再通过寻找传统曲目中不常用到的新演奏手法和音色效果,使人听起来既熟悉又有新意。人声吟唱作为一种新音色加入,也是在以往器乐作品中很少见的。演唱不通过任何扩音设备,而是以人声营造出了一种柔柔淡淡却又深情浓烈的意境。

“吟素歌之琴意,咏缱绻向吴侬。”器乐重奏《吴侬·素歌》受到吴江地区细腻婉转、轻柔雅致的人文情怀之感应,在中西乐器结合的编制中借鉴了丝竹音乐的表现形式,突出传统韵味与当代文明的交融,音色的层层递进呈现明暗交错的动态变化,进而抒发淳朴饱满的情感,歌咏幸福、憧憬美好。该作品的作曲陈欣希望,观众聆听这部作品时,既有谈论家常时的自在暖心,又能感受一番坐看云舒云卷的畅然。


 小品《流水从这里经过》

▲ 小品《流水从这里经过》

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忘记了女儿,甚至把女儿误当成一个坏保姆,却对前来探望的学生记得非常清楚……小品《流水从这里经过》从照顾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日常切入,由一件小事情展示永恒不变的母爱,表达父母与孩子之间这种双向奔赴的深情。编剧施丽明表示,得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不少,希望以这个作品弘扬尊老、爱老、孝老的深刻内涵。

时长不到15分钟的小品中充满感人瞬间,流淌着深挚的情感。主创团队对每一个生活小细节都非常注重,不停地思考、交流甚至争论。作品的每一次提升都是百转千回,最终才取得了突破性进步。


沪书《觉醒者》

《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唱片灌制是在当年的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完成的,而当年的百代公司(现中国唱片上海分公司)就坐落在上海徐汇。“我党地下工作者和左联先驱者与日寇斗智斗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和激励着我们。”这一历史激活了上海徐汇区群文工作者的创作思路。

沪书《觉醒者》是按照革命历史题材、多线程多人物的作品思路来设计的,要在12分钟内完整呈现这个故事,对创作者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经过反复思考后,主创团队以录音师任光为主线,讲述灌制唱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作品还用江南曲种“沪书”作为表现方式,将红色文化底色注入江南文化底蕴,讴歌和传承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精神。

通过多次实地考察、人物访谈、一轮又一轮商讨细节,主创团队另辟蹊径,挖掘歌曲录制的完整过程,讲述了以任光为代表的一批爱国仁人志士,面对敌人的刁难,同仇敌忾、奋起抗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也使得《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民族崛起的最强音,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


上海说唱《砺剑云端》

▲ 上海说唱《砺剑云端》

上海说唱《砺剑云端》用传统曲艺形式,述说了新时代中国强国强军的故事。空军试飞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国家最新式、最尖端的军用航空器都必须经过他们的试飞才能成功,许多人为此献出了生命。一批批蓝天战士“一飞冲天”,鹰击长空、翱翔九霄,他们“从天而降”,为国仗剑、砥砺刀锋,用血肉守卫蓝天,筑起空中的钢铁长城。作品中试飞员童伟强用智慧和顽强的意志换来宝贵数据,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嘉定作为“中国曲艺名城”之一,一直致力于发展曲艺艺术。起源自上海的曲种“上海说唱”,不仅是嘉定特色,更是上海特色。“曲艺的发展不仅要建立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也要不断推陈出新,讲述老百姓关心的事情,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这也是‘海派精神’的要旨之一。”上海说唱《砺剑云端》主创团队辅导周何认为。


广场舞《弄堂烟霞》

▲ 广场舞《弄堂烟霞》

身着海派旗袍的阿姨用舞蹈展现上海弄堂里的生活场景,洗衣做饭、照镜梳妆的动作均被融入舞蹈中,艺术性地抒发热爱老弄堂生活的上海阿姨的情感世界,让观众一下就被舞台上上海老弄堂里栩栩如生的优雅且娇媚的阿姨形象所吸引。

广场舞《弄堂烟霞》音乐改编自《四季歌》,曲调委婉优美,歌词以自然界四季的景物起兴述说着离乡、思乡之苦和坚贞的爱恋。舞蹈通过时空对话,呈现出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和向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出了海派韵味。

广场舞《弄堂烟霞》不仅具有休闲娱乐、强健身心的特性,还在艺术创作上具有开创性与思想性,是美丽的“夕阳舞影”之作。


上海南翔百花合唱团

上海南翔百花合唱团是成立于2001年的群众性业余合唱组织,2016年被评为上海市群众文艺(合唱)创作活动示范点,曾获得原文化部颁布的“2011(重庆)中华红歌会”比赛金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该合唱团连续4年获得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活动一类奖荣誉。该合唱团2021年参加首届长三角合唱歌曲创作大赛,分获特别奖、大奖、金奖、银奖。

南翔百花合唱团与一批优秀的指挥、钢琴老师以及全国多位合唱作曲家合作,每年演绎至少两首有质量的新作品。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该合唱团特举办“党旗飘扬的方向”上海群文创作(合唱)示范点南翔百花合唱团成立20周年音乐会,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集中展示、交流近年来作为上海群文创作(合唱)示范点的创作成果,献礼党的百年征程。

近年来,南翔百花合唱团积极响应上海市、区、镇三级平台邀约,共推出作品20多个,始终站在上海市级示范点的角度,广泛挖掘优秀的合唱创作人才,积极创作打磨高水准、接地气的合唱作品,努力打造好市级创作示范点的品牌效应,扩大团队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十九届群星奖的落幕,是下一个创作周期的新起点。今年11月下旬,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活动又将拉开帷幕、开启新的征程。上海群文工作者已准备好创造新的成绩。下一步,上海将全面发力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大门类创作工作;注重16个区创作平衡,加强跨际、跨区交流合作,让上海群文创作之花遍地开放;加强群众文艺优秀作品的普及推广,丰富传播手段、提升配给效率、扩大美育效能,让更多市民能通过线上、线下欣赏到这些优秀作品,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以创带培,吸引和发掘更多人才加入群文创作中,加强群文人才队伍建设,持续输入新鲜血液,以群文创作充盈文化生活,形成良性循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