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逐步递进的知行合一、知成一体、真实才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6  浏览次数:145640
核心提示:日报头条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林毅夫的“知成一体”、 罗来军的“真实才效”,在意思上呈逐步递进的关系。简言之,知行合一就是知道还要践行;知成一体就是知道、践行还要成功;真实才效就是知道、践行怎样才

日报头条讯: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林毅夫的“知成一体”、 罗来军的“真实才效”,在意思上呈逐步递进的关系。简言之,知行合一就是知道还要践行;知成一体就是知道、践行还要成功;真实才效就是知道、践行怎样才成功?真知落实才有成效。从王阳明、到林毅夫、再到罗来军,折射出社会科学理念的逐步递进、次第提升。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习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意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当人们把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善恶的差别;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 其意为:真知就是用来践行的,不能践行的不能称作知,......求知时的真切笃实之处就是行,行动时的自觉洞察之处就是知。知行功夫本就不可以分离。只因为后世学者把知行当做两件事来做,违背了知行本体,所以才有知行合一并进的说法。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林毅夫的“知成一体”。林毅夫教授认为,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王阳明道德哲学追求的“知行合一”,更进一步追求“知成一体”,即“因行得知,用知践行,唯成证知,知成一体”。“因行得知”,是指任何社会科学的理论都是来自社会现象的总结,现象都是行为的结果。“用知践行”,是指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唯成证知”,即按照理论去做,能达到理论所预期的结果,才能说这个理论是真正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假如践行的结果不成功,那就要回到第一句,根据新的经验和认识,修正、提出新的理论,然后用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如此反复直到成功,才能达到“知成一体”。

  罗来军的“真实才效”。罗来军教授创立实效经济学提出“从实立论,论用于实;去伪存真,真实才效”。“从实立论”意思为从实际实践创立理论;“论用于实”意思为理论要用于指导实践;“去伪存真”意思为剔除虚假认知、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罗来军教授指出,“真实才效”的真是指上一句“去伪存真”的真,即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真实才效”的实指落实,那么,“真实才效”意思为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以及相应政策真正地落实,才有实际的成效。也可以说成“真知且落实,才能成功”。由上述可知,“真实才效”的真实也涵盖了真实的一般含义,即不弄虚作假。

  此外,罗来军的“去伪存真,真实才效”和王阳明的“为善去恶是格物”有相同或者回应之处,然而,王阳明的是在道德哲学层面探讨,而罗来军的强调立足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去知、行、成、效,强调主观和客观的良性互动关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