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看这些地方如何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3  浏览次数:135464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为顺应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趋势、新特点,今年的第十九届群星奖将广场舞、群众合唱团队纳入评奖范围。这两个项目群众参与性强,都有提振精气神的作用,大大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为顺应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趋势、新特点,今年的第十九届群星奖将广场舞、群众合唱团队纳入评奖范围。这两个项目群众参与性强,都有提振精气神的作用,大大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如何组织好以合唱、广场舞为代表的基层文化活动?山西、江苏、重庆、黑龙江四地的优秀群文组织及其开展的相关活动交出了高分答卷。



山西省文化馆:

“山西民歌+广场舞”,一片群文“好风光”

朱 萌  本端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 山西民歌广场舞《人说山西好风光》   山西省文化馆供图

夜幕降临,在遍布山西城乡的大小文化广场上,广场舞早已屡见不鲜。而在这些规模、成员年龄、舞种不尽相同的广场舞队伍中,“山西民歌+广场舞”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山西特色民歌广场舞是省文化馆近年来打造的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是群众文化工作走向深入的表征。”山西省文化馆馆长白向杰介绍,山西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广场舞由于简单易学,集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于一体,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17年至今,山西省文化馆运用山西民歌资源改编、创作了32首具有浓郁山西特色的广场舞,通过文化馆系统在全省进行培训和推广。

《人说山西好风光》《桃花红杏花白》《想亲亲》《大红公鸡毛腿腿》《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看秧歌》《绣荷包》《割莜麦》等曲调流畅、节奏规整、情绪豪放、纯粹而质朴的山西民歌与广场舞蹈相融合,给广场舞表演赋予了丰富的地方色彩。编排好广场舞后,山西省文化馆面向11个市级群艺馆的舞蹈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并由市级群艺馆开展基层培训推广,在山西各地迅速掀起了“民歌广场舞热”。

这些广场舞在山西艺术节、“舞动三晋”广场舞展演、全国广场舞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中都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山西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今年,第十九届群星奖首次将广场舞、群众合唱纳入评奖范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山西省文化馆紧抓机遇,经过重重打磨的新编山西民歌广场舞《人说山西好风光》最终摘得群星奖,呈现出三晋群众文化的勃勃生机,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民歌广场舞这一独特形式。

山西省文化馆戏剧舞蹈部副主任迟琸介绍,《人说山西好风光》是山西省文化馆推广普及的32首山西民歌广场舞之一,其音乐选自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山西民歌,舞蹈动作则由山西民间舞提炼加工而成,拔泥步、绕弯手等,具有浓郁的山西特色。

“这个广场舞动作简单易学,易于推广。这次参赛的山西省群文舞蹈团由山西省各地市县文化馆业务骨干及广场舞爱好者组成,舞蹈团成员在山西民歌广场舞推广普及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引领示范性。”迟琸说。

2020年起,山西省文化馆针对民歌广场舞推广普及情况进行了改进,不仅新编了男子广场舞,还将同首曲目分成展演版和普及版、男女双人版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同时,积极打造云上广场舞活动,以新媒体为媒介,通过网络展播、网络直播、网络微课堂等形式将山西特色民歌广场舞于线上进行全方位、立体式集中展示。

国家一级作曲家、华夏之根艺术团团长王京荣10余年来始终致力于山西民歌的整理、传承和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对山西民歌进行推广。作为民歌广场舞这一创意的创作者,王京荣曾表示,传承民歌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歌回到老百姓中间。歌舞从诞生开始本就是一体的,民歌和舞蹈的结合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回归。

今年6月,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2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合唱大赛、广场舞大赛全面启动,把群众唱、群众跳、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文化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这次广场舞大赛以原创山西特色民歌广场舞为主要普及和推广内容,将誉满海内外的山西民歌和广场舞激情碰撞。活动中,山西各市联动,自下而上层层推动。活动自6月开展以来,吸引山西省11市460余支广场舞队伍近2万人参与,参与者从20岁至70岁不等、遍及各行各业。整齐划一的步伐、轻盈曼妙的舞姿演绎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


江苏南通:

推动广场舞普及性、层次化发展

端驻江苏记者   王  炜


▲ 南通市广场舞队伍参加展演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9月16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文化馆静海之韵舞蹈团携舞蹈《幸福的中国幸福多》参加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体育节广场舞展演,与来自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苏本地的20支队伍展开角逐,最终获得比赛一等奖。

2014年6月,在崇川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以个人报名、考核合格的40人为班底,组建了静海之韵舞蹈团的前身崇川区文化馆圆梦舞蹈团。队员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于当年8月首次亮相濠滨夏夜的舞台,他们表演的舞蹈《共圆中国梦》让人印象深刻。当时,圆梦舞蹈团正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队员不止在此一家舞蹈团参与活动,人员分散不利于日常管理、排练。

崇川区文化馆认识到,要建好舞蹈团队,就要有稳定的队员。2014年年底,专属圆梦舞蹈团的6人小团正式组建,并携舞蹈作品亮相江苏省第三届老年春晚。“没有队员,我们就广招人、培养人;没有基础,我们从最简单的身韵动作、最基本的手位脚步开始辅导;没有经验,我们从观看比赛视频、研究舞蹈动作、参加各类活动开始。”崇川区文化馆舞蹈老师王燕当时全力投入舞蹈团初创工作,对这一过程记忆犹新。

直至今天,由圆梦舞蹈团发展而来的静海之韵舞蹈团已经初具规模,成员42人,常年活跃于区、市、省和全国的舞台上。舞蹈团每周3次固定排练,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接连取得优异成绩,每一位成员的表演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2020年,舞蹈团获得江苏省第八届广场舞创编金奖、团体二等奖,舞动江苏广场舞展演一等奖。2021年,团队代表南通市参加江苏省第九届广场舞创编赛,取得创编金奖、自选节目一等奖、规定节目一等奖、团体一等奖的金满贯……

据统计,南通市目前有千余支广场舞队伍、近60万名广场舞爱好者。崇川区文化馆静海之韵舞蹈团取得的荣誉正是南通市广场舞活动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南通市文化馆馆长曹锦扬告诉记者,南通市文化部门于2017年初牵头成立南通市广场舞协会,加强对广场舞活动的管理协调、教育引导,把广场舞团队分化为健身广场舞、美育广场舞、艺术广场舞,普及性推广、层次化发展,广泛开展广场舞知识普及、欣赏普及、精品普及、技能普及、活动普及,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全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2021年5月8日,中国文化馆协会广场舞委员会在江苏南通成立,“逐梦百年,舞在江海”优秀广场舞展演同期举办,来自全国11个省区市的近400名广场舞演员带来了各具地方特色的舞蹈作品,奉献了高水平的广场舞文化大餐。这是南通市第八次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广场舞展演活动,“舞在江海”已成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以及“以舞会友、展现自我、健康快乐、精彩人生”的交流平台。

如今,南通市文化馆是中国文化馆协会广场舞委员会、江苏省群众文化学会舞蹈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参与策划组织“欢跃四季”全国百姓广场舞展演、“我和我的祖国”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展演等活动,每年还要组织创作团队,结合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创作符合群众审美品位的广场舞作品。

南通市还通过一系列广场舞活动,逐步推进广场舞有组织、有计划、成规模、品牌化发展,全市广场舞公益培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有影响、有动力、有成效,深受城乡群众喜爱。南通市、县文化主管部门及文化馆(站)同时对辖区内的群众舞蹈队伍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建立群众文化队伍档案,使队伍、活动规范有序发展。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新时代群众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广场舞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鲜活切面,彰显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呈现出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社会风貌。”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毛炜峰说。


重庆合唱群众文化活动:

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侯文斌



▲ 重庆青年合唱团参加“唱支山歌给党听”巴南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音乐会    巴南区文化馆供图

9月15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河北雄安闭幕,现场公布了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名单。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报送,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巴南区文化馆、大渡口区文化馆共同打造的重庆青年合唱团凭借演唱《忆秦娥·娄山关》和大渡口区原创作品《川江畅想》荣获群星奖。

重庆青年合唱团是重庆市巴南区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2017年初经重组建成,团员既有艺术培训机构专职教员、中小学音乐教师、社区职工、企业音乐骨干,也有自由职业的音乐爱好者。他们怀揣音乐梦想,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聚在文化馆排练。2017年以来,这支合唱队伍以歌叙史,以歌明志,坚持用歌声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感恩与礼赞,先后在重庆多地成功举办《重庆市新年音乐会》以及《深情的咏叹》《巴洛克的辉煌》等10余场专场音乐会,并受邀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演出等,先后荣获重庆市首届合唱艺术节金奖、重庆市“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比赛一等奖、全国部分文化馆联盟优秀合唱团比赛金奖等。

作为社会艺术团体,重庆青年合唱团发挥群体优势,时而集体开展合唱“快闪”活动,时而化身“文艺服务小分队”,用机动灵活的服务方式,为基层文艺服务注入强有力的青春力量,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重庆青年合唱团此次在群星奖评选中表演的作品《川江畅想》由男声小合唱《嘿呀佐》改编而成,重庆市群艺馆特邀重庆市歌剧院、市音协等的业界资深专家从歌词修改、编曲、现场演唱等方面对作品加以深入研讨、现场指导。作品速度变化得当、调性对比明显,以多段体结构创造性转化“川江号子”音乐元素,通过和声演唱描绘当年乘风破浪、勇闯险滩的壮美景象,并用一段流畅优美的歌声描绘人们放眼绿水青山、置身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使重庆的合唱在演唱风格、主题表达上更凸显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

“川江号子是劳动人民最朴实、最地道的通俗唱法,它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铿锵的号子恰似用热血和汗水凝铸的生命之歌。”该作品艺术指导、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罗智敏认为,地域特色文化自然而然地成为本地群众文艺创作的灵感来源,既接地气、贴近生活,又有历史的厚重感。《川江畅想》在国家级非遗川江号子的基础上吸收了川剧唱腔、啰儿调等音乐元素,富有浓郁的巴渝风味。

近年来,重庆市先后开展了“巴渝儿女歌唱党”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万人同唱一首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等多项合唱类群众文化活动。“其中‘巴渝儿女歌唱党’在重庆人民广场主会场和全市11个分会场举行,先进人物、模范代表、青少年学生等社会各界群众欢乐齐聚,多地联动传唱经典颂歌,用歌声表达真挚情感,为奋力谱写重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唱响了新时代主旋律。”重庆市群艺馆副馆长鲁广峰说。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等多家单位联办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则历时半年时间,通过基层海选、区县选拔、片区联动、集中展演逐级联动举行,并选择了沙坪坝区红岩魂广场、开州区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万州区三峡文化园、大渡口区重庆工业博物馆、南岸区铜元局湿地公园等颇具特色的环境场地作为合唱场地。此次活动共吸引重庆市646支合唱队伍100余万人次参赛,约1000万人次观看活动。许多观众和演职人员纷纷表示:“演唱红色歌曲、欣赏红色歌曲就是一次红色精神的洗礼,人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传唱中激发了奋斗的热情,在感悟中强化了爱党爱国情怀,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黑龙江:

合唱兴群文 歌声满城乡

本端驻黑龙江记者张建友


▲ 牡丹江市的合唱队伍参加黑龙江省“喜迎二十大”系列庆典活动     牡丹江市群艺馆供图

9月17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合唱团团长张选枝与骨干团员在线上探讨“喜迎二十大·献礼新时代”合唱专场演出事宜,准备推出“坚强的依靠”“歌声献给党”“永远跟党走”三大篇章共12个节目,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牡丹江市群艺馆合唱团成立于2013年4月,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成为黑龙江省群文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张选枝说,从小酷爱歌唱的她为了打发退休后的生活,当时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市群艺馆,请求帮助成立合唱团。没想到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市群艺馆的大力支持,市馆不但为他们安排了排练厅、把全馆唯一一台三角钢琴给他们排练使用,还安排了专业声乐老师对他们进行辅导。合唱团成立之初的40多名团员自此走上了合唱之路。

合唱团刚成立时,队员虽然都喜欢唱歌,但水平参差不齐,急需提升基本功。牡丹江市群艺馆邀请牡丹江师范学院声乐老师赵德生对团员进行合唱技能培训,并让其作为名誉团长指导团队进行排练。赵德生又提出了演中练、练中演的思路,带领团队参与全市多场公益演出,锻炼了队伍、提升了水平。

牡丹江市群艺馆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结对子种文化等多种方式,提升合唱团的演出水平,使得这支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合唱队伍很快就从全省众多群文队伍中脱颖而出。

“我们团的入团标准蛮高的,最重要是会识谱、嗓音好,党员优先。”张选枝介绍,团员数量如今已达130多人,很多人都是退休后加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培训,他们把合唱作为了人生的“第二事业”,并用实际行动践行合唱团“团结、互助、奉献、担当”的宗旨。

牡丹江市群艺馆合唱团如今是该市文化惠民队伍中的一支劲旅,他们通过“演出+辅导”的方式走进牡丹江的社区广场、乡镇村屯,把一个个正能量、主旋律的合唱节目带给广大群众。这支由退休职工、机关干部、教师、农民等不同群体组成的合唱团,如今已进行文化惠民演出500多场次,受到牡丹江城乡群众的欢迎。

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本着“合唱提升素养、合唱振兴群文”的指导思想,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合唱事业。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每年都举办合唱培训,同时组织合唱骨干走进基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合唱技能辅导。特别是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帮助基层组建合唱队伍的做法广受各地欢迎。比如,黑龙江省群艺馆与通河县文化馆结成帮扶对子,省馆定期派业务骨干走进通河县开展合唱培训,并在当地选拔一批文化带头人,帮助组建群文队伍。经过5年多的大力推进,通河县合唱事业取得喜人成绩,2021年被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黑龙江省合唱之乡”。

齐齐哈尔市1993年创建的教师合唱团,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就超过百项,在全国合唱界也有一些名气。而齐齐哈尔市每年一届的合唱节,推动了当地合唱事业的发展,涌现出齐齐哈尔市群艺馆合唱团、克东县文化馆合唱团等众多品牌群文团体。齐齐哈尔市群艺馆副馆长高松表示,合唱艺术已成为齐齐哈尔市群文建设的一张名片。

黑龙江省合唱事业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每年开展各类合唱活动百余项,打造了老年大学合唱团、馆站合唱团、社区合唱团、街道合唱团等各类合唱团体,吸纳城乡20多万名群众参与,不但激发了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提升了城乡群众整体艺术素养。

中国合唱协会指挥委员会副会长孙相根说,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合唱事业的高度和广度要具备以下条件:要有众多稳定的合唱团队;要有经常性、连续性的合唱及相关艺术活动并产生社会影响;要构成合理的、配套的社会架构,形成区域、城市的合唱文化;合唱团要以艺术性为中心,尽快完成由激情型向技术型和艺术型的升级过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