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北京画院:用心用情创造美、展示美、传播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0  浏览次数:112565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在9月2日开幕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中,北京画院有6位画家的作品入选,分别是南海岩的《奶酒醉飘香》、马琳的《天际》、李江峰的《穿林海》、范琛的《天地征程》、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在9月2日开幕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中,北京画院有6位画家的作品入选,分别是南海岩的《奶酒醉飘香》、马琳的《天际》、李江峰的《穿林海》、范琛的《天地征程》、王冠军的《少年游系列》、孙震生《时光》,充分展现了北京画院的新成果、新面貌。

北京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中国画画院,已经走过65年的风雨历程。几代北京画院人始终坚定不移地为北京乃至中国美术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进入新时代,北京画院越发呈现出新的活力。


▲ 奶酒醉飘香  (中国画)  145×183厘米  2021年  南海岩


用画笔描绘中国之美

北京画院的画家们有感于新气象、新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走出画院的小世界,走向广阔的大中国,去感受时代之变化、人民之心声,他们把内心磅礴的热情化作壮丽的山水画、绚烂的花鸟画、动情的人物画和中国气派的油画。

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王明明、李小可、庄晓雷、买鸿钧、牛朝、刘旭共同创作的20米巨作《众志成城》,悬挂于天安门城楼。画中蜿蜒的长城如即将腾飞的巨龙,这是画家对祖国的赤诚之心,这幅巨作获得第八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

2015年,王明明、莫晓松、李雪松为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大会(APEC)创作的巨幅花鸟画作品《和风清远》展现了中国人看待自然的态度,展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2021年,花鸟画创作组莫晓松、李雪松、姚震西、安华平、李凤龙、方政和、郑雅风、韩斌、陈福彬创作的百幅花鸟组画《百花齐放》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画家们于一方天地,一花一草颂天地精神、歌盛世繁荣,笔意毫端自出气象万千。

2021年,庄小雷、郭宝君、买鸿钧、刘旭、徐卫国合作的《井冈叠翠》《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牛朝创作的《双清秋韵》、蔡玉水和买鸿钧合作的《国殇公祭》、王冠军创作的《热情洋溢的代表委员们》等多幅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雷波的油画《韦拔群》,刻画了广西农民运动领导人韦拔群向农民兄弟宣讲革命理念的场景。马琳的油画《火焰山》从劳动者的视角出发,展现了中国西部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庄重的油画《山水含清晖之四》以中国情调将水中倒影以诗一般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李江峰的《天坛公园景色》传达出夜色中天坛公园的静谧与历史的凝重,是画家对北京这座古城的深情表达。


与公众共享艺术之美

北京画院不忘“美”的职责,从收藏、研究、展览、传播等多维度入手,帮助公众走进美、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

目前保存在北京画院的齐白石作品与文献共计2000余件,是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机构,并藏有宋元以来以及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近万件套。北京画院以学术先行,以院内藏品为研究契机,带动齐白石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研究以及中国传统书画研究,勾勒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过程与轨迹,寻求与思考当代美术发展的方向。

北京画院美术馆于2005年落成,201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美术馆,一直致力于从公众视角出发,打造北京城里可以静身静心的美术馆。如今这座小小的美术馆已经被很多观众评为最值得去看的美术馆之一。近几年,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多向交流合作,一方面与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合作,将北京画院的优秀展览输送至更多地区,同时博物馆、美术馆珍贵的藏品资源纳入到策展体系中,把好的艺术作品引入馆内;另一方面,北京画院持续推进齐白石艺术的国际推广,曾先后在匈牙利、列支敦士登、希腊、日本举办齐白石艺术展览与公共艺术讲座,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的艺术故事,传递中国文化。2022年,北京画院专门建立了“北京画院齐白石专项传播与交流项目”,旨在通过展览、数字、交互等多种宣传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齐白石艺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北京画院的公共教育注重把公益性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在这一艺术的场域内,北京画院关注到了每一个前来观展的个体,从成年人到儿童再到亲子家庭,以及有更多精神需求的艺术发烧友,为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动,力图将艺术的美传播到每个人心中。在传播方式不断变革的今天,北京画院积极融入媒体传播新模式中,是较早使用自媒体平台传播艺术的艺术机构,把专业性较强、不易理解的艺术史知识内容转化为公众易于读、喜欢读的内容,并将虚拟展厅、微信导览、观展预约等功能集成于微信公众号,方便公众获得信息。北京画院还主动与其他艺术类或跨界类的自媒体平台合作,利用艺术类自媒体的粉丝人群精准投放展览信息,增加艺术传播的可能性。

▲ 天际  (油画)  150×160厘米  2021年  马琳

▲  时光  (中国画)  180×160厘米  2021年  孙震生

▲ 天地征程  (中国画)  193×230厘米  2022年  范琛

▲ 穿林海  (油画)  200×200厘米  2021年  李江峰

▲ 少年游系(中国画)  140×270厘米  2022年  王冠军

积极创作共赴艺术盛事

当北京画院接到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征稿启事之后,迅速组织画家参与展览,画家们积极响应,表示要以最好的状态创作出最好的作品参加这次艺术盛事。最终,北京画院有6位画家的作品入选,分别是《奶酒醉飘香》《天际》《穿林海》《天地征程》《少年游系列》《时光》。

《奶酒醉飘香》中藏族姑娘正热情地端上一碗奶酒,如春天般的笑意荡漾在脸上,她身后炉膛里的火烧得正旺,氤氲的氛围里可见藏族妇女们忙碌的身影。南海岩一直关注藏族人民,他感动于藏族人民的朴实与善良和对信仰的崇高追求,曾经多次深入藏区写生采风,多次到藏民家中做客,这些经历都成为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在这幅画中,他以客人的视角,将观众带入到藏民家中,感受藏族姑娘的热情的款待,奶酒的香气仿佛就要从画中呼之欲出。

《天际》中一位藏族的姑娘正把头贴近一块汽车的窗玻璃。青藏高原之上,山峦起伏,云朵低垂,天地之间澎湃着自然的力量。马琳在十几年前第一次前往西藏,他被西藏的文化与景观所震撼,在那里他寻找到了一种共鸣。此后他多次往返西藏,并在创作西藏题材的作品时找到了自己的语汇,那是源于人与自然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绘画方式塑造人的内心。

《穿林海》,北方的白桦林积雪皑皑,突然一个身影穿梭出树林,绿衣红帽在白色的世界里格外醒目,年轻的滑雪者给冬天寂静的森林带来生命的活力。李江峰认为艺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自然和生活是她创作的源泉和甘露。生于北方的李江峰,热爱北方的森林。2021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冰雪运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爱,这被李江峰捕捉到并用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天地征程》是较为难得一见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航天题材的作品,中国航天在地球与宇宙之间开启了新的征程,中国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范琛出身军旅家庭,曾在航天单位就职,也是国家航天功勋奖章的主要设计者,这独特而难忘的经历赋予了他创作航天题材的真情与实感,他在细节的刻画上一丝不苟,又在艺术氛围的把握上具有哲学性的思考,由此令他的作品呈现出恢弘大气之美。

《少年游系列》作品中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王冠军以极其细腻的手法深入刻画了三位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少年形象,从表情、发型到衣服的纹理、配饰,精准而生动。他希望通过创作表现多元文化背景之下东西方青年的人生思考与成长体验,并以传统中国画的表达方式去表现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世界文明,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表现领域。

《时光》整幅画作借鉴了油画质感的茸厚感、壁画表面的斑驳感,和岩彩画矿物质颜料的丰富层次。从少女到老妪,从青春到衰老,时光就在手中的活计中无声流逝,岁月如斯,这一瞬间贮存着永恒。孙震生从2008年起每年都要去西藏等地采风,搜集创作素材,他喜欢藏族人的质朴、虔诚和天真,从他们明亮清澈的双眼,孙震生感受到他们心底的干净与无邪,他希望通过作品来表现人性的东西,记录生命的本真。

不忘初心创造美、展示美、传播美,是北京画院对艺术的态度、对美的态度,这里有着中国人对美最真挚的追求和对中国文化最坚定的自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