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光岭
曹台酒的得名当与魏武帝曹操有关,这从史料记载中可以约略知道。若以此说,曹台酒确是一个古老的酒品。今之酱酒圣地贵州茅台镇就有一款“曹台”酱酒颇负盛名。
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曹操曾向汉献帝上表,制定禁酒令。这虽与曹操善饮的真性情有悖,却是出于国计民生的大局而为。
其实,曹操一生与酒结缘很深。他以酒入诗、借酒抒发真性情,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诸多与酒有关的著名诗句。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关乎曹操与酒的故事很多。《三国志》载:“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徐晃曾经迎击关羽并获得胜利,曹操“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在《三国演义》中,比如温酒斩华雄时,曹操“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傲视群雄,谓刘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在铜雀台盛宴时,曹操让本族子弟和外姓武将比射,轮番把盏。因此,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其实曹操也是喝酒的。我们看他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就可以知道。”
曹操不但善饮,还是一位酿酒大师。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迎自长安东逃的汉献帝迁都许昌,并向汉献帝献上了“九酝酒法”。这一古老的酿酒方法被收录在北魏人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其《奏上九酝酒法》原文曰:
“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曰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
这段文字翻译过来意思是:南阳人郭芝曾在我的家乡沛国谯县任县令,他有个“九酝春酒”的酿酒法后来传给了我。“九酝”意为分九次将酒饭投入曲液中。“九酝春酒”就是用“九汲法”酿造的“春酒”。这个酿酒法是:用曲(酒母)三十斤,水五石(有一种说法,1石为120斤),腊月初二泡曲,一直泡到正月,每隔三天投一次米,分九次投完九斛(古量器名,十斗为一斛)米。我用这个法,加入上好的稻谷,发酵后去掉渣滓,便酿成了可饮用的酒,包括上清酒滓亦可饮用。如果分九次将酒饭投入曲液中,这样酿出的酒有点苦,不好喝。我便稍作改进,再次将酒饭投入曲液中,改九酿为十酿,这样酿出的酒很好喝,且有祛病的功效。特意将这一酿酒之法敬献给皇上。
贾思勰还解释说:“九酝用米九斛,十酝用米十斛,俱用曲三十斤,但米有多少耳。治曲淘米,一如春酒法。”所谓春酒者,即春季酿的酒。《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崔寔所著的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该书称正月所酿的酒为“春酒”。
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酿酒方法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曹操不仅总结了“九酝春酒”的酿造工艺,而且还亲自酿酒,并提出了具体改进的办法。由此,说曹操是一位酿酒大师实不为过。
在曹操所献的这篇奏章中,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曹操家乡亳州的老县令郭芝,是一位南阳人,是他把“九酝春酒”的酿酒之法传给了曹操。那么,“九酝春酒”的酿造工艺是否发源于南阳呢?
东汉中期的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所著的《南都赋》在记载南都(南阳郡)特产时这样写道:“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张衡是南阳郡人,卒于顺帝永和四年(139年),活了62岁。其《南都赋》中的“九酝酒”,与郭芝传于曹操的“九酝春酒”酿酒法应是一脉相承。由此可见,早在东汉中期,南阳“九酝春酒”就已有之,并且是南阳的一种地方特产。照此说,南阳应是“九酝春酒”的发源地。
试想,经过曹操改良后的“九酝春酒”,不但口感更好,而且有祛病的功效,此酿酒之法献于汉献帝后,“九酝春酒”便成为一种宫廷玉液在汉庭受到热捧,每逢祭天大典,汉献帝登毓秀台,用来祭天的就是这款美酒。此酿酒之法在帝都许昌一带盛行开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前不久,为缀此文,我专程携友到许昌汉魏故都遗址,登毓秀台,凭吊古迹。毓秀台专为汉献帝祈天所筑,今为汉魏故城遗址唯一的地面实物遗存。登高远眺,遥想当年皇帝祭天盛况,“九酝春酒”当不失为祭品中之上乘。曹操为皇家筑毓秀台,供汉献帝祭天;筑铜雀台聚朋欢宴,开“建安风骨”一代文风,都离不开“九酝春酒”。因此,时人誉“九酝春酒”为“曹台美酒”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之茅台镇“曹台”酱酒,虽酿酒之法与“九酝春酒”迥异,但其酒名之溯源,当与河南南阳、许昌的古代豫酒酿造相关,与曹操以及所筑毓秀台、铜雀台相关。
故“曹台美酒”古已有之。
壬寅仲秋于原阳
本文作者简介:赵光岭,生于1966年3月,河南省原阳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书协会员,供职于中共原阳县委宣传部,现任原阳县作家协会主席,原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原阳县文化局原局长、原阳县文联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