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已经圆满落幕,参与评奖、展演的剧目中,戏曲作品无论数量还是水准,都可圈可点。这些作品在内容题材上打开视野、拓宽领域,艺术手法上注重守正创新,丰富了戏曲的舞台表现,刷新了戏曲的审美体验。
这些戏曲作品既有关注现实生活、聚焦当下,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作品,如豫剧《大河安澜》等;也有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血脉、红色基因的作品,如京剧《风华正茂》等;还有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作品,如莆仙戏《踏伞行》等。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剧种突破了以往擅长的题材范畴,这些探索令人耳目一新。譬如黄梅戏、越剧等以柔美温婉见长的剧种,尝试了塑造革命者或隐蔽战线英雄的形象,赋予作品一种清刚硬朗之美。
这些作品拓宽了戏曲表现生活的领域,使得诞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的古老艺术形式,与现当代历史、生活发生了紧密联系,其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也与当代观众保持着紧密对话,因而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充满贴近时代的“当下感”,为当代观众所喜闻乐见。在这个层面上,这些戏曲作品的探索与新意,也意味着一种清醒的市场认知、一种面向未来的深谋远虑。
亮相本届中国艺术节的戏曲作品除了在内容题材上进行拓展突破,在表现手法上也大胆创新,在坚持写意美学的基础上,刷新戏曲作品的舞台呈现和观看体验。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彩调剧、传统音乐元素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摇滚甚至Rap元素;昆剧《瞿秋白》在传统戏曲舞台“一桌二椅”的基础上,运用了投影等手段,对上场门、下场门也给予现代舞美处理,让古老昆曲展现年轻化发展趋向。
戏曲的舞台表现习惯形成于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在尊重其创作法则、美学风格的前提下,也需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随着媒介科技的进步而与时俱进,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以历史的、动态的眼光观照传统,以敬畏的、谨慎的心态守正创新,戏曲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