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群星奖决赛举办地:精心组织 周全保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16  浏览次数:112557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彬、王添艺 9月6日,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圆满结束。本届群星奖活动首次由多地区联合承办,时间跨度长、地域覆盖广。面对疫情散发和形势多变的情况,浙江嘉兴、宁夏银川、北京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彬、王添艺


9月6日,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圆满结束。本届群星奖活动首次由多地区联合承办,时间跨度长、地域覆盖广。

面对疫情散发和形势多变的情况,浙江嘉兴、宁夏银川、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石家庄作为决赛及相关活动举办地,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的指导下,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保障了群星奖相关活动安全、顺利举行,呈上了一届业界认可、群众满意的群众文艺盛会。


▲ 张海宁 制图

浙江嘉兴

心聚于此 放歌未来

“鉴于疫情防控新形势,第十九届群星奖合唱决赛由线下展演转为线上演播。”消息发布时,本届群星奖合唱决赛举办地浙江嘉兴南湖的疫情防控预案已全面启动,一面对接各省市团队,第一时间通知决赛方式变动;另一面对接评委,将各个参赛队伍的作品视频、曲谱等相关素材上传,以供线上评审。“整个过程非常高效,更让我们感动的是,组委会将全套活动资料和纪念品都寄给了我们。”在合唱决赛工作微信群中,各地点赞很快刷屏。“虽因疫情无法去嘉兴,但大家的心已经聚到红船起航之地,线上放歌,我们一样要唱得精彩。”一些团队的回复道出了所有参赛者的心声。

为办好此次合唱决赛,嘉兴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从搭建组织机构、成立工作专班、行程设定、团队接待、活动宣传,到疫情防控、安全保障,大到活动策划组织,小到一张海报的设计分发,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除群众合唱现场决赛外,嘉兴还计划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我在红船起航地放歌”快闪和“合唱名家基层行”合唱点评及公益讲座等活动。

万事俱备,可就待大幕拉开之际,令人担忧的情况还是出现了。从8月开始,国内多地散发疫情,群星奖合唱决赛组委会陆续收到“无法到场参加决赛”的报告。到了8月18日,已有10支队伍递交了线上参赛的书面申请,8月19日下午,组委会收到了第11封申请书。这意味着要修改比赛方式了。

根据《关于做好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处置的通知》要求,当承办地出现疫情或1/3参赛团队无法参加等情况出现时,启动应急预案,推动活动线上或延期开展。8月20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群星奖合唱决赛组委会正式向各地发布“线上开展合唱决赛”的通知。

不过,对于嘉兴南湖,第十九届群星奖合唱决赛并没有转入完全的“云端”举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3支队伍于组委会要求的报到日期前到达,积极开展赛前排练。“对于活动转为线上举办的通知公布前,已经落地的队伍,我们一定是不折不扣做好保障工作。”据嘉兴市南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合唱决赛期间,嘉兴为3支到达现场的队伍配备志愿者队伍,协助完成排练及视频录制等工作,尽全力提供便利。

不仅如此,8月21日,合唱决赛组委会将包括活动宣传画册、工作证、参赛证等物料以及红船船模等精美的纪念品寄给各地参赛队伍。宣传画册最后一页还特别附有《南湖之歌》曲谱,只要扫描页内二维码,即可收听蕴含南湖精神的代表性歌曲。

决赛开始后,除个别省市因当地疫情无法收取快递,大多数队伍都收到了这份“大礼包”。各地纷纷反馈:“身未至,心已往,未到南湖,胜游南湖。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南湖,领略其历史底蕴和革命传统,补上这一曲高歌!”


宁夏银川

全民舞动新时代

8月25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开幕式在宁夏银川览山剧场举行。开幕式在热情洋溢的银川广场舞优秀团队表演中拉开序幕,上千名广场舞者充分展示出广场舞的特色与成果。来自上海、广西等地的14支代表队伍也将各自的参赛作品搬到开幕式舞台上,现场气氛热烈,展演队伍热情饱满。全国共有33支舞蹈队伍、1520人入围广场舞决赛。8月25日至27日,比赛通过线上评审的方式决出群星奖奖项。

为全力以赴办好本次活动,银川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为成员的高规格活动组委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了综合协调、活动组织、会务接待、疫情防控、安全保卫、宣传推广、服务保障7个专项工作组,编制完成了“1+7”活动方案体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为尽可能让各地优秀的群众文艺团队现场展示风采,以舞会友,银川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提前通知区外团队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并对所有参赛人员进行流行病学筛查等措施。“随着比赛时间越来越近,国内疫情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不确定,经综合分析研判,我们立即对活动做出调整,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展演与比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据银川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期间,银川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对所有落地团队实行了闭环管理,确保活动安全举办。

活动期间,银川还在当地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广场舞交流展演活动,让参赛的优秀团队与本地的民间舞者相互切磋,同时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广场舞的队伍中来。参与展演活动的演员说:“能在黄河之滨、贺兰山下尽情舞动、展示自我,是一段神奇而又美好的经历!”现场的观众点赞:“群星奖广场舞决赛的队伍不愧代表了全国的最高水平,把简单的广场舞跳出了新境界,让人看着也想跟着跳一跳!”

本次广场舞决赛活动充分展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也为全国广场舞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更好地推动了广场舞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健康有序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推行者和受益者。


天 津

节目上新 精彩在线

8月30日至31日,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第十九届群星奖戏剧类决赛在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举行。参赛的28个节目中,有21个节目参与现场决赛,7个节目因涉疫情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决赛。9月2日至3日,应天津疫情防控要求,原计划线下举办的曲艺门类决赛改为线上举办。

线下线上结合、决赛模式切换、把控疫情风险、随时应对突发情况、迅速做出应急处置,体现了天津筹备保障工作的扎实有力。

作为本届群星奖戏剧、曲艺类决赛举办地,天津在推进各项工作中,十分注重顶层设计,先后制定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戏剧、曲艺类)评奖工作方案》《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戏剧、曲艺类)线上评审工作预案》《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戏剧、曲艺类)启动仪式工作方案》《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戏剧、曲艺类)接待工作方案》等文件。按照方案要求,以时间为轴、日期为节点、活动为单位,盯紧进度排期,做好属地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组织专业力量,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天津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梳理形成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天津市疫情防控明白纸》,并发至各省区市。在活动开始前,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来津人员的风险筛查,从源头上将风险降至最低;外省区市参赛人员来津后,严格落实闭环管理的要求。在各方密切配合下,整个赛程未发生疫情,确保了活动顺利开展。

在疫情防控特殊条件下举办活动的经验,也成为天津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水准的新起点。“这次活动对我们来说有多向促进作用。从交流切磋的层面,天津市群众文化工作者有机会放眼全国,向各地群众文艺作品借鉴学习,了解优秀作品对生活和现实的表现手法,对人民立场的充分阐释;从文化惠民的层面,天津广大市民有机会欣赏到全国高水平的群众文艺作品,获得感大幅提升;从传播效果的层面,仅戏剧类3场决赛的线上观看量就达到了160多万人次,这是现场演出远远无法达到的覆盖面,有利于艺术普及,进一步夯实了群众基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河 北

多一份准备 多一份保障

“必须抓住重点环节,确保各方案落地落实。”这是第十九届群星奖河北决赛场筹备小组的行动指南。河北石家庄是第十九届群星奖音乐、舞蹈类决赛的承办地。自去年9月中下旬开始,河北就组建了第十九届群星奖组织保障工作专班,对决赛现场比赛组织保障、疫情防控、接待服务、惠民演出、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线上评审等方面做出细致部署,保证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

为了能让来自全国的选手有更好的状态参赛,河北细抓决赛场馆保障和接待服务这两个重点环节,由相关负责人带队,对决赛场地以及附近的3家5星、9家4星酒店的食宿保障能力进行了集中调研,优化筹备方案。同时,组织工作组和志愿者,在决赛期间与各参赛团队及观演嘉宾实施全程“一对一”志愿服务。这些举措让参赛团队倍感温馨,有团员表示:“在对接过程中我们有任何问题或者变动都能很快得到反馈和处理,感觉特别省心,能让团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比赛上,也对这次‘河北之行’更期待了。”

为保障比赛顺利进行,河北对参赛场地的舞台、灯光、音响等技术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协调交管局等部门为参赛器材运输等服务做好保障。

尽管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但受疫情影响,截至8月28日,比赛场馆所在的石家庄市长安区已全面采取疫情防控措施。根据《关于做好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处置的通知》,承办地疫情防控部门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举办场馆停止线下活动,启动应急预案,评审活动采取录像评审。经综合研判,决定将第十九届群星奖音乐、舞蹈决赛由专家现场观看演出调整为线上评审。

针对赛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河北也已提前部署,做好预案,并在第一时间积极协调应对,通过集中办公、闭环管理,调整原定作为接待保障的河北敬业大酒店为疫情防控集中隔离酒店等措施,增添一份保障。

北 京

群星奖根植大地 服务人民

参与筹备第十九届群星奖,作为东道主之一的北京,原计划是承接第十九届群星奖颁奖晚会。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工作要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特设颁奖晚会工作组,就创意和落地执行开展系统性工作。

“作为第十九届群星奖的重要内容,这台晚会计划集纳近3年来群众文艺创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全国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新成就,呈现一场以群众编、群众演、演给群众看的文化盛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文化氛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晚会节目构成主要以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入围作品及北京市优秀团队为主,节目选定标准高、代表性强。

从节目的内容上,以讲述百姓故事,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突出地域特色、时代特征,讴歌新时代、传递正能量为特色;从题材选择上,涵盖了民族民间文化、非遗保护项目,以及当代现实题材、红色记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相关内容;从表演的群体上,集结少年儿童、青年、中老年全年龄段人群;在艺术门类上,涉及戏剧、舞蹈、音乐、曲艺、广场舞和合唱等群星奖所有决赛门类;在区域选择上,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并纳入决赛举办地5个省市的作品。

目前,鉴于疫情防控形势,颁奖晚会计划改为基层巡演,群星奖结果发布不久之后,群星奖作品将踏上新的征程,根植大地,服务人民。


“群星”闪耀云端 惠民更有力度

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多次回看,积极了解获奖作品创作过程,线上展开热烈评论……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结束后,群星奖内容热度未减,足见人们对“群星”的关注和喜爱。本届群星奖创新技术应用和传播手段,以“互联网+”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展演到决赛,“云上群星奖”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精心设置;国家公共文化云对各地作品进行线上直播,挖掘背后故事;从选拔到惠民,各举办地充分调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让群星奖抵达更多人的视野。

本届群星奖全媒体传播成绩亮眼,14场决赛、1场开幕式网络直播收看量可观。截至9月12日,“云上群星奖”专题总访问量1365.9万次,专题决赛直播访问量280.2万次;群星奖决赛云展播正在新华网“全民艺术+”专栏持续发布,新华网客户端“云直播”栏目给予首页推送,已上线7场直播,总访问量332.4万次。

除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新华网“全民艺术+”、新华网客户端“云直播”以及学习强国、央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平台组成新媒体矩阵,进行多渠道宣推,为各艺术门类作品搭建展示空间,助力群星奖品牌的推广力度,让群众文化活动惠及更多人。

各地文化单位也积极响应,制作手机客户端、PC等多渠道专题页面,通过设置飘窗、数字海报、多级文化数字化平台联动等方式,让“群星”在云端闪耀,在更大范围内服务基层群众。

全时全景全媒的传播态势不仅为全国观众带来了良好文化体验,也为各个参赛队伍提供了一手交流资料。每场决赛,各地团队都会“回看”,重新审视自己在云端的表现,着重总结其他团队的优点。“从视频制作的水平就能看出各地群众文化工作以及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特色,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不少地区的文化部门管理者都表示收获颇多,要将公共文化数字化作为发展重点,更好地适应新发展趋势。

为进一步丰富数字文化资源,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还计划通过各方渠道征集历届群星奖相关内容,包括作品、演出、培训、视频、图片、资讯等,形成群星奖资源总库。下一步,根据各地疫情情况,还将持续关注本届群星奖获奖作品的巡演及惠民演出活动,并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开展直播。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指数级递增

以“云上群星奖”为代表,近年来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普遍提升,迎上数字浪潮,更加符合群众文化习惯。这一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加快引领、着力推进,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相关机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推广和扩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将“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作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的重要任务。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我国“十四五”时期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部署了重点任务,标示着文化数字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出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也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力争在“十四五”阶段末,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更加均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供给方式更加多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的指导下,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积极开展工作,通过打造线上活动、开辟云端空间、赋能活动品牌,持续扩大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影响力。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简称“发展中心”)与其他媒体平台共同打造线上活动。如,自2021年起,国家公共文化云与央视频合作,对全国各地“村晚”示范活动进行直播,共同打造“村晚”直播平台,同时制作周报节目在大屏端推出。今年1月25日至26日,在农历小年之际,发展中心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与央视频合作推出《我的“村晚”我的年》3小时融媒体直播节目,联合地方云开展南北小年“村晚”接力云展播,对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青海、宁夏19个省区市的29场“村晚”活动集中进行直录播,全景展现了各地新春大联欢的美好景象,将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推向高潮。据统计,接力云展播各平台观看人次共计1736万。再如,2021年发展中心推出的“舞出中国红”活动,与糖豆APP合作,吸纳糖豆达人用户,开展广场舞创编活动,征集创编作品达120余部。

发展中心还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联动,配合线下活动开展,同步开展线上征集活动。在“村晚”“大家唱”“舞出中国红”等线下品牌活动开展的同期,国家公共文化云对线下活动同步直播,还发起“村晚”“一城一舞”“最美歌声”线上短视频征集活动,让群众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记录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2020年以来,发展中心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支持机制,以数字化助力优秀品牌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如,去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主线,发展中心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开展了“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经过申报和遴选,全国共有200多个群众文化活动入选,集中荟萃了各地有影响力、有代表性、有创意的地方性和跨区域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种类涵盖“村晚”、广场舞、群众歌咏大家唱、市民文化节、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展演等,展示各地群众文化活动风采。发展中心还对入选活动进行系统性包装、多平台呈现和全方位推广,陆续推出活动专题及直录播,协调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声量。

目前,发展中心正持续开展“喜迎二十大·唱响新征程”群众文化活动短视频征集与“我与群星奖”短视频征集活动,并在线展播各地围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开展的代表性群众文化活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