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筑牢三道防线 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08  浏览次数:99094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前不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万安桥发生火灾,文物损毁严重,教训极为深刻。当前,影响文物安全的问题和隐患仍较为突出,文物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等安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前不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万安桥发生火灾,文物损毁严重,教训极为深刻。当前,影响文物安全的问题和隐患仍较为突出,文物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等安全风险依然存在。近年来,全国各地文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筑牢安全防线,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

持续破案攻坚 守好文物安全红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安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十三五”时期,全国文物系统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文物安全工作。各级政府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得到强化,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多数省份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作配合更加紧密,文物安全联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公安部持续在全国联合部署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攻坚,破案300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650余个,追缴涉案文物6.6万余件。内蒙古通辽奈林稿辽墓群、江苏宿迁三庄墓群、浙江杭州临安钱鏐墓、江西赣州羊角水堡、山东济宁防山墓群、河南许昌扒村窑址、四川省图书馆文物、甘肃武威旱滩坡墓群等被盗案件,以及福建漳州系列盗捞海底沉船文物案件等一批大案要案得到侦破。近年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的62名重特大文物在逃人员,已归案61人。专项行动既是破案攻坚行动,也是文物保护行动,对犯罪分子形成强大震慑,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坚强保障。

织密防控体系 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4月29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全国文物行业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切实做好文物行业安全工作作出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各地文博单位要将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源头治理、遏制文物安全事故,增强防护能力、化解文物安全风险,加强督导检查、整治文物安全隐患,认真迎检备考、压实文物安全责任,织密防控体系,做到任务部署到位、措施执行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确保文物行业安全稳定。

为全面提升文物安全防控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和“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等方面规划,国家文物局在今年5月出台了《文物安全防控“十四五”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把文物安全工作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文物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完善,文博单位安全防护基础更加牢固,文物安全预警防控系统更加高效,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技术标准更加完善,文博单位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为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各地文物部门守土尽责。8月31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始终把保护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督,守牢文物安全底线。在今年召开的浙江省文物局长会议上,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表示,2022年,浙江各地要积极转变文物安全监管方式,通过完善文物安全监管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合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扩大文物安全监管范围并提升效率。

各方力量协作 捍卫文物安全生命线

▲ 天津滨海新区文博工作者抢险加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沽关帝庙    滨海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中心供图

▲ 天津滨海新区文博工作者抢险加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沽关帝庙    滨海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中心供图


8月18日晚,暴雨如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随时面临进水的危险。闻讯冒雨蹚水赶来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迅速将部分可移动文物转运到安全区域,打开排水井盖,清理杂物,确保排水畅通。5台排水泵全部开启,连续作业,经过消防救援人员协力连夜奋战,所有文物安然无恙。“当看到雨过天晴后焕然一新的大沽口炮台,大家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刘新欣说。

文物安全离不开各方力量协作。6月11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四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名单公布,12名个人和3个团体入选,涵盖了文物系统一线安全工作人员、文物保护员、文物保护志愿者和公安、消防救援等与文物安全工作紧密关联的相关行业人员。他们中有恪尽职守、长期坚守在文物安全一线的基层文物守护者,有秉公执法、防范打击文物违法犯罪的执法者,有甘于奉献、积极参与保护文物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和文物保护员,他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是广大文物安全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在深化部门协作方面,去年5月,国家文物局会同公安部印发《关于加强文物博物馆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实施联防联控。联合应急管理部出台文物建筑和博物馆火灾风险防范指南及检查指引四项制度,指导各地加强文物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会同最高检指导全国20个省区市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公益诉讼范围,开展长城、大运河、革命文物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会同最高检、公安部召开文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座谈会,指导地方加大联合执法和文物涉刑案件打击力度;依托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坚持综合施策、分工协作、共同发力;积极参加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赋予文物安全部门协作新动能。



(本端记者  连晓芳)


科学保护 让云冈石窟永放光彩



朱萌  本端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 云冈石窟  杨晓勇  摄


初秋的武州山,风景怡人,作为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正坐落于此。石窟内,5.9万余尊佛像历经千年岁月洗礼仍熠熠生辉,游人游览其中,静心感觉佛教造像艺术的魅力。

今年7月起,由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指导的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修班在大同市云冈研究院文保中心开班。两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全国石窟寺及相关保护管理机构的30位学员学习了石窟数字化技术应用、石窟寺保护的理念与技术等,为全国石窟寺保护和考古工作探索出更多经验。

云冈石窟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代表着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云冈石窟保护工作,中央、省、市各级政府投入巨资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保护维修,从风化治理工程、防水保护工程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云冈石窟的稳定性问题基本解决,水害也得到有效遏制,洞窟的保护环境和保护状态大为改善,保护方式也从抢救性转向预防性、研究性保护。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这是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对“云冈人”的殷殷嘱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2020年,太原理工大学云冈学与文物保护研究院、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与云冈文化生态研究院、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暨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先后挂牌成立。云冈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牢记嘱托,不负使命,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把石窟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

在文物保护方面,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云冈石窟及其附属文物的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云冈研究院与国内相关高校、石窟寺联合成立了石窟寺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文物数字化研究中心、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工作站等,先后开展了《云冈石窟大气中二氧化硫变化特征以及对石雕的影响研究》《云冈石窟盐类析出物与石雕表面破坏形式的关系研究》等几十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解决了一系列石窟保护的技术难题,培养并造就了一批保护人才。

在日常文物保护工作中,文保工作者充分利用新科技、新手段,形成以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为主要手段的高精度采集和存储的数字化技术路线,制定并公布了相关行业标准2项,攻克多个应用难题,获得相应的著作权、专利权多项,建立起云冈石窟洞窟的数字化档案;成功利用数字化成果进行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和虚拟修复。与此同时,将数字化成果在互联网上建设“线上博物馆”,展现云冈石窟丰富、精美的文化艺术。

为了推动云冈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化,2021年5月,经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云冈文化保护法庭在云冈石窟景区正式揭牌成立。这虽是个办公面积仅40平方米、名副其实的“小法庭”,但咨询调解、诉讼服务和案件审理等功能一应俱全。

除了云冈文化保护法庭外,今年6月,大同市云冈区人民检察院也与云冈研究院深化合作,成立了云冈文物保护检察室暨云冈石窟公益诉讼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将重点紧盯影响云冈石窟文物安全的违法情形和难点问题,加强与相关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强化案件办理,以办案实效回应文物保护现实问题。

数十年来,云冈石窟在文物保护、云冈学建设、文旅融合和文物活化利用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的云冈石窟,以恢宏的皇家气势、自然的生态园林和优雅的文化环境,成为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目的地。


重庆:多措并举抗高温 确保文物安全



侯文斌

▲ 重庆市合川区育才学校旧址修缮工程屋面施工   合川区文化旅游委供图


日前,重庆市经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28个区县最高气温突破40℃,气象部门连续多日发布红色预警。面对极端气候给文物带来的安全威胁,重庆文物系统闻令而动,多措并举积极应对,用实际行动守护文物安全,目前全市无文物受损。

重庆市文保单位多为木质建筑,周边草木丰茂,消防安全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7月以来,重庆大范围持续高温,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安排4个检查组分赴不同区县,对文物博物馆单位暑期安全工作进行实地抽查。8月22日启动应急预案,安排24小时在岗专项值班,对山林区域文物进行核查,及时发布天气信息、山火警示和工作提醒信息。在全市文物安全微信工作群对抓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多次强调。同时,将国家文物局下发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宣传片发至微信工作群组织学习。

据了解,为应对暑期高温对文物安全带来的威胁,重庆市文化旅游委(重庆市文物局)根据今年气候趋势预测,认真分析安全形势。先后3次印发相关通知,并下发暑期文物安全工作提示,提前安排部署。要求辖区内有木质结构桥梁文物的各区县文物部门切实加强针对性安全教育管理,并根据情况增补严禁烟火、禁止吸烟等安全标识牌。重庆市各区县在抓好工作部署的同时,联合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暑期文物安全巡查,工作人员头顶烈日,重点对古桥、古建筑和依托文物建筑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工程工地等进行细致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各区县还积极组织文物安全培训、暑期文物安全工作部署等会议,并开展消防安全、应急处突等演练40余次。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重庆市文物局)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文物安全巡查,随着公安、消防、规划、住房城乡建设、民族宗教等部门(机构)参与文物安全巡查的次数增加,相应职能部门履行文物安全职责的主动性得到不断增强。

在古镇、街道、田野、河流……经常能看到重庆文物人在检查文物安全,因为工作需要,他们必须顶着高温坚持巡查,为守护文物安全默默贡献力量。

面对高温可能对文物带来的损害,合川区文化旅游委制定了《开展全区文物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持续开展文物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整体工作分为自查自纠、现场抽查、整治整改和持续巩固4个阶段。同时,还联合公安、消防和民族宗教等部门,根据自查情况及已建立的文物安全问题台账开展现场抽查工作,重点检查文物本体保护现状、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设施、电气线路设备、易燃物品堆放、日常用火用电以及疫情防控等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督促管理使用单位及时落实整改。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发挥机动车辆的机动灵活性,在应急保障车辆上装配消防水带、水枪、消防斧、消防铤、油锯、风力灭火机等设备器材,并针对设备间、林区等关键部位开展不定期移动巡查。

重庆自然博物馆面对持续的高温干旱,迅速反应,积极应对突来的各项考验,作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性部署,确保人、物、财的全面安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馆内安防、消防、电力等设施设备进行集中检修维护;针对场馆设备用房周围,二期建设用地堆放的杂物,及院区内干枯树木和杂草进行清理,在外围挖出约5米宽的预防性隔离带;加大对老馆西科院旧址安全巡查,全面检查文物建筑消防设施及文物建筑安全;定时洒水对馆区周边降温,加派巡逻人员,24小时值守,严阵以待。

奉节县瞿塘关遗址博物馆组织4名员工坚持每日凌晨5点从数百米远的长江人工抽水灌溉,保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帝城遗址瞿塘关烽火台周边林木环境安全。

据重庆市文物巡查督察系统数据统计,8月7日以来,重庆市各级以文物建筑火灾隐患为重点,开展文物安全现场巡查1592次。近年来,重庆市文物系统深入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古镇古寨”文物火灾隐患整治等行动,文物消防安全基础更加牢固。


管理创新 解决文物保护难题

殷连生


文物安全管理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对复杂多变的文物安全情况,在着重抓好消除文物法人违法、盗窃、火灾等安全隐患的同时,还应关注地下文物被毁、田野文物被盗、自然灾害影响等给文物安全带来的新威胁。各地文物管理部门和文物安全责任单位除了做好文物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防范设施提升和科技防护手段辅助运用等工作外,还应在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培训和安全管理工作创新上多下功夫。尤其是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应对安全压力越来越大的有效途径。

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有的属于相关安全规范不健全,有的是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多的是面临文物安全管理难题在方法上的困惑。现实十分需要管理工作的创新,如“先考古,后出让”机制如何有效推进才能保护好地下文物;田野文物被盗,怎样通过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尽快制止此类现象;自然灾害对文物影响巨大,怎么采取积极的防护手段把损失降到最低;文物古建筑和博物馆消防如何针对文物不可再生的特点,采用何种方法既能灭火又能保住文物,等等。对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探索,需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去创新。

各地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基础上,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方能在文物安全管理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作者系中国文物学会文物安全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