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文化志愿润心田 将美好送往每个角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07  浏览次数:123308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彬▲ 乡“约”文化——文化服务乡村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均、文化产品单一、供需不匹配、文化设施设备利用率低,当目光投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还有待完善之处。正因如此,文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彬

▲ 乡“约”文化——文化服务乡村行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均、文化产品单一、供需不匹配、文化设施设备利用率低,当目光投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还有待完善之处。正因如此,文化志愿服务始终将乡村、校园作为重点区域,将农民、老人、青少年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持续深入开展工作,在创新探索之路上不断向前。

▲ “文润乡土”种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因地处山区,当地一些村落距离村级文化主阵地距离较远,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辐射不够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文润乡土”种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于 2018年10月启动。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基层实践向顶层设计靠拢,夯实群众文化基础。”秭归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提升群众文化创造力,秭归在全县2035个村落创新实施了以“建设小广场、 搭建小舞台、配备小设施、组建小队伍、开展小活动、打造小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六小”村落文化建设,同时,广泛依托和吸纳退休的文化工作者、教师、群文社团骨干、非遗传承人等优秀的社会文化艺术人才,组建成立志愿服务队。采取以“送”促“种”、“种”“送”结合的思路,秭归县将文艺创作技能和文化资源普查记录技术等培训项目送入乡村,“种”出群众文艺社团等乡土文化人才队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反哺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乡村文化建设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品牌的目标。

在吉林省松原市村镇一级,“送”文化、“种”文化正在转变为“约”文化,乡村优秀文化成果甚至反向输至城市。通过开展乡“约”文化——文化服务乡村行活动,松原精准把握村民需求,由百姓预约牵引演出、培训、赛事的资源流通,实现“文化预约、双向互动”,形成了“建设—采集—约单—互动”的服务框架,构建出“创、扶、培、赛、展”服务模式,为85%以上的村(屯)提供丰富的文化选项,真正将乡村文化服务融入乡村振兴。

松原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馆利用文化云平台、 县区文化馆(站)、田野普查等多种渠道,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分类、采集、汇总、入库,同时运用乡村文化信息采集系统,匹配村民“需求清单”,实现文化精准配送。截至2022年,乡村文化信息数据库已采集本地域民间文学、民间故事500余万字,民间技艺、民间艺术100余种,记录乡村艺人1000余人,同时,已打造出前郭县查干湖镇西索恩图村等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宁江区农林村等文化进万家示范点、乾安县安字村等乡村“村晚”示范点等村镇特色服务项目。

今年,在第十九届群星奖的舞台上,一支名为“文明之花满人间”的广场舞队伍令人印象深刻。这背后则有着10年的积累与历练。

从群众广泛参与的广场舞入手,湖南省文旅志愿服务支队早在2012年,就着手发展民族民间地域特色的广场舞。面向全国文化志愿者免费征集歌词、歌曲,组织舞蹈编导用湖南苗族、土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舞蹈语汇及湖南戏剧的舞蹈语言进行编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广场舞创作之中,编创成12支原创广场舞,同时创作了一支主题广场舞。2014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创的“湖南原创广场舞”教材正式出炉,分两集共23个原创舞蹈,一经推广便得到广场舞爱好者的好评。“这些广场舞兼顾健身和艺术需求,动作既贴近生活,又有浓浓的湖湘特色。”群众纷纷称赞。

不仅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广场舞”创作推广文旅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我们都来跳”“我们都来编”“我们都来拍”的形式,让群众成参与创作、辅导、推广、比赛等系列文旅志愿服务。百姓既是广场舞创作者又是志愿者,既是表演者又是推广者,参与感大大提升。

此外,该项目还面向社会招募文化志愿者教练员,滚动培训四级教练员1.1万人,深入农村、社区、厂矿、机关、军营、学校等,为边远地区的老百姓及特殊群体提供服务,惠及人数200多万。同时,将广场舞教材传到网络平台,学习人数达300多万,受益人数达到800多万。项目实施7年来,通过广场舞引领审美情趣来提升综合素质的做法,不但惠及湖南百姓,也辐射至天津、广西、山西等省区市,成效十分显著。

▲ 戏曲动漫进校园文化体验大课堂项目

如何让新时代的青少年对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创新实践,找到了“戏曲动漫”这一切入点,开展了辽宁省戏曲动漫进校园文化体验大课堂项目,很好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立足文化传承和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戏曲动漫进校园文化体验大课堂项目将动画片融入中小学课堂,用播放戏曲动漫加戏曲示范表演等形式吸引学生,用故事化的情节感染学生,用互动性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出戏曲进校园的新思路。

为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清、学得会”,该项目制定了“看一段、唱一句、亮一相、学一招”全新的互动教学模式。课堂上,由戏曲老师配合动漫片进行现场教唱、有奖竞答、脸谱化妆、虚拟性表演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在兴趣中学习戏曲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戏曲动漫进校园文化体验大课堂一直对特殊儿童和留守儿童十分关注。戏曲老师根据聋哑学生视觉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及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耐心引导、强化互动,助力辽宁城乡校园文化的协调发展。

自2017年项目实施至今,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制作动漫专题片32部,在全省80余所中小学组织开展了200余场活动,共帮助6所学校建立了戏曲社团,惠及全省中小学师生近万名,使戏曲艺术成为校园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培养了一批小票友和戏曲接班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开花结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