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核心价值观 奏响时代主旋律
——南京市群众文艺创作奋力开创新局面
于志兵 唐 韵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文艺创作作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的重要内容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积极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创作生产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在第十五届江苏省群众文化艺术政府奖“五星工程奖”评奖中,南京市共有12件舞台艺术类作品、2件书法美术类作品喜获“五星工程奖”,取得迄今南京市参评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的最好成绩。
这一成绩的取得,缘于南京市、区两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提前谋划,并建立了优秀作品征集、资助、筛选、打磨、参评的良性工作机制。
021年上半年,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优秀作品征集工作,为第十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征集优秀作品题材,全市共有100件舞台艺术类作品申报,经过专家从选题、创意等方面进行评审,舞蹈《大明工匠》、音乐剧《小西湖改造变奏曲》等11件作品得到认可,被列入第一批优秀作品资助名单。2021年下半年,首届南京市公共文化“星辰奖”成功举办,曲艺作品南京白局《较量》等又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从市级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资助、经过打磨并被推荐参加“五星工程奖”评选。2022年上半年,第十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评奖活动正式启动,经过多轮打磨的18件优秀舞台群众文艺作品被推荐参评。经初评,16件作品入围终评活动,终评中有12件作品获奖。
南京市参评本届“五星工程奖”的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一是聚焦弘扬传统文化,展示古都风采。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广为流传,其所用船只多建造于南京龙江船厂。2006年5月,龙江船厂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弘扬工匠精神,鼓楼区文化馆联合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策划、排演了男子群舞《大明工匠》。要在6分钟的时间内在舞台上表现出600年前工匠的敬业精神和建造船只的繁忙场景难度很高,创作表演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为此,创作团队和演员极其努力。江苏海事职业学院的学生演员每周集训6天,每天从早上8点排练到晚上8点,每天都要更换三次湿透的排练服,因为跪地动作比较多,演员用的护膝前后更换了5件。正因为有扎实的排练做基础,这部舞蹈最终在比赛中获得舞蹈类作品第一的成绩。六合区文化馆在《鲜花调》《茉莉花》等六合民歌的基础上,创作歌曲《茉莉家乡》,用男女声对唱与伴唱、重唱多种方式丰富歌曲旋律,展现当年作曲家何仿在金牛山下采风的场景,艺术地呈现了金牛湖畔的田园风光,唱出了六合人民爱劳动、爱唱歌、爱生活的大美情怀。
二是聚焦挖掘红色经典,赓续精神血脉。高淳区文化馆创作和推荐的二胡独奏《铁血征魂》,以新四军军歌为素材元素创作,表现了“信念坚定如铁,纪律严明如铁,担当果敢如铁”的铁军精神。作品的创作、表演主要由高淳区文化馆青年业务干部陈晓菡完成,凭借本次获奖,她个人实现了“五星工程奖”的“三连冠”。浦口区文化馆挖掘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先驱、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王荷波在浦镇车辆厂领导工人罢工的故事,创作了南京白局《较量》。南京白局青年传承人夏天、闵惠在舞台上表现自信、白局唱法娴熟,生动地展现了王荷波及工友的英雄形象,也弘扬和传播了南京白局这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三是聚焦现实生活,表现可亲可敬可爱的南京人形象。秦淮区音乐剧小品《情满小西湖》围绕小西湖社区在改造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展开,以情入戏,以小见大,展现政府与老百姓共同出力、共同谋划,将改造工程打造成为民服务的民生工程的风采。作品采用音乐剧小品的形式,既能讲述完整的故事,又能通过演唱将情感表达得更为饱满。栖霞区小品《社区那些事》以刚从警校毕业来到社区工作的小周为主人公,讲述了怀揣着大英雄梦的新警小周从一开始对社区民警工作十分失望抵触,到后来在师傅以身示范的影响下终于明白了“大英雄”真正意义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社区民警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体现了人民警察扎根基层、为民解难的工作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使命。
四是聚焦向上向善,体现南京情怀。音乐作品《快乐向前方》由南京市文化馆和雨花台区文化馆联合打造,采用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的形式,14名青春靓丽的女歌手以欢快的旋律、青春的舞步、真挚的情感,展示青春中国乐观向上、以昂扬的姿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快乐前行的模样。江宁区音乐作品《春诗佳话》突出江南丝竹风格,利用传统和声和现代和声作铺垫,给予作品新的韵律,给观众带来了唯美的享受。建邺区鼓乐《向春行》以“春”为寓意,用振奋人心的打击乐合奏,以鲜明的现代韵律、情绪递进,展现人民美好生活,讴歌新时代的强国力量。栖霞区群舞《青春的逆行》以“中国红”为色调,展现当代年轻人为了理想信念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积极状态。
五是聚焦学校生活,展示少儿风采。南京市小营小学的少儿舞蹈《逐梦蓝天》把写意的音乐与写实的舞蹈造型相结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小朋友从小就对蓝天有着深深的向往,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飞行员,不断追寻梦想、攻克难关,最后顺利圆梦的故事。小红花艺术小学的学生们用器乐作品《启航》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及其与世界音乐文化交流交融的盛况,也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在新的征程努力拼搏、积极奋进的时代精神。
南京市能够在群众文艺创作上取得优异成绩,与4个因素是分不开的。一是受益于众多专家的悉心辅导。多位专家参与作品的辅导、打磨,为打造高质量的群众文艺作品提供了专业支持。二是形成了上下同心的工作状态。南京市文旅局公共服务处、市文化馆牵头指导各区作品创作及打磨,在专家参与、舞台呈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区文旅局积极督促指导创作团队进行排演,努力提升作品质量。全市11个行政区和江北新区中有10个区有作品获奖,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三是充满不怕辛苦、精益求精的工作干劲。市、区两级文化馆业务干部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全身心投入作品打磨中。鼓楼区文化馆组建音乐、编舞、外联、后勤等工作组,在高温下对江苏海事职业学院的学生演员进行了长达近一个月的集训。四是离不开有力的经费保障。南京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加大了对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支持力度,分批次投入专门经费对优秀作品进行资助和打磨支持,区级文旅部门及财政局也进行了相应支持。
南京市文旅局在取得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将组织开展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公益巡演活动,让包括上述获奖作品在内的优秀作品到各区巡演,努力让更多市民欣赏到群众文艺的精品力作,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启动和开展下一轮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
南京:创新服务方式 公共文化建设提质增效
王 璐 张洪雷 葛雪玲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着力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不断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统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取得明显成效。
统筹均衡发展,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健全
南京市坚持普惠均衡共享原则,统筹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均衡发展,着力打造实用性强、覆盖面广、融入自身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实现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和阅读空间,推荐申报并认定了44个“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在镇(街)核心区、企业园区、公园景区等场所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型阅读空间80多个,2021年在全市建设了102个少儿图书室(阅读空间)。玄武区通过在1913国民小剧场挂牌玄武区文化馆分馆,增加了区属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资源。秦淮区的“转角·遇见”和“游见秦淮”项目通过街头转角小微空间,有机串联起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产业园区、文博场馆和居民社区,融入图书借阅、旅游信息查询、文化志愿服务、阅读交流分享等功能,有效整合了区域内零散公共空间,进一步丰富了公共文化供给形式。此外,南京市着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南京市文旅局定期对全市街(镇)、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排查抽查,形成排查工作总结和治理清单,认真分析问题,强化整改落实,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
聚焦人民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南京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立场来谋划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南京市文旅局和浦口区、鼓楼区、六合区、溧水区、江宁区等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制定了团队扶持奖励办法、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规范、文化育人专项行动方案等管理办法,以制度建设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二是提升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水平。南京市四级公共文化机构均认真落实免费开放项目和免费开放时间要求,金陵图书馆和部分区级场馆实行晚间延时开放和错时开放。三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市文旅局连续5年举办政府购买公益文化服务现场会,推动建立订单式、菜单式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平台,将“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引进到基层社区,便于市民参与和欣赏。四是广泛开展品牌活动。市级层面,对“公益交响音乐会”“公益合唱音乐会”“金图讲坛”等活动丰富内容、提升品质,推出“幸福南京人”等文旅融合新品牌。区级层面,雨花台区打造“遇见”街头音乐汇新型文化活动品牌,让艺术与市民近距离接触;溧水区围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等主题,不断做优文化下乡品牌,先后举办了5届溧水民俗节,打响溧水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品牌;江宁区升级改版传统品牌“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艺术节,形成“欢聚艺堂”“书香江宁”“幸福社区行”“文化与文明讲坛”“最美家庭故事汇”等20多个子品牌活动。
强化数字赋能,
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持续提高
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大势,南京市顺势而为,坚持数字赋能,让公共文化服务更触手可及。一是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南京市文化馆以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推出30集党史微视频《热血诗书雨花魂》,由青年学生饰演雨花台牺牲的英烈,让当代大学生深受教育,使广大市民深受感染。栖霞区文化馆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上线文化艺术、国学传统、文化传承、思想认知、科学探索、生活百科等音视频资源600余节,总时长达到5869小时,资源浏览量达6万。浦口区通过“文化浦口云”立足于“精准供给”,通过“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运作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二是积极推广使用公共文化云平台。为加快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南京市文旅局牵头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使用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大力开展线上活动。2021年春节期间,为组织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南京市文化馆和各区文化馆依托数字化平台大力开展线上文化服务,开设了艺术培训云课堂直播、录播课程,通过视频展示与春节年俗相关的技艺,带领大家感受非遗中的年味。金陵图书馆在支付宝平台开通“书服到家”,市民在线上下单,很快就可以收到自己想要借阅的书籍,服务更加便民利民。
引入社会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活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南京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原则,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盘活多方文化资源,满足广大居民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在公共服务采购方面,南京市以“双选”的形式举办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采购会,打造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把公益演出的供需双方聚在一起,实现供需无缝对接。今年,引用多家社会服务机构,分批次为全市102家少儿图书室(阅读空间)配送500场少儿阅读活动。在志愿服务方面,六合区与中等专业学校签订了文化艺术合作协议书,选拔一批舞蹈、声乐、语言类、器乐表演等方面的专长生,作为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建邺区采用政府出让公共空间使用权,企业提供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的方式,建设了800平方米的建邺区青年音乐孵化基地和音乐普及基地“八度空间”,提升了建邺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增量,激活了音乐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自2019年11月30日开放以来,主办或承接了近300场各类演出及节目直播、录制项目。在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方面,江北新区“蒲公英书馆”积极探索社会服务购买、多元业态融合等运营模式,通过社会参与运营,持续打造“机制更灵活、业态更丰富、百姓更满意”的城市书房。高淳老街的“公益书吧·老街书坊”采取同政府合作共建、文旅融合两种运营模式,打造以公益为主、文创为辅的老街书坊,利用老街独特的地域优势开展特色文化交流与传播。
南京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