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中国儿艺《送不出去的情报》:儿童剧也有登“高峰”的大作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04  浏览次数:132319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程晓刚2022年7月,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入围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终评剧目名单,这是本届文华大奖唯一入围的儿童戏剧作品。同时,该剧导演毛尔南入围本届文华导演奖“提名人选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程晓刚


2022年7月,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入围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终评剧目名单,这是本届文华大奖唯一入围的儿童戏剧作品。同时,该剧导演毛尔南入围本届文华导演奖“提名人选”。

“这是一部好看的戏。它会让你在观剧过程中,不断地充满期待,不断地牵肠挂肚,不断地忍俊不禁,不断地热泪盈眶,最后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并在心里留下久久的温暖和感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表示。



儿童剧也有登“高峰”的大作品


在战争年代,孩子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优先保护的对象,因为他们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在戏剧场里,小观众是共和国文艺工作者最优先关照的对象,因为他们是民族复兴的接班人。

《送不出去的情报》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与以往同类题材的作品不同,这是一部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对战争与孩子、战争与人类等几者关系全新思考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舞台上“英雄”的抽象概念被具象化了,以孩子的独特视角对革命历史题材进行全新阐释。穿过炮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将革命前辈的缕缕温情传递给当今的少年儿童。

从孩子的内心出发,

以观众的视角创作

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根据儿童文学作家薛涛长篇小说《情报鸽子》改编,围绕主人公满山接受杨司令让他送一封情报的任务而展开,用充满童趣的方式,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是如何用爱与勇气保护孩子、让孩子远离战争度过艰难岁月的故事,同时也揭开了儿童抗战故事的另一面。

在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中,既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内核,也从戏剧角度进行全新创作。

整部剧都在用孩子的语言和童心童趣与小观众对话,讲述他们听得懂的故事。剧中李小刀对杨靖宇的“敬爱”全凭他的想象,那是他从市井流浪生涯的经验中生发出来的想象——杨司令英勇无比,天下无双,是红脸的关云长;抗联战士个个是能人高手,出奇制胜,是张飞、窦尔敦、孙悟空……

“当这些想象呈现在舞台上的时候,小观众惊呆了,笑翻了,喜欢极了。这既是想象,又是幽默,更是对人物独特心理的绝妙刻画。只有这样的李小刀才有这样独特的想象,才有这样可爱的幽默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表示,舞台呈现出孩子最真的天性。

“这种天性不会被战争、残酷、苦难所掩盖。在任何状况之下,孩子天性中的善、美、真,以及迷茫、痛苦、狂欢,在这部戏里面那么自然地流淌出来的时候,我们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或者我们走进一个孩子的内心,去看待战争,去看待我们心中的那个英雄。”冯俐说。

创作者和表演者以孩子的目光、从孩子的内心出发,得以让台下的观众与满山、李小刀等那个时代的孩子一起手拉着手,穿越时光,共同经历,同悲欢,共命运,直至剧终并懂得——“你是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是我们无怨无悔牺牲的理由。”


以巨大的残酷来揭示巨大的温暖

孩子就是未来。《送不出去的情报》不光关乎战争,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写给未来的作品。首演以来的一次次演出,一次次历尽千辛万苦送去的情报,是一次次对于美好的传递,将中国共产党人对祖国未来的温情传递到当下小朋友的心中。

“提起红色题材、抗战题材,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哦,可能又要给我上一课,老师们都给我们讲过了’。”冯俐说,“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最轻松的氛围里看戏,他甚至忘了你想告诉他什么,跟着主人公同喜同悲。轻松的看戏过程,留下的是久久挥之不去的回味。可能隔几天,隔几个月,甚至隔更久,他依然会回想起来这个戏里面的某一个瞬间,某一段话,某一个场景——这部戏将陪伴孩子们到未来。”

对于孩子来说,过于宏大的叙事,很难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红色题材主旋律儿童剧作品,如何才能让当下的孩子感兴趣并且理解、感动?冯俐表示,这是中国儿艺一直在为之努力的。《送不出去的情报》写出了一个顶天立地却又像父亲一样有爱的杨靖宇将军,他在最危险的时候,让最小的战士离开部队去送情报,而真正的目的则是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够成为战争的幸存者,因为“你是孩子,你是未来,你是希望,你是我们所有牺牲的理由。”

在这个“谜底”揭晓前,小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多小时的惊险而妙趣横生的“历险记”:执拗勇敢的抗联小战士、“痞气”又义气的小流浪艺人、外强中干却胆小怯懦的小日本兵之间你死我活又同是孩子的真实心态和戏剧矛盾的峰回路转,都令现场的小观众全神贯注、忘情动情,最后,一边是小日本兵被队长逼成战争机器,一边是小抗联战士在杨将军牺牲的消息中明白了这份情报只是一份无尽的爱与希望,擦干血迹与眼泪再次走向战场。冯俐表示:“全剧以巨大的残酷揭示出巨大的温暖——没有一句说教的台词,让孩子不知不觉跟着剧情和表演而高兴,看到剧终深受触动、入脑入心,从他们的内心感悟到今天的好生活来得不容易。”

从满山带着情报离开山林,离开杨靖宇,离开抗联战士们开始,他的历险就此开始,他的成长也就此开始。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个故事由一个革命历史题材故事,上升到更具普遍性的成长故事,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情。

当杨靖宇与抗联战士们作为满山的精神力量出现在舞台后方时,台下的小观众们不约而同激动地喊着“杨司令”,为抗联战士们的再次出现而兴奋不已。抗联战士是这部作品主角“心里的主角”,本剧将这群精神上的主角深深地留在小观众的记忆里。

儿童剧不是“儿戏”。一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指导所属国有文艺院团制定中长期创作规划、年度创作计划,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集体创作,让院团的艺术原创能力持续增强、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为中国儿艺在重大时间节点创作优秀剧目提供了指导和保障。《送不出去的情报》在3年前就开始着手进行剧本创作,其间十易其稿,不断打磨提升,充足的创排时间和对艺术规律的尊重,让该剧从建党百年期间演出至今,不仅深受小观众的欢迎,也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

“这部戏以巨大的残酷来揭示巨大的温暖。”冯俐表示,我们很熟悉“为国捐躯”这个词,在看完这部剧之后,小观众会对这个词有更深、更新的了解。很多耳熟能详又意义深刻的概念,通过《送不出去的情报》,让小观众觉得忽然变得活生生的,变得摸得着、可以感受到,忽然就入心了。

看剧的过程中,小观众经历了1个多小时的惊险而妙趣横生的“历险记”,孩子们在现场笑得前仰后合,在结束前的十几分钟,又开始止不住地流泪。舞台上没有战争的残酷和撕心裂肺的离别,那么安静,却又感人至深。


孜孜以求,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

儿童剧的全称是“儿童与青少年戏剧”,它必须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又必须让孩子们喜闻乐见。舞台上的满山是抗联小战士、是小英雄,同时也是一个真实的孩子,即使在战争和苦难面前,孩子的真、善、美,孩子艰难成长过程中的迷茫、痛苦以及天性中的顽皮、单纯,都没有被遮掩被简化。

这部作品出自一群年轻艺术家之手,他们对儿童观众观赏习惯的娴熟把握和富有艺术想象力的呈现,是儿童戏剧的收获;而他们对那个年代和那一群人的深刻理解和动人阐释,则是儿童戏剧人才的收获。

“本次创作以现实主义为基础,融入表现主义美学手法的排演方式,以表现美学的手段制造出充满想象的空间,在展现剧中人物内心的同时,也是在探索和把握这个戏与现代孩子的对话语境。即使在战争年代,孩子也是有属于他们的生活和情趣的,这是需要我与演员共同着力开掘的地方。”该剧导演毛尔南说。

诗化的舞台意象也同样感染着现场观众。严冬时节东北的白桦林、白雪、群山等意象呈现于舞台之上,以具有装饰感及浪漫色彩的舞美设计风格展现美好的景象与残酷战争之间的巨大反差。当场景转换、灯光逐渐变暗时,背景中的白桦树、牌匾、桌椅时而消失,时而出现,如同变魔术般梦幻而奇妙,引发现场小观众们的惊叹。

同时,剧情和意境的交融碰撞也经常凝聚着巨大的善意和温柔的力量。满山、李小刀偷袭了娃娃兵小林一郎,只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却不料,那张本想用来交换藏有情报的拨浪鼓的照片却引出了一个意外的话题:妈妈。照片是一郎妈妈的肖像,拨浪鼓是满山的妈妈亲手送给满山的——“我们都有妈妈,我们的妈妈都是世上最好的妈妈。”大雪像鹅毛一样飘扬而下,打在满山、李小刀和小林一郎的脸上,犹如妈妈的爱抚。一时间,他们仿佛忘记了残酷的战争,无忧无虑地躺在雪地上,望着纷飞的雪片,又好像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演出临近尾声,当关于情报的真相浮出水面时,现场观众被剧中抗联战士们无畏牺牲的精神深深打动,这巨大的残酷背后承载着革命先辈们对孩子对未来的爱与希望,他们的英勇牺牲既是壮烈的,也是饱含深情和温暖的。在这里,情报的寓意揭开,温度也直抵心灵,这部在战火之中寻觅温情、努力保持温暖的儿童剧也长驻青少年心间。

中国儿艺的艺术家们总在孜孜以求,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尤其是在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上,始终坚持用艺术和审美的方式,培养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努力让每一次主题创作不停留在概念化的说教上,而是诉诸形象、诉诸情感,使之成为艺术精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