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城乡文化广场:百姓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04  浏览次数:78912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一处文化广场就是一座精神文化舞台。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不断推进,在全国各地,遍布城乡的文化广场,通过资源整合和创新利用,正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和文化会客厅。近日,习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一处文化广场就是一座精神文化舞台。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不断推进,在全国各地,遍布城乡的文化广场,通过资源整合和创新利用,正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和文化会客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时专门来到锦州东湖文化广场,与休闲娱乐的市民亲切交流。眼下,打卡文化广场、参加群文活动,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新时尚。

文化广场“活”了


在壮乡首府广西南宁的市中心,民歌湖广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地标。广场有湖有景,有舞台有园林,邻近青秀山风景区、广西民族博物馆,是一个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的魅力场所,也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和4A级景区。整个景区包含中心舞台区、入口景观区、酒吧娱乐区、游憩观赏区、水上活动区、滨水活动区六大区域。多年来,民歌湖广场形成了民歌周周演、大地飞歌、壮族“三月三”、“魅力青秀”文化艺术节、青秀区国际创意文化旅游节等系列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品牌,丰富了壮乡首府人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黄帝故里河南新郑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坐落于“红枣之乡”新郑孟庄镇的孟庄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21年荣膺“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文化空间大赛”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新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舒琪介绍,其主要亮点是包括枣福广场在内的孟庄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融合了新郑红枣文化特色,以优美的空间布置、健全的服务功能、优质的文化服务、优异的场馆运营,设计、打造了更多具备新郑本地人文关怀、审美品位、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空间,展现着新郑市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广场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城乡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调动了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建一处文化广场、凝聚一方群众、活跃一方文化生活的目标。”据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调研员张志海介绍,黑龙江利用布满城乡的文化广场每年开展包括秧歌汇演、舞蹈大赛、农民文化节、农民青年歌手大赛及美术书法、非遗、摄影等展览展示活动上万场次,打造了包括百姓春晚、绿野放歌、书香大庆、舞动全城、放歌珍宝岛等近千个群文品牌。

重庆市永川区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区内有文艺团队100支、文化志愿者500人,区文化馆每年培训文化骨干400人。永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蓓介绍,近年来,永川区利用文化广场通过广场舞大赛、诵读大赛、歌咏比赛、书画美术展、非遗体验、一镇一品马拉松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带动城乡居民参与文化活动。大选秀、大展演,老百姓自编自导自演,人人都是主角,广场文化让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真正“活”了起来。

依托遍及乡村的文体广场,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成立了多彩江背宣讲团以及由军鼓队、扇子舞队、广场舞队、舞狮队等30余支文艺队伍组成的多彩江背文艺队,常年活跃在基层文化舞台上,打造了“多彩江背”文化品牌。江背镇文化站站长曹沅红介绍,近年来,镇域内共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40余场,其中2021年镇庆“七一”文艺汇演线下参演群众达150人,线上参与人数达95万。


“最后一公里”通了


在中国,影响力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群众文化活动非广场舞莫属,广场舞等群文活动的开展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河南省重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各地广筹资金、聚合资源,在全省行政村和社区新建、改建了一大批以“七个一”(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为主要标准的村级综合性服务中心,建成率由2017年的50%提升到2020年的99.97%,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为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必要的设施网络。

黑龙江省文化广场建设推进得更早。2014年,黑龙江省启动了中心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用两年时间,先后投入4.35亿元,在2604个行政村建设了文化广场。随后,又在城乡文化广场建设上加大了力度,通过向上争取、省级财政拨付、基层自筹及动员社会资金注入等方式,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截至目前共计建设了8233个文化广场,有效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了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重庆市永川区积极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广场覆盖全区23个镇街,文化广场成为市民群众休憩娱乐之所和文化陶冶之地。“一广场一特色”是永川区文化广场的最大亮点。永川兴龙湖广场是以“龙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广场,广场上总跨度25米、高18.09米的兴龙湖牌坊极具巴蜀地域独有的传统文化内涵。神女湖幸福广场则是以唐代风韵为特色的唐风长廊,灯柱装饰以飞天神女为造型,与茶山神女雕塑遥相呼应,清新雅致的自然景观与古典浪漫浑然一体。

在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镇域内大大小小的文体广场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其中江背社区、特立村、印山村、金洲村、五福村的配套广场面积均超过3000平方米,为当地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创新机制给予保障


“民歌湖广场在南宁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南宁市文化和旅游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民歌湖广场文化地标和品牌的打造,得益于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公共文化场所“零门槛”;百姓点单,政府买单,惠民补贴推动社区文化繁荣,为百姓生活锦上添花;搭建平台,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打造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创新机制,加强引导和培训,发展壮大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激发群众文化热情。

为了让文化广场真正成为农民休闲娱乐、体验先进文化、传播文明乡风的精神乐园,黑龙江省北安市高度重视中心村文化广场建设,在用好省级补助资金的同时,先后匹配资金800余万元,每个广场的建设规模得到了扩大,同时也提高了建筑标准、确保了工程质量。为此,黑龙江省文旅系统在北安市召开了中心村文化广场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广了北安市的经验做法。据了解,黑龙江省下一步将在广场品牌建设上再加大力度,利用馆带团的形式,由群向专转变,把优秀节目和活动向上输送,在传播广场活动知名度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据了解,近年来,长沙县依托城乡文体广场,积极开展“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优秀文化品牌活动,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名片。该县财政每年还安排了专项资金,对优秀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和优秀原创文艺作品进行奖励扶持。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到2025年,在全省建设3000个以上小而美、特色化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深入开展“群星耀中原”及全民艺术普及周、全民阅读等全省性群众文化活动。在线上设立群众自办文化专区,城乡群众可按照不同主题分类上传文艺作品、才艺展示等短视频,打造基层群众零门槛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在线下组织群众参与各类交流、展演活动,实现群众的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统稿:张莹莹 参与采写:宾阳、张建友、侯文斌、张莹莹、张玲)


案例

黑龙江牡丹江市文化广场:

人声鼎沸 歌舞飞扬

张建友


▲ 牡丹江市群艺馆“舞动全城”广场舞大赛比赛现场   牡丹江市群艺馆供图


8月20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文化广场上人声鼎沸、歌舞飞扬。2022年“舞动全城”广场舞大赛在这里激情开赛,来自四城区、五县(市)选拔赛的12支优秀广场舞队伍同场竞技,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周末为市民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舞动全城”广场舞大赛如今已走过10个年头,成为牡丹江市乃至黑龙江省的知名群文品牌。牡丹江市群艺馆馆长吴旭说,文化广场在群文活动上发挥了大作用,仅“舞动全城”这一个活动,从初赛到复赛、从半决赛到决赛,集中全市上百支优秀广场舞队伍,最多的几百人、最少的上百人,演出几十场,可谓气势磅礴。

牡丹江市文化广场近万平方米,活跃着天鹅合唱艺术团、红河谷秧歌队、向阳水兵舞团、京韵艺术团等几十支群文团体,他们在广场上唱歌跳舞,尽情地放松心情。经常进行书法展示的一位老先生说,他通过展示书法结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当夜幕来临,一支支广场舞队会聚在一起,多达千人,规范整齐、动作娴熟、服装统一,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节奏,展示出一种运动与激情相融合之美。欢快的秧歌、悦耳的唢呐、接地气的二人转、吸睛的威风锣鼓等群文活动让人目不暇接。晚上逛广场已成该市西安区居民冯小会的习惯。他说:“吃完饭后我必须到广场溜一圈,两三个小时,看各种表演,很开心。”

牡丹江市群艺馆已经和文化广场紧密结合在一起。该馆每年开展的节庆活动、赛事活动、汇演活动、展览活动及很多大型培训活动基本在文化广场进行,群艺馆通过培训辅导把文艺骨干带上文化广场,文化广场又给这些文艺骨干展示的平台,因此很多文艺骨干加倍努力,以在广场展览展演为傲。一位声乐骨干在广场上举办了一场演唱会后表示,人山人海,越唱越兴奋。

据了解,文化广场的利用率相当高,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末、从月初到年尾,广场都很“忙碌”。有一次记者出差,晨起5时多漫步文化广场,就看见有的人在随着音乐跳绳、有的人拿着大毛笔沾着水在地上写字、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练嗓子。只过了半个多小时,文化广场开始热闹了,有表演小品的、有唱京剧的、有练习舞蹈的、有表演健身操的,几十支群文队伍占领了广场有限的空间。

吴旭说,下一步将继续依托文化广场这一平台,推出威风锣鼓队表演、东北民俗展示、水兵舞大赛、百姓歌手大赛等十大活动,并且做大做强,争取早日让牡丹江市的群文活动走出牡丹江、走出黑龙江、走向全国。

看来文化广场会一直热闹下去。


河南艺术中心文化广场:

打造夜间经济新地标

张莹莹

▲ “放歌如意湖·艺术季”夜经济活动现场  河南艺术中心供图


每年5月至10月,河南郑州的市民晚上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到河南艺术中心文化广场兜兜风、喝喝小酒、听听音乐、逛逛非遗集市。河南艺术中心文化广场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河南艺术中心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CBD核心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公益文化设施。整个建筑由大剧院、音乐厅、小剧场、美术馆、艺术馆五部分组成,建筑造型分别源于河南出土的古代乐器陶埙、管乐器石排箫和中华第一笛“骨笛”的抽象造型。

河南艺术中心文化广场就环绕在河南艺术中心这个文化地标周围。近年来,河南艺术中心以公益性活动为基础,积极拓展和延伸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亮点,场场有精彩”的公益演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在河南艺术中心文化广场上持续开展的“放歌如意湖·艺术季”夜经济活动,以“一秀(演出)一市(市集)”为核心开展,用演艺带动市集,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文化体验“组合餐”尤其亮眼。

该活动以“新经济、高品质、特色化”为主线,将传统的“夜市”融合艺术、文创、文博、非遗等新兴业态,努力打造主题多元、形式多样、成效多彩的“夜经济”“夜文化”品牌,赋予夜生活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满足当下人们向往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生活需求。

河南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刘秀华介绍,为了让河南艺术中心文化广场的活动更潮,该中心在对成熟生长的文创品牌进行深度挖掘的同时,加大力度邀约知名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和IP资源亮相市集,比如盲盒、手账本、二次元潮玩、博物馆文创、河南礼物等。用产品的独特性、差异性满足更多市民愈发多样的购物需求和审美需求,形成艺术衍生品聚集、潮流IP突出、消费势头强劲的夜经济品牌。结合市民习惯和区域动线,规划设计了市集主区域和娱乐配套区域,营造独特夜间生活美学。同时,在传统综艺演出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交响乐团、民乐团等一流乐团为民服务,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志愿服务,以一流灯光、音响等设备,为观众营造温馨、周到的观演环境。

有专家表示,河南艺术中心将室内演出与室外文化广场夜经济遥相呼应,一动一静的艺术风格、一俗一雅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增进了夜经济的活跃度,取得了种类多样、雅俗共赏、交相辉映的良好效果。

山东济宁文化广场:

10年培育上百支群众文艺队伍

苏  锐

▲ 济宁市文化广场开展惠民活动   济宁市文化馆供图


2012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依托文化广场,开展“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采取群众性文艺演出与专业院团惠民演出相结合、日常排练演出与重要节庆日演出相结合、文艺演出和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形成一个普通群众展示自我、政府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各类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综合文化惠民工程体系。

为充分发挥业余群众文化队伍在文化志愿活动中的作用,加强队伍规范化管理,引导其积极、健康发展,鼓励更多业余文化队伍成员成为合格的文化志愿者、参与到文化惠民活动中,济宁市以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为平台,对城区业余文化队伍进行登记造册,统一队伍名称及编号。队伍经过优选淘汰,由2012年的67支扩展到目前的102支,新增培养和发展文化志愿者3000余人。

济宁市城区的文艺爱好者赵宝莉感慨,“市民大舞台”在为广大群众提供好阵地服务的同时,积极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进景区、进农村、进社区、进广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等进基层活动,让艺术创作反映群众生活、丰富群众生活,真正实现艺术创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彰显济宁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促进了全市群众文化事业更加繁荣。

随着济宁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当地文化活动蓬勃兴起,文艺精品亮点纷呈。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宁市文化馆在活动过程中,发掘出一批鲜活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作品,通过进一步提升打造,逐步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2013年,平派鼓吹乐《赶山会》、山东渔鼓《孔子试徒》和山东琴书《农家春》3个节目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2016年音乐类节目《山东梆子腔》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济宁市文化馆馆长张华锋介绍,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近几年迅速普及到各县市区,并逐渐形成了地方文化活动的品牌,如济宁兖州市“市民大舞台——周末剧场”,任城区“百场大戏进农村、百场演出进社区”,梁山县“城乡百团大汇演”等,再由城区向乡镇、村居迅速延伸拓展,形成了试点先行、迅速推进、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目前,济宁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已实现乡村全覆盖,成为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地。


重庆永川兴龙湖公园广场:

群文活动让生活更多彩

侯文斌

▲ 在重庆永川兴龙湖公园文化广场举办的永川龙民俗文化节  永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永川兴龙湖公园文化广场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新城东部,是一个具有现代园林特色和永川历史文化内涵的都市文化广场。该文化广场以永川“龙文化”为建设主题,重点打造了“铜仙承露腾龙柱”、音乐喷泉、九紫阁、永昌楼四大景点。

据了解,1976年,在永川五间镇上游水库发现了罕见的食肉型恐龙化石,之后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命名为“上游永川龙”,成为永川区享誉中外的名片之一。

该文化广场设立了一个总跨度25米、中间跨度14米、两侧各5.5米、高18.09米的牌坊。牌坊两个主柱直径1.2米,两个侧柱直径0.8米,具有非常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兴龙湖畔的龙柱也是作为兴龙湖广场“缀景”的主要景观之一,柱高20.09米,直径2.009米,柱顶的仙人承露寓意着润泽永川的一方水土。整个龙柱与湖中的九紫阁、生态岛、山上的永昌楼相呼应,形成一个菱形的景观格局。

“唱歌、跳舞、扭秧歌、转呼啦圈、太极拳……文化广场上动听的音乐、欢笑声,形成一幅老有所乐、中有所喜、幼有所趣的和谐景象。”永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蓓说。文化广场上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搭建起百姓大舞台,市民每天傍晚不约而同地来到广场上跳广场舞,这些已经成为兴龙湖文化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永川区围绕重大主题在兴龙湖广场举办旗袍秀、“万人同唱一首歌”歌咏比赛、广场文艺汇演、书画美术展、马拉松等群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广场文化氛围。

永川区在兴龙湖文化广场举办永川龙民俗文化节,以此传承“龙文化”,弘扬“龙精神”。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恭读颂文、舞龙点睛、赠种启耕、童子起笔、民俗表演、剃“龙头”、品“龙食”及“龙凤”相亲等16项文化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参与市民达15余万人。双石小金龙、五间板凳龙、来苏旱龙船等民俗文化表演都是从永川深厚的本土文化中继承、挖掘而来,具有独特的永川地域特色。

此外,永川兴龙湖公园文化广场音乐喷泉融合虚拟场景,打造具有永川特色的数字灯光秀场。灯光秀以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心灵体验,吸引市民漫步于永川公共文化空间。据了解,永川区作为首届川渝春晚联欢晚会重庆唯一分会场,兴龙湖文化广场灯光秀惊艳亮相,向全国观众多视角、多层次呈现永川独特的科技之美、文化之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