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河南新昌铜业集团:夯实实体经济产业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02  浏览次数:125078
核心提示:8月30日18时,中央气象台解除高温黄色预警。据了解,7月21日至8月30日,国家级高温预警连发41天,期间最高级别红色预警连发12天。但据笔者的观察,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并未随之“降温”。近日,位于河南省巩义产业聚集

    日报头条讯: 8月30日18时,中央气象台解除高温黄色预警。据了解,7月21日至8月30日,国家级高温预警连发41天,期间最高级别红色预警连发12天。但据笔者的观察,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并未随之“降温”。近日,位于河南省巩义产业聚集区的河南新昌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昌集团)捷报连传,产量再创新高。开年以来,新昌集团共采购阴极铜10余万吨(含豫光金铅阴极铜近6万吨)。

  

  新昌集团目前主产、销售铜板带棒、无氧铜杆、低氧铜杆、铜丝、架空线缆等产品。2021年综合产能达35万吨,产量22万吨。在2021年,该公司营收128亿元,纳税逾7亿元;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64亿元,纳税2.96亿元。预计2022全年,新昌集团将实现营收120亿-150亿元。

  在国际冲突、疫情、高温、限电及天然气提价、政策改变与铜价跌宕起伏等多重利差因素的影响下,今年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可谓“一路坎坷”!“买出利,才能卖出利”,在这种情况下,新昌集团是如何保证自己的货源充足、供应链这条“粮道”不受影响呢?

  对此,新昌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柴兴臣透露,2022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市场形势、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他们始终坚持“做强铜线材主业,坚持循环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夯实产业链条”的战略布局和“上游抓资源,主业抓速度,下游抓延链,外向抓贸易,长期抓套保”的工作思路,以效益提升为宗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导向,统筹兼顾,期货与实体“虚拟结合”,使企业较为平稳地渡过了一道道难关。“特别是在保供应链方面,公司采用了多点布局、签订长单、巩固散单、期货套保等多种避险工具,有效地分散、规避了一系列风险。”

  8月30日,柴兴臣一行来到中国规模最大的铅锌冶炼企业,白银、再生铅生产基地,行业唯一的铅、锌、铜、再生铅准入企业——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豫光集团),与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安国等就创新合作模式、组建供需联合体、开辟绿色物流专线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柴兴臣(左一)与杨安国(右二)交流

  豫光集团产业涵盖有色金属冶炼、矿业投资、稀贵金属及深加工、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有色冶炼化工工程设计与总承包、贸易、物流、检测检验等领域。其旗下的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主导产品“豫光”牌电解铅、白银、阴极铜分别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伦敦贵金属协会(LBMA)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YG牌A级铜在上海交易所注册成功。

  自2014年开始,新昌和豫光在阴极铜的采购方面就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时至今日,新昌集团已成长为中国业界铜加工能力达22万吨的大型铜加工企业,平均日加工阴极铜900吨,“我们生产的一半的阴极铜都供给了新昌,全力帮助我们的这位‘大铜户’在行业快速崛起。”豫光集团总经理任文艺如是说。

  

  杨安国告诉笔者,新昌集团作为行业的佼佼者,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今,豫光集团在铜产品供应方面,“我们没有理由不和我们这位‘最大的上帝’进行更多层次、更大力度的合作”。

  据了解,豫光与新昌共同秉承“团结奋进,创新共赢”的企业精神,坚持品质、品相、品牌的“三品引领”,坚持科技创新、降本增效、循环发展的理念,显著增强了我国在世界铜冶炼产业、铜加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柴兴臣(左三)与杨安国(右三)合影(文图/林娜  常红锋  通讯员  蔡运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