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中国文化报》特别策划“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红色文旅专题。这一期特别关注“神秘原子城·大国铸剑人”精品线路。沿着青海省湟源县小高陵红色教育基地—海晏县原子城纪念馆—海晏县原子弹纪念碑—海晏县原子城遗址—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的线路,体验青海文旅融合新发展,感受红色革命故事的精神洗礼。
海晏县原子城遗址是海北州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根基,是金银滩—原子城景区的核心内容。
今天的原子城遗址依然保留着众多的实物纪念地,向人们展示了我国人民在非常困难时期艰苦创业的历程。它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对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这里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为丰富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文化内涵,景区精心打造了以原子城纪念馆、“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为核心,30个文物点特色展示为辅助的展览展示集群,依托“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打造基地旧址现场教学点;积极探索原子城纪念馆与22个分厂的差异化利用路径,围绕“一厂一主题、一厂一规划、一厂一特色”思路谋划实施项目,切实让文物“活起来”;借力“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和青海省内外文旅宣传推介会,努力讲好“两弹”红色故事,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十三五”期间,金银滩—原子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8.39万人次,超海晏县总接待游客量的1/3,实现旅游收入2.27亿元。
梁小碧(广东游客)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原子城是中国人铸造奇迹的地方。在这里,我听到了更多关于221厂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奋斗故事,令我大受感动与震撼。我想,也正是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之下,如今已成为景区的原子城遗址文旅发展欣欣向荣。今后我定以“两弹一星”精神时刻提醒自己,为祖国的建设发展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5
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
“牢不可破”的基地“大脑”
讲述人: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讲解员 童得全
▲ 211基地底下指挥中心
1993年,国营221厂被交付给海北藏族自治州邮政局。直到1995年,邮政局职工无意间发现地下指挥中心的暗门。
在保持原貌、不毁坏原有设施的基础上,经过简单装饰和相关文物陈列后,海北州邮政局将地下指挥中心改造成了红色旅游景点。2007年,经过海北州委、州政府允许,地下指挥中心对外运营,由海北州邮政局管理。如今,整个指挥中心已划归金银滩—原子城景区统一管理。
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是原221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基地与外界联系的支撑,也是坐镇指挥的重要阵地。位于海北州邮政局大院的下面,是一座十分坚固而隐蔽的地下掩体,整个掩体可以说是牢不可破,总面积280平方米。
这座掩体距地表9.3米,掩体四周墙的厚度60厘米,地面厚度70厘米,顶棚厚度80厘米,掩体六面有15厘米的防水、防潮保护层,掩体内空间净高3米,上面由2米厚的三合土填充,三合土上面又是1.6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护盖,掩体入口有3道钢质密封门。第一道为半圆形钢门,重达3吨,有密封防辐射功能;第二道、第三道是钢质密封门。
如此的铜墙铁壁可以抵防爆、防辐射、防冲击波;通风室可以保障地下掩体内的空气通畅;发电机可以保证在外部电源被切断时为指挥中心提供一切用电;电报室内的无线收发设备,可以在有线设备发生意外时保障指挥首长传达命令使用;掩体内还有一条密道,通往当时基地总指挥部办公大楼。
除了地下指挥中心,主要负责炸药的加工和核武器组装工作的原221厂二分厂、进行过原子弹运输的上星站、被人们称为“靶场”的原221厂六分厂爆轰实验场等遗迹每年都迎来大批游客的参观学习,它们一同坚守在茫茫的金银滩草原上,赓续着“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人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张一凡(江西游客)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才刚刚起步,对于怎样设计这样的高密度、抗辐射的门是没有技术基础的,也没有可以借鉴的技术可以去模仿,但最终还是把它造了出来,不得不感叹科学家们的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科研精神。相比从电视上、书本上看到的历史,眼前的人和事会让游客有一种触碰历史的感觉。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触碰”,我理解到了更多关于“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