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形势和条件,提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进一步增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完善的“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目标任务,并针对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作出了部署安排。
文化和旅游部各直属单位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精品力作。”《规划》对提升文化文艺作品质量进行了重点部署。
“《规划》为今后文化事业发展、文艺院团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诸葛燕喃介绍,作为中央直属文艺院团,围绕《规划》要求,中国歌剧舞剧院将从5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第一,聚焦歌剧、舞剧两个主业,坚持守正创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创作主线。第二,继续落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要求,认真组织创作演出团队的艺术采风、体验生活等实践活动。第三,不断完善创新艺术创作演出生产机制,开拓创新剧目创作、制作、演出中的多元合作模式。第四,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推动艺术人才结构优化。第五,切实加强艺术评论工作,充分发挥文艺评论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以《规划》为指引,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守正创新,聚焦时代精神,集中精力加强艺术创作和生产,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表示,下一步,集团将继续打磨提升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其打造成为常演不衰的精品。并陆续推出以“时代楷模”张桂梅为原型、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题材作品《绽放》,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之作——舞剧《东坡》等多部舞台艺术作品。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这是《规划》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所做的描述。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恭王府博物馆具有遗址文物保护、博物馆业务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旅游宣传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多重属性。恭王府博物馆结合《规划》要求和工作实际,提出从六方面开展具体工作:一是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建立政治训练体系;二是建设平安恭博,实现遗址古建、文物藏品、观众及干部职工全方位安全;三是成立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和王府遗址保护联盟,完成恭王府大遗址保护调研报告;四是建设数字恭博,对馆藏文物、古籍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平面摄影和3D扫描;五是推动社区博物馆建设;六是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探索具有恭王府特色的文创产业之路。
“《规划》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介绍,中心将继续深入开展田野调查,搜集民族民间文艺资源;着力深化非遗保护和民族民间文艺研究,积极实施相关资源数据库建设;开展“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相关资源的普及出版和培训服务等工作;承办好“中国原生民歌节”,增强传统民歌的传承活力;积极开展港澳和内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交流活动。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规划》强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图书馆界将根据《规划》的统一部署,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汇聚整合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力量,创新推动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守护、传承与展示利用;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积极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数字文化内容供给能力和数字文化服务水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和服务不断向城乡基层延伸。
“中心将以贯彻落实《规划》为契机,以‘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水平。”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说,一是制定标准规范,为文化数字化服务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加强资源建设,助力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三是管好资源数据,提升文化数据服务平台能力;四是强化体验空间建设,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推动“政府端菜+群众点菜”向“政府端菜+群众点菜+群众做菜”转型,有效增强基层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规划》对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细致部署。
“大众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后,人们在旅行中不仅要看山山水水的自然资源,更要体验当地的美好生活,即《规划》中提出的‘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谈到,新空间的培育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旅游产品,让文化成为优质旅游供给的推动者、核心旅游价值的塑造者,形成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文旅融合发展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撑,作为国家级旅游研究机构,我院正从3个方面努力建设新型高端智库。”戴斌表示,首先,将文旅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的学科建设方向。其次,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构建以中青年人才为主体,以学科带头人、学术领军人物为牵引的人才培养体系。再次,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并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规划》明确:“统筹推进对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
“《规划》为我们绘制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其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一重大任务部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交流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段周武直言,中心将对《规划》进行专题学习,以吃透精神为方向,以抓好落实为重点,不断形成工作新机制、新重点和新措施,为做好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工作奋发努力,倾心倾力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