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旅游 » 正文

把周边游打造成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3  浏览次数:90273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未酉寅旅游在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至少有这样几点:第一,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面。文化强国既包含精神层面又包含物质层面。从精神层面说,旅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未酉寅

旅游在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至少有这样几点:第一,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面。文化强国既包含精神层面又包含物质层面。从精神层面说,旅游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文明建设。旅游文明既反映社会文明,又是建设社会文明的最直接抓手。旅游是最大的流动性人文活动。这个最大的流动性人文活动的文明抓好了,我国社会文明将大大提升。从物质层面说,旅游业增加值占到我国GDP增加值的5%左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增强我国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第二,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2008年国内旅游人次为1.71亿人次,到2019年增长到60亿人次,年均增长38.2%;国内旅游总消费由2008年的874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7万亿元,年均增长18.6%。这两项数据都明显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率。特别是从2015年起至2019年,出游人次每年以5亿人次增长。如此高的增长率,说明人们在提升生活品质中把旅游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第三,旅游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现在,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左右,而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中占有相当大分量。2019年我国国内社会消费总收入是41万亿元,旅游国内总收入是5.7万亿元,占到14%多。特别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旅游地位进一步突出。

现在,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业首当其冲。旅游业属于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在疫情防控期间必然要首先受到限制。但同时也要讲两句话,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危中有机,要化危为机。这种机遇,最根本的来自于人们日益强烈的旅游意愿和日益增长的旅游能力。现在,人们的普遍感受是,节假日期间如果不出去旅游和度假,就好像没过好这个假日。临近假期,人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就是出游。化危为机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仍在供给侧,在市场主体如何应对。最关键的是要培育和发展适应疫情多变特点和疫情防控需要的旅游新市场。

化危为机,最现实、最可行的是把周边游搞起来。过去,我们重视跨省游、跨境游,为什么?因为效益高。疫情来了,跨省游、跨境游受限制,结果旅游业就衰退了。周边游长期以来是旅游业的短板,这不是好的现象,反映了旅游业的结构不合理。不论有没有疫情,周边游都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周边游始终是旅游业的主体。就是在疫情前,我国国内游有60亿人次,其中70%的旅游半径不超过300公里,属于周边游的范围。疫情来了之后压缩到100公里。所以说,不是现在,在疫情爆发前,周边游就是主体,只是这个主体因为效益不好,被忽视了。现在需要我们重视起来。二是周边游是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旅游业要转变发展模式、要调整结构喊了多少年,但总是不理想、不到位,为什么?因为忽视了周边游这个主体。周边游这个旅游业的主体质量上不去,总是处在低水平、粗放式发展模式中,旅游业怎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呢?三是周边游是旅游业应对疫情、后疫情局势的有力抓手。疫情结束现在还看不见头。可以肯定地说,在近两三年甚至更长一点时间,旅游业不可能回到疫情前的大开大放局面。也就是说,跨省、跨境、跨国游在可见的时间里,是处在受到限制的境地中。怎么办?旅游业要发展,就必须把周边游打造成旅游业新的增长极。所谓新的增长极,就是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规模又有效益。因为打造周边游的背后,是消费者能力、旅游装备、出游习惯的塑造和提升,是产业资源的释放和重新调运,这些变化将赋予旅游业新的内涵和生机。

现在,把周边游打造成新的增长极恰逢其时。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要保护利用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遗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遗存的有效保护,都会转化为旅游资源,大大丰富城市的旅游内涵,使每个城市都变得耐看耐游。二是现在正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将使乡村品质全面提升,使乡村更漂亮、更舒适、更便利,更宜居宜游。三是现在大力实行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的恢复将为旅游提供更多的资源。总之,现在把周边游打造成新的旅游业增长极正逢其时,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把周边游打造成新的增长极,应抓紧做三件事。

第一,要打造适合周边游的旅游线路。旅游要有人气、要形成规模必须要打造旅游线路。旅游线路打造的水平,反映了市场主体的水平。周边游的线路不同于跨省、跨境、跨国游的线路。跨省、跨境、跨国游的线路,是围绕着知名的景区、景点来打造。而对于当地人来说,这些知名景区、景点都不止一次去过,不再具有吸引力。所以,打造周边旅的线路,就要对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比如,北京有大量文化名人故居,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等,可以说,循着文化名人故居旅游,就是读一本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比如,北京有大量五四时期和建党初期红色资源遗存,包括北大红楼、陈独秀故居、李大钊故居、毛泽东居住活动处等,循着这些红色遗存旅游,就是重温一次中国共产党建党史。这些资源都是周边游的好资源。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串珠成线的工作。不串珠成线,形不成旅游规模。把这项工作做起来,将大大增强周边游的丰富性,增强对本地游客的吸引力,也一定会大大提高旅游业的收入和效益。

第二,要实现从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型。现在我国旅游业正处在转型期,其中一个重要的转型,就是从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旅游为主转化、提升。特别是周边游的游客主要不是观光,主要是休闲,有的是观光与休闲兼顾,更多的就是休闲。休闲与观光不同,观光是看景而游,以看景为主;休闲以放松为主,散散心、度度假、休息休息,漫步美丽之乡、享受乡村之美、感受乡村之趣。观光是累的、是紧张的,休闲不累、是放松的。现在,为什么民宿发展这么快?一到节假日供不应求?就是因为想到周边休闲度假的人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在城市周边打造更多更好的休闲度假地。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周边游的度假地设施简单、配套不全、内容单调,只停留在住一住、吃一吃的状态。这种情况既不会有很好的体验,也不会带来很好的效益。休闲旅游的效益来自于对休闲旅游的深度开发。对农村休闲旅游的深度开发,要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深度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貎和村落格局,把乡土文化元素融入休闲旅游,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水清的居住环境。要实现传统民俗、传统建筑、传统作坊、传统小吃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这样的休闲周边游一定是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周边游,也一定是大大提高旅游业收入和效益的周边游。也就是说,把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提炼转化成优质旅游资产。

第三,要对周边游有一个整体设计。周边游不能一哄而起,不能杂乱无章,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盲目跟风。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循序渐进。有三点需要我们注意:首先,必须规划先行,对周边游要有个总体规划、有个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要对标国家战略。“十四五”国家旅游发展战略重点就是“两个一批”: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打造周边游应对标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纳入到国家旅游发展战略之中。其次,必须做好周边游与跨省、跨境、跨国游的衔接。周边游做好了,就会产生辐射力和影响力,吸引市外、省外、境外、国外的游客,一旦条件成熟,周边游就可以转化为跨省、跨境、跨国游。所以说,周边游与跨省、跨境、跨国游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周边游时,要考虑到与跨省、跨境、跨国游的衔接问题。再次,必须兼顾城市和乡村。周边游不单是城市到乡村游,还有一个乡村到城市游的问题。现在,旅游人数增长中,农村居民出游人数处在快速增长期。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1年度国内旅游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居民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55万亿元,增长28.4%;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613.56元,增长15.7%。城里人下乡、农村人进城的旅游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所以,我们既要打造乡村旅游度假地,也要打造城市旅游度假地;既要使乡村留得住城里人,也要使城市留得住乡村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