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颐和园 刘源隆 摄
▲ 颐和园听鹂馆 刘源隆 摄
8月的北京,周末的颐和园人流如织。围着昆明湖散步健身,到颐和园博物馆观赏清宫御用的器物,再到听鹂馆品尝一顿宫廷寿宴,既能感受北京的自然山水风光,又能体验文化遗产的人文之美,颐和园已成为北京市民消夏避暑的美好目的地。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域早已融入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2022年是北京市海淀区提出打造“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三山五园”整体保护利用从区级战略、市级重点,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实现了三级跳。
在7月22日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作为小组代表发言时表示,北京将落实《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创新文物活化利用模式,建设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典范区。
文物+科技
丰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手段
随着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有着“园林紫禁城”之称的三山五园地区历史风貌逐步得到恢复,山水林田交织的自然风光为城市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文化价值的挖掘增强着人们的文化自信,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动着中关村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古老的中华传统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形成了三山五园地区创新发展的独特优势。”
据了解,示范区建设中将实施“文物+科技”创新亮点工程——将文物保护综合管理系统嵌入城市“大脑”工作,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的各个环节,基于实时动态数据实现文物管理事件的AI闭环管理,通过调取实时文物图像,对文物发生的失火、位移、坍塌、人员靠近等做到及时发现,立即处理;通过与公安、消防、城市管理等部门有效联动,实现对文物从发现预警、到巡查处置,再到确认归档的全流程闭环管理;通过实时感知、主动研判、及时通知、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计划,极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从而达到对文物巡查的智能化,实现文物保护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
此外,圆明园、畅春园数字化复原展示传播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完成圆明园遗址大水法、远瀛观遗址等数字化扫描工作,上线圆明园田野考古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推出呈现圆明园盛景的3D复原影像。整体复原畅春园及西花园约90公顷山水地形,拟精细复原大宫门至九经三事殿一带、清溪书屋、澹宁居等约1万平方米建筑,实现畅春园、西花园全域漫游及主要景观的交互漫游。
文物+教育
构建三山五园博物馆群
▲ 颐和园博物馆正式挂牌 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2021年9月28日,历经4年筹备,在18家国内文博单位的见证下,颐和园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党委副书记兼颐和园博物馆馆长秦雷表示:“颐和园博物馆所在的颐和园文昌院已经对外开放了22年,是一个具有博物馆功能的园中之园。博物馆的成立是对其发展定位、功能和服务标准提升的确定,未来博物馆将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提升。”
如今,海淀区还正在对圆明园正觉寺及西洋楼展陈进行改造,建设圆明园博物馆,并计划于2023年6月正式开放。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将充分发挥圆明园‘万园之园’、考古遗址公园的优势,努力在学术研究、遗址展示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成绩,培养一批文物研究人才、博物馆专业人才、策展人才,最终目标是将圆明园博物馆建设成国家一级博物馆。”
▲ 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艺术中心 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今年6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艺术中心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是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龙头项目,它以博物馆、美术馆为主,融合展览、活动、文化体验、文化消费等多项职能,打通文化、文物、旅游等多项业务边界,努力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途径。正在打造的三山五园数字展将长期在艺术中心展出,展览通过最前沿的科技手段沉浸式展示三山五园的盛时全景和文化内涵。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建成后,将与颐和园博物馆、正在建设的圆明园博物馆以及众多高校博物馆形成三山五园博物馆群。”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志表示,项目建成后,还将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互融共通,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前沿发布、自然生态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
文物+生态
保护山水形胜的整体格局
▲ 北长河生态治理工程 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文物保护利用有机结合,是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强调,要系统性保护以山水环境为本底、以西山为屏障、以皇家园林为核心、以水系御道相互串联、各类要素有机交织的整体山水格局与传统风貌,恢复重要历史水系和部分稻田景观,大尺度拓展绿色空间,实现地区整体生态文化环境融合发展。
历史上,三山五园地区泉流四溢、河湖漫布,宛如江南水乡。海淀区从生态循环水网、河道生态治理及景观提升、蓄滞洪区建设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恢复历史水系和景观。
“园外园”地处颐和园和玉泉山(静明园)西南部区域,是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海淀区已完成园外园功德寺地区绿化景观提升一期工程,建成对外开放的功德寺公园;京张铁路遗址公共空间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已打造760公顷绿色空间,再现海淀自然与历史人文交融的山水田园风貌;依托《“水清岸绿”行动计划(2020-2025)》,以金河、万泉河为轴,建设玉泉山片区和圆明园片区两个水网循环系统,增加优生态、亲自然的绿色亲水空间,部分恢复三山五园历史水系脉络。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今年底,三山五园历史盛期水系格局将基本成型,重现昔日‘泉流似玉虹’的水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