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北京市朝阳区位列地方名单首位。之所以入选,与朝阳区积极探索文化事业产业贯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分不开。近年来,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简称示范园区)评审认定工作,并以严格标准认定了首批10家示范园区。示范园区在不断增强产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在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
融合发展新思路:
再造区域文化繁荣活力
北京市朝阳区是文化大区,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文化产业园区有102家。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最初聚集产业、扎堆发展,到如今面向社会、开放公益,这些文化产业园区从产业园变成文化社区,进而变为“城市文化公园”,服务了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在这一发展趋势下,2020年下半年,在朝阳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下,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会同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区文创办)、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等部门,共同启动示范园区评审认定相关工作。为推进评审认定工作顺利开展,朝阳区出台了《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在对园区的考察方面,试行办法强调了公益属性:如园区面向公众组织开展公益文化讲座、文化展览、文化活动等公益文化服务的情况;园区在非遗传承保护、文化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园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等。
“开展示范园区评定工作,意在引导文化产业园区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逐步向城市文化公园转变,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经过两年来的培育引导,朝阳区示范园区基本形成了文化内涵不断丰富、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品牌效应持续彰显的发展局面。
2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朝阳区首批授牌的这10家示范园区多以公益性文化活动知名。如首创·郎园Vintage,汇聚了影视娱乐、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传媒、设计服务、创意餐饮配套等主要业态,凭借文化资源整合能力和内容运营能力,以“产业+空间+内容”融合服务为核心,推出了电影、昆曲、戏剧、文学、音乐、青少年生涯教育、公益等多类型的、数字指导下的文化内容服务,园区每年举办500余场文化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常年举办昆曲演出,由运营团队自主运营的虞社演艺空间被朝阳区评为“传统文化基地”。不仅积极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园区还推出了文化品牌——“棱镜MINI戏剧节”,助力戏剧爱好者在舞台上实现艺术创想。2019年起,棱镜MINI戏剧节成为年轻的戏剧人和戏剧观众聚会、交流、狂欢的场所和戏剧新实验的基地。“把文化运营放在首位”,这令首创·郎园Vintage成为CBD区域精品文化的发声地与文化服务的主阵地。
朝阳区示范园区联合入驻企业打造系列文化精品,持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构建了文化精品层出不穷、文化品牌特色鲜明的文艺创作生态。例如,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每年举办懋隆大讲堂、非遗艺术展、懋隆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过4万。园区负责人表示,园区始终注重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广泛性。自园区建立以来,在老字号宣传推广及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开展多项工作,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邀请非遗传承大师、业界专家学者到园区,为公众创造近距离了解、倾听中国文化的机会。同时,园区还积极走出去,参与公益文化服务。如开展“燕京八绝进校园”“燕京八绝嘉年华”,以及西单商场“老字号快闪”等活动,把传统工艺体验课程带到校园和大型公共场所,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体验传统文化课程。
3
创新区域共享文化空间:
打造独具特色文旅消费品牌
随着示范园区企业集聚到一定规模,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园区发展逐渐由拼空间、拼政策阶段进入到拼服务、拼环境阶段,愈发注重创新和优化运营管理方式,而创新区域共享文化空间,则成为代表性园区发展的侧重点之一。近年来, 798—751艺术街区创造性地打造了夜间文旅消费产业链,带动了区域文旅消费经济。同时,街区依托自身文化、时尚设计优势,举办特色艺术展、夜游美术馆、青少年戏剧节、国际设计节、火车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源源不断地为夜间文旅消费注入新鲜血液。2021年,798—751艺术街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以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融合发展为侧重点,通过产业发展不断丰富园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成为多个示范园区创新发展的显著特点。例如,E9区创新工场以构建多维业态系统,服务周边居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需求。园区不仅配备了大空间的图书阅读与知识分享空间“智库书屋”,于2020年创办了北京拾美术馆,还提供特色公共文化配套服务:打造北京东南部城市文化公园,拓展多样化文化休闲空间,以足篮球场、创客食堂、健身房、音乐酒吧、智库咖啡、剧场等多业态空间,为入园企业员工和周边市民打造“10分钟文化休闲体验圈”。
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以来,园区充分利用园区公共文化空间自主策划、联合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涉及产业服务、文化沙龙、行业论坛、文艺演出以及党建等多项活动。以此来搭建政府与企业交流的平台,构建园区与社区互动的场域,以‘文化+’属性的产业和公益活动,逐渐形成区域文化氛围。”
在朝阳区的积极引导下,示范园区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通过文化赋能,引导促进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升级,推进“事业+产业+消费”三轮齐驱。据了解,2021年,10家示范园区共建有公共文化空间416个,面积合计29.3万平方米,举办传统节庆、国际交流、展览展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和文旅消费活动超1500场,参与人数超800万,活动收入近1.2亿元。示范园区在扩大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激发文化消费潜力、服务重大战略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仍将鼓励园区开辟更多“小、特、精”特色文化空间,突出示范园区特色文化内涵。目前,第二批示范园区评审认定相关工作正在启动推进中,将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园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生产与供给,推动园区活动体系化、特色化、基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