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体验科技展览 传递人文关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6  浏览次数:110214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展览陈列工作是文博场馆工作的核心,展陈设计也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艺术,需结合建筑空间、材料、照明、科技及美学等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博场馆如何采用更为先进的展陈理念、科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展览陈列工作是文博场馆工作的核心,展陈设计也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艺术,需结合建筑空间、材料、照明、科技及美学等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博场馆如何采用更为先进的展陈理念、科技手段等,策划出高品质、有思想、有吸引力的展览,以更好地服务公众,已成为当下文博人关注的焦点。在暑期,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那些兼具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展览,感受科技和人文相结合的精彩。


从长沙历史文化陈列读懂这座城


张 玲


▲  长沙博物馆长沙历史文化陈列“汉趣屋”实景  

长沙博物馆供图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迎来了暑期旅游热。炎炎烈日之下,各地游客纷纷走进位于长沙滨江文化园内的长沙博物馆,在这座凉爽的长沙“城市会客厅”内,通过“湘江北去·中流击水——长沙历史文化陈列”,深度了解历史文化名城长沙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湘江北去·中流击水——长沙历史文化陈列”是长沙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自2017年5月开幕至今年6月底,共接待观众480多万人次。作为首个系统展示长沙地区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大型通史陈列,展览汇集了反映长沙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物1250余件(套),综合运用场景、艺术品、新媒体展项80余处,在陈列体系的构建、陈列艺术形象的设计和智慧展陈等方面,处处展现着长沙博物馆“让文物说话,对历史负责”的展陈理念。

用文物语言讲述长沙故事

“长沙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博物馆,让公众了解城市历史、体验城市文化、探究城市的人文精神,从而增强公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这是我们的使命,而一个好的基本陈列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重要载体。”长沙博物馆研究馆员、原馆长王立华说,“在策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根据长沙历史文化的特色,对整个陈列的主题内容、篇章结构、展陈风格进行了合理的规划设计,以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城市发展变迁为主线,以特色文物展品为支撑,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中国的大历史背景下讲述好长沙故事。”

长沙历史文化陈列以1840年为界划分为“湘江北去——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和“中流击水——长沙近代历史文化陈列”两个篇章,分别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命名。古代长沙部分以物说史,以物证史;近代长沙部分则以人带史,凸显长沙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两个篇章在时间上一线贯之,在内容上紧密联系,但在空间上又相对独立,各自成篇。

长沙博物馆藏品近5万件,珍贵文物近7000件,涵盖了石器时代至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长沙历史文化陈列策展小组深入研究长沙城市历史发展及特点,并挑选在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文物,如镇馆之宝、商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乐器——象纹大铜铙,最早能成编演奏的商代青铜编铙,楚国称霸争雄的剑、戈、矛,呈现唐风妙彩魅力的长沙窑瓷器,还有实证2500年长沙城建史的五一广场地层剖面,长沙国王陵墓葬的随葬品以及五代码头、宋代涵渠及坊市等彰显历年城市考古的恢宏遗迹。最终,该陈列展出1250件(套)文物。

艺术呈现鲜明表达展陈主题

在“中流击水——长沙近代历史文化陈列”展的序厅内,大型艺术装置“中流击水”采用数吨不同规格的钢管组合而成,立体构成大浪冲击岩石激起千层浪花的瞬间造型,加上灯光的精准配合,极具视觉张力,震人心魄,体现了近代长沙人在历次变革浪潮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此外,洋务先驱、维新志士、华兴聚会、建党群英、秋收起义等大型创作雕塑凸显出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近代湖湘杰出人物群体的神采,文夕大火、长沙会战等综合多媒体场景则有力渲染了抗战时期这座城市的悲壮与激烈。

在王立华看来,一个好的展览,只有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才能将内容准确生动地呈现。通过形式设计的再创作,突出展陈空间的秩序美学,才能使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得到鲜明的表达。

作为“叙事型展览”,长沙历史文化陈列采用编年体的叙事方式,以时代为序,以重要历史节点或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城市的发展变迁为主要线索,演绎陈列的主题内容,力求叙事兼顾审美,艺术化呈现大历史背景与文物组合展示,用极简的空间形态、不同的色彩呼应展示内容和形式之间的感官情绪。同时,采取历史加专题的形式,使陈列形式更加丰富。

色彩语言上,展厅用幽蓝展现史前时期长沙文明之悠远,铜绿展现先秦时期长沙历史之厚重,赭红展现汉代长沙国之华贵,瓷白展现宋明时期长沙文化之兴盛,暗红展现近代长沙革命之铁血,大红展现长沙城市之新生,色彩分明,脉络清晰。版面的视觉形象设计也唯美独特,古代史用从星空演变而来的圆形,表现了长沙古代历史文化的柔美;近代史以从五角星演变而来的直线条,表现了近代长沙人的刚烈气质。

智慧展陈让观众身临其境

利用最新信息化技术促进对文物信息的解读和陈列展览的传播推广,是现代化博物馆的发展趋势。王立华介绍,长沙博物馆基本陈列以新建设的智慧博物馆平台为依托,以“互联网+”时代新技术为支撑,借力信息化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以观众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和人性化服务模式,在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儿童体验长沙历史文化陈列“汉趣屋”穿衣镜电子游戏


位于长沙历史文化陈列“大汉王国”展厅的“汉趣屋”教育角是展览中最受欢迎的区域之一。这个面积约40平方米的空间被简要布置成汉代室内的一角,在这里,观众可通过电子互动游戏投壶、射覆与穿衣镜体验汉代贵族游戏与穿着;动画短片“定王台的故事”从青少年视角演绎长沙地名定王台的由来;汉代瓦当盖印体验让观众体验汉代瓦当的技艺之美与文化之美;龙凤纹玉环拓印与欣赏体验让观众感受汉代玉器工艺与纹饰之美;汉代识字课本《急就篇》让观众了解汉代人的学习和当时的百科。

该陈列引进“云观博AR智慧导览”系统,这是国内首款基于AR技术的全博物馆领域应用软件,观众只要拿起手机扫描文物,就能通过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和3D互动等多种手段把文物从说明牌上解放出来,以一种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了解文物的故事。

长沙历史文化陈列还选取最具代表性的60件精品文物进行了高清三维扫描,通过高精度组合与影像处理,利用4K高清触摸屏幕提供展品虚拟展览和触摸体验。观众可以通过触摸互动从不同角度、精度观察文物,弥补实体展览中文物面貌展示不足的缺陷,还可以任意放大和缩小文物三维影像,从细节欣赏展品纹理与创作手法,深刻体会文物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还可以为喜爱的展品点赞和分享,利用个人手机扫描二维码分享到个人朋友圈,打造“口袋里的文物”,同时通过后台数据还可以为馆方积累观众对文物认可度的大数据,为后续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长沙历史文化陈列的辅助展品采用雕塑、场景、多媒体装置、油画、沙盘模型等多种形式。展览还通过触摸、操控、AR等多种互动体验,为观众营造出独具特色、互动流畅、代入感极强的观展享受。例如,在清代长沙城展厅,“古街巷复原+长沙城精细沙盘+AR互动”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穿越到长沙古城。


来成都,感受趣味展览新活力


付远书


▲ “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动漫原画特展”现场  

在四川省成都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发展,博物馆展陈手法与表现形式一直在进步,现代化多学科技术手法在最大限度满足不同观众群体对博物馆展览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供了一系列极其丰富的互动体验,打开了现代博物馆展示的新境界。

2022年正值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成都的动漫新产业也正蓬勃发展,数千家动漫企业催生出一系列票房口碑双赢的现象级动漫IP形象和欣欣向荣的周边产品,彰显着成都旺盛的创造力。5月17日,成都博物馆向“二次元”观众们发出集结令,“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动漫原画特展”于当天至8月28日在三层临展厅呈现,观众在趣味浏览动漫历史的同时,还能感受文创名城的无限魅力。

在展馆展示设计过程中,直观性和可信度的结合可以使展示形式比所有书面和口头宣传更可信、更有说服力。据了解,本次展览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组织,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248件世界经典动漫作品首次登陆蓉城。展览立体呈现了全球化视野下,20世纪以来动漫的发展历程,既有来自迪士尼的大量原稿和珍稀赛璐珞作品,如享誉全球的《米奇与唐老鸭》、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被誉为“迪士尼最完美的动画电影”的《木偶奇遇记》,以及经典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风中奇缘》等,又有独树一帜、吸粉无数的日漫代表作,如日本第一部TV版动画《铁臂阿童木》、让人脑洞大开的《名侦探柯南》、象征日本“热血王道漫”的《龙珠》《航海王》等,同步呈现的手稿、线稿,向观众述说着画面背后的心血。

“从形式设计上来说,动漫展相比其他展览,展厅用色更大胆丰富、展厅氛围设计更活泼绚烂,整体贴近动漫夸张、抽象的表现形式。”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以动漫为主题,和传统意义上的“文物展”“艺术展”相比,贴合了夏季展览季的主题氛围,用动漫绚烂多姿、魅力四射的色彩和画面来装点观众们的休闲时光、回味他们的童年。该负责人还透露,本次展陈设计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关于展览中的动漫元素使用的版权问题。“在设计之初,我们在整个展览空间中设想了很多大型动漫经典场景还原,或者运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但由于版权的关系,这类构想不太好实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成都博物馆从绘画过程中的所用到的工具入手,将“笔”这个元素融入到展览设计中,设计了本次展览的原创IP形象“成小笔”,并给他赋予拟人的特性,让他可以装扮成各种卡通形象的样子,点题的同时也能丰富展厅空间,并且能在展览中强调展览主题,以此来规避一些版权上的问题。

作为中国动漫最活跃的城市和国家四大数字媒体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成都素有“动漫之都”的称号。除了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漫展、手办集合、舞台剧等周边活动及产业也成蓬勃之势,成为中国动漫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背景下,本次展览还特意设计展示了从传统文化土壤中结出硕果的国漫佳作,让观众近距离体验横跨百年的王牌经典国漫。展览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一人之下》等蕴含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族精神的优秀国漫,以及《大闹天宫》原画作者陆青、《黑猫警长》导演戴铁郎的签名作品等,沉浸式纵览几代国漫人的不朽征途,见证大家共同沉淀过的时光,直面将要开创的无限未来。

▲ “神奇宝‘贝’——奇妙的贝类世界”特展现场  成都博物馆供图


展馆展示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了解观众、熟悉观众、组织观众、服务观众、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参观展览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也是展馆活动与观众互动的过程。今年暑期,“神奇宝‘贝’——奇妙的贝类世界”特展即将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展出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5家文博单位馆藏的贝类标本及相关文物1200余件(套)。展览在确定主题和内容、展示手段以及向观众提供互动服务等方面的设计均有其具有特色的理念和方式。

据了解,本次展览时间为暑期到国庆,受众为青少年群体或亲子游。展览共分为“贝从何处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族”“我们与人类”四大板块,通过第一人称讲述的形式创造性地将自然科普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引领观众来到海洋深处,认识海贝的栖息环境,邂逅上百种姿态各异、习性不同的贝类动物。

“展览从版面设计、文字语言到展厅设计、社教活动,均围绕科普性和教育性进行策划。”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黄玉洁介绍,展览以“古蜀海贝从何而来”为切入点,通过三星堆遗址新一轮发掘出土的多件海贝以及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根据海贝的形态、纹饰制作而成的玉贝、贝纹铜器等,为观众展开一幅贝文化的历史画卷。观众可以在卡通人物“小金”“贝贝”的引导下,从海边沙滩漫步到海底隧道,在海洋世界中享受探索的乐趣。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体验“赶海”的乐趣,本次展览还运用到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和互动体验,让观众沉浸其中。展览现场,珊瑚礁下的鱼群共舞、富含童趣的光影色调、海浪逐沙滩、波光粼粼等感官性氛围设置,让人们宛如置身海边。观众不仅可以用海螺倾听大海的声音,还能亲手触摸部分贝类实物,通过翻牌、拼图等物理互动小游戏,识别、还原贝类种类与形状。值得一提的是,从史前时代开始,就与人类生活结下不解之缘的贝类,还将化身贝币、贝雕、螺钿艺术品、生活用品等不同形式出现在展厅中,让观众顺着时间的长河,感受贝类在人类生活中的多彩印记。


小剪刀打破展览固有模式


李荣坤  文/图


▲ “太行之魂——张永忠剪纸艺术作品捐赠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旅行业依托互联网和新技术生发出很多新业态,非遗的创作和展览展示也不例外。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太行之魂——张永忠剪纸艺术作品捐赠展”的展览现场,看到了不断打破边界、探索创新,融合了空间装置、视觉新媒体、动静结合的剪纸作品,看到了承载新技术、新思路剪纸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山西省晋城市工艺美术大师、韩山堂彩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张永忠通过祈福纳祥、民俗生活、百姓众声和三晋风情4个单元的400余件(套)作品,生动展现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多地质朴、简练的民间剪纸艺术风格。张永忠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打破传统,并积极与时代接轨,其展览让观者耳目一新。

步入展厅,只见星星、月亮、雪花、雀鸟、流云等形象的剪纸以不规则的方式悬挂在上方,张永忠把“天空”搬到了展厅。正前方的展墙上除了展览名称和前言以外,依次排列着大小不同的7幅作品,张永忠说它们各有讲究:“最上面两幅作品,一幅以一个点为中心,一圈圈变化并向外发散,那是银河系的形态,代表着宇宙;另一幅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麒麟代表着方位,这两幅作品代表天。下面4幅作品中有花草树木、动物、水火等代表地。中间这幅头上开着牡丹花、手握谷穗的五谷娃娃作品则代表人。这7幅图可以说是一件作品,构成了整个世界。”张永忠讲述着自己的“一剪一世界”。站在这样一个剪纸世界里,观者沉浸其中,妙不可言。

循着脚下“小蝌蚪”形态的剪纸导览标志向前走,记者被一面墙吸引,墙上用黑、红、黄、粉、绿不同颜色的纸勾勒出一幅拱形的窑洞景象,“窑洞”的门窗上贴着窗花,使得展厅里的“窑洞”顿时透出了烟火气,“窑洞”上不断被打出宝瓶、花篮等剪纸作品的影像,动静结合饶有趣味。

除了作品形式的创新融合,在展示方式上也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模式,展览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剪纸艺术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展览推出了以张永忠剪纸作品为素材制作而成的小视频《呼啸》。视频中,两条弧线上附着几十颗牙齿,只见上下牙齿一张一合,鱼儿、人物等形象从中跳出,随着节奏的加快,一个色彩艳丽的虎头出现。老虎的眼球左一撇、右一撇在眼睛里转动,把它神气、灵动的样子表达得惟妙惟肖。不同的剪纸作品配以快慢有序、张抑扬顿挫的鼓点进行变换,气氛欢快而极富现代感。该视频在视频平台发布后,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有网友留言:“《呼啸》的数字动态视觉效果使剪纸生动活泼……”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表示,小视频的风格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习惯,让非遗“动”起来,非常适合传播。

日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港澳非遗发展研究会、香港崇正中学,举办了“海上生明月,非遗一线牵”系列活动。在“云手作 体验非遗”环节中,张永忠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给香港的青少年介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并展示了近期所创作的部分剪纸作品,解读剪纸艺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的艺术价值。在创作环节,张永忠现场示范“紫荆花”的制作。“紫荆花”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寓意着亲情、阖家团圆,代表着祖国内地与香港同胞万众一心、团结和睦。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同学们虽隔着屏幕,但看到张永忠妙“剪”生花,不禁赞叹于剪纸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家精湛的技艺,留言和点赞瞬间挤满直播间。谢呈笙同学留言提问:“如果我们学习剪纸,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像张老师一样娴熟地剪出精彩的作品?”

“天才出于勤奋,同学们只要平时多剪多练,多多参与其中,用心去感受剪刀与纸在手心里的感觉,达到心手合一,自然就能够将心中的物象通过剪纸表现出来。”张永忠耐心地给同学们讲解。

“这个展览的布置还在继续,我们让展览保持一种‘生长’和延伸的状态,未来计划邀请艺术团在展厅里进行山西民歌和舞蹈的表演,和作品产生一种内在的关联。”苏丹说,同时还会深入地探索非遗与科技、信息化等多种元素的融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