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点清池梅骨韵
笔挥九域御河情
张新华先生七律——读张耀坤先生《御河情》赏析
周紫薇(辽宁)
附张新华先生原作:
读张耀坤先生《御河情》
为拜张翁戚邑行,欣闻佳作动文旌。
千行墨迹涵心雨,万点梅魂落雪声。
厚德胸怀家国梦,宽仁泽惠帝丘城。
笔耕莫道桑榆老,犹待高歌唱晚晴。
张耀坤,河南南乐人。濮阳市人事局局长退休。
戚邑、帝丘,均是濮阳古称。
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钱昌照先生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格律诗就是灿烂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以后,这种文体便不断发展,并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到了唐宋,诗歌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达到了创作的鼎盛时期,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诗歌一直在历史前进的大潮中被继承和发展,然而唐宋后,在诗歌上的成就都没有达到或超过唐宋的水平。
近些年我国各地文人纷纷研究、创作格律诗。但是想把格律诗写好难度非常大,因为格律诗要求太过严格,不但字数固定,句子整齐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还有特定的句法。是国粹中的国粹,形成了中国诗歌的民族气魄和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比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形式更加灵活有味。但是今人创作出大量的格律诗,多数只求符合了平仄要求,内容却空洞无味,读起来如同嚼蜡,原因在于很多“诗人”只掌握了平仄规律,而很少有人深得诗家三昧。
当代诗人张新华,是我多年好友,他的书法堪称一流,但是我更欣赏他的诗词。张新华不仅文学功底深厚,他的诗词法度自然流畅,格律严谨,最关键的是他的诗词作品情感浓厚,令读者产生共鸣,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他的七律——读张耀坤先生《御河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耄耋之年的张耀坤老先生酷爱诗文书画,文学功底极其深厚,教子有方,此人德艺双馨,为政清廉,享誉一方。是张新华的莫逆之交,也是忘年之交,张新华先生经常从夏邑驱车去拜访张耀坤老先生,这首诗是作者读张耀坤老先生的文集《御河情》后所作。
本诗首联“为拜张翁戚邑行,欣闻佳作动文旌。”开篇一个“拜”字,表达了作者对“张翁”的无限崇敬之情,使读者脑海里充满想象:作者笔下的“张翁”是谁呢?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紧接着点名了地点“戚邑”之行,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市,下联中的“佳作”是指“张翁”的作品集《御河情》出版发行,在当地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就像一面文采斐然的旗帜,引领文学爱好者走向更高更远的艺术殿堂。接下来的颔联“千行墨迹涵心雨,万点梅花落雪声。”《御河情》里的每篇文章、每首诗作都饱含张耀坤老先生的人生境遇与感悟,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张翁”梅花一样的风骨、皓雪一样的品格。读到这里,我想起艾青在《诗论》中说的:“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一首好的作品,是作者表达远大志向和情怀的方式,在选择创造诗句的过程中,作者也通过诗句表达自己的生活现象,让未来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时代和情感。虽然我没有读过张耀坤先生的《御河情》,但是通过张新华诗中的“千行墨迹涵心雨,万点梅魂落雪声”,可知“张翁”如清风明月之襟怀,寒梅白雪之品格。我想,这就是一首好诗给读者带来的共鸣吧。颈联“厚德胸怀家国梦,宽仁泽惠帝丘城。”更递进赞美“张翁”的高尚品德、家国情怀与仁厚修为,在当地的口碑和影响力享誉濮阳。尾联“笔耕莫道桑榆老,犹待高歌唱晚晴。”是张耀坤老先生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笔耕不缀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怀,也是非常豁达的面对夕阳无限好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热爱生活,更热爱艺术,桑榆非晚,高歌前行!“莫道”两个字,表达了作者对张耀坤老先生的亲切鼓励和美好祝愿。
张新华先生的这首七律,选用平水韵下平八庚韵部,笔法上看,笔⼒健举,风⾻清峻,结构严谨,徜徉恣肆,⽽语句灵活变化。文辞豪放飘逸是张新华先生的写作特点,且情景交融,词和韵美。作者通过读张耀坤老先生的文集《御河情》作为切入点,充分表达了对张耀坤老先生的崇敬之情和高度赞誉,高山流水,芝兰之交,实乃人生一大幸事。结构铺排巧妙绝伦,加之文辞典雅,真实生动,起承转合信手拈来,虽有重字“行”,但瑕不掩玉。
这首诗,层次清晰分明,且层层递进,笔所至如行云流水,令人如饮甘霖。可以说这是一首完整的、词工律正的七言律诗。
赏析作者简介:
周紫薇,辽宁阜新人,中共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诗词专家委员会专家;辽宁省作协会员;阜新市委市政府直属清风诗社顾问;辽宁省散文学会阜新创作中心副会长;文化部西北书画院特约古典诗词主讲;甘肃省书协“名家讲堂”主讲之一。著有格律诗词集《兰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