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英文为Museum,这个单词所包含的词根MUS比较有意思,Muse(v.沉思)、Amusement(n.娱乐)、Music(n.音乐)、Bemuse(vt.使发呆;使茫然;使困惑)……当然还有与其相关的形容词和副词等。事实上,MUS这个词根来自缪斯女神的名字——Muses。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主管科学和文艺的女神们的总称,数量不定,有的说是3位,有的说是9位。因此,形容与缪斯相关的词语众多。所以博物馆与生俱来就有众多功能或者指示,比如凝视、沉思、吸引注意力、娱乐等等。
国际博物馆协会2007年对博物馆的定义做了调整: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和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环境的有形以及无形遗产。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在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通知》的附件中,增设了博物馆和美术馆。博物馆已然成了大学的“标配”。
大学是博物馆之母,世界最早的公共博物馆即诞生于大学。大学不仅能够为博物馆提供相关专业的人才以及储备力量,也是观众、志愿者、捐赠者交流、服务与学习的理想之地。大学博物馆的前身最早是来自于私人捐赠的藏品,以及大学的某些专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因教学需要逐渐积累了一些教学用品,比如考古专业、美术专业等等。大学博物馆能够反映学校的大概面貌、历史传统、文化特色、人文环境、专业特长等。大学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和策展首先是要面向师生群体。博物馆作为一种知识补充,不仅有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而且有现当代艺术作品,这显然有助于大学师生综合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能惠及社区周边以及广大民众,这是大学博物馆与社会上的博物馆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大学博物馆的学术优势也是大学之外的博物馆所无法比拟的。综合性大学涵盖多种学科,博物馆在这样交叉学科背景下,展览应该与社会上的博物馆区分开。不过,大学博物馆和社会上的博物馆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最为明显的就是经费与政策待遇。
展览和公共教育都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体现,展览是将学术研究内容可视化,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一种转型,因此,公共教育的重点也随之变化。博物馆需要独特的学术视角,四两拨千斤,借助多方力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精细分解,并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公众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被指导到主动获取知识。
那么,什么是优秀的展览?在此,笔者引入吴冠中先生关于绘画的一句名言:一个好的展览就是“专家点头,观众鼓掌”,从“曲高和寡”变为“曲高和众”。有趣、有吸引人的主题、有经典展品,观众可以与展览形成互动,有学术深度、视角新颖、大众可以看懂的展览,才是好的展览。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艺术博物馆在2018年举办了一场名为“睡眠的图像”展,并配合展览做了“睡眠之夜”的博物馆夜场活动,有行为艺术表演,有公众的参与互动。这个展览联合心理学研究,讨论“睡眠是否陷入危机”的话题。通过展示关于停机、失眠、做梦、卧室的建筑等因素对睡眠的影响,这些不同领域的最新科学和人文研究带来艺术家们关于睡眠的动态对话。项目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探索实时主题,为大学艺术博物馆塑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参与模式。
▲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展览空间设计图 设计者:王欣、孙昱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在2018年举办了“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的30余名竹工艺师、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展览分为“竹林艺谱”“竹品风神”“竹屋栖居”3个板块,综合展示了亚洲竹文献、竹工艺、竹材料、竹设计、竹课程、竹营造、竹影像的个案与研究。展览的展陈设计别出心裁,观众似乎就是宋画中的人物,与器物对话,浮涌浪尽,海灯长明。博物馆通过东方文明中特有的竹文化,将亚洲各国联系起来,在传统与工艺的范畴里,给当下以启示。此展也被评选为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
▲ “设计乌托邦1880—1980:百年设计史/比亚杰蒂-科尼格收藏展”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作为一所知名大学博物馆,现有藏品约1.3万件(套)。作为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理工基础的国际知名学府的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办馆理念、内容设计、展览策划、公共教育等方面,都以以经典品格、学术价值、创新意识和人性化服务为主要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可以清晰地分为5个类型:一是中外经典艺术作品的展览展示,并围绕展览展开相关公教活动,例如“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二是以具体艺术史研究为主的展览,比如“支架/表面艺术运动:一次解构绘画的激越实验(1967—1974)”“设计乌托邦1880—1980:百年设计史/比亚杰蒂-科尼格收藏展”;三是展示大学以及学院文脉的展览,比如“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四是馆藏展以及与馆藏相关的当代艺术展,比如“存在之境:当代艺术展”、长期陈列展出的馆藏展等;五是影像相关的展览,通过系列的摄影展构建起近代摄影史轮廓,比如“窗口”展,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发起,收到了公众6千余组件新冠疫情期间拍摄的各种与“窗口”有关的影像。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第二轮网络评审环节,短短72小时之内,观众投票量高达33.36万张,点击量高达94.67万次,由此可见观众的参与热情。图像档案展征集活动立足于现场、现实,着眼于历史和未来,深得人心。“存在之境:当代艺术展”则试图揭示中国当代艺术直面生存经验的状态。通过这些作品的展示,可以感受到中国当代艺术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截面,观众通过这个截面来体会艺术家的情绪,他们的喜好、冲动、意愿、想象,他们的纠结、困惑和疑虑及期待,从而进一步推测他们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贡献与影响,领会艺术家的个体思考及其与当下文化、社会情境的互动。
无论公立博物馆还是大学博物馆,终极的追求都是将好的艺术呈现给公众,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艺术。大学博物馆彰显着大学的精神,大学是向世界传递科技文化的有力名片,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有力体现。让智识、专业和学术服务社会,打造系列学术品牌或展览品牌,突出特色,联合大学独有的学术资源以及跨学科优势,曲高和众,让大学博物馆成为学术的前沿与高地。
(作者系中国美术批评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