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庄、精品民宿、亲子农场、名镇古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限制较少的近郊游成为出游主力,其中,广袤的乡村已成为人们周末、假期休闲度假的热门目的地。在融合文化元素、丰富体验产品方面,乡村游从业者如何探索升级之路?产品多了、市场热了,游客在乡村游体验中是否尽兴?在体验中又发现哪些亮点和短板?本端从供需两个维度对乡村旅游体验进行了采访。
暑期到了,郊区游、乡村休闲体验游等将迎来一个高潮。如果您在这方面有什么体验和心得、意见和建议,欢迎来信来稿。
▲ 贵州岜沙苗寨风情 采访对象供图
乡村旅游:
升级发展中也有“小苦恼”
乡村旅游是搞活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旅游业态、用好用活乡土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
然而,随着乡村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观光式旅游的农家乐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向多样化、融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乡村旅游消费逐渐向度假式深度体验游转变,一些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小苦恼”也逐渐显现。
后沟古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的采样地。村中保留着大量黄土高原土穴窑居院落,点缀在山坳之中,高低错落,随山势呈现出不同的风姿;搭配明走暗泄的古排水系统,是村落建筑经年不倒的“秘密”;完整的村政设施、等级分明的居住格局、防患于未然的仓储制度等,让后沟古村成为北方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近年来,后沟古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梦回后沟古村·品味农耕文化·畅玩嬉雪乐园”主题活动、“古韵新村休闲游”主题乡村旅游线路、“相约千年古村 寻梦农耕桃源”儿童节亲子游活动等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在游览过程中参与农业生产劳作、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农家美食、感受民俗魅力,丰富的体验受到周边游客的广泛好评。不过,也有游客提出景区人少相对冷清、游览方式相对单调,消费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反映出古村镇旅游当下所面临的消费结构扁平单一、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深入的困境。找准消费新热点,搭建更加立体的消费结构,深度挖掘古村乡土人文魅力,增进游客互动体验,丰富宣传推广模式,刺激游客消费热情,将成为后沟古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同样面临苦恼的还有被称为“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的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岜沙苗寨。作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岜沙苗寨民风自然淳朴,如今仍然保留着祭拜古树、镰刀剃头、佩戴火枪等古老生活习俗。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岜沙苗寨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赋能作用,通过对芦笙舞、苗绣等非遗资源的合理利用,鸣枪仪式等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表演,打造出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突出、产业有机融合的文化业态。
不过,在岜沙苗寨旅游产品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有一些亟须优化之处。一位长居广东的游客向记者回忆起疫情前游览岜沙苗寨的经历,他说:“岜沙的苗寨非常漂亮,但是交通确实不太方便,除了打车没有直达的公交线路,寨内住宿环境有待提升……表演很有特色,但是其他消费产品与周边景点大同小异。”这反映出游客对景区生态环境治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更高期待。同时,岜沙苗寨旅游产业还应在已有演出产业赋能的基础上,避免演出流于表面形式,而要深入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作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体验项目,开发有趣味、有内涵、有功能的文创产品,满足消费升级的新需求。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地区起步较晚,进度较慢。福建崇武的古城旅游项目就亟须找到升级突破口。崇武古城是现存保存完好的一座明代石筑古城,有“闽南八达岭”雄关之誉。近年来,崇武镇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据了解,崇武古城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聘请专业团队设计水关游,再现“渔家角力、南音演奏、渔歌演唱”,展现渔家生产生活的场景。受益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崇武整合闲置土地,全力改造村民居住环境,打造了游泳馆、文创园、房车主题客栈等网红景点。
但在游客的体验反馈中,崇武乡村旅游项目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采访中,有游客提出“古城周围好玩的太少了”“除了城墙、海滩没有其他景点”“餐饮休闲场所不好找、不聚集”“游玩过程缺少参与感”等问题,反映出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存在文化融合不深入、配套设施不完善的不足之处。作为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崇武古城等景区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在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要找到自身优势文化资源,融合演出产业、手工技艺、数字文化产业等领域,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丰富游客体验,为崇武旅游产品注入活力。
面对苦恼,乡村旅游应继续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潜力,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丰富游客的体验内容和体验质量摆在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位置。
▲ 北京红螺书院民宿 采访对象供图
乡村 民宿:
新需求 如何带来新升级
本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快意酣歌……田园山居生活在城市很难实现,乡村民宿的出现恰恰契合了人们的这种期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游客对近郊乡村民宿需求增大,对民宿安全和品质也更为重视,乡村民宿市场占比快速增长,进而打开了民宿业新的需求之窗。什么样的民宿是民宿体验者心中的“理想型”?什么样的特色内容惹人爱?
旅居乡村 有惊喜也有“踩雷”
游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已然成为乡村住宿产品追求品质和多元化的新动力。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为以特色风格为主题的乡村民宿发展创造了机会,也为注重服务品质的乡村精品民宿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与以往选择出境游不同,生活在北京的律师杨秀莉近日通过在线平台预订了一间民宿,携全家人体验了两天一夜的京郊行。她说,之所以选择民宿,是因为民宿价格比酒店便宜不少。当他们一家人走进京郊民宿时,眼前的一切让他们欣喜,民宿的公共区域透着文艺气息,能让人比较放松和休闲。周围环境也比市区幽雅许多,庭院有水塘、竹子,处处透着浓浓的禅意,仿佛走进世外桃源。
与律师杨秀莉的体验截然相反,文化从业者李先生在选择了一家乡村民宿后,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李先生反映,一些民宿与其叫民宿,不如说是升级版的农家乐。“这样的民宿与酒店相比,也缺乏竞争力。”他说,如果想吃农家菜,可以直接去农家菜馆,没必要花冤枉钱住一两晚。
“传统旅游方式主要是游山玩水,天黑了,找个住的地方休息;如今除了享受自然风光,游客对民俗、客房、餐饮等因素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群体,更追求住得舒心惬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彬说,随着文旅融合的旅居时代到来,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需求将从单一化功能走向符合多元化、复合化,从景区走向社区的体验,游客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
品质服务、多元场景脱颖而出
消费者在民宿选择上更趋多元,对贴心的品质服务和丰富的场景有了更高的追求。
杨秀莉表示,她对民宿的要求是干净卫生就好,没想到这次的体验超过预期。她在民宿体验到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比如,一些民宿的冰箱和零食柜塞得满满的,由于一价全包住客可以直接按需取用,而大多酒店消费都是明码标价,让人有一种束缚感。民宿里庭院、儿童乐园、秋千等一应俱全。一进院子,房东一家就热情招待,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和院里的小狗玩了起来。民宿还有果园,赶上成熟季还能进行亲子采摘。
“带娃出行已成为旅游市场的新消费趋势。”北京红螺书院民宿管理者周进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孩子郊游,既欣赏风景,也想体验当地文化。乡村亲子住宿产品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还要兼顾父母的休闲娱乐以及放松心态的需求,这对乡村民宿的住宿配套设施、服务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在采访中也发现,目前市面上亲子游、家庭游的乡村民宿产品仍然有不足之处。文化行业的鲁女士表示,乡村亲子设备比较单一,同质化的程度较高,缺乏新意,市场需从硬件设备到服务体验等方面持续发力。
事实上,一些乡村民宿围绕“民宿+”已作出很多尝试,“民宿+阅读”“民宿+科技”“民宿+艺术活动”等,满足了游客不断增长的休闲需求。民宿的个性追求可以复制,但最好不是简单的内容复制。特色而多元,才会让民宿更吸引人、打动人。
经营准入还需进一步加强
如何改善民宿卫生和安全、规范服务标准、塑造品牌形象,成为民宿业亟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我平时都是通过网上预订住宿,这次也不例外。在经过精心挑选后,最终定了一间海景房。没想到入住才发现,房间是背对大海。”企业家张智勇讲述了自己曾遇到的糟心事。他向民宿老板几番交涉后,对方表示可以退还部分房费,但无法换房,理由是目前是旅游旺季,客房都已经被安排出去了。张智勇后来也就将就住了一晚。回来后向有关部门投诉,他这才发现该民宿没有营业执照,涉嫌网上虚假宣传等问题。
除了虚假宣传,近年来,民宿住宿里被单重复利用、厕所等卫生乱象问题的曝光,使得不少游客对民宿房间设施设备的信任度有所下降。
“对民宿的规范,除了法律政策,更多的是要去鼓励和引导。民宿相关规范要针对民宿特点,更细化、更具操作性。”李彬说,“政府要加快修订相关国家标准,强化对民宿业态评定复核工作,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开展旅游住宿业监管试点工作;加强对旅游住宿新业态的引导和管理。”
▲ 红军路遗址
红色美丽村 乘上研学游东风
本端王伟杰
洪福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塘源口乡的东南部,由洪公、福石岭、油麻庶、长洋、龙旗5村合并而成,村子取洪公之“洪”,福石岭之“福”,是为“洪福”,寓意“洪福齐天”。相传600多年前的元至正年间,一支从福建古田来的先民跋山涉水,在此安营扎寨,掘地而居,从而建成一幢幢、一排排令人惊叹不已的土夯墙民居,形成奇特的、辉煌的山寨风光。如今,依托历史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基因,洪福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 翁氏宗祠的红军标语墙
洪福村有着纯正的红色文化基因。在洪福村翁氏宗祠左右两边墙上,最醒目的就是红军标语墙:“当红军最光荣”和“红军是为工农谋利益的”,字体遒劲有力,饱含沧桑,令人不禁怀想起80多年前那段革命先辈顽强斗争、艰苦奋斗的烽火岁月。
1935年7月,我方武装包围塘源口徐氏宗祠,一举缴获重机枪1挺、广东造马步枪50多支及子弹千余发。经过3年的努力,红军在当地山区先后发展党员63名,并建立7个党支部及3个党小组。地方上的党员和贫农团员积极主动地为红军站岗带路、探听敌情、运送物资,有力地支援了红军的游击战争。在洪福村,红军标语、毛氏宗祠、翁氏宗祠等文物古迹众多。洪福村以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为依托,以追寻革命足迹为主线,深入挖掘开发红色资源,加强对红军标语墙、红军路等红色遗迹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全力打造“红军挺进师在江山”主题馆。2017年,洪福村打造“洪福阙里”民宿品牌。2018年成立江山市塘源口乡洪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20年,村里投资200多万元建成洪心123野外拓展基地,开拓打靶、攀岩、溜索等拓展项目。2021年,洪福村入选中组部、财政部“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乘着这股东风,重塑地区乡村红色文化精神,结合史实,依托溪流、山路、稻田等地形,洪福村因地制宜,修建4公里长的红军路。2021年4月,洪福村推出红色旅游线路,成为当地“小小讲解员·红色夏令营”活动基地之一。在深挖本地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洪福村还培养红色宣讲队伍,通过挖掘革命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大力发展红色经济,为农村增添发展动能。
每逢重要时间节点,一批批旅游团纷纷来到洪福村,重温红色记忆,畅游红色文旅精品路线。“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去年5月,一批穿上红军服的新生代企业家在洪福村翁氏祠堂前庄严地宣誓,留下了难忘的红色记忆。企业家还到红军古道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基地——洪心123野外拓展基地,通过唱国歌、穿越地雷阵、过草地荆棘取水、唱红歌、翻越电网等活动,进一步感悟红军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
“红军标语、红军路、洪心123野外拓展基地等都是洪福村的红色资源,将这些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从而集聚人气,增加村民收入。”塘源口乡负责人说,去年洪福村开展了“踏寻革命先辈足迹,领略红色美丽村庄”党史学习教育,吸引了众多团队慕名前来。随着洪福村红色研学路线的升温,全面展现红军挺进师在江山的革命历程的“红军挺进师在江山”主题馆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参观真实史料、珍贵照片、影视视频,见证那段金戈铁马的烽火岁月,感受该村的红色文旅“,有了人气,村民增收就有希望。”洪福村党支部书记张扬东说,“村里接待了很多旅游团队,村里的民宿、农家乐依托红色游实现增收,还带动了薯花、芋梗馃等特色农产品的销量,让村民在家门口鼓起了钱袋子。现在,洪福村已经从原来的经济薄弱村发展为红色美丽村。”
“红色游凝聚了人心、增添了发展动能,大有可为。我们将继续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将其转化为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塘源口乡负责人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