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传承红色文化 推动乡村振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4  浏览次数:154649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在青山绿水之间体验红色文化,革命遗址遗迹与当地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河南的红旗渠、山东的沂水县等地通过整合绿色生态资源,将红色旅游、乡村游、绿色生态游相结合,让红色景区凸显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在青山绿水之间体验红色文化,革命遗址遗迹与当地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河南的红旗渠、山东的沂水县等地通过整合绿色生态资源,将红色旅游、乡村游、绿色生态游相结合,让红色景区凸显以旅彰文的新时代气息,以观光休闲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旅力量。


河南省林州市

红旗渠传人的“美太行”

张莹莹


▲ 游客在林州石板岩镇写生基地写生     林州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供图

河南林州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历经数十年奋战,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之间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人民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光辉典范。

林州景色优美、名胜众多,境内的林虑山群峰傲立、峭壁险峻,素有“八百里太行之魂”“北雄风光最盛处”之称。林州同时也是“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扁担精神的发祥地,有多处革命遗址遍布全市。

暑假来临,“中国画谷”林州石板岩镇迎来了四面八方的写生爱好者和游客。携程度假农庄林州石板岩店店长代刚明称:“最近,周末都是客满,随着暑期旺季的到来加上一系列纾困政策的助力,相信今年客流量将大涨。”

近年来,石板岩镇依托自然优势和独特的民居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美术写生基地产业。为进一步提升当地写生服务能力,林州还规划了总投资2亿元的“中国画谷”项目和总投资6000万元的石板岩镇写生基地提升项目。这些项目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重点文旅项目。此外,石板岩镇成立了写生产业协会,出台了《写生基地星级评定办法》,建立写生、保险、信贷等一站式服务体系,为写生创作提供了全链条服务。

凭借秀美的自然风光、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产业优势,石板岩镇正逐渐成为国内知名的理想写生基地,其嬗变是林州打造红色旅游高地的缩影。

林州市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以打造红色旅游矩阵为目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打造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的红色旅游高地,逐步构建特色凸显、底蕴深厚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

“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游+蓝天滑翔游”是林州文旅发展的新亮点。林州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太行山自然风光,以“红绿蓝”三色交相辉映的大旅游格局,演绎红旗渠传人“美太行”精神舞曲。以红旗渠·太行大峡谷5A级旅游景区为主体,推进实施红旗渠景区提升、大峡谷提升、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红旗渠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景区品质。

同时,林州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整合农业园区、农村合作社、农业生态园等资源平台,打造庙荒村、黄华村、皇后村、高家台村等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石板岩镇和原康镇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推动留林生态园发展富民产业。

据统计,2021年,林州市接待游客1055.64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68.17亿元。自2022年5月31日河南跨省游开放以来,林州酒店和民宿预订量环比增长137%。林州各大知名景区热度迅速攀升,6月以来,太行大峡谷风景区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163%;万泉湖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近3倍;红旗渠景区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343%。

“林州将继续在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深度融合发展上做好文章,在提升自身发展品质的基础上带动周边乡村高质量发展。”林州市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该市将深入挖掘周边乡村的红色文化资源,激发其发展红色旅游的潜力,着力打造红旗渠红色旅游基地。同时,扎实推进绿色发展,整合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以及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把红色旅游资源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林州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山东省沂水县院东头镇

红嫂故乡焕新颜

孙丛丛


▲ 西墙峪村景观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也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以富集的红色资源为依托,该镇坚持“红绿结合”,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新路径,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等多项荣誉,带动了镇域发展创新蝶变。

西墙峪村位于院东头镇西部,村里石墙、石房、石板路错落有致,尽显沂蒙山区传统村落的古朴特色。抗日战争时期,该村是鲁中根据地中心、抗日堡垒村,在村东先后发生了挡阳柱西山战斗、仙姑顶战斗,八路军山东纵队野战医院医疗所曾在此驻扎。当时,西墙峪这个只有200多人口的小山村,先后救治、掩护过300多名八路军伤病员,掩藏粮食3万多斤,因此被誉为“山纵的村庄”“山纵的好后勤”。

如今,西墙峪村保留了仙姑顶战斗遗址、山东纵队野战医院医疗所旧址等红色遗址遗迹,挖掘了“烽火西墙峪”等一系列战斗故事,规划打造了山东纵队记忆馆,并完成了对展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凭借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研学点,西墙峪村常年有中小学生等来此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村年接待研学游客7万余人次。

为实现红色游、乡村游、生态游有效融合,西墙峪村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新拓宽硬化进村道路3500米,栽植绿化苗木1.4万株,全力改善村居基础设施及环境。同时,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农家乐,引进社会资金进一步发展乡村民宿项目。“村里大力发展观光休闲业态,通过乡村旅游的引流蓄客,把特色农产品直接变成旅游商品销售,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西墙峪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成介绍,西墙峪村评上了山东省级传统村落、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干劲越来越足。

从明确发展旅游业以来,院东头镇就确定了“挖掘红色资源、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思路,立足乡村特色,注重分类推进,引领构建以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峙密河及石门河为轴线、品牌景区为核心、乡村特色旅游为补充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形成“一条玉带穿镇过、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除西墙峪村外,桃棵子村也靠红色旅游蹚出了乡村振兴新路。沂蒙红嫂祖秀莲救治八路军伤员的故事就发生在桃棵子村。桃棵子村抓住全域旅游发展契机,深挖“一位好红嫂、一名好战士、一个好故事”的精神内涵,建成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在原址修复沂蒙红嫂故居、刘知侠旧居,开发了红色书屋、红色文化长廊等乡村旅游项目,将桃棵子村建设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在吸引了大批游客后,桃棵子村借势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打造大樱桃、苹果采摘园5处及种植基地400多亩,通过“农文旅”融合实现了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在院东头镇推出的特色旅游线路中,红色研学游线路串联了仙姑顶抗击战遗址、西墙峪村、桃棵子红色旅游区等特色旅游点,既将红色资源连片带面、把红色基因融入游览体验之中,又与地质奇观游、工旅体验游等产品差异化发展,共同构建了涵盖四时、全域的镇域旅游格局。

此外,院东头镇还不断强化机制保障体系,设立旅游专项资金扶持红色游、乡村游等,推出镇域旅游“一票通”,引导各类主体进行旅游开发,在乡村民宿证照办理方面创新推出“帮扶办证”流程,落实“一网通办”“只跑一次”。同时,坚持党建引领、要素融合及全链条开发,激活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为“红色旅游+”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湖南省长沙县

“红色+美学”耀眼润心

张  玲

▲ 观众在杨开慧纪念馆参观     长沙县开慧镇政府供图

湖南省长沙县是一座英雄之城。近代以来,这里涌现出杨开慧、陈树湘、缪伯英、李维汉、徐特立、许光达、田汉等一大批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红色是这片土地最耀眼的底色。

近年来,长沙县充分挖掘本土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修缮和恢复杨开慧纪念馆、许光达故居、缪伯英故居、陈树湘故居等红色场馆,目前,全县已建成红色纪念场所28处。与此同时,该县精心打造了“体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感悟共产党人革命情怀”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乡村旅游迅速升温。2021年,长沙县红色场馆共接待团队4000余个,接待游客368万人次。

在陈树湘烈士的家乡长沙县福临镇,广大干部群众正以“树湘精神”为旗帜,全力打造红旅小镇,争当“以红色产业为核、以生态保护为基、以美学经济为魂”的乡村振兴排头兵。据福临镇党委书记陆宇介绍,近几年,该镇大力夯实红色阵地建设,修建了树湘党建公园和树湘史实陈列馆,修缮了树湘故居等红色阵地,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新地标。两年来,前来观瞻的游客突破20万人次。

为实现分散文旅资源的统筹利用,更好地为游客服务,2020年,福临镇投资近200万元打造了福临驿站。该驿站作为福临镇旅游服务的“前台”,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主题、不同需求开发了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和产品。目前,福临驿站已与20家餐饮住宿门店、10余家农业企业以及多家景点达成合作协议。2021年,福临驿站实现营业收入约500万元,创造了300多个就业岗位。

位于长沙县北端的开慧镇是杨开慧烈士的故乡,该镇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率先振兴乡村”的总体要求,按照“生态美镇、产业强镇、文化兴镇、旅游立镇”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红色小镇的乡村振兴建设。

为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开慧镇先后完成缪伯英故居和杨柳坡农村党支部旧址的修缮,并对外开放;“板仓红”红领巾志愿宣讲团累计培养“小小志愿讲解员”60余名,开展志愿讲解200余场,惠及游客5万余人;打造的“板仓之声”微宣讲品牌、“稚嫩童声话百年党史”等系列宣讲活动让红色故事在“大爱小镇”口口相传;“书香开慧”经典诵读会、开慧母爱文化艺术节以及杨开慧纪念馆核心景区楹联一条街等文化项目进一步擦亮了开慧镇的“红色名片”。

当前,开慧镇已确定覆盖开慧村和葛家山村共计656.14公顷的文旅融合规划片区,重点规划打造开慧故里核心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茶文旅融合示范发展基地等文旅项目,纵深推进开慧故里核心景区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植入休闲旅游文创产业。

随着红色休闲旅游的深入推进,开慧镇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特色日益凸显。借红色旅游的东风,开慧镇围绕“一果一茶一民宿”,扶持发展覆盖品类70余种的特色小水果基地8000余亩和万亩生态茶园。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禀赋,开慧镇围绕“红色茶旅”打造了红色基因品牌——“骄杨”绿茶,以茶旅融合配套发展红色旅游与茶叶观光、采摘、加工体验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实现以产业振兴赋能文旅融合。

近年来,通过发挥红色场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加强红色旅游资源与周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整合,做好红色与绿色的融合与对接,长沙县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瞻红色,品文化”“赏美景,游乐园”“住民宿,享美食”等特色品牌。


浙江省

绿水青山别样红

徐继宏  权紫晶

▲ 暑假来临,越来越多的研学游团队赴浙江丽水遂昌王村口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活动。  夏晓芳/图

“这些书都是我个人私藏,跟那些学生无关。”“我相信每当经历至暗时刻,只要向心中寻找潇湖的黎明,就会看到光明的出路……”日前,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下孙文化村的孙氏宋祠,一场别开生面的实景革命剧本杀“潇湖黎明”正在激情上演。

“潇湖黎明”是以20世纪20年代末的历史为背景,用剧本互动体验的手法,在萧山区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下孙文化村实景打造的红色主题沉浸式党群服务项目。剧本讲述了潇湖师范的师生追求理想、反抗压迫,为守住党的秘密和革命果实,与反动派斗智斗勇、不畏牺牲,谱写的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湘湖在绿色本底上厚植红色基因。近年来,萧山区积极通过‘党建+文旅’探索党群服务模式的创新,希望通过实景沉浸式剧本互动体验的方式,为党群组织提供别样活动场景,为市民游客带来别致的旅游体验。”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浙江丽水,唱红歌、吃红米、喝红酒、走红军路、看红日……红色旅游发展目标一步步照进现实。丽水莲都区北部的仙渡乡与雅溪镇、太平乡等乡镇合称为“北乡”,是一片孕育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刘英、粟裕等一大批革命先辈在此留下革命斗争的足迹。北乡革命纪念馆坐落于仙渡乡,馆内主要展陈北乡境内发生的1914年反袁斗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的革命事迹,彰显了浙西南革命斗争的辉煌历程。从2005年筹建到2020年新馆的翻新,面积扩大至1000多平方米,功能更加齐全,6个区共收集照片400多张,各类历史实物400多件,系统介绍了北乡地区的革命发展历程。“暑假来临,预约前来纪念馆参观的学生渐渐多了,我们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尽量做好接待工作。”北乡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

如今,丽水市已累计创建红色示范乡镇(街道)44个、红色示范村135个。一批具有鲜明“红绿”特色的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红色文化+”特色发展范例、“体验式”鲜活红学线路正遍地开花。

位于宁波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的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近年来人气不减。曾经的浙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所在地如今正依托红色文化土壤,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和培训产业。据统计,这里每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讲解员李玲介绍,这处旧址群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5年前,横坎头村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进行全面修缮,旧址群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庄也变身成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去年刚刚建成的高端田园综合体项目“希望的田野”是横坎头村红色旅游产业的延伸。“游客在这里吃红果,听红色故事,体验红色年代剧本杀,感受田园美学生活,一站式微度假火了。”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投资1.5亿元的浙东红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工,横坎头村又多了一处红色新地标。

近年来,浙江省红色旅游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革命遗址遗迹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将红色旅游、乡村游、绿色生态游等结合打造休闲旅游胜地,吸引各方游客。6月10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向社会推出109条精品线路。线路围绕红色乡情、田园村韵、绿色康养、教育研学等六大主题,覆盖全省84个县(市、区),囊括23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6个省级休闲乡村、116个农家乐集聚村、161个古村落及休闲乡村和132个休闲农业景点、121个农业园区和休闲农庄、84个研学基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