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逐渐稳定,多地跨省团队游有序恢复,今年“七一”前夕,红色旅游人气渐旺,迎来红色旅游热潮。临近“七一”建党节,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选取近期在创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传承传播红色文化领域颇有成果的单位和地区,报道其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方面的活动和经验,以飨读者。
陕西:
深化文旅融合,传承红色基因
秦 毅
▲ 为迎“七一”,众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杨家沟革命旧址供图
“近期,特别是临近‘七一’,来我们园区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虽然天气较为炎热,但丝毫没有消减大家的热情……”陕西延安一处革命旧址的工作人员如是说。其实,这也是陕西众多红色景区的共同感受。分析其原因,除了疫情管控、跨省游重启等因素外,还在于去年以来,围绕建党百年所推出的各项措施和活动,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树立了自信,广大游客对于了解红色历史、汲取革命精神的需求变得更为强烈,红色旅游热持续升温。
在陕西榆林,榆林市榆阳区财政局“走进红色基地 传承红色精神”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把课堂搬进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近百人的团队来此参观学习,传承红色血脉。同样,榆林清涧县税务局、绥德县房产交易与征收补偿服务中心等单位纷纷组织干部职工走进杨家沟,在毛泽东旧居及塑像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铭记初心,服务群众。
在陕西西安,为发挥文艺激发斗志、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由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共产党宣言》近日在西安新城剧场连续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堂堂生动的戏剧党课。“‘七一’来临之际,我们通过话剧《共产党宣言》邀广大党员干部共赴红色之约,也是要用艺术传播革命精神,让市民和游客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介绍,话剧《共产党宣言》以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20世纪2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生与死、荣与耻、名与利的重重考验下,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与坚定信念的故事。
在陕西安康,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党支部、新坝中心社区党支部近日联合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我们的老领导给党员讲党课,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就党建及当前工作进行汇报。我们还借此机会走出去,对社区低收入家庭、贫困学生进行慰问,青年演员为社区群众呈上精彩的节目,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院长袁小龙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陕西持续推出各项举措,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红色旅游的发展。
6月8日,“弘扬老区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陕西卷)’丛书捐赠仪式”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行。陕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向陕西省图书馆捐赠“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陕西卷)”丛书26种26册。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唐利如表示,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发源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处于全国前列,依托厚重的红色革命资源,陕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在支持革命老区建设方面采取了较大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希望陕西省图书馆保存好、利用好宝贵的红色文献资源,弘扬老区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陕西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6月11日,为进一步发挥好陕西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陕西省文物局联合西安地图出版社共同编制的《陕西红色印迹》地图正式发布。该地图根据历史重要性、旅游设施完备性、游客可达性选取了200个陕西重要红色资源文物点,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23处47个点、红色纪念馆60个、红色旅游景区79个等。该地图以“手持地图+线上红色文化电子地图+微信公众号”的创新形式,全面展示陕西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
陕西是一片红色热土,革命文化深厚、红色资源富集,党中央在延安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灿烂华章。陕西省也是红色旅游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着力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红色旅游在三秦大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主要从3个方面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是加强整体谋划,紧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个机遇,依托以延安、西安和铜川、汉中为中心的3个革命旧址群,大力提升马栏、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旅游品质,积极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红色文化主题景区景点。二是推动融合发展。借力创排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台艺术剧目,扩大《延安延安》《延安保育院》等红色演艺的影响力等,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观光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的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进一步增强旅游市场的吸引力、竞争力。三是着力提升服务品质。牵引串联全省10个市区革命遗址遗迹,发掘红色遗址、红色旧居、红色文学、红色艺术的内涵,用文化创意做好红色旅游景区IP打造和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研发等工作。
“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来陕考察,每次都对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指明了方向。”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此,陕西文旅工作者要不断开拓创新、深化文旅融合,用旅游的方式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山东:
在旅游“XIN体验”中赓续红色血脉
孙丛丛
▲ 观众在红嫂家乡旅游区观看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短剧并与演员互动 郑树平 摄
暑假来临之前,“好客山东”发力线上线下营销,启动“游品荟”等主题活动,致力于为游客提供新体验。围绕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近来,山东不断升级旅游产品,创新营销路径,吸引新的消费人群。而随着“七一”将近,红色旅游热度升温,一些博物馆、纪念馆及红色景区、村庄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在推出许多新玩法的同时,很好地推动了红色基因传承。
在革命老区山东临沂,红色是这片土地上最鲜亮的颜色。坐落于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的红嫂家乡旅游区,“七一”前夕已接待了多批来此接受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游客,他们在沂蒙红嫂纪念馆聆听讲解,到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院观看短剧,在沂蒙行中感悟沂蒙情。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该景区实现了红色场地、红色展馆、红色演艺项目的全配套,创新打造了“展馆讲解+沉浸情景体验”红色旅游新模式,同步带动旅游业态“活起来”、红色教育“深下去”。“来这里参观学习,我收获很多,展馆讲解方式新颖,现场观摩情景小剧特别受震撼,这种沉浸式场景让人记忆深刻。”山东聊城冠县青年教师袁洪立深有感触地说。临沂费县白石屋村是《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在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沂蒙山小调》纪念碑前,研学团队在这里跟随小调传唱人宋守莲学唱,并参观沂蒙人家等特色院落,吃“忆苦思甜”饭,深切体验沂蒙红色精神。据介绍,该景区近日还上新了《沂蒙星火 小调情长》沉浸式实景剧本娱乐项目,游客可以进入故事、扮演角色,与同伴们一起劳动、战斗、解谜,从中了解革命历史故事,丰富红色旅游体验。
在临沂,红色旅游场景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火,这归功于当地市委、市政府对红色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据悉,临沂市现有A级以上红色景区26家,建成沂蒙党性教育基地1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8处,每年培训党员干部10余万人次,推出《沂蒙情》《沂蒙组歌》等80余部红色文艺精品,打造红色旅游特色村30余处、红色精品旅游线路30多条,年接待游客超4500万人次,先后获评“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等。前不久,临沂市还启动了2022“乐游沂蒙XIN体验·临沂人游临沂”活动,进一步明确围绕红色文化、乡村、地质奇观等特色资源,精准拓展自驾游市场;引导旅行社针对红色旅游、乡村休闲游等群体推出优惠政策。同时,临沂市还将“红色旅游+”理念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打造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优质平台,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今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聚力城市品质提升,亦提出多项文旅方面政策举措,“盘活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党建文旅品牌”即为其中重要一项。淄博市串联焦裕禄干部学院(纪念馆)、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初心家园、马鞍山景区等,提升红色旅游活力与影响力,助推“以红带产”,取得了积极成效。
重温马鞍山战斗英雄事迹、重走抗战路、上一堂“微党课”……6月以来,多支团队来到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的马鞍山旅游区,在马鞍山抗战纪念馆、革命纪念堂等场所体验红色旅游,感受英雄力量。据介绍,淄川区还广泛邀请党政机关、学校等在马鞍山旅游区设立“研学基地”“红色教育课堂”,以“党课+艺术”等创新形式,开展了“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自2017年以来,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达30余万人次。另外,马鞍山旅游区还深入推进旅游要素整合,把周边种植户和产出的农产品集中到景区旗下,打造“马鞍山”农业品牌,建立采摘基地等,实现了多元主体“抱团发展”。至今,该景区累计为当地贫困户等提供直接工作岗位50余个,带动太河镇峨庄片区、淄河片区100多个家庭摆脱贫困。
今年“七一”前后,山东各地还将广泛开展红色书画作品展、红色剧目演出、红色故事宣讲及文创、“手造”进景区、进街区等多元活动,在点燃信仰之火、赓续红色血脉的同时,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和消费扩容提质,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立足红色资源
做好做精革命文化传承发展
张 婧
依托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等革命传统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出门旅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需求,又能满足人民群众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强烈愿望,正成为旅游发展新亮点。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简称“抗战馆”)肩负着传播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开展和平教育的崇高使命。随着活动和展览质量的持续提高,近年来,抗战馆成为首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越来越受观众喜爱和欢迎。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抗战馆积极构建首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推进“抗日战争主题片区”建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据抗战馆副馆长董立新介绍,今年3月以来,抗战馆对北京市各区抗战遗址遗迹及纪念设施120余处进行了走访和拍摄工作。在走访北京抗战遗址遗迹活动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汇集相关材料和所见所闻,在今年建馆35周年前夕,推出了35期走访北京市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阅读量超500万次,颇受好评。
“为充分弘扬抗战精神,抗战馆不断将原创展览向全国各地推介,巡展工作已成为抗战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支撑,以及主动输出抗战文化成果、赓续红色血脉的品牌活动。我们每年都围绕重要节点开展不同原创展览推介工作。今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抗战馆已经与15家博物馆、纪念馆签订巡展协议。”董立新表示。
互联网时代,随着5G、VR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的线下活动已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因此,近年来,抗战馆运用VR全景技术打造了10多个“虚拟展馆”,让身处各地的观众在“云端”即可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壮举。另外,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抗战馆策划推出了10期“红色追寻”抗战遗址遗迹系列短视频,通过走访抗战遗址遗迹来回望英雄感人故事,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统计显示,平均单个视频浏览量超百万,社会反响强烈。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博物馆、纪念馆线下游客数量下降,为了使更多观众能欣赏到优质展览,抗战馆大力开展线上直播讲解活动。例如,2021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4周年之际,抗战馆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进行了线上直播讲解,120万人在线观看;2021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之际,抗战馆从俄罗斯引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展览,并同步直播讲解,各平台总在线观众95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研学游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自2014年9月起,抗战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主题教育大课堂、开展“爱我中华”升旗仪式、观看展览现场教学、学唱抗战歌曲、聆听抗战宣讲,引导中小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截至目前,抗战馆已先后接待中小学生50余万人次。此外,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新需求,抗战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教育活动模式,推出了27期“烽火印记——抗战云课堂”教育项目。
为了能让游客将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带回家,抗战馆积极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推动革命文化传承。“文创产品可以增加革命文化传承的有效落地,观众可以通过文创产品更加深刻记住抗战历史、抗战文化、文物、展览的相关内容,对传播抗战精神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董立新表示。据了解,今年初,抗战馆与北京市新华书店连锁责任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就文创产品开发工作达成共识,于6月完成抗战馆布艺小夜灯和抗战题材洒金扇文创产品样品,审验合格并投入批量制作中。同时,作为今年“文创板”·2022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承办方之一,抗战馆积极参与大赛筹备,力争使抗战馆文创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湖南衡阳:
区域合作助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张 玲
▲ 2022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衡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供图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粤汉路1号的湘南学生联合会旧址是1919年湘南学生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时期全国2000多所学联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地方性青年知识分子爱国革命运动基地,毛泽东、夏明翰、蒋先云、何叔衡、邓中夏等人曾在此传播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生运动。
如今,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南学联旧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研学团队来此了解红色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近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衡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在这里拉开了序幕。节会带动衡阳的红色文化旅游迅速升温,也有效助推了湘南地区的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据衡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郦君介绍,为促进全市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发展,形成聚集高等级旅游景区带动效应,近年来,衡阳市共安排财政资金20余亿元,吸引社会投资80余亿元,支持全市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努力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先后打造了湘南学联纪念馆、夏明翰故里、衡东罗帅故居、衡南归园、常宁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耒阳培兰斋、南岳游干班等一批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重大红色旅游景区项目。”王郦君说,“目前,这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已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也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据统计,目前,衡阳市共有318处革命文物和历史遗址,红色旅游资源中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3家,红色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间接就业人员超过10万,红色旅游已成为衡阳市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次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上,衡阳市举办了形式新颖独特的“致青春”红色湘南旅游推介会暨湘南学联红色交响诗会。音诗画《红色百年》、诗朗诵《工业百年》及诗词串烧《辉煌湘南》等节目将旅游推介与历史诗词、革命名人名言名场面的舞台朗诵、声画再现结合在一起,立体地凸显了湘南学联、水口山等湘南革命圣地在湖南革命史上的光辉地位,并将衡阳、郴州、永州、株洲湘南四市的红色旅游景点串联成线,取得了很好的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效果。
节会期间还发布了“美丽衡阳 红遍湘南”衡阳旅游精品线路,包括3条红色文化线路和4条精品旅游线路。此外,节会期间还将举行“红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全省红色旅游新媒体直播大赛、“穿越百年、行走湘南”红色研学活动、衡阳红色旅游考察踩线等活动,系列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0月。
去年12月27日,由衡阳市倡议,衡阳、郴州、永州、株洲四市共同发起成立了湘南红色旅游联盟,签订了湘南红色旅游联盟合作框架协议,发布了湘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湘南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传承搭建了互学互促互进的平台,提升了湘南地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强化了湘南红色文化研究,扩大了红色旅游影响。根据湘南红色旅游联盟合作框架协议,湘南4市37县将实行政策互惠、线路共创、产品互推、游客互送和信息互通。
在2022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湖南省文物局与衡阳、株洲、永州、郴州四市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合作框架协议》,将推动湘南地区进一步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提高革命文物管理水平,促进革命文物工作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炼传承“湘南红”革命文化精品品牌。
衡阳市委书记秦国文表示,衡阳将以湘南红色旅游联盟为载体,借好2022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东风,与各市州一道,推进红色旅游规划共编、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推进红色文化游、绿色生态游、特色乡村游多彩融合,为加快湖南红色旅游资源多元融合发展、提升红色旅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出更多的衡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