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文旅添劲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16  浏览次数:148867
核心提示: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我国县城建设正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意见》明确,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意见》强调,根据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我国县城建设正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意见》明确,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意见》强调,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养生养老等产业,发展新型消费集聚区等。中国文化报选取广西、四川、山西三地实例,采访报道相关县区在文化和旅游方面功能定位清晰、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典型做法和经验,以资借鉴。



广西: 

“旅游+”为县域经济添动力


▲ 融水苗族自治县发展“秀美融水·风情苗乡”文旅品牌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发挥县城优势资源,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的县域经济对打造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有着重要意义。在特色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下,广西文旅部门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发展重大文旅项目、打造文旅品牌、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发展乡村旅游等,成功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名县,“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文化旅游品牌越做越强,文化旅游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特色旅游引得活水来


近年来,广西坚持把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持续推进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全区共创建了6批32个特色旅游名县,并逐渐形成业态规模,开启了特色旅游发展之路。

走进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药一条街,带着瑶山土味儿的药草琳琅满目,淡淡的药材清香扑面而来。网络达人“龙行天下”体验了当地的瑶药足浴项目,并点赞这一特色体验项目。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协会副会长冯永明介绍,瑶药一条街上共有46个瑶药铺、6家瑶药企业,每年吸引各地游客8万多人次来到这里。

瑶族药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具有极高的文旅价值和推广潜力。被誉为“中国瑶医药之乡”的金秀,是瑶族医药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区之一。近年来,金秀通过发挥瑶医药特色优势,围绕瑶医药全产业链,培植了一批瑶医药自主品牌企业,着力打造具有金秀特色的瑶医药品牌,走上了“瑶医药+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康养旅游是巴马近年来积极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黄炳峰在今年广西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推动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成为广西特色鲜明的健康养生目的地。地处桂中的融水苗族自治县依托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发展“秀美融水·风情苗乡”文化品牌,大苗山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与越南芒街仅一河之隔的东兴市,则发挥边境旅游试验区的优势,积极建设中越边境游、北部湾滨海旅游等特色项目,边境旅游成为招牌。

补短板、扬特色,增强产业活力


在深挖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广西各县通过推动一批文旅重大项目,提升旅游基础建设,极大丰富特色旅游元素,使游客的出游品质感得到极大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 龙胜黄洛瑶寨民族风情演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发展了布尼花海梯田、古壮寨彩色梯田、小岩底星空梯田等差异化旅游产品,推出张家苗寨插秧摸鱼、民合苗寨瓜果采摘等农耕体验活动,形成了梯田观光游、农耕体验游等独特品牌。该县还将苗族跳香节、瑶族晒衣节、侗族侗年节列为法定节假日,金竹壮寨等23个传统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点,黄洛瑶寨等8个民族村寨常年开展民俗演出项目,旅游业态实现多元化发展。

针对“易进难出”、游客接待能力低等问题,三江侗族自治县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县城旅游集散中心成立旅游车队,引进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共享汽车“E车畅游三江”项目。80余辆共享汽车进驻三江南站、大侗寨、月也侗寨等17个游客聚集地,开启侗乡旅游“自助”模式。

智慧旅游的发展同样便利了游客的出行。“我们在跨境旅游团的成员预审、批量导盘办证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高效便捷举措,实现跨境旅游网上预约,进一步简化跨境旅游业务办理环节。”经过6年多的建设,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已具备试运营条件。崇左市委副书记韦朝晖说,待疫情过后中越双方景区开放,游客只需办理简易通关手续,便可实现一日游两国。

“旅游+”融合实现全域联动


旅游业是一个联动强、辐射广的产业。在特色旅游建设过程中,各县深入树立全域旅游一盘棋的理念,将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资源有机结合,大力推动“旅游+”发展,以特色塑全域、以全域彰特色。

▲ 容县沙田柚王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2021年10月29日,容县沙田柚文化旅游节在中平村的沙田柚王国举行。活动为期3天,游客不仅可以免费品尝容县柚子,还可以到容州古城嗨翻天,参加都峤山彩虹欢乐跑和千姿容州侨乡自驾游等活动。据悉,容县以“柚中之王”沙田柚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围绕沙田柚打造了一批旅游产品,旅游业的产业效能得到进一步释放。2021年1月至9月,容县累计接待游客96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07.98亿元。

阳朔县以实施“旅游+”战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奇点”:以“旅游+商业”打造了益田西街、戏楼等特色商业街区,形成旅游购物集群;以“旅游+文化”推出《印象·刘三姐》《桂林千古情》等大型文旅演出,形成演艺集群……

以传承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村落为内涵,兴安县深入推进“旅游+农业”“旅游+城镇化”“旅游+扶贫”“旅游+美食”,打造“湘风漓韵”乡村生态旅游区。兴安县先后投入8亿余元建设了灵渠秦风、陡江古韵田园综合体、湘漓秦汉文化特色主题城镇、华江生态特色主题小镇等旅游项目,直接覆盖56个重点村,建成20多个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17个星级农家乐,承载起3万多名村民的致富梦。如今,“看灵渠的水光潋滟、享小镇的春花夏雨”已经成为兴安旅游的亮丽名片。

“旅游+”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各县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产业不断完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旅游业态不断更新,带动了全域旅游新发展,构筑了全域旅游新优势。


四川:

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 推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四川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机制,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自2018年四川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各地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比学赶超、竞相发展,天府旅游名县品牌含金量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四川响亮的文旅名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带动了四川全省文旅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赛道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 黄龙溪古镇戏水的游客   王雪娟 摄


露营、戏水、探险,与呆萌的动物面对面……每到周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的欢乐田园项目便加倍热闹起来,游客尽情享受着野趣十足的亲子时光,完成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近郊休闲旅游新体验。

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名单的双流区,不仅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惊人,在文旅业态融合发展上也毫不逊色。近年来,当地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中深挖文化资源,探索“旅游+”和“+旅游”的旅游发展格局,将体育、航空、艺术、教育、科技等新动能、要素糅进城市有机更新,开辟了发展的新赛道,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双流历史悠久,古称广都,是古蜀文明发源地之一,古蜀王蚕丛、杜宇、开明氏等曾先后以广都瞿上(瞿上城)、樊乡为治所,境内有被称为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的瞿上城遗址。西汉置广都县,隋改双流县,以《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得名,2015年改置双流区,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5月20日,在双流区文物修复展示中心,一件夏商时期的陶器盖正无声地向游客述说着数千年前双流先民的生产生活。“这是一个集文物修复、研究、利用为一体的文物保护利用综合体。”双流区文物局工作人员李国对每一件展览的文物如数家珍,其中多数面世是经李国之手完成的,有的还成了“网红”,吸引着不少年轻人打卡参观。据李国介绍,该中心是面向公众进行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特别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双流先后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中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区,成功创建了“全国象棋之乡”,并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补短板,开新篇。双流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亚飞介绍,为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厚植传统文化底蕴,目前包括牧马山古蜀蚕丛文化园(一期)项目、广都历史文化保护中心等在内的多个文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和提档升级中。

如何立足地域特色和区域功能定位,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这是摆在双流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

从顶层设计开始,双流编制了全区文创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了五大文创发展空间体系,打造了国际时尚、空港赛事、诗意栖居、创意创造、休闲乐活五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文化科技、创意博览、时尚演艺、动漫电竞、美食体验、运动赛事、乡村旅游、文化保税等文创产业。“旅游+”和“+旅游”正在为文旅新场景和新业态赋能,非遗也巧妙地融入城区建设。

2021年9月,一座匠心打造的“国际非遗会展小村”官塘正式对外开放。该项目以活化展现非遗为核心,营造了可参与、可体验的非遗场景,实现了不一样的“乡村表达”。官塘将1项世界级非遗项目、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及3项四川省级非遗项目引入村落。如今,游客走进其中,可以一次性体验蜀锦织造技艺、蜀绣、荥经砂器烧制技艺、成都漆艺、川剧等文化元素。

▲ 空港花田  成都市双流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将四川非遗进行集纳与活化,官塘的沉浸式非遗体验带给游客的是文化的浸润。而在蓝天下与低空起降的飞机合影的独特场景,让空港花田成为“网红”打卡地。双流机场旁的空港花田是当地的又一张文旅名片,以“逛村落、游花田、拍飞机、品美食、住美宿”为主题消费场景,将头顶低空起降的飞机作为特色旅游资源,让人文村落和绿水青山互动,呈现了一个集国际田园休憩、航空文化体验博览、汽摩赛事、文旅休闲、花田驿站等于一体的国际航空旅游综合体。

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黄龙溪古镇也在“旅游+”中焕发了新生。二期项目“上新”之后,当地政府计划每年投入3000万元对景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几年前引入华侨城合作的欢乐田园项目如今已是远近知名的休闲游乐景区,该项目将农、商、文、旅融于一体,通过驱动旅游市场助力当地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向着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大步迈进。


山西左云:

长城旅游让资源大县转型蝶变




“远方的客人先问你们一声好,祝你们一路顺风心情好,头一声高来二一声低,三一声再向你们问上一个见面礼,有缘咱们千里来相会,为给你们开心,我把长城小曲唱起来……”

▲ 管家堡天然居客栈店主邓玉祥为游客清唱长城小曲   任键供图


时值5月,山西省其他地方早已繁花似锦,地处塞北高原的大同市左云县却处处杨柳吐绿。午饭时间,左云县管家堡天然居客栈的店主邓玉祥为游览明长城的游客清唱长城小曲,游客吃着饭、听着歌,好不惬意。

管家堡村是远方游客观赏明长城最近的高速口,与内蒙古接壤,交通便利。随着当地政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从管家堡村来摩天岭风景名胜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2008年,趁着县里的长城旅游热,天然居客栈开张了。在经营过程中,我把有唱有跳作为客栈特色,满足游客对边塞文化和乡村文化氛围的好奇心。”经过不懈努力,邓玉祥能唱的歌越来越多。她不仅会唱很多现代歌曲,蒙汉调、晋剧、耍孩儿、道情也是样样拿手,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店主。

十几年间,左云县长城沿线的小酒馆、小客栈如雨后春笋逐年增多。2019年底,天然居客栈被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首批“长城人家”称号,又“火”了一把。邓玉祥深有感触:“我本来是名普通农村妇女,有幸生活在长城脚下,更有幸通过客栈吃上‘旅游饭’,这得感谢政府的文旅政策好。”

作为全国优质动力煤基地县,“煤炭大县”是左云给人留下最深的一个印象。事实上,左云县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文化名县、山西省文化强县,境内文化遗存丰富,边塞文化特点鲜明。

为了不让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蒙尘,多年来,左云县紧抓契机,以建设“长城故乡、京西避暑胜地、自驾游目的地”为目标,把“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生态文旅体育融合引领区。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在八台子天主教堂写生 任键供图


左云县地处万里长城脚下,境内有东汉、北齐、明3个时期的长城遗址,总长度60多公里,沿线还点缀有镇宁箭楼、八台子天主教堂、月华池、保安堡等众多边塞景点。在发展长城旅游的过程中,左云县在畅交通、护长城、育专家、提服务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

“县里对长城资源倍加珍视,早在2013年就开通了沿明长城的43公里旅游公路,方便游客走近长城、感知长城。”左云县交通局负责人王湃业聊起长城赛道颇感自豪。

左云县长城赛道途经明长城、摩天岭、月华池、宁鲁古堡等景点景区,将古迹、森林、村镇等有机串联,充分展示了塞北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乡村建设。多年来,左云县多次对环形长城赛道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升级,不断加大长城沿线景观投入,拓宽原有路面,密植长城林带,建设了与长城文化匹配的凉亭、观景台、景观墙等配套设施,文旅氛围逐渐浓厚,成为长城一号公路最早通行、最具魅力的一段。

万亩油菜花海观光旅游节、楞严寺民俗文化节等文旅节庆活动在此举办,壮美的塞上风光吸引了来自京津冀和内蒙古等省区市的旅游团,自驾游客也纷至沓来。尤其是2018年至今,一场场精彩刺激的国际、国内赛事相继在左云成功举办,塞北风情与体育运动相结合,让这片广袤的土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 自行车赛手经过摩天岭风景名胜区  任键供图


“骑车驰骋在长城赛道,欣赏边塞美景,享受夏日清凉,各地俱乐部自行车骑手专门来左云集训,体验的就是这种不一样的赛道。”左云县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孙权宏说。

在完善赛道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左云积极引导扶持长城沿线的饮食、住宿、娱乐项目,先后建设了夏都、月华池、小河口3处规模较大的写生基地。中央美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多家省内外院校与3个写生基地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盛夏季节写生基地一位难求。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左云县也不忘对长城沿线文物的全方位宣传和保护。“现在好多了,制止踩踏长城的行为,叫停乱扔垃圾,人们不再认为我是爱管闲事了。”从小生活在长城脚下的文物保护员姚涌泉,聊起当地百姓和游客的长城保护意识深有感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了解,左云县有影响的作家和艺术家中,半数以上出生在长城沿线的村庄,他们创作的作品为左云长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随着当地长城学会的成立,长城宣传保护工作分工更趋于细化。

“长城学会是一个文化平台、宣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出人才。现在,全县的长城文史专家、文史爱好者基本都在我们学会。”左云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葛金凤表示。

为了让左云的长城故事和民间传说留存下来,左云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长城文化工程,支持40多位文艺文史爱好者出版了《边塞文化论》《左云楞严寺》《左云石刻大全》等地方文艺文史著作100多部,成了左云赠送客人的文化礼品。左云长城学会会长刘志尧撰写了25万字的《大同长城与城堡》,被评选为2018年“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十大杰出人物”。

如今,左云长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周边省市游客避暑纳凉目的地、自行车骑行目的地,这座长期以来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边塞小县尝到了转型发展的甜头。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作者:郭凯倩 、 陈梓、郭志清 、任键、王雪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