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延安文艺精神薪火相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23  浏览次数:132424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李百灵、李象群今年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 80年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指引着中国的美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心系民族复兴伟业,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李百灵、李象群

今年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 80年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指引着中国的美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美术作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今年也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8周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中国美术创作有着怎样深入的影响?美术界应当如何贯彻延安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和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


▲ 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摄影) 31×95厘米 1942年 吴印咸 中国美术馆藏

践初心:文艺为人民

80年前的5月,一声文艺的惊雷在延安响起,在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由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计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后,毛泽东将两次讲话整理为《讲话》一文。《讲话》鲜明地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对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文艺思想指明了新的方向,一大批革命文艺家会集在宝塔山下,学习、创作于鲁艺校园,他们奔赴抗日前线,深入人民生活,创造了众多表现人民、讴歌人民、鼓舞人民的红色经典。

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100多位参会代表中,共有21位美术家,他们是陈叔亮、张悟真、马达、胡蛮、王曼硕、石泊夫、王朝闻、蔡若虹、江丰、胡一川、钟敬之、王式廓、力群、许珂、刘岘、华君武、张望、罗工柳、张仃、石鲁、古元。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美术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纷纷投入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今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东美术学院等重要美术机构工作,将《讲话》精神贯彻到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始终指引着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认为,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艺界的一次重大转折,是现代文艺的一次重大转折,放到更广阔的时空中来看,也是几千年中国文学艺术文化史上的重大转折,开启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新纪元。“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前,画家们画的是帝王将相、闲情逸致,但是文艺座谈会后,艺术面向的是人民、是工农兵、是老百姓,是具有尊严的民,具有情致的人,文艺家要下生活、要接地气,要和最朴实的老百姓心意相通。80年以来,《讲话》精神不断地发生作用,也改变了我们对世界艺术史、文艺史的理解。”高世名说。

▲ 鲁艺校景(版画) 14×9.3厘米1944年 力群 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是中国革命文艺的发源地,延安鲁艺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一所训练抗战文艺干部,团结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建设中华民族新文艺的专门艺术学校。鲁艺美术家以《讲话》精神为指引,继承新兴木刻运动的革命传统,积极投入到劳动生产和抗敌斗争中。这些美术家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把个人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艺上下求索。“这正是鲁艺美术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既服务于抗战需要又着眼于新文艺建设,既立足现在又着眼于将来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延安文艺才获得永久的精神生命,走向新中国,走到现在,并且走向将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如此评价。



展成果:与时俱进践行《讲话》精神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反映我国美术事业取得的成就,近日,有不少展览和纪念活动在各地陆续举办。在这些展览中,我们既能看到老一辈美术家、革命家在延安时期创作的经典版画作品,也能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艺术家描绘的延安题材、致敬延安精神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真切展现了一代代美术家在党的文艺思想的指引下,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的生动画面。与此同时,这些作品歌颂党的丰功伟业,歌颂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歌颂时代、歌颂民族、歌颂英雄,成为国家文化建设重要的精神食粮。

“《讲话》不仅影响了当时延安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内容和艺术风格,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延安革命根据地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影响塑造了延安艺术家群体的独特风格,同时也为中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回顾《讲话》发表至今的80年,也是中国美术事业蓬勃发展的80年。”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表示。日前,“从延安到北京:北京画院院史研究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展览通过88件绘画作品及12件实物展品为观众揭示了一段延安文艺精神薪火相传的历史。

▲ 上海早晨(版画) 76.5×63厘米  1994年 杨可扬 中华艺术宫藏

▲ 军民一家(版画) 31.5×42厘米 1946年 杨涵 中华艺术宫藏

武汉市文联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由山东省画院联盟、山东画院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全省画院系统中国画经典作品展”将于5月23日在山东画院美术馆推出。展览将展出山东省画院系统代表性画家的经典美术作品60余件,这些作品横跨半个多世纪,囊括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中华艺术宫策划线上展“艺术为人民——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0周年馆藏木刻版画作品展”。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认为,新中国成立后,艺术与人民生活共同形成了一种更加紧密的连结,艺术家以积极而主动的姿态,去展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尤其是在创造性地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和创新性地发展当代文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艺术为人民’,这条主线不仅仅体现在美术本体的创新发展上,更体现在艺术观念的普及和升华。这在根本上符合了近现代美术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历史潮流,同时也在中国美术更加明确民族意识和突出本土特色方面起到了向导引航的作用。”陈翔说。

5月22日,由陕西省文旅厅、陕西省文联共同主办,陕西省美协承办的“陕西省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亮相,300余幅作品集中展示了近年来陕西美术创作的最新成果。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振川表示:“重温《讲话》精神的中心思想就是我们的文艺方向,我们的文艺创作始终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讲话》所论述的文艺观点和主张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关键是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去发展。”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郭线庐表示,80年来党的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最大成果就是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老中青艺术家。代代相传的革命文艺精神和理想信念,保证了今天中国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陕西美术事业发展与建设的实践人,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弘扬《讲话》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牢记使命,努力进取,为陕西打造文化强省做出自己的贡献。”郭线庐说。



向未来:延安文艺精神永葆青春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80周年,也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8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 延安风景(版画)  9×13.5厘米 1943年 古元 中国美术馆藏

吴为山认为,从1942年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到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皆充分体现了党一贯的“文艺为人民”的宗旨,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革命伟大实践中的继承、发展、运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表示,两个讲话的精神血脉是紧密相连的,习总书记的讲话是延安讲话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是当代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当代革命文艺创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别是明确指出了当代文艺创作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今天的文艺繁荣乃至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陈翔说。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鲁迅美术学院将继承并发扬延安鲁艺的红色基因,艺术创作与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现实主义艺术观,时刻把握历史与时代的脉搏,强调社会意识与人文关怀,用作品去展现时代所凝聚的文化精神,将鲁艺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的始终。传承鲁艺精神,奏响时代强音,以服务人民和服务社会为己任,把握新时代脉搏,厚植艺术为人民思想,坚持正确的艺术创作方向,弘扬开拓创新精神,站在时代思想的前沿,做先进文化的先导,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表示:“新世纪以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清华大学时,对美术学院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闫平表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我要对世界艺术的进程有更加整体的判断,找到属于自己的切口,用心用情用功做出自己的表达。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闫平说。

正如高世名所说:“延安文艺座谈会其实从来没有结束,80年以来文艺界所有回应、所有评论和创作研究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延续和发展。在新时期,我们将以延安《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不负使命,为党和人民的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不懈奋斗。”



我们从延安走来

李象群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这是中国革命文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性质的大事件。毛泽东同志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奠定了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基础,突出了“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这一根本立场,持续影响着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

此后,延安鲁艺作为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迅速组织师生深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走向广阔天地的“大鲁艺”,在创作一大批贴近时代、反映生活的艺术经典的同时,还锻造了一支经受过血与火考验的革命文艺队伍,为全国的艺术事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美术学院传承着在延安形成的文艺观念和文艺经验,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中国文艺的一面旗帜,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文艺团体及文艺工作者。他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新中国文艺事业和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与中流砥柱,共同谱写了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恢弘篇章,由此奠定了鲁迅美术学院在全国艺术领域中的重要位置。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航向。他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并鞭策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立足新时代,鲁迅美术学院在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始终高擎“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旗帜,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中国精神为根基,全面参与国家多项重大美术创作工程,如北京农展馆组雕《人民公社万岁》和《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中共中央党校大型组雕《旗帜》、辽宁省丹东市志愿军公园组雕、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大型组雕《追梦》等。这些作品的创作者秉承鲁美优秀的学术传统,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艺术使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铸魂,大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不断向高峰攀登,用文艺凝聚起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作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

2018年鲁迅美术学院隆重举行“我们从延安走来”主题校庆,通过校史艺术作品展,让新时代的“鲁艺人”回顾和深入了解自己的红色基因,从而凝聚起“鲁艺人”的智慧和力量。2021年“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通过历史文献、档案资料、优秀作品、珍贵文物的集中展示,全面呈现鲁艺在东北的传承之路、奋斗之路。这些都彰显出我们对鲁艺办学初心的坚守与传承,不断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体现出新时代鲁艺人坚守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在坚决扛起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服务文化强国的新时代重任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承担起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培养更多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从“民族复兴伟业”“人民立场”“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正道”五个方面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希望,勉励大家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这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者标明了历史方位。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

鲁美传承着延安鲁艺的血脉,从延安到东北,始终秉承着“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行”的初心,不辜负时代的召唤、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今日的鲁美,作为中国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摇篮和时代艺术创新的重镇,要以两个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为引领,寻根溯源,接受延安精神的深刻洗礼,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努力铸就新时代的文艺高峰,秉承鲁艺精神,站在时代思想的前沿,做时代文化的先导,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作者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