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大题“小作” 寓言求美 | 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20  浏览次数:132551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仲呈祥 李华裔▲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画卷,新时代艺术画廊里闪耀着无数波澜壮阔、动人心弦的华丽篇章。对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题材艺术家渲染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仲呈祥 李华裔

▲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画卷,新时代艺术画廊里闪耀着无数波澜壮阔、动人心弦的华丽篇章。对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题材艺术家渲染得最为浓墨重彩。面对这一宏大题材,由盛和煜编剧、张曼君导演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独具一格、别有风采,将大题“小作”,以寓言求美,别出心裁地把笔锋对准革命背景下的个体心灵成长历程,而在艺术处理上又凸显戏曲本体特色,舞台自由灵动、诗意盎然。


大题“小作”,别开叙事之生面


与众多的长征题材作品大都着意于宏大叙事相异,该戏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叫做骡子的年轻人,为了兑现许给红军的诺言,只身携带苏区中央银行的五十根金条走上了追赶红军队伍的征途。骡子本不伟大,他与人世间大多数的“中间人物”一样,面对金子也为所动,面对困难也有退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尽完美的普通人骡子,在剧中红军战士邱明亮和古小姐这两个英雄典型人物的感召和引领,以及乡联防队长王火彪等反面人物的警示下,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心灵长征”。

生活不是非黑即白,人物也不是非好即坏。在艺术创作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理应像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深刻阐述的那样,在塑造英雄典型形象与反面人物形象的同吋,还“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忠实践行了这一创作法则。作品在讴歌英雄人物、鞭挞反面典型的同时,难能可贵地将笔墨聚焦于骡子这个“草根”平民百姓的精神世界,真实展现他在革命的熔炉中实现精神升华、奔向“真善美”的心灵变迁轨迹。骡子不是天生的革命英雄,在骡子身上,同时还蕴含着代代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普通百姓传统道德观念中值得颂扬的共性,如善良、重情、守信等等。在漫漫征途中,遵循着红军英雄邱明亮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理想信仰的指引,在一次次是与非、善与恶、生与死的革命烈火淬炼中,骡子从“渐修”到“顿悟”,终于完成了其信仰人生与诗意人生的双重构筑。这部作品堪称是精巧的红色寓言。它在舞台上创造的精神意向是超越故事本身的。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指出的,文艺作品的最高审美层次不在“事之法天”,也不止于“定之胜天”,而在“心之通天”,即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简中求美,彰显戏曲舞台之神韵


中华美学精神讲求“托物言志、寓情于理”,讲求“言简意赅、凝炼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

简中求美,是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的一大审美特色。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意味”的重要获得途径之一,便在于舞台时空的简化和程式表演的凝炼。导演张曼君在其最为擅长的剧种领域中,将简约、自由、灵动的舞台艺术风格再次发挥到极致,她的二度创作在保持文学剧本优势的基础上,遵循戏曲本体,突出赣南采茶戏剧种特色,重组、化用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赋予情节内容极具美感的技术语汇和舞台诗化意象,呈现出戏曲的写意与表现之美,使观者沉浸在“有意味的形式”之中。《一个人的长征》的另一审美特色,即在返璞归真,还原中国传统戏曲的本来模样。在这部戏中,戏曲“一桌二椅”式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给予演员充分的表现空间,导演借用戏曲“假定性”艺术手法,激发、调动起观众的想象与联想,获得一种更为隽永和丰富的审美体验。

“景随人移”是传统戏曲舞台的重要特征,在《一个人的长征》中,“景随人移”处处可见,比如,在表现“骡子回家”这场戏时,3位女演员手持树苗缓步走上舞台,随着演员的表演和唱词的内容变化,3棵树的位置相应移动变换地点,又不断通过树的倾斜、抖动等外化的肢体语言来契合角色的内心情感。再如第三场“马夫救美”光启后,剧中演员(戏中人)纷纷把桌椅板凳等搬上舞台,以此构建戏剧环境,一方面,暗合了“明上场”“检场人”等传统戏曲演出模式中的固有因素;另一方面,又高度融入舞台艺术当中,充分体现出戏曲艺术的“假定性”。舞台侧下方落座的歌乐队,既是演唱者,也是剧中人,作为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一道“闸口”,他们灵活且有效“间离”着观众的情感卷入,时刻让舞台保持“戏”的模样。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生活气息浓郁,声腔音乐出彩,表演庄谐相济。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演员是舞台上创造美的主体,该剧始终遵循“导演主导下的演员中心制”创作旨归,充分发挥剧种优长与行当特点,并撷取适用程式完成“这一个”角色的身份、性格、气质的塑造,使舞台呈现“见戏又见技”“见情又见趣”“见真又见美”的整体审美效果。在赣南采茶戏中,“矮子步”作为生、丑两行的特殊语汇和基本步法,极富夸张的生活形态别具情趣。全剧尾声处,骡子找到了精神信仰,在台前“造型”亮相——天幕处一队红军自下场门列队而上,主演杨俊再次走起“矮子步”,通过在台前至天幕的纵深调度,骡子从群众走向战士、投身革命,戏剧情节、人物心态与舞台环境全部浓缩于技艺之中,主演杨俊也由此完美实现了“情、理、技、趣”的融合与统一。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是成功的,它守护了戏曲的传统,佐证了戏曲的现代,更昭示了剧种的未来。昔日山茶,今又盛放,愿它姹紫嫣红,愿它灿烂如初,愿它开遍世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