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淳朴而又崇高的美学精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20  浏览次数:123484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安葵▲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江西是革命老区,在那“红旗卷起农奴戟”的年代,产生了不可胜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江西的作家、剧作家也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上取得了卓著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安葵

▲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江西是革命老区,在那“红旗卷起农奴戟”的年代,产生了不可胜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江西的作家、剧作家也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但是同一类题材创作多了,后面的作品就会有意无意间模仿前面成功的作品,逐渐形成一种模式。而模式化是创作的大忌。江西的艺术家很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要跨越老故事、老主题、老手法等“五老峰”。几十年来,他们的作品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笔者看过的作品,如《山歌情》《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等,每部作品都使人眼前一亮,给人带来新的审美感受。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又是一次新的突破,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新收获。

作品的故事是独特的、富有传奇性的,写了一个普通的农民——马夫(名叫骡子)万里还金的故事。这是长征背景下的一个小故事,不是红军长征的主力部队,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但它反映了革命历史进程中人心的向背,表现出中国普通民众的可贵品质,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但人物少、故事情节单薄,要写成戏、搬演于舞台,难度很大。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不仅把故事演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更可贵的是发现、发掘出人物和故事的美学内涵,体现出淳朴而又崇高的美学精神,使作品具有深刻而又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骡子的行动是崇高的,到最后戴上了红军的帽子,表示要“一辈子跟着共产党”,其思想觉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提高不是突然的,是可信的,这是因为作品不仅写出了骡子的“成长”过程,而且表现了其崇高的基础在于农民的淳朴。《一个人的长征》的创作者更多地看到农民的淳朴与革命理想相通的一面,因此人物的行为就表现得非常真实、自然。

主演杨俊的表演也非常好,对人物有深刻的理解,并能融化丑行的表演把人物的内心情感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崇高的东西如果表现得不真实,就会给人“假大空”的感觉,所谓“远离崇高”的错误思想之所以一度得以滋生,是与有不少“假大空”作品出现有密切关系的。

作品的成功还在于创作者找到了表现崇高的最好的艺术形式——淳朴的民间艺术形式,最突出的是山歌。剧作家盛和煜以及此前多位江西的剧作家、导演张曼君和她的创作团队,对江西的山歌有很深的认知,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在《一个人的长征》中,把“大步走来喂是喂”作为戏曲音乐的主旋律。这本来是情歌《睄妹子》的曲调,但这种民歌的旋律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地方的群众审美方式的积淀,可以表现多种不同的情感。在剧中,随着骡子的成长,“大步走来喂是喂”的涵义也不断发展变化。开头梦中唱,是“睄妹子”的本义;第二场骡子被国民党乡联防队队长王火彪押走,唱“大步走来喂是喂”,在无奈中也显露出“无畏”;第四场结尾骡子见到了邱排长,跟上一起去赶红军,合唱“大步走来喂是喂”表现他又充满了希望;第五场骡子又被王火彪追上,为了保护红军的金条,他决定把王火彪引到另外的地方,再唱“大步走来喂是喂”则有一种慷慨赴死的味道;第七场骡子与红军邱排长在一起,邱排长也学会了唱“大步走来喂是喂”,他还与邱排长争论到底应该是“睄妹子”还是“干革命”,但到最后邱排长牺牲了,他一个人拄着木棍、艰难跋涉时,再唱这首歌,就自然地变成“大步走来喂是喂……跟着红军……干革命”。随着山歌内涵的变化,我们感受到人物的成长,淳朴自然地通向了崇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也要热爱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所以,如何对待群众的、民间的艺术形式是测试艺术家对人民态度的一把尺子。《一个人的长征》的创作者热爱、熟悉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民间艺术形式,这是他们爱人民的表现,也是作品取得成功的一把钥匙。

中国的革命必须重视农民,同时也要重视知识分子;艺术上重视“土”,但也不能排斥“洋”。《一个人的长征》写了古小姐,不仅为骡子得以逃脱王火彪之手创造了条件,而且在艺术上也做到了“土洋结合”。革命、长征,使各阶层的群众团结在一起。同时也表现了艺术观念的包容和融合。一个人的长征,也是千千万万民众的长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