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访 » 正文

曹光裕:用心用情传唱川江号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20  浏览次数:96841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侯文斌 川江号子,是川渝地区川江流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传统民间歌唱形式,被誉为“长江文化的活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当年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侯文斌


川江号子,是川渝地区川江流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传统民间歌唱形式,被誉为“长江文化的活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当年川江船工与江水搏击、与命运抗争,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真实写照。2006年川江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原生态互动体验剧《大江传歌》剧照(受访者供图)


川江号子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曹光裕说,川江号子是劳动人民的史诗,是长江上游的文化灵魂,它的发展和传承见证着川渝水路的往来繁荣与变迁。


1981年7月30日,从来没有近距离看过大轮船的曹光裕带着一种好奇和憧憬来到了川江大码头——朝天门,进入重庆轮渡公司当船工,那年他才17岁。


“上班第一天,新奇地看着手中的工作证上写着:工种——水手,当时我并不知道水手是什么。”曹光裕说,现在想来,水手是外来词汇,其实就是船工,从事船上最繁重、最危险、相对轮机和驾驶来说技术含量最低的工作。


曹光裕回想起当年入职时的情景。他问水手长:“这是什么船啊!四周都套上缆绳怎么开呢?”


“小崽儿,一看就是坡上来的,没有坐过船吧!这是趸船,是专门为行船提供停靠的水上码头。”趸船水手长凶巴巴地对他说。


“依次下船,不要拥挤,船票拿在手上。”水手长用半导体喇叭不停地说着。


突然,一个更大的喇叭急促地吼着:“朝天门港航监督站紧急通知,洪峰将于今天下午4点钟通过朝天门,请港口附近的所有船只、泊位加强防范。”


不一会,趸船的船头就响起了劳动号子。“领:嘿羊咗! 和:嘿咗!领:嘿羊咗!和:嘿咗!”领头的正是那位古铜色皮肤、体格十分健壮的水手长。


“小崽儿!快来搭把手!一定要赶在洪峰到来之前收紧缆绳、加固外锚。”一个声音冲他喊叫着。


“于是我仓促上阵,和十几个水手一起融入到号子声中。”曹光裕说,“就是这个不经意中听到的号子,我一唱就是40年,并且从朝天门唱到天安门,从长江头唱到长江尾,从嘉陵江畔唱到香江两岸,从中国唱到世界。”


随着时代进步,长江上的桥梁不断增多,江边的号子声也由曾经的此起彼伏变得渐渐稀疏,甚至难觅踪迹。已将川江号子融入生活的曹光裕慢慢意识到,川江号子的时代价值需要重新发掘,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喜欢它。


2010年,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下,川江号子传习所正式成立。曹光裕将热爱川江号子的音乐爱好者组织起来,取名“老船工艺术团”,对外表演。


2013年7月,川江号子在德国维尔宁格罗德市中心广场唱响。当评委和观众用热烈、有节奏的掌声目送曹光裕退场时,他心里有底了,因为世界认可了这来自东方的一领众和的民间歌唱形式,川江号子唱响了世界。


2020年,曹光裕倾力打造的川江号子原生态互动体验剧《大江传歌》登上舞台。该剧根据川江号子一人唱万人和、演员与观众可用歌声和肢体深情互动的特点,量身打造了一个全新剧种。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与舞台上的老船工共同唱响川江号子,体验新时代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负重前行的团队拼搏精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