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让景区游客骤减,给景区内的客栈、餐饮、文创产品销售带来严重影响。新疆山河丝路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为园区内商户减免房租等费用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增产增收渠道。利用线上传播增加影响力,以弘扬传统文化吸引年轻消费者,增加新业态繁荣夜间消费……如今,疫情防控与园区创新发展两手一起抓,企业在突破中求生存——
“2020年春节我们满心欢喜地迎来新疆冬季滑雪旅游高峰,但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暴发。那年‘一房难求’的丝路文化产业园内的“猫窝客栈”,不得不退掉整个滑雪季的客人订单。”新疆山河丝路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宣元回忆2020年疫情初发时仍然十分感慨,“2020年至2021年,我们停业天数超过半年。”
疫情发生前,文旅产业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发展势头正劲。新疆山河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2016年起开始投资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影视城”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简称“丝路影城”“丝路文化产业园”)。其中,“丝路影城”以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为背景,将2000年丝路文化中最灿烂的部分,如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龟兹石窟等场景复原。作为兼具影视拍摄、旅游度假、研学体验等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丝路影城”在新疆是率先“吃螃蟹”的。
经过两年的建设,目前园区内已建成600平方米美术馆1个、新疆十佳民宿“猫窝客栈”1个、艺术家工作室4个、丝路美食街1个、传统手工作坊街及手工艺品工作室8个、400平方米天山派传统武学博物馆1个、皮雕工作室1个、陶艺工作室1个、禅绕画工作室1个、古装摄影工作室1个。
“疫情前,园区内的艺术家除了专心创作之外还承接了来自新疆各地研学团队、单位团建的教学工作,在传播技艺的同时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疫情暴发后,所有的研学、团建活动都不能开展,这让园区内的艺术工作室收入遭受巨大损失。”王宣元说。
园区停业期间,员工依然坚守岗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每天完成数次消杀、采样工作。与此同时,丝路文化产业园响应政府纾困政策号召,减免了所有商户及艺术家的房租,并积极开展丰富活动帮扶商户走出疫情阴霾。禅绕画艺术家翟慧卿与乌鲁木齐县教育局合作,在园区内研学基地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美术培训;皮雕艺术家杨帆在乌鲁木齐县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下开展了针对周边农牧民的皮雕义务培训课程;天山派传统武学传承人童嘉昊带领徒弟开展了传统舞龙舞狮表演,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拓宽了传统文化走向市场、增产增收的途径。
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有人流密集、消费聚集的特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在避免大规模人员聚集的情况下生存、发展?王宣元一直在思考企业的出路。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乌鲁木齐市文化和旅游局、乌鲁木齐县文旅局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强调疫情精准防控。为提升乌鲁木齐夜间经济活力,释放市民夜间消费潜力,推动游、购、娱、食、展、演等消费业态融合发展,打造新型夜间消费集聚区。王宣元带领公司在丝路影城推出水幕电影项目,同时,通过夜间灯光秀,提供星空屋自助烧烤等业态,提升百姓夜间消费热情。2022年,园区被命名为新疆“第一批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王宣元也被评为“2021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今年,我们已经举办了一些小型的演出活动。演出期间进行套票销售,相当于提前预订票务,实名登记入园。这样可以对园区实行有效分流,减少了园区接待游客的承载压力,同时也能够严格做好疫情防控。针对年轻消费者群体,我们举办了一场汉服秀,并且正在筹建露营基地,通过露营将游客化整为零,既能避免大规模人员聚集,也希望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消费产品。”王宣元说。
此外,王宣元还谈到了网络营销、视频直播在当下对文旅行业的辅助作用。杨帆用直播的方式介绍皮雕制作工艺,短短两个月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同时,也通过直播收获了很多订单。王宣元认为,时代的发展倒逼企业去创新、去适应。“后疫情时代我们必须学会新的生活方式和营销模式,不断调整发展脚步,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在不断突破中求生存。”王宣元说,下一步将开发更多线上线下结合的文旅产品,让游客在线上能看到、线下能体验、线上线下能互动,将不可移动的自然旅游资源变成可视、可听、可参与的二次元空间,满足更多年龄段的旅游群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