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洛阳:客家文化如何“破圈”升级(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3  浏览次数:123759
核心提示:日报头条洛阳汛:由《沙里淘金财经观察》席院长推荐 洛阳的文化牌始终囿于在思想、认知和舆论层面,如何成为行动纲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这是我们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今天推出颇有影响力的收藏家和文化学者

  日报头条洛阳汛:由《沙里淘金财经观察》席院长推荐

  洛阳的文化牌始终囿于在思想、认知和舆论层面,如何成为行动纲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这是我们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今天推出颇有影响力的收藏家和文化学者刘彦卿的系列文章《洛阳:客家文化如何“破圈升级(上)》以飨读者。

一、洛阳客家文化建设需要“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
  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亿客家人,自称为“河洛郎”。他们视抵达的南迁之地为漂泊的“客”家,“河洛”才是他们的落叶所归之“根”,才是他们的灵魂所系、文化认同。
1、将客家文化IP融入文、游、玩、食、宿、购等场景
  如何传承和创新客家文化,增强客家人来洛寻根问祖的吸引力,擦亮洛阳“客家祖根地”品牌,推进洛阳客家文化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在客家文化发源地、客家人首次南迁出发地的洛阳,正在扎实推进各项客家文化建设项目,力争第3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洛阳举办。
  客家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洛阳客家文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同样需要抢抓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风口,打造沉浸式客家文化文旅产业。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将文化IP融入文、游、玩、食、宿、购等旅游场景,开启洛阳客家文化建设“破圈”升级的新篇章。
2、联合启动“客家南迁之路”申遗工作
为此,笔者建议:
第一,由河南省牵头、洛阳市负责,联合广东、福建、江西等客家文化大省,启动“客家南迁之路”申遗工作,尽快将“客家南迁之路”列入国家申遗目录。
第二,开展客家文化普查,摸清家底,掌握资源存量。
第三,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地标性文化项目,充实洛阳客家文化内涵。
第四,以常态化的系列活动彰显洛阳客家文化特色,以精品旅游线路活化洛阳客家文化商业业态。
第五,积极与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客家文化名城对接,合力推动客家文化高质量发展,为洛阳文旅文创成支柱提供坚实支撑。
二、超乎想象的客家南迁之路申遗价值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文明国家发展的象征。中国自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项,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均居世界第一。客家南迁之路申遗,无疑会成为洛阳申办第3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一大亮点,随着相关客家文化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必然会为洛阳文旅文创成支柱提供坚实支撑。
1、客家南迁之路申遗可以擦亮洛阳“客家之源”城市品牌
   洛阳目前正在着力打造“客家之源”城市品牌,但与广东、江西、福建等地相比,我市在客家文化建设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顶层设计不足,项目谋划不够。客家文化发展缺少顶层设计,缺乏统一策划和规划;有关县区、各个点比较分散,未握指成拳,碎片感明显。
二是开发创意不足,保护力度不够。客家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客家南迁出发地出土大量文物没有理想的展示场所,开发创意远远跟不上。
三是宣传推介不足,国内外影响力远远不够。以客家南迁之路申遗为载体,在客家文化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可以进一步明晰“中华民族,根在河洛”,推进洛阳与客家文化名城联动发展,擦亮洛阳“客家之源”城市品牌,扩大客家文化影响力,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2、客家南迁之路申遗可以迅速提升客家文化品牌价值
  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不仅可以得到“世界遗产基金”的援助,还能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效益。福建永定土楼2008年申遗成功后,该县游客人次由2006年的39万人次猛增至2008年的136.89万人次,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带来了3.8亿元的旅游收入。如果客家南迁之路申遗成功,将使洛阳再次获得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极大提高洛阳“客家之源”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也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和“资金流”。
3、客家南迁之路申遗可以促进洛阳客家文创产业发展
  目前,洛阳在客家文化的研究深度和研究力量方面,在客家文化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方面,在大型客家文化交流活动方面,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方面,与南方一些城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启动“客家南迁之路”申遗工作,可以整合洛阳的客家文化资源和研究力量,加快客家文化重点项目,推动特色骨干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洛阳客家文创产业,为全球上亿客家人感受中原文化和河洛文明、探寻共同家园和心灵故乡提供重要载体。
三、客家南迁之路申遗,我们的优势
1、线状文化遗产已成为“申遗”热点
  近年来,线状文化遗产已成为“申遗”热点。目前,在丝绸之路、大运河成功申遗的基础上,包括洛阳段在内的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客家先民劈波斩浪、开疆拓土、裔播四海,其时间跨度长、地域范围广、迁移人口多,为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客家南迁之路属典型的大型线状遗产,其重要性堪比同为线性遗产的丝绸之路、大运河。
2、客家南迁之路符合申遗条件
  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凡具备“世遗”6项条件之一即可获批准。据专家学者的比对,客家南迁之路符合其中的第三项(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第四项(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第五项(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和第六项(与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联系),完全具备申遗条件。
3、文物种类众多的客家南迁之路
  洛阳域内,铜驼大街、广莫门、中桥遗址、洛出书处、辟雍碑、灵台、明堂、太学、大谷关、轘辕关等重要遗址,均为世界各地客家人回洛凭吊、纪念的重要地方。
洛阳域外,目前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散落着众多的“洛阳名物”,包括82个洛阳村、10个洛阳乡(镇)、25座洛阳桥、45处白马寺、16条洛阳河(溪)、9座洛阳山、5座洛阳寺(庙、观),以及众多的洛阳门、洛阳楼、洛阳台、洛阳亭、洛阳阁、洛阳厝、洛阳湾、洛阳集、洛阳围、洛阳圩、洛阳洞、洛阳坝、洛阳关、洛阳街、洛阳道等。这些“洛阳”是河洛文化流布、传承的重要证据,有力印证了洛阳是客家人和客家文化源头所在地。
此外,在客家文化集聚的江西、福建、广东等地,还有大量的客家围屋、关驿、要塞、桥梁、茶亭、寺庙、渡口等景观和大量关于客家人的诗词歌赋等,足以成为客家南迁之路的重要见证。
4、“认祖归宗”的申遗合力
   客家人虽“以客为家”,但念念不忘的始终是“回家”,是“认祖归宗”。洛阳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是全家1亿客家人的祖源地,对于全世界客家人始终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向心力。客家南迁之路申遗涉及地域广,人口众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容易形成共识和合力。

  刘彦卿,长期从事政策研究工作,业余醉心于河洛文化研究和河洛文献收藏。现为河南省杂文学会执行会长,洛阳市杂文学会会长,洛阳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智库专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